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淺濕灌溉技術 水稻淺濕灌溉即淺水與濕潤反復交替,、適時落干,、淺濕干靈活調(diào)節(jié)的一種間歇灌溉模式。操作要點如下:(1)淺水勤灌促返青,、分蘗,,水層深度0.5~3厘米。(2)分蘗后期及時曬田,。當莖蘗數(shù)達到有效穗數(shù)80%時,,排干田水曬田7~10天,使耕層土壤含水量不低于田間持水量的65%,。(3)拔節(jié)孕穗期間歇灌溉,。每次灌水后水層深3厘米,水耗盡后3~4天再灌水,。(4)抽穗開花及乳熟期濕潤灌溉,。每次灌水水層深2厘米,水耗盡后3~4天再灌水,。(5)黃熟期自然落干,,遇雨排水。蘇,、錫,、常地區(qū)普遍采用該技術,可節(jié)水10%~30%,。 水稻淺濕調(diào)控灌溉技術 水稻淺濕調(diào)控灌溉是把淺水,、濕潤、間歇3種灌溉方法科學地結合在一起,,根據(jù)水稻的需水特性和生長規(guī)律,,提出“薄水栽秧,、寸水活棵、淺水促蘗,、苗足烤田,、淺濕長穗、濕潤灌漿,、黃熟落干”的原則,,以控制稻田水層上限和水稻根系層土壤含水量的下限為手段。掌握“后水不見前水,,充分利用雨水,,按指標灌排水”的做法,,從而確定水稻各生育階段的灌溉,。除移栽至分蘗前期和孕穗至抽穗揚花期保持2~3厘米淺水層外,其余生育期灌水上限為2~3厘米,,下限指標為土壤飽和含水量的 70%~80%,,一般灌水后間隔4~6天再灌水。該技術在淮安,、揚州,、泰州等地普遍應用,可節(jié)水25%~40%,。 水稻控制灌溉技術 水稻控制灌溉是指移栽至返青期田面保持0.5~2.5厘米的淺水層,,返青以后田面不再建立水層。根據(jù)水稻生理生態(tài)需水特點,,以土壤含水量作為控制指標(控制耕層土壤含水量在60%~80%),,確定灌水時間和灌水定額,促進和控制水稻生長,,較大幅度地減少水稻生理生態(tài)需水量,。該技術在徐州、宿遷,、鹽城及寧鎮(zhèn)丘陵地區(qū)廣泛應用,,可節(jié)水30%~45%。 水稻覆膜旱作灌溉技術 水稻覆膜旱作灌溉是指在旱育秧的基礎上,,在移栽后覆膜旱管,,整個大田期田面不建立水層。根據(jù)根層土壤含水量下限指標和土壤表層地溫來確定灌水時間,,采用溝灌結合膜上灌溉,。該技術在徐州、淮安部分地區(qū)進行研究應用,,與淺水勤灌相比,,可使灌溉定額減少50%~60%,。 |
|
來自: 汨江 > 《水稻節(jié)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