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動義齒支架設計的常見錯誤及預防
作者:賀永紅 原創(chuàng)于2007年12月23日
* 原創(chuàng)轉載請注明出處 *
[一]. 形態(tài)與功能的關系:
(2). 位置與功能的關系:
具備一定形態(tài)結構的物體只有在恰當?shù)奈恢貌拍馨l(fā)揮出所具有的功能
(3). 修復體的形態(tài),、位置是制作人員在修復體設計和制作過程中時刻需要考慮的問題 .
活動義齒支架必須具有完美的形態(tài)和準確的位置,,才能滿足患者在功能、美觀,、舒適等方面的需求.
活動義齒支架在制作中的設計錯誤幾乎都可以歸結為義齒各組成部分在形態(tài)和位置方面的設計錯誤.
下面將就活動義齒支架在制作中的一些常見設計錯誤和大家進行一下探討:
(4).卡環(huán)設計的常見錯誤;
義齒各固位體卡環(huán)間無共同就位道,,義齒無法就位.
.卡環(huán)非彈性部分進入倒凹區(qū),導致義齒無法就位或就位以后卡環(huán)臂離開牙體表面.
.卡環(huán)固位臂彈性部分位于非倒凹區(qū),,無固位作用.
.卡環(huán)固位臂彈性部分進入倒凹過多或過少.
.卡環(huán)對抗臂進入倒凹.
.卡環(huán)臂形態(tài)比例異常.
(5).基本原理:
(6).卡環(huán)固位力的決定因素:
.頸部收縮角度大?。ǖ拱忌疃龋?
.卡臂末端進入頸部收縮角度的深度.
.卡臂的彈性.
1)、卡臂從起始到末端的長度.
2),、卡臂的粗細.
3),、橫截面形態(tài):圓、半圓或其它形態(tài).
4),、卡臂的材料:
如不考慮卡環(huán)彈性的變化,,卡環(huán)固位力應取決于卡臂固位部分進入倒凹的深度,而不是與導線的距離.
(7).鑄造卡環(huán)固位臂進入倒凹的深度標準:
金合金:前磨牙圓環(huán)形卡環(huán)為0.25mm,磨牙圓環(huán)形卡環(huán)為0.25~0.5mm,,桿形卡環(huán)為0.5~0.75mm.
鈷鉻合金適用于上述數(shù)據(jù)的下限或更小值
卡臂的截面形態(tài).
.鍛絲卡環(huán) 圓形 .
.鑄造卡環(huán) 半圓形.
.錐形卡臂的彈性是非錐形的2倍.
(8).RPI:
(9).模型觀測與設計附件:
a,、分析桿 b、倒凹規(guī)(0.25mm,0.5mm,0.75mm) c,、加強鞘 d,、鉛芯 e、角度規(guī)(2度,,6度) f,、削蠟器 模型觀測儀.
1).確定共同就位道:
2).描記基牙與組織的觀測線和填倒線:
3).用倒凹規(guī)確定卡環(huán)位置:
4).標記模型在觀測儀上的位置:
5).繪出設計圖形:
6).用蠟填除倒凹:
7).固位體形態(tài):
[二].大連接體的常見設計錯誤:大連接體的邊緣覆蓋、壓迫牙齦或者離牙齦位置過近
(2)牙齦組織必須有充分的表面血液供應才能保持健康,,所以上腭大連接體的邊緣應離開齦緣至少6mm,,并應與游離齦緣的平均曲線平行
(3)下頜舌桿上緣應位于齦緣下至少4mm
(4)盡量采用避讓牙齦的設計
(5)對余留天然牙,、軟硬組織唇、舌側倒凹的不當處置
(6)對于余留天然牙,、軟硬組織唇,、舌側倒凹應盡量采取避讓的原則,而不能輕易進行填除,、覆蓋
(7)上頜大連接體在腭皺處的錯誤緩沖
(8)腭板前部應盡量模仿腭皺形態(tài) 腭板大體上不改變上腭穹隆的自然外形
(9)連接體和支持組織的密切接觸非常有助于義齒的支持,、穩(wěn)定和固位,除上腭隆突和隆起的上腭中縫處以外,,上腭連接體通常不需要也不希望緩沖
前部寬腭桿或腭板的前緣位置,、形態(tài)不正確
前部寬腭桿或腭板的前緣應盡量靠后,充分利用口內(nèi)天然間隙,,避免在腭皺區(qū)與舌干擾
前部寬腭桿或腭板薄而均勻,截面呈帶狀,,而不是半橢圓形
前緣應與腭皺形態(tài)一致,連結體的邊緣應盡量避免橫跨腭皺
(10)上頜大連接體類型的選擇錯誤與上頜大連接體基本類型:單腭桿,、單個寬腭桿,、U型連接體、前后腭桿聯(lián)合,、前后寬腭桿聯(lián)合,、腭板
(11)單腭桿的廣泛運用單腭桿與寬腭桿的區(qū)別:腭桿的寬度小于8mm,單腭桿要有足夠的強度來跨牙弓分布應力,,必須有一定的體積,。從技術上來說是正確的,但它改變了上腭的形態(tài),,影響患者的舒適,,這一點在設計中常常被忽略,應盡量用寬腭桿來代替單腭桿的運用
(12)無原則使用U型連接體
U型連接體的缺點:
1)、缺乏堅固性,,易發(fā)生側方彎曲,,產(chǎn)生對基牙的扭力或直接的側向力
2)、在牙合力作用下,,不能提供很好的支持,,可能壓迫組織
3)、為了增強堅固性,,常導致連接體過厚,,干擾舌運動
許多上頜局部義齒的失敗都是因為u 型連接體不夠堅固。厚度不足會導致開放端活動,,沒有后部基牙支持的游離端局部義齒,,連接體末端活動明顯損害牙槽嵴
厚度過厚,不易被患者接受(舌體需要自由活動的位置)
u型連接體邊緣過于接近甚至接觸牙齦組織,,易導致余留牙牙齦炎癥和牙周損傷不能使用應力中斷裝置
(13)只有存在無法手術切除的過大上腭隆突,,并且有時要修復上前牙時,,才不得不使用u 型連接體
(14)上頜大連接體橫跨中線時的不恰當方式
(15)上頜大連接體應該成直角而不是斜角跨過中線。因為舌體是雙側器官,,更容易接受對稱放置的結構
[三].上頜模型刻線:是指在上頜工作模型上除腭皺區(qū)以外的大連接體外形線處刻一條淺溝,。目的:
1)、將大連接體設計轉移到耐火模型上
2),、清楚顯示模型終止線
3),、保證大連接體與相應的上腭組織密切接觸
要求:溝的深度和寬度不超過0.5mm
(2)舌桿形態(tài)、位置設計錯誤:
1),、舌桿矢狀截面形態(tài)錯誤(半圓,、橢圓、三角形,、帶狀等)
2),、舌桿位置過低或過高
3)、舌桿邊緣鋒利
舌桿矢狀截面應為半梨形,,上緣薄,,向組織移行,下緣厚而圓鈍
舌桿的位置以不影響口底軟組織的活動為原則,,越低越好
(3)舌桿距離齦緣的最小距離應大于3mm,完成后的舌桿垂直高度應大于3mm
舌桿組織面緩沖
(4)舌板形態(tài)設計要求:
1),、舌板應盡可能薄,,并與牙齒和外展隙的形態(tài)一致,,盡量讓患者感覺不到厚度的增加和外形的改變
2)、舌板上緣應與牙齒舌隆突上方表面的自然曲度一致,,除覆蓋鄰間隙至接觸點外,,不應超過舌面中1/3以上
3)、舌桿的半梨形始終存在,,使得舌板的下緣最厚
(5)嚴重違反原則的大連接體設計
(6)小連接體設計的常見錯誤
1),、小連接體過于粗大
2)、小連接體伸入倒凹區(qū)
3),、覆蓋牙齦組織過多
4).小連接體為了避免過于粗大可以采用v形結構(即類似“角鋼”結構)
(7)與基牙軸面接觸的小連接體不應置于凸面上,,應位于外展隙內(nèi),盡量使舌體感覺不到
盡量少覆蓋牙齦組織
小連接體應位于外展隙的非倒凹區(q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