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家和講《老子》第四十一章聞道
【原文】上士聞道,,勤而行之;中士聞道,,若存若亡,;下士聞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為道,。故建言有之:明道若昧,進道若退,,夷道若颣(讀“類”音),;上德若谷,大白若辱,,廣德若不足,,建德若偷,質(zhì)德若渝,;大方無隅,,大器晚成,大音希聲,,大象無形,。道隱無名。夫唯道,善貸且成,。 【語譯】上等資質(zhì)的人聽說了道,,努力地進行實踐;中等資質(zhì)的人聽說了道,,將信將疑,;下等資質(zhì)的人聽說了道,橫加嘲笑,。不被嘲笑也就不是道了,。所以古語有言:明顯的道好像暗昧,前進的道好像后退,,平坦的道好像崎嶇,;最高的德行好像處于卑下的溪谷,最光彩的事物好似蒙受屈辱,,廣博的德行好像有些不足,,剛健的德行好似怠惰,純真的德行好似庸俗,;最最方正的事物反而沒有棱角,,最最貴重的器物反而沒有固定的形狀,最最大的聲響反而聽不見,,最最大的形象反而看不見,。道幽隱而不炫耀自己??墒侵挥械栏挥趧?chuàng)造性,,成就萬物并且讓萬物善始善終。 【解說】孔子有一句名言:“朝聞道,,夕死可矣,。”韓愈在《師說》中講:“聞道有先后,術業(yè)有專攻,。”雖然儒家的道與道家的道的含義不盡相同,,但都是一種超越性的存在,也就是終極事理,,正是在這樣一個層面上,,儒家和道家都強調(diào)聞道的重要性。 本章中,,老子列舉了三種人聞道之后的態(tài)度:上士聞道之后,,矢志不渝,積極實踐,;中士聞道之后,,半信半疑,,時光空度;下士聞道之后,,橫加嘲笑,,不以為然??磥聿⒎撬械娜硕寄艹蔀榈玫乐?,得道需要有一定的資質(zhì),。下等資質(zhì)的人聞道之后為什么會加以嘲笑呢,?原因很簡單,下等資質(zhì)的人也就是所謂的俗人,,而道與世俗的法則是不一樣的,,是超越功利的,所以下等資質(zhì)的人難以認可和接受,。這一切都是正常的,,老子說,不被嘲笑就不是道了,。由此可以看出,,老子既仰望星空,同時也是腳踏實地的,。李宗盛曾經(jīng)唱過一曲《凡人歌》,,里面有句歌詞是:“你我皆凡人,活在人世間,。”我們不能強求人人都成為哲學家,,都成為圣人,但絕對功利的生活態(tài)度也是不足取的,,人應該保有仰望星空的情趣,。 “大方無隅,大器晚成,,大音希聲,,大象無形。”這是老子所說出來的在中國文化傳統(tǒng)中具有極高知名度的話,,其表述方式也是我們耳熟能詳?shù)?。比如,我們常說,,真愛無言,,大愛無疆,事實確實如此,。典型的事例是父母對子女默默付出,,關心備至,,但不會總將“愛”這一字眼掛在嘴邊。這是真愛,。最大的愛,,也就是博愛,其本身是沒有疆界的,,可以超越一己,,甚至可以超越民族和國家。有這樣一則故事:有一位陌生的女子早夭,,阮籍聽說后,,徑直到其家憑吊,直哭得一塌糊涂,,不管其父兄如何莫名驚詫,。阮籍這種行為可能顯得有些怪誕,但他擁有的是超越性的愛的情懷,。這樣的人就是老子所說的上士,,就是得道之人。
杜家和主講第四十三章至柔與至堅
【原文】天下之至柔,,馳騁天下之至堅,。無有入無間,吾是以知無為之有益,。不言之教,,無為之益,天下希及之,。 【語譯】天下最柔弱的東西,,能夠駕馭天下最堅硬的東西。無形的道能夠進入沒有間隙的堅硬之物,,我由此知道了清靜無為的好處,。不通過語言來施行教化,清靜無為益處多多,,很少有人真正懂得并且能夠做到,。 【解說】我們都知道柔可以克剛,我們可能更知道“物競天擇,,適者生存”,。后者作為現(xiàn)代生物學的口號,不知不覺地似乎也成了現(xiàn)代社會學的口號,,而且總會與“弱肉強食”的觀念聯(lián)系在一起,。于是我們往往教育我們的孩子,必須從小就樹立競爭意識,,否則的話,,就不能追上時代,,自然要被淘汰了,仿佛我們身處其間的社會就是戰(zhàn)場,,只有靠強力戰(zhàn)勝別人自己才能維系自己的生存,。實際情況是這樣嗎? 點評《三國志通俗演義》時,,毛宗崗說過:“十八路諸侯不能殺董卓,,而一貂蟬足以殺之;劉,、關,、張三人不能勝呂布,而貂蟬一女子能勝之……女將軍真可畏哉,!”剛強的十八路諸侯戰(zhàn)勝不了董卓,,剛強的劉備,、關羽,、張飛三人戰(zhàn)勝不了呂布,這些,,柔弱的貂蟬卻都做到了,,這是柔弱戰(zhàn)勝剛強;很多罪孽深重的罪犯會拒絕接受改造,,但面對母親的眼淚,,則幡然悔悟,這同樣是柔弱戰(zhàn)勝剛強,。 柔弱之所以會戰(zhàn)勝剛強,,是因為柔弱往往具有包容性,物如此,,人也是這樣,。老子經(jīng)常用水來喻道,水至柔,,但又無堅不摧,,日本剛剛經(jīng)歷了海嘯,相信不會有誰在海嘯面前還會做弄潮兒,。作為七尺男兒,,《紅樓夢》中的賈寶玉總是挨女孩子的欺負,總是可憐兮兮的,,其原因可能正如其自己所總結(jié)的:女兒是水做的骨肉,,男人是泥做的骨肉。遇到了水,,泥土的命運也就可想而知了,。具有包容性也就會具有力量,。上一個世紀發(fā)生了兩次世界大戰(zhàn),最終的勝利者并非某一個國家或某一個陣營,,而是一種無形但卻永恒的普泛性觀念:正義,。所謂的“魔高一尺,道高一丈”,,說的就是永恒的正義可以具有無窮的力量,。 從教育的角度來說,言教可以說是剛性的教育,,而通過環(huán)境影響等隱性教育因素來實施教育則可以說是柔性的教育,,影響力最大的顯然是后者,也就是老子所說的“不言之教”,。我們不主張血統(tǒng)論,,可以說老鼠未必生來就會打洞,但生活在鼠類社會之中,,老鼠最終學會打洞是必然的,。環(huán)境起到了無言之教的作用,環(huán)境造就了老鼠,。“無為之益”,,是說不要總試圖改變別人,因為別人很難因你而改變,,聰明的做法是“改變不了別人,,就改變自己。”水就是這樣,,在物的面前首先根據(jù)物的形狀改變自己,。有感于此,蘇軾在《仁宗皇帝御書頌》中寫道:“君子如水,,因物賦形,。”蘇軾是聰明人,“君子如水,,因物賦形”也是極富智慧的人格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