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次修訂是在現(xiàn)行教學計劃,、物理教學大綱總體框架不變的前提下,本著有利于落實素質教育的目標,,著重考慮義務教育階段的課程,,定位為全民教育,注重普及性,、基礎性、實踐性和發(fā)展性,,為每個學生今后的發(fā)展和終身學習打好基礎,。
修訂初中物理教學大綱的思路是:控制不必要的難度,適當拓寬知識面,,增加聯(lián)系社會和學生生活的內容,,加強實驗操作訓練,,強化學生的實踐環(huán)節(jié),重視學生科學態(tài)度,、科學精神的培養(yǎng),,增大課程的選擇性,發(fā)揮學生的主動性,、自主性和創(chuàng)造性,。
修訂的要點如下:
一、教學目的中增加了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
原來教學目的的規(guī)定為4項,,即1為知識及其應用,;2為能力,;3為興趣、態(tài)度,、習慣,;4為品德教育。現(xiàn)將3,、4兩項合成一項,,使教學目的明確分為知識,、能力、情感三個方面,,使線索更為清晰,,同時,在第3項中增加了培養(yǎng)創(chuàng)新精神,。
二,、調整了部分教學內容,,適當拓寬了知識面
為了減輕師生的心理壓力和防止教學中任意拔高的傾向,適當?shù)卣{整了一些知識點的要求,,并擴展了選學內容,。
原來共有106個知識點,要求上分為五個層次:掌握的知識點7個,;理解的31個;知道的42個,;常識性了解的(要講,但不考)17個,;選學的9個,。
修訂后共有109個知識點(增加了3個知識點:流體壓強與流速關系;機翼的升力,;照度),,要求上分為三個層次:理解、知道和選學,。
將原來7個掌握層次的知識點(密度,、同一直線上二力合成、二力平衡,、壓強、歐姆定律,、電功,、電功率)降為理解層次;
將原來11個理解層次的知識點(熔化,、蒸發(fā)、沸騰,、凸透鏡成像,、大氣壓強、電阻,、電磁鐵,、壓力、浮力,、阿基米德原理、滑輪)降為知道層次,;
將原來2個知道層次的知識點(機械效率,、電阻并聯(lián))上升為理解層次;
將原來1個選學知識點(氣體壓強)上升為知道層次,;
將原來17個常識性了解的知識點,其中的9個(樂音,、噪聲,、連通器、功的原理,、熱機,、電動機,、發(fā)電機,、原子、原子核)上升為知道層次,。
這樣,修訂后共有109個知識點:理解的29個,,知道的61個,,選學的19個。關于選學,,要求教師至少要講選學內容的20%,,鼓勵學生盡量多選,。
三、加強了實驗要求
教學中教師要多做演示實驗或隨堂實驗,;落實學生實驗,,認真思考和操作;并適當增加探索性和設計性實驗,;鼓勵學生在課外做一些觀察和小實驗,。加強實驗意識和操作訓練,。
四,、增加了“物理實踐活動”和“物理科普講座”項目
物理實踐活動,主要是以問題為中心,,初步訓練一些科學工作方法,,如社會調查,、參觀訪問,、資料查詢、科技制作,、科學實驗等。每學期至少安排1一2次物理實踐活動,。這項活動應該課內與課外相結合,,每學期在課內要安排2課時用于進行學生間的交流和討論,教師必須對活動進行組織和指導,,但要避免規(guī)定具體的方法和步驟,,要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動精神和創(chuàng)造才能。“物理實踐活動”的收獲,,可多可少,,重在參與,。只要學生參與,,都應該給予鼓勵。
物理科普講座的內容,,主要是介紹與物理相關的現(xiàn)代科技常識,。可以請本校教師或校外專家作主講人,,也可以請在某方面有興趣、有特長的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主講,,每學期在課內安排之課時,,至少進行1次講座。
新增加的這兩項內容,,對于培養(yǎng)學生熱愛科學,、勇于實踐,,加強學生對于科學、技術和社會關系的認識,,發(fā)展學生對于科學技術的興趣和愛好,,都是十分有益的。
大綱里的附錄1和附錄2,,分別列出了“活動”和“講座”的參考題目,各??梢詮闹羞x擇,,也可以自選。
五,、強調發(fā)揮學生的主動性,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學會學習
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教師是學習的組織者和引導者。教師要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愿望,,要關注物理現(xiàn)象,,引導他們從現(xiàn)象的觀察,、分析,、實驗中形成物理概念,學習物理規(guī)律,,繼而對規(guī)律的發(fā)現(xiàn)過程產生興趣,,要避免靠單純機械記憶的方式學習物理。
教學中要鼓勵他們發(fā)現(xiàn)問題和提出問題,,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認真觀察,、勤于思考、勇于實踐的習慣,;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問題,,發(fā)表自己看法的習慣,;獨立思考與合作交流的習慣,;運用所學知識解決簡單實際問題的習慣,幫助學生學會學習,。對學有余力的學生,,可采取研究性學習等方式,培養(yǎng)他們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為了貫徹上述精神,,在物理164課時中,,建議安排如下:講課(含學生隨堂實驗)90課時,占55%,;物理科普講座8課時,,占5%;物理實驗和物理實踐活動26課時,,占16%,;機動(含選學,、學生自主安排)40課時,,占24%。
六,、增加了“考核與評價”項目
考核不僅要把筆試成績作為評定學生學習水平的依據,,還要把學生的實驗操作技能,,平時在閱讀與討論,、觀察與實驗中提出有意義的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參與實踐活動的情況,,以及學生在興趣與動機,、自信與意志、態(tài)度與習慣等方面的表現(xiàn),,作為評定學生學習水平的依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