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語講義》——子罕第九(6):顏回如何評價孔子?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e705b800100fr30.html 顏淵喟然嘆曰:“仰之彌高,,鉆之彌堅;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夫子循循然善誘人,博我以文,,約我以禮。欲罷不能,,既竭吾才,,如有所立卓爾。雖欲從之,,末由也已,。” 這一句也是相當(dāng)關(guān)鍵的,是對孔子的描述里最精到的一句,,也是最貼近孔子本質(zhì)的一句,。因為三千弟子七十二賢人里邊,孔子最贊賞的是顏回,,以為最得自己道的人也是顏回,,所以顏回對孔子的描述、稱贊是最接近孔子本質(zhì)的,。非顏回不能說出這樣一段話,,非孔子也不能承當(dāng)這一句話,。 顏淵深深長嘆說,我抬頭看老師,,圣人啊,,是越往上看就越覺得他高。“彌”就是越的意思,。越鉆研他,,就越覺得他艱深。往前邊看,,他是在你前邊,,但一會兒他又在你后邊去了。一會兒在前,,一會兒在后,,一會兒在上,一會兒在下,,這是說什么呢,?這是說孔子的道體,得道的狀態(tài),。怎么顯現(xiàn)的呢,?什么叫得道?所謂得道者,,與道合一,。道是彌漫于大千世界,彌漫于宇宙之間的,,無處不在,,萬物都是道的體現(xiàn),所以萬物是一體,。得道就是人與道同一,,人與道同一的時候,人就不顯自己的像,,就是無我的境界,。一般的人都是有我,竺霞法師以前就說,,每個人開口說話就是“我”字當(dāng)頭:我要吃飯了,,我餓了,我要睡覺了,,我要上課,,我要讀書,我要去會朋友……我字當(dāng)頭,。而無我的境界,,就是和萬物同一,,萬物化為一體。這個萬物一體不是有心的,,而在無心之間,。你的日用行常,行住坐臥,,砍柴燒水都是道,。與道同一,達到這種狀態(tài)的人,,和山在一起的時候,,給人的感覺就是山;和水在一起的時候,,給人的感覺就是水,;和樹在一起的時候,給人的感覺就是樹,;和鳥在一起的時候,,給人的感覺就是鳥,這就是得道:得了道以后,,與萬物渾然一體,。這個時候,你怎么知道他是在前還是在后呢,? 與山在一起就高,,與地在一起就深,顏回這就是在描寫孔子的道體,。這是一般弟子見不到的,。一般弟子看到孔子就是孔子,而顏回看見道了,。所以顏回看到的孔子像山一樣高,,像地一樣深,一會兒在前,,一會兒在后。前半句是講孔子的道體,,后半句講孔子怎么教育自己,。“循循”就是有次第,為學(xué)要有次第,,有前有后,,物有先后,事有始終,。夫子是有次第地在教導(dǎo)我,、引導(dǎo)我,,用禮樂文章來廣博我的心胸,增長我的學(xué)問,。一般的人,,學(xué)問越多,就越驕傲自滿,,恃才放曠,,覺得自己了不起了:我多有學(xué)問啊,你比得過我啊,,你們都沒有我厲害——就容易滋長驕慢之心,。所以夫子“約我以禮”,用禮儀來約束我,,約束我的行為,,約束我的心性。要求我既有學(xué)問,,又不至于放曠,。他用這種方法來教導(dǎo)我,師父引進門,,入門以后,,我就欲罷不能了。我只要記住孔子引導(dǎo)我的方法,,我想停都停不下來,。人在孔門,身不由己,。一進了孔門,,想停都停不下來,我只有學(xué),,學(xué)了上句,,想要下句,永遠無法停止,。消耗掉我所有的才華,,仍然見到老師在我面前卓然挺立。就是說,,我耗盡了我的才華,,學(xué)習(xí)好像略有所成了,但是再來看老師的時候,,他還是如同高山一樣立在我的面前,,無法超越。我雖然想超過老師,,想去追趕他,,但是沒有辦法,,不可能。“由”當(dāng)門徑,、路徑講,,就是沒門兒。要超過老師,,沒門兒,。想要超過他,根本就沒有辦法,。 這一段是對孔子深深地贊嘆,。由此也可以看到孔子的本體和孔子的教育方法。同樣是老師教學(xué)生,,關(guān)鍵是方法,。欲罷不能,也可以看出以前的教育是全方位的教育,,是人生的教育,,不像我們現(xiàn)在,只上兩堂課,,我想給大家“博以文,,約以禮”,但是沒有辦法,。教一門課,,上完就走了,不是全方位的人生的教育,。(全方位的人生的教育)這就是中國古代圣人教育的一個核心,。“博我以文”是開智慧,“約我以禮”是養(yǎng)仁德,。這段話非常重要,,也是第九篇的關(guān)鍵。讀懂了這句話,,就既讀懂了孔子,,也讀懂了顏回。 附朱熹《論語集注》: 顏淵喟然嘆曰:“仰之彌高,,鉆之彌堅,;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喟,苦位反,。鉆,,祖官反,。喟,嘆聲,。仰彌高,,不可及。鉆彌堅,,不可入,。在前在后,恍惚不可為象,。此顏淵深知夫子之道,,無窮盡、無方體,,而嘆之也,。夫子循循然善誘人,博我以文,,約我以禮,。循循,有次序貌,。誘,,引進也。博文約禮,,教之序也,。言夫子道雖高妙,而教人有序也,。侯氏曰:“博我以文,,致知格物也。約我以禮,,克己復(fù)禮也,。”程子曰:“此顏子稱圣人最切當(dāng)處,圣人教人,,惟此二事而已,。”欲罷不能,既竭吾才,,如有所立卓爾,。雖欲從之,末由也已,。”卓,,立貌。末,無也,。此顏子自言其學(xué)之所至也,。蓋悅之深而力之盡,所見益親,,而又無所用其力也,。吳氏曰:“所謂卓爾,亦在乎日用行事之間,,非所謂窈冥昏默者,。”程子曰:“到此地位,功夫尤難,,直是峻絕,,又大段著力不得。”楊氏曰:“自可欲之謂善,,充而至于大,,力行之積也。大而化之,,則非力行所及矣,,此顏子所以未達一閑也。”程子曰:“此顏子所以為深知孔子而善學(xué)之者也,。”胡氏曰:“無上事而喟然嘆,,此顏子學(xué)既有得,故述其先難之故,、后得之由,,而歸功于圣人也。高堅前后,,語道體也,。仰鉆瞻忽,未領(lǐng)其要也,。惟夫子循循善誘,,先博我以文,使我知古今,,達事變,;然后約我以禮,使我尊所間,,行所知,。如行者之赴家,食者之求飽,,是以欲罷而不能,,盡心盡力,,不少休廢。然后見夫子所立之卓然,,雖欲從之,,末由也已。是蓋不怠所從,,必欲至乎卓立之地也。抑斯嘆也,,其在請事斯語之后,,三月不違之時乎?”
|
|
來自: nice83 > 《李里 講國學(xu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