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駐巴黎記者嚴明
3月17日,法國國民議會經過辯論和投票表決,,通過了法國重返北約軍事一體化機構的決定,。
成立于1949年的北約是冷戰(zhàn)時期東西方兩大陣營對抗的產物,,法國是北約的12個創(chuàng)始國之一,。今年恰逢北約成立60周年,60年來,,法國與北約之間的關系跌宕起伏,,分分合合,其間蘊含了諸多難以言盡的“恩怨情仇”,?!?/p>
戰(zhàn)后初期:“親密無間”
上世紀40年代末,歐洲剛剛從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廢墟里重新站立起來,。為了防止德國東山再起,,同時也為了共同抵抗蘇聯(lián)可能的“入侵”,1949年4月4日,,在英美主導推動下,,美國、英國,、法國,、比利時等12國外長在華盛頓簽署了《北大西洋公約》,確立了“集體防衛(wèi)”原則:任何一個締約國領土完整,、政治獨立與安全受到威脅,,其它締約國都有義務予以援助,包括“使用武力”,。自此,,北大西洋公約組織成立,簡稱“北約”,?! ?/p>
1952年,北約總部從倫敦遷往巴黎,。這一階段,,美國是法國戰(zhàn)勝納粹的盟友,,法國和歐洲重建得到了美國“馬歇爾計劃”的大量資金援助,法國人對美國心存感激,。出于對德國東山再起以及隨后對蘇聯(lián)威脅的擔心,,歐洲需要美國的鼎力支持,而美國對蘇聯(lián)的冷戰(zhàn)也需要歐洲伙伴,,因此大西洋兩岸在北約建設問題上“一拍即合”,,一個針對東方蘇聯(lián)集團的西方集團應運而生,。北約在法國設有多處軍事基地,,部署有核導彈,法國與北約的軍事合作算得上“親密無間”,?! ?/p>
戴高樂時代:“分道揚鑣”
1958年5月,二戰(zhàn)民族英雄戴高樂將軍在離開政壇沉寂多年之后再次出任法國總統(tǒng),?! ?/p>
戴高樂是一位民族意識強烈的政治領袖,堅定捍衛(wèi)法國主權獨立,,追求法國在國際政治舞臺上的大國地位,。當年9月,他致信美國總統(tǒng)艾森豪威爾和英國首相麥克米倫,,建議擴大北約在世界上的行動范圍,,使其覆蓋法國在世界各地擁有“特殊利益”的地區(qū),同時還建議在北約內部成立英,、法,、美三國平等參與的領導小組,討論核威懾戰(zhàn)略問題,?! ?/p>
據一些法國歷史學家分析,當時戴高樂并不堅決反對北約,,而是從法國利益出發(fā)希望加強法國在北約內部的影響力,,通過以法德核心的歐洲政治與戰(zhàn)略合作,推動美國接受北約改革,。不過英美對法國建議卻沒有作出積極回應,,為此法國采取了一系列行動:
1959年3月11日,法國地中海艦隊撤出北約指揮序列,;
1959年6月,,法國政府決定禁止在本國領土部署外國核武器,為此美國不得不從法國撤出200架軍用飛機,;
1960年2月,,法國成功爆炸首顆原子彈,,成為世界上第四個擁有核武器的國家。不過英,、美多次重申拒絕與法國簽訂核能合作協(xié)議,,使戴高樂對“英美特殊關系”頗為抵觸,決意推動歐洲政治建設,;
1963年6月,,法國大西洋與英吉利海峽區(qū)域海軍力量撤出北約指揮序列;
1966年3月10日,,戴高樂正式宣布法國退出北約軍事一體化體系,,要求所有北約基地撤離法國,北約總部由巴黎遷往布魯塞爾,?! ?/p>
法國政府在1966年3月11日致北約的備忘錄中說,多年來法國多次提醒盟國世界形勢與1949年前后相比發(fā)生了“深刻變化”,,……北約盟國仍然希望保持現狀,,不愿意接受法國提出的改革建議,因此法國決定退出北約軍事一體化機構,,但是這并不意味著法國退出《北大西洋公約》,。
事實上,,法國的確沒有退出北約政治決策機構———北約理事會,,也沒有退出北約“集體防衛(wèi)機制”。多年來法國仍然參加北約組織的各項軍事演習,,在東西方沖突的一些重大時刻,,法國也仍然站在西方一邊。與眾不同的是,,法國給自己留下了說“不”的權利,,保持了外交政策相對獨立,法國軍事力量尤其是核威懾力量保持了長年獨立,?! ?/p>
戴高樂將軍在1968年“紅五月風暴”之后黯然去職。不過在隨后的二三十年時間里,,法國無論左翼還是右翼執(zhí)政,,基本上都延續(xù)了戴高樂時代的外交政策,與北約保持著若即若離的冷淡關系,,這似乎成了法國政壇少有的長期“共識”,。
冷戰(zhàn)結束后:“舊情復燃”
倏忽之間,時間到了20世紀90年代,。隨著蘇聯(lián)解體,,冷戰(zhàn)結束,一時間世界上仿佛出現了美國“一超獨霸”的局面,,法國與北約的關系也開始出現微妙變化,。
1995年,,根據“前南”地區(qū)各方簽署的《代頓協(xié)議》,,法國軍隊參加了北約在當地的維和部隊;1996年法國重返北約軍事委員會,;1999年,,法國參加了北約對南聯(lián)盟的空襲行動,隨后又參加北約出兵科索沃的軍事行動,?! ?/p>
有報道說,,在“前南”問題上歐洲急于干預但苦于力量不足,,最后不得不倚仗北約,這使法國感到游離在北約核心決策圈外有頗多不利因素,,當時的希拉克總統(tǒng)就開始籌劃重返北約,,并為此提出了兩個條件:法國需要得到一些關鍵指揮崗位,歐洲防務建設需要取得進展,。由于美國并未滿足法國的要求,,法國回歸北約的腳步也因而放緩下來?! ?/p>
911事件發(fā)生后,,法國根據“集體安全”機制跟隨北約出兵阿富汗,積極打擊恐怖主義,。然而不久以后,,因為第二次伊拉克戰(zhàn)爭問題,法美兩國再次交惡,?! ?/p>
薩科齊2007年當選法國總統(tǒng)后,著力改善法美關系,,在他看來,,大西洋兩岸有著共同價值觀和利益,同屬“西方大家庭”,。2008年法國政府發(fā)表的《國防與安全白皮書》中正式提出了回歸北約軍事一體化機構的設想,。
薩科齊3月11日在法蘭西軍事學院發(fā)表的講話中表示,只有重返軍事一體化機構,,才能全面參與北約決策,,提升法國在北約內部的影響力,加強盟友對法國的信任,,推動近年來停滯不前的歐洲防務建設進一步發(fā)展,,同時帶動歐洲在北約內部爭取更大的決策權和影響力?! ?/p>
今年4月初,,法德將聯(lián)合舉辦北約首腦會議,同時紀念北約成立60周年,。經過60年的風風雨雨,,國際形勢與世界格局發(fā)生了深刻變化,法國與北約關系也許將進入一個新的時代,?! ?/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