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版人民幣補號目錄
四版補號(145種)
8001: JT JU JW JX JZ ZH ZI ZJ JN JO ZM ZN
ZO NJ NY NZ JG JH JI JJ JA JB JC ZT
ZU ZW ZX ZY ZZ NN
8002: JX JZ ZI ZJ ZN ZO
8005: JU JW JX JZ ZI ZJ ZN ZO JH JI JJ ZW
ZX ZY ZZ NO
80-1: JU JW JX JZ ZF ZG ZH ZI ZJ
90-1: ZB ZC ZD ZE ZL ZM ZN ZO JK JL JM JO
96-1: JR JT JU JW JX JY JZ JO ZM ZN ZO ZE
ZF ZG ZH ZJ NX NY NZ
80-2: JZ
90-2: JU JW JX ZH ZI ZJ
80-5: JX JZ JN JO ZI ZJ ZM ZN ZO
8010: JU JX JZ ZG ZH ZI ZJ ZK ZL ZM ZN ZO
JN JO NY NZ NI NJ JJ
8050: JZ
9050: JU JX ZH ZI ZJ
80100:JZ
90100:JS JT JU JX ZG ZH ZI ZJ ZM ZN ZO
紅色為較稀少補號.
為方便網(wǎng)站廣大泉友及時掌握和了解四版補號信息,現(xiàn)將已見流通的四版補號列出.
第四版人民幣補號
第四套人民幣首次選用漢語拼音字母作冠字號,是由二個字母組成為一個冠字號,每一個冠字號印刷是一億張,而在印鈔過程中如出現(xiàn)殘次幣,就選用一個專用的冠字號來代替這個缺號,。我們把這號叫“補號”,,個人理解“補號”就象一個國家的部隊,哪里需要就到哪里去,,補號從開始發(fā)行到停止發(fā)行都參與流通,,它隨時進入流通領域中被消耗掉。
人民幣紙幣上除了漢字,、少數(shù)民族文字,、漢語拼音及第四套人民幣主幣上增加的盲文外,還有用以控制各種票券印制數(shù)量和防偽作用的冠號和號碼,。冠,,取首之意,冠字也稱“字頭”,,即印在票券號碼前的符號,,用以表示各種票券和印制數(shù)量的批號,。中國歷史上各銀行印制紙幣時,,所采用的冠字不盡相同。舊中國中央銀行印制的關金券,、金元券,、東北九省流通券等,采用一個或兩個英文字母(A,、B,、C、D等)作冠字,;日本侵華時期的偽滿洲中央銀行,、蒙疆銀行等印制的的偽幣,,采用一個或兩個阿拉伯數(shù)字(1、2,、3,、4等)作冠字。中國人民銀行發(fā)行的五套人民幣紙幣,,前三套均使用兩個或三個不同的羅馬數(shù)字(Ⅰ,、Ⅱ、Ⅲ,、Ⅳ等)作冠字,,第四套人民幣沿用改成兩個相同或不同的漢語拼音字母作冠字,而“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50周年”流通紀念鈔只用一個漢語拼音字母作冠字,。號碼也是表示票券印制數(shù)量的編號,,是每一冠字批號中的具體編號,一般采用阿拉伯數(shù)字排列號碼,,一票一號,,在同一冠字批號中的號碼一般不會出現(xiàn)重復。從鈔票的號碼位數(shù)上可以看出該組冠字所印票券的多寡,,即位數(shù)越多,,印制數(shù)量越大,反之印制數(shù)量越少,。從各套人民幣票券看,,人民幣號碼有六位、七位和八位之別,。下面分別就五套人民幣的冠號特點進行一些比較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