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樓人名諧音解 曹雪芹自己承認,,在給書中的人物取名時,最重要的手段是諧音,。 劉心武揭秘《紅樓夢》先從秦可卿入手,,瘋行客受其影響,也從秦可卿入手研究《紅樓夢》,。 那么,,“秦可卿”三個字諧的又是哪三個字的音呢? 瘋行客認為,,其諧音就是“情可情”,,但這三個字還不足以說明問題,它必須與另一部偉大著作聯(lián)系起來才能完整地表達其涵義,,這部著作就是老子的《道德經(jīng)》,。很明顯,,“情可情”與《道德經(jīng)》的開篇三個字“道可道”如出一轍,按照這一模式,,“情可情”后面的沒有說出的話就是“非常情”(對應“非常道”),。見到“非常情”三個字,人們會立刻想起秦可卿的兩件大事:與公爹的曖昧關系,,賈寶玉在秦可卿的臥室中夢游仙境而初通人事,,這種極不正常的行為難道不是“非常情”嗎? “道可道,,非常道”是《道德經(jīng)》的開篇第一句話,,秦可卿則是《紅樓夢》情欲故事的領人入場的引導員,秦可卿是賈寶玉夢中的性啟 “情可情”與“情經(jīng)情”姐弟二人均以兩個相逢的“情”字諧音得名,一男一女,、一陰一陽,、一天一地(“情地”一詞不合習慣,曹雪芹因而用“海”字代替),,因而涵蓋了世間同輩人的同性和異性兩大情感,,但是這兩大情感在賈寶玉身上都過度了、過分了,,失去了節(jié)制,,陷入淫漫狀態(tài),完全偏出正統(tǒng)的“情欲”范圍,,是“非常情”,,更是淫情。所以,,秦可卿判詞最后兩句話才這樣說到:不要說賈寶玉身上的各種不肖習性都是在榮國府養(yǎng)成的(漫言不肖皆榮出),,實際上引導賈寶玉走上“淫情”之途的根源遠在寧國府(造釁開端實在寧),。也就是說,賈寶玉這塊沒有真質(zhì)的“假寶玉”一旦在寧國府跨過走向“淫情”的門檻,,就將永無回頭之日,。所以,“寧國府”原本是“凝國府”,,是把情天情海凝幻成情身的地方,。在此,漫游者還找出了寧國府四代男性名字的諧音來歷:代(替)化凈(敬)真(珍)容(蓉),,唯有如此才能凝為情身,。注意,這段序幕故事的兩個男女主角——賈寶玉與秦可卿,,是剛剛出五服的叔侄媳關系,,賈代化的祖父就是賈寶玉的高祖父,到寶玉一輩正好五服,。所以,,賈寶玉與秦可卿這種不太清楚的關系,雖然不好聽,,卻也不算完全違背倫理,,是一個應該計分的擦邊球。 再說金陵十二釵,。十二釵表示的十二位女性與賈寶玉共同構(gòu)成了《紅樓夢》的故事核心,。十二位女性大致可分為兩大類,第一類是賈寶玉的自家同輩女性,,即元,、迎、探,、惜四姐妹和熙鳳、李紈兩嫂,;第二類是外來的同輩且年齡相仿的五位女性和一個小侄女,,即寶釵、黛玉,、可卿,、巧姐、妙玉,、湘云,。 先說第一類,四姐妹已被大家公認為諧音“原應嘆息”,,熙鳳在《紅樓夢》中通常單稱一個“鳳”字,,如“鳳辣子”,、鳳姐等,瘋行客認為其名字應該諧音“風”字,,剩余一個“熙”字后面再說,;李紈的“紈”則諧音“完”。因此,,這六位女性的名字構(gòu)成這樣一句話:“原應嘆息風完”,,話的意義并不清楚,實際是少了一個關鍵字的緣故,。四姐妹的名字中都帶有一個“春”字,,曹雪芹如此強調(diào)“春”字,毫無疑問“春”字是“原應嘆息風完”中的關鍵字,,補入以后,,原話就成為“原應嘆息春風完”。由于“完”字讀聲響亮,,與“嘆息”心情不相符合,,實質(zhì)應是與“完”字含義相同的“盡”字。因此,,第一類六位女性的名字構(gòu)成一句諧音上聯(lián):“原應嘆息春風盡”,。 再說第二類女性,實際上這六位女性又大致分為兩小類,,一類是與賈寶玉有著男女情分關系的三人:寶釵,、黛玉、可卿,,一類是與賈寶玉有著男女友情關系的三人:巧姐,、妙玉、湘云,。“寶釵”一名中占用了“寶玉”中的一個“寶”字,,實際上曹雪芹只留給寶釵一個“釵”字,流行的看法是這個“釵”字諧音“差”,,行不擇路對此沒有異議,。同理,“黛玉”一名也只留有一個“黛”字,,瘋行客認為,,這個“黛”字諧音“忒”字。“可卿”的諧音前面已經(jīng)分析過,,就是“情”字,。至于巧姐、妙玉,、湘云三人,,由于只是賈寶玉情欲故事的零距離觀察者,,沒有隱晦其事而諧音的必要,所以單取一字即可,,“巧姐”一名中實質(zhì)只有一個“巧”字,;“妙玉”一名中由于“玉”字另有別的用途,也只有一個“妙”字,;“湘云”一名中了也只有一個“云”字可明白無誤地直接取用,。所以,第二類六位女性的名字構(gòu)成了下聯(lián)的框架:“差忒情巧妙云”,。與上聯(lián)一樣,,這里缺少一個關鍵字。因為“黛玉”,、“妙玉”兩個名字中重復使用“玉”字,,所以這個關鍵就是“玉”字,實際諧音為“欲”字,,行不擇路因此把下聯(lián)補全為:“差忒情欲巧妙云”,。全聯(lián)寫作“原應嘆息春風盡,差忒情欲巧妙云”,,意思是:原本應該嘆息春風盡去,、春光不再,可我(《紅樓夢》作者)卻把在花團錦簇的季節(jié)里經(jīng)歷過的情和欲錯雜開來,,巧妙地述說出來,。注意,在繁體字中,,“風云”的“云”字與當作“說”講的“云”是兩個字,,前者帶有雨字頭。所以,,全聯(lián)的最后一個“云”字還具有雙關意義,,既表示“述說”,又暗指整件事情像云一樣,,被西風一吹就潰散了,。這就是上聯(lián)剩余的一個“熙”字和下聯(lián)剩余的一個“湘”字的用途所在,“熙鳳”因而又諧音“西風”,,“湘云”因而又諧音“像云”。所以,,全聯(lián)沒有說出的一句是:一切都像云一樣被西風吹去了,。 上段提出的對聯(lián)還缺少一個橫批,這個橫批是什么,?瘋行客認為這個橫批就著落在賈寶玉自己身上,,當然不是“賈寶玉”三個字,,而是脂硯齋批語中透露的文字,曹雪芹在最后章回中為賈寶玉論定的考語:“情不情”三個字,。有人說,,“情不情”的第一“情”字是動詞,第二個“情”字是名詞,,表示賈寶玉能夠用自己的感情去賦予那些沒有感情的東西,。瘋行客卻不這樣理解。僅僅從“自情可情開始,,到情不情結(jié)束”這樣一個完整的過程中來看,,“情不情”三字也大有特有“曾經(jīng)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云”的意味,。瘋行客認為“情不情”三字源自唐朝詩人白居易的一首詩:“花非花,,霧非霧。夜半來,,天明去,。來如春夢幾多時,去似朝云無覓處,。”這正是警幻仙姑:“春夢隨云散,,飛花逐水流。寄言眾兒女,,何必覓閑愁,。”警戒言語所表達的意思。 順便說一句,,白居易的這首詩歷來不被人們明白寫的是什么,,至少行不擇路曾讀一篇文章,其作者介紹,,人們一直沒有搞清楚白居易這首詩寫得的是什么,,因而把這首詩歸結(jié)為印象派手法。此后,,漫游者再未見過相關文章,。也正是瘋行客把“情可情”附會到“道可道”上,而順勢把“情不情”穿鑿到“花非花”上,,結(jié)果“花非花”把瘋行客攪得眼前金花亂舞,,閃躲之間,“花非花”被行不擇路逮個正著,,白居易實質(zhì)描寫了一個人們司空見慣的真實存在物,,即:北方夜間凝結(jié)在窗戶上的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