——————————(3)——————————
有一次,,游名山,,朋友們都登絕頂而去,我懶得爬山,,便在山腳聞名遐邇的寶剎憩息,。天很熱,我坐在井邊納涼,,寂寞寺院,寥落蟬聲,,顯得少有的寂靜,。只見一位和尚,一擔一擔地挑水,,去沖灑殿前的青石臺階,。他年紀不大,話也不多,,但言談得體,,識見不俗,。這樣我知道他是個游方的僧人,好像是佛家規(guī)矩,,凡掛單者,,總得為寺院做些什么力所能及的事。 忽然,,鐘磬齊鳴,,佛號長誦,原來從海峽那邊來了一位法師,,以及隨同多人,,都披著金光燦爛的袈裟,在正殿里做法事,,并布施若干萬元,。然后,又看到方丈引路,,長老陪同,,住持拈香,幾乎所有的僧眾都簇擁著貴賓,,瞻觀膜拜,。相比之下,這位穿著直裰短打的行腳僧,,看來只有自食齋飯,,自宿僧房,無人搭理的冷落了,。我說,,同是佛家子弟,何必厚此薄彼?但他很坦然,,繼續(xù)挑著一擔擔井水,,不緊不慢,將大雄寶殿前面,,沖洗得干干凈凈,,塵埃不沾,暑氣盡消,。 我打量這位僧人,,不由肅然起敬。整個下午,,我看他從井筒里,,至少挑有四五十擔水,每一次把水筲從井口提出來的時候,都是繩直而不彎,,水滿而不盈,。然后將水再倒進鐵桶里,幾乎很少潑灑在井欄上,。擔水一路,,步履安詳,也不見濺溢出來,。這種從容不迫,,舉止得當?shù)纳駪B(tài),令我神往,。我想換了我,,是做不到的,尤其那些有錢的和尚在身邊走來走去的時候,,大概是無法沉得住氣和大度起來的,。 于是,我向他請教心靜之術,。他合十說,,佛是不許打誑的,他沒有想得這么多,,甚至根本不曾想,,心里只有這桶水,也就不可能生出其他雜念了,。他雖然不是高僧,,但他的話,他的行為,,卻透出一種穎悟,。從此,每當我感到心煩意躁之時,,就想想這位擔水的和尚,,頓覺有習習涼風,由腋下生起,,不由輕快許多,。其實,雜念即欲,。人世間的許多煩惱,,皆因太在乎那桶水外的名欲和物欲,糾纏其中,,才不能自拔的。如果只求挑好自己那桶水,摒除雜念,,力臻寧靜淡泊的境界,,我想,無論對已,,還是對人,,都會是一件有益的事情。 通常,,人老了,,意味著成熟。作家老了,,尤其應該如此,。我特別欽佩文學長者筆下,那種對于命運的領悟,,人生的豁達,,世情的諳悉,社會的了解,,所言所行,,常常于不期然中所閃爍出的智慧之光,足使我們這些后輩于迷蒙中清晰,,混沌中了然,,而獲益匪淺。因此,,我總感覺到這些老者的人品,,風范,學問,,乃至于爐火純青的文章,,由于經(jīng)過了長時間的歷練磨礪,雖歲月遷移,,世道變幻,,已無礙于那光輝的存在。于是在我腦海里,,對這些敬仰的前輩,,遂凝固成一個如玉之潤,如石之堅,,如水之靜,,如海之深的永恒印象。 不知道這是否可稱之為在歷史中的永恒,,讀者心目中的不朽,。 有一年的冬天,,我去積雪覆蓋著的托爾斯泰的莊園參觀。那莊園叫亞斯納亞,,位于離莫斯科不很遠的圖拉附近,。也怪,那天也不知為什么,,偌大的莊園,,銀裝素裹,一望皆白,,竟再無其他來參觀的人,,顯得十分地落寞。當時,,我心中涌上來很冷清,,也很凄涼的感慨。因為看不到太多腳印的雪地,,是冷落的最好見證,。 托爾斯泰就這樣很不起眼地埋葬在他的莊園里,一條平平常常的土路旁邊,。 他的墳墓只是稍稍隆出地面的一塊小丘,,除了周圍的參天高樹外,別無任何明顯的標志,。那些照例有的,,也應該有的碑石啊,祭壇啊,,十字架啊的裝飾,,在這里是看不到的,真是平凡得無法再平凡的了,。要不是插在不遠處的一個小小的木板上,,寫了兩行字,我們就會走過去了,。 這兩行字,,卻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大意是這樣:請你把腳步放輕些,,不要驚擾正在長眠的托爾斯泰! 多好!一片潔白,,萬籟無聲,連時間也仿佛凝固了,。這一塊普通的木板上的兩行字,,倒體會出這位大文豪樸素中的偉大磊落,淡泊中的高風亮節(jié),。我忘了查考這是誰的手筆,,但使我豁然貫通,,眼下這份寂寥空廓,不正是這位文學巨人,,最后走出亞斯納亞,,在風雪中,追尋不知所終的遼闊蒼茫的境界么? 雖然陪伴著這位文學巨人的,,是那晶瑩的雪和那冷冽的空氣,但他的智慧之光,,卻會永遠點亮世人的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