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動機規(guī)律,激發(fā)復習動機
心理學的知識告訴我們,,動機是行為的內(nèi)在動力,,決定行為的發(fā)生和方向。如果機體的行為沒有動機的驅(qū)動,,這種機體就是被動的,,不會去主動習得,外界的強化也就不會對機體產(chǎn)生良好的刺激效果,。
用這一理論來分析復習過程,,可以看出:復習過程就是一個不斷強化刺激的過程,其目的就是要讓學生習得知識和技能,。那么,,要讓這一刺激取得成效,就必須激發(fā)起學生的復習動機,,如果學生僅僅是麻木地跟著老師走一步做一步,,那是不可能有好的復習效果。
動機又從哪來呢,?如果學生在復習中,,能夠從成就感的滿足得到快樂,他就會繼續(xù)努力使這種快慰持續(xù)。所以,,我們應該讓學生首先得到這種成就感和快感,。
對于每一個學生來說,由于基礎和能力的差別,,要想都享受到成就感的滿足,,就必須針對每個人的不同情況來制定預期目標。制定這一目標的時候,,要遵循心理學中的“最近發(fā)展區(qū)”原理,,也就是說要讓學生跳一跳能摘到桃子,這樣的預期目標才有最佳的激勵作用,。
比如,,有一位學生,讀高中以后成績一直不錯,,原來是在普通班的,,后來分班考試的時候,他考進重點班了,。原本以為重點班的良好學習風氣會促進他的學習,,使他的成績更好,誰知他的成績一直在班上最后幾名徘徊,,而且精神狀態(tài)也一日不如一日,。老師找他了解情況,他很苦惱地說,,原來在普通班的時候,,題目都很簡單,他不需要費多少勁就能完成,,晚上都沒有復習的習慣,,現(xiàn)在到重點班之后,突然覺得題目難度超過了他的能力范圍,,常常找不到解題的突破口,,這讓他覺得壓力很大,簡直快對自己失去信心了,。
分析這位學生的情況,,就不難發(fā)現(xiàn),他在普通班時,,因為學生的平均水平較低,,老師出的習題難度對他來說太容易了,他不需要跳就能摘到桃子,,結(jié)果他沒有了繼續(xù)鉆研的動力,,除了作業(yè)他基本上沒有做過什么課外題?,F(xiàn)在,他到了重點班之后,,由于自己原來做過的題太少,,見的題型很有限,與重點班學生的平均水平相比,,就處于較低位置了,,而老師根據(jù)平均水平選擇的題目對他來說就太難了,他跳起來也摘不到桃子,,不但沒有了學習的動力,,連信心也逐漸失去了,。
后來,,針對他的具體情況,老師指導他給自己制定了一個比較合適的預期復習目標,,暫時不去跟別人比,,只與自己的前一階段比較,看看自己是不是達到了預期目標,,如果已經(jīng)達到,,就把目標往前挪一挪。這樣循序漸進,,他不斷地體會到成功的喜悅,,促使他不斷對自己提出更高要求。在這種強有力的動機驅(qū)使下,,他的聰明又逐漸顯露出來,,成績穩(wěn)步上升,顯得“后勁”很足,,復習效果非常顯著,。
利用記憶規(guī)律,提高記憶效率
艾賓浩斯在一百多年前(1885年)用幾張無意義音節(jié)表(即用字母隨機組合出一些從未見過的“單詞”),,分別在間隔不同的時間后測試自己尚能記憶的“單詞”量,,實驗不同時間間隔的記憶保持量,繪制了著名的艾賓浩斯曲線,。這一曲線表明,,遺忘是在學習之后立刻急速發(fā)生的,以后隨著時間的流逝而逐漸變慢,。
根據(jù)艾賓浩斯總結(jié)的遺忘規(guī)律來指導學生的復習工作時,,要注意到哪些問題呢?
第一,,要注意到遺忘是立刻發(fā)生的,,而且此時遺忘率最高,。所以要及時復習,就是俗話說的要趁熱打鐵,。你可以注意到,,這節(jié)課講過的東西,到下節(jié)課再來提問的時候,,很多學生都會急著去翻書翻筆記,,這就是沒有及時復習,使得所學知識被學生迅速遺忘的表現(xiàn),。因此,,老師在課堂設計中,要強調(diào)及時練習和小結(jié)的重要性,。
第二,,要注意到這一遺忘曲線繪制的前提是機械記憶。后人的許多實驗都證明,,對于無意義的機械記憶內(nèi)容,,間時復習往往勝于集中學習,比如背英語單詞,,平時經(jīng)常性地記一記比集中起來記憶效果要好,。但在有意義的概念形成的學習中,以及在掌握解決問題的技能技巧并形成規(guī)律的學習中,,集中練習的效果更好,。例如,在理科復習中,,對某一類題型的解題技巧進行復習的時候,,集中講練、分專題進行訓練比分散復習的效果要好得多,。所以,,老師要對知識點進行分類,對于識記性的知識點,,要采取間時復習的方法,,而對要形成技能技巧的知識點,則需要采用集中講練的復習方法,。
第三,,要注意到遺忘曲線的后段,表明隨著時間的推移遺忘逐漸減慢,,甚至有終生記憶,。那也就是說,當學生的復習強化到一定程度的時候,,不需要再做過多的重復復習,。搞題海戰(zhàn)術(shù),,一是會把學生的身體拖挎,二是會讓學生對這樣的復習產(chǎn)生厭倦和抵觸的情緒,,反而會降低復習效果,。“剩飯炒三次,狗都不聞”,,對翻來覆去的重復復習,,學生怎么會不反感呢?
利用情緒規(guī)律,,鞏固復習效果
從心理學的角度來看,,人的情緒有兩種存在形式,一種是心境,,這是一種比較平緩而持續(xù)時間比較長的情緒,,另一種是激情,這是一種強烈的短暫的情緒狀態(tài),。
人在考試中,,基本上處于一種應激狀態(tài),,情緒屬于激情形式,,激情能使機體內(nèi)產(chǎn)生比較大的應激能量,使注意的選擇范圍比較小,,有利于集中能量,、集中思維對付短時出現(xiàn)的特別情況。這是激情有利于人的一方面,。但同時應該注意到,,由于激情消耗的能量很大,機體容易產(chǎn)生疲勞,,所以只能維持短暫激情,。在激情狀態(tài),人的注意力相對集中,,注意的范圍縮小,,會使人的思維產(chǎn)生一定的局限性。
我們在復習中要注意控制考試的頻率,。復習是需要用考試來評價復習效果的,也需要用考試來激勵學生進一步提高復習效率,,如果考試得法,學生會在考試中由于應激作用而使神經(jīng)興奮,,產(chǎn)生比較大的能量來提高應對能力,。這有利于強化復習的刺激,鞏固復習效果,。但若考試過于頻繁,,則會適得其反了,,因為人在應激中消耗的大量能量不能得到及時補充,身體上會感到疲勞,,情緒上也會感到厭煩,。所以,,我們經(jīng)常看到,,高三的學生在最后沖刺階段,,被一次又一次密集的模擬考試弄得身心俱疲之后,,對考試和成績也就麻木了,只想著怎么趕快熬到高考結(jié)束就好,。
當學生對復習和考試反感的時候,往往就是我們需要審慎思考自己的復習指導是不是違背了心理學規(guī)律,。
當然,高中階段的總復習工作還受很多其他因素的影響,,比如課時安排,、上級指令等等,,但總的說來,作為教師,,應該善用心理學的規(guī)律來指導教學,科學地安排復習工作,,避免使用題海戰(zhàn)術(shù)等弊大于利的復習方法,切實提高總復習的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