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歌中的孤獨意境 - [2009年備份]Tag:
版權聲明:轉載時請以超鏈接形式標明文章原始出處和作者信息及本聲明 詩人似乎總是孤獨的,。在詩歌中,,我們很難看到第二個人的身影,無論是獨酌,,還是月吟,,都只有詩人煢煢孑立。這時,,只有明月,、清風、酒,、暮色,、孤鳥才是詩人永恒的伙伴。詩人沉浸在自己孤獨中,,品味著,,憂愁著,卻又不肯離去,。 我常常覺得,,人的存在,,會讓我們被迫地互相交流,而交流的結果,,又常常是無味和乏力的,,因為在某種程度上,人和人是無法溝通的,。即使是一對戀人,,當他們緊緊擁抱時,,他們的心也仍舊是孤獨的,。這是由每個生命個體的特質性所造成的。當我們在歲月的積累中,,構建出我們生命的特質性時,,我們也構建出了自我界限,把自我和非我區(qū)分開來,,這有著強烈沖突的雙方,,怎么又能相安無事地共處呢? 因此,,詩人只有在完全的孤獨的世界里才是自由的,,才可以隨意揮灑,才可以完全脫離現(xiàn)實的束縛,,才可以完全承認自己的驕傲,,即使那是不被外界所承認的。而從另一方面,,這種孤獨中折射出的又是一種具有普遍人生意義的東西,,至少在我每個人心中,自己都是獨特的,,而在我們讀這些高度“自我”和充斥著孤獨感的詩歌的時候,,內心就會產生高度認同感,似乎詩人所訴說的孤獨,,正是我們想說卻無法言達的東西,。 屈原是第一個大篇幅強調“自我”的詩人。也許是在現(xiàn)實中有太多的不如意,,也許在現(xiàn)實中受到太多政治上和人格上的否認,,所以只能在詩歌中重新定位自己,肯定自己,,告訴自己,,只有自己是對的,借此獲得生活,、堅持和信念的勇氣,。從他的《涉江》中,,這種情感表露無遺: 吾不能變心以從俗兮,固將愁苦而終窮,。 接輿髡首兮,,桑扈臝行。 忠不必用兮,,賢不必以,。 伍子逢殃兮,比干菹醢,。與前世而皆然兮,,吾又何怨乎今之人! 余將董道而不豫兮,,固將重昏而終身,。 屈原的孤獨,源自于他對自己的肯定,,和一種飄渺的假設,,他認為王是被小人蒙蔽的,而他才是應該被重用的人才,,并且他強調,,即使這樣堅持信仰可能產生不好的結果,但他還是會堅持下去,。這種懷才不遇中的孤獨情感也成了以后詩歌中的母題之一,。 這種孤獨的情感到了阮籍身上,就表現(xiàn)為一種焦慮,、灰暗的色彩,。阮籍沒有屈原的堅定,他只是混沌著,,雖然向往美好,,卻沒有實際行動,只是把自己同外部世界隔離起來,。最典型的,,是他的《詠懷詩》: 夜中不能寐,起坐彈鳴琴,。 薄帷鑒明月,,清風吹我襟。 孤鴻號外野,,翔鳥鳴北林,。 徘徊將何見,憂思獨傷心,。 阮籍在孤獨中的徘徊似乎是沒有任何指向性的,,只是對世界的懷疑和驚懼之后,,發(fā)現(xiàn)毫無目標的人生依舊會進退維谷,四處碰壁,。但他仍能在這個混沌的世界中把自己和他人相分離,,或者說,這才是他孤獨和憂愁的源泉,。面對這樣一個世界,,無法改變自己的秉性,無法融入其中,,但有沒有能力和魄力去改變,,只能孤獨而無奈地活著。也許這種孤獨中也有驕傲的成分,,但更多的,,卻是一種無奈,。 其實,,不僅是憂愁的詩人,即使是遠離塵世,,歸隱田園,,悠然自得生活著的陶淵明,在寫詩時,,也只刻畫了他一人孤獨飲酒,,孤獨種田歸來,孤獨享受生活的形象,,這其中,,我們是不是也能體會出一種與世俗格格不入,胸懷抱負無法施展的情感呢,? 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 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 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此中有真意,,欲辯已忘言,。 這首《飲酒》是他的代表作之一,從中很可以看出“陶式”孤獨的與眾不同之處,。這種孤獨沒有憤恨,,沒有憂傷,,只是很閑淡,甚至有些懶洋洋,。這就是我最喜歡陶淵明的地方,,他能很好的駕馭自己的一些負面情感,不論是孤獨還是懷才不遇,,而后成功移情于山水之中,,坦然而從容,精神上不再受到世俗牽絆,,靈魂是自由的,。 雖然我從不相信陶淵明能夠完全擺脫物質上的束縛,完全不擔心吃了上頓沒下頓的生活,,但我相信,,在他寫這些詩的時候,在他一個人孤獨地吟唱的時候,,他是真正自由的,。因為只有獨自一人,才是唯一可能得到自由的方式,。 不過,,在所有詩人中,也許最不孤獨的就是李白了,。他總是有那么多朋友一起喝酒,,然后深情而隨意地和朋友送別。即使是一個人喝酒,,他也是不甘寂寞的,,就像《月下獨酌》中所說的那樣: 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月既不解飲,,影徒隨我身,。暫伴月將影,行樂須及春,。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亂。醒時同交歡,,醉后各分散,。永結無情游,相期邈云漢。 多么有想象力的詩句,!在李白心中,,不知是明月、影子像朋友,,抑或是朋友就如同明月,、影子呢?醉酒之后,,朋友,、月色、影子本來就沒多大區(qū)別,,一切都是模糊而遙遠的,,唯一清晰的就是喝醉了的李白。他獨自一人,,狂舞也好,,做詩也罷,酒后世界上只留下了李白一個人,。沒有喝酒的李白就不是李白,,不寫詩的李白也不是李白,如果從這個意義上來說,,李白也是一個孤獨的人,。 詩向來只青睞孤獨的人。當人們沉浸在與眾人的歡樂之中時,,沒有心情,也沒有才氣寫詩,。而這些孤獨的詩,,給孤獨的、自命不凡的我們,,一個對話的空間,。讓我們知道,在孤獨中,,我們并不是孤獨的,,因為還有人像我們一樣孤獨過,一樣不肯陷入庸俗,。生命的美麗就在于,,每個人的生命之間是不同的,這就注定每個人都是孤獨的,,只能與明月,,清風,濁酒為伴。 |
|
來自: 靜若清池動如... > 《個人修養(y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