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對照類型中實驗組和對照組的判斷對照是實驗所控制的手段之一,目的在于消除無關變量對實驗結果的影響,,增強實驗結果的可信度。在對照實驗中涉及實驗組和對照組,,至于哪個作為實驗組或對照組,,在不同的對照類型中判斷依據(jù)不同。 1 空白對照實驗中的確定 空白對照組是指不作任何實驗處理的對象組,。這里的不作處理,,并非什么因素都不給予,而是針對實驗所要研究的因素不給予,,以體現(xiàn)實驗因素的有無對實驗結果的影響,。 1.1 依是否經(jīng)實驗研究因素處理來判定 用實驗研究因素處理的對象組稱為實驗組,未用實驗研究因素處理的對象組就為對照組,。如薩克斯關于“光合作用需要光照”的實驗中,,實驗研究因素為“光照”,因此,,用“光照”處理的曝光組就為實驗組,;未用實驗研究因素(光照)處理的遮光組就為對照組,。當然也可如此理解:實驗中葉片事先處于黑暗中,對于遮光組,,仍處于黑暗狀態(tài)下,,相當于未作處理,故為對照組,;而曝光組,,從黑暗狀態(tài)下轉變?yōu)楣庹障拢喈斢诮o予了光照處理,,應為實驗組,。 1.2 依是否處于正常情況下來判定 通常將處于正常情況下的對象組稱為對照組。如螞蟻在尋找食物的行進中,,頭部的觸角像天線似的來回轉動,,螞蟻觸角的運動有什么意義呢?請你設計實驗方案證明觸角在螞蟻尋找食物時的作用,。該實驗需要設置兩組:一組為保留觸角的螞蟻,;另一組為去掉觸角的螞蟻,其中保留觸角的螞蟻是處于正常狀態(tài)下,,屬于對照組,。 2 自身對照實驗中的確定 自身對照是指對照和實驗在同一研究對象上進行,是實驗前后之間的對照,。自身對照的關鍵是看實驗處理前后現(xiàn)象變化的差異,,實驗處理前的對象狀況為對照組,實驗處理后的對象變化為實驗組,。如探究“元素X是否屬于必需礦質元素”的實驗構思大致如下:
3 相互對照實驗中的確定 3.1 單一實驗因素條件下的判斷 相互對照是指不單設對照組,,而是幾個對象組之間的相互對照,一般表現(xiàn)出實驗因素在量上的多少對實驗結果的影響。其中每一組既是實驗組又是其他組別的對照組,。如“驗證pH值對酶活性的影響”實驗中,,將等體積的蛋清凝塊依次放入編號1-5并裝有等量的pH分別為2、4,、6,、8、10的五支試管里的緩沖溶液中,,……,。該實驗中每支試管既是實驗組,同時又是其余四支試管的對照組,。 3.2 多個實驗因素條件下的判斷 當存在多個實驗因素時,,各種實驗因素之間形成相互對照。如驗證“氮,、磷是水體富營養(yǎng)化的因素”實驗中,,實驗因素是氮、磷,,這樣,,在設計實驗時,可以設置三組,,即加入氮(尿素),、加入磷(含磷洗衣粉)、加入氮和磷(尿素和洗衣粉),,其中每一組既是實驗組又是對照組,。 4 條件對照實驗中的確定 條件對照是指雖給對照組施以某種實驗處理,但不是所研究的實驗因素,,以突出實驗實施的處理因素與實驗所研究因素的差異,,從一個側面襯托實驗因素對實驗結果所造成的影響。如證明DNA是遺傳物質的肺炎雙球菌體外轉化實驗中,,設置以下幾組: ①S型細菌的蛋白質+R型活細菌 R型菌落,; ②S型細菌莢膜的多糖+R型活細菌 R型菌落; ③S型細菌的DNA+R型活細菌 S 型菌落+ R型菌落,; ④S型細菌的DNA+DNA水解酶+R型活細菌 R型菌落,。 該實驗所研究的實驗因素為DNA,,故用DNA處理的③組為實驗組,,而蛋白質或多糖雖然是實驗所實施的處理因素,但與實驗因素(DNA)無關,,故①②③組之間形成條件對照,,①②組均為③組的對照組;而③組(實驗組)和④組(對照組)之間形成空白對照。該實驗既設計了條件對照,,又設置了空白對照,,通過比較實驗,更能說明實驗因素對實驗結果的影響,。 可見,,一個實驗總分為實驗組和對照組。在判斷時,,首先必須反映實驗探究的目的或假設,,然后根據(jù)是否接受實驗所研究因素處理來判斷。(字數(shù):1600) 發(fā)表于《生物學教學》2006年第四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