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孩子被打 父母難過
孩子在上幼兒園或小學,,又或與周圍小朋友一起玩,,難免會打打鬧鬧。有時為搶一個玩具,,就把對方推倒,。或是比較頑皮的孩子,,從小養(yǎng)成不良習慣,,喜歡打人,便有一些小朋友會挨打,。許多父母看到自己的孩子被打后,,都很心疼。原先還教著孩子要忍讓,,可看到孩子接二連三被欺負,,內(nèi)心開始不平起來。并且,,也有些疑惑,,還要繼續(xù)教孩子忍讓嗎?如果不反擊,,恐怕孩子就要一直挨打了,。
因此,聽到有家長教孩子說:「他如果再打你,,你就打他,。」「他咬你,,你不會也咬他,?」「你不敢打他,他以后就專門欺負你,?!股踔劣行┘议L告訴孩子:「下次再有人打你,你就打回去,,要是打不贏他,,回來我就打你?!?br> 一時的氣惱與不平,,采用了以暴制暴的教育方式。也許,可以緩解孩子一時不受欺負,,但如此教育,,會將我們的孩子引到哪一條路上去呢?
二,、教孩子打人 孩子變得暴力
一位孩子的母親,,原本教孩子要謙讓,縱然被打,,也教孩子不要還手,,要忍耐。剛開始,,孩子被其他小朋友打了,,媽媽也只是安撫一下,讓孩子不要計較,。孩子很聽話,,媽媽說要忍,他便忍,??梢淮巍⒍?、三次后,,孩子被打的次數(shù)越來越多,媽媽終于忍不住了,。一天,,看到孩子的小手被小朋友咬了一口,既心疼又氣憤地說:「他咬你,,你怎么就不咬他?」孩子說:「媽媽說不可以打人,?!箣寢寛远ǖ馗⒆诱f:「現(xiàn)在開始,誰敢再打你,,你就打他,。」
孩子很聽媽媽的話,,從那時起,,一有小朋友打他,他便馬上還擊,,握起小拳頭就打過去,。因此,常常把別的孩子打傷,孩子因此也變得暴力起來,。于是,,媽媽雖然不再心疼孩子被打,卻轉(zhuǎn)到天天為孩子擔心,。不知道今天又有哪個小朋友被孩子打傷了,,經(jīng)常接到老師與其他家長的投訴,奔波于帶孩子上門道歉,,給人賠醫(yī)藥費,。
而另一位父親,在孩子被欺負時,,也氣憤地對孩子說:「下次如果再有人打你,,你就狠狠給他打過去,不要怕,,打出什么問題,,爸爸負責?!购⒆佑涀×税职值脑?,懷著一顆報復的心,從起初的還手,,變成有人稍惹他一下,,他便馬上反擊。而且打人時還不留情,,出手很重,。雖然他少被挨打了,可他的性格卻變得越來越暴戾,,心也越來越冷漠,。在他的世界里,更多感受到的是暴力和爭斗,,卻少了人與人之間友愛與和諧,。
可當心變得敏感而易怒,總是防著人,,常有不善之念,,那他生活的世界,是否就成了一個黑暗與邪惡的世界,?
如此,,有人也許會感到矛盾,教孩子打人不對,,難道要讓孩子一直受欺負嗎,?
三,、客觀面對 解決問題
1.看清事實 客觀面對
回想一下我們自己小時,也許都不太記得自己在幼兒時發(fā)生了什么,。有時談起與小朋友打架,,輸了還找對方討回自己給的東西時,還覺得很好笑,。畢竟孩童時期的爭執(zhí)與打鬧,,是一種幼時沖動,并不是有意識地攻擊,、傷害對方,。
然而如今,多數(shù)家庭只有一個孩子,,在家中,,孩子便是每一個人都疼惜的寶貝。甚至在家中不小心跌倒了,,就有不少長輩跑過去想抱孩子,。一邊哄,一邊還拍打著他撞倒的椅子說:「椅子真壞,,讓寶寶摔倒了,,奶奶替寶寶打椅子?!褂谑羌傺b打了幾下椅子,,孩子聽了也覺得椅子不對,害自己跌倒,,也跟著打起椅子來,。
沒有教孩子跌倒后學著自己爬起來,也未讓孩子感受跌倒并不值得恐懼,,應該自然,、勇敢面對。孩子也不懂如何走,,能不碰倒椅子,,如何避免受傷。反而在跌倒時責怪椅子來,,把將責任向外推。這樣,,孩子便可能養(yǎng)成一種習慣,,遇到問題總喜歡責怪別人,看不到自己的錯誤,,自然也就無法改正,、進步,。
在幼兒園中與小朋友發(fā)生爭執(zhí)、打架也是一樣的道理,,父母,、長輩需要先了解清楚,為什么打架,。如果只是彼此玩鬧時一個不小心,,自然不應過于計較。家長若過于呵護自己的孩子,,總要替孩子出頭,,甚至因此責罵老師,如此,,對孩子的成長并沒有實際性的幫助,,也未起到積極的引導作用。因此,,首先需要看清客觀的事實,,到底是因為自己過于呵護孩子,還是孩子真的遇到問題,,需要我們的引導,、幫助。
2.合理引導 長善救失
①救其失
「教也者,,長善而救其失者也,。」教育的目的,,是長養(yǎng)孩子善的一面,,同時又挽救他過失的一面。當看到孩子有錯時,,正是我們要給孩子引導,,幫其導回正確人生道路的時候。因此,,家長與老師如果發(fā)現(xiàn)有孩子喜歡欺負別人,、打人的壞習慣,更應存挽救其過錯的愛心,,親師共同配合,,幫助孩子引導回來。
試想,,孩子為何會變得愛打架,,喜歡捉弄、欺負別人呢,?幼小的孩子,,好似一張白紙,,他并不懂得什么是善什么是惡。因此,,他成長過程中,,所聽所見所感受的,都在影響著他身心的健康發(fā)展,。因此,,家長可以先注意一下,家庭中夫妻之間是否和諧,,孩子自小看的影片中,,是否有暴力傾向的引導,在教育孩子時,,是否會常常責備,、打罵孩子?是否引導孩子保持那顆善良仁愛的心,?是否在家庭中過于溺愛,,導致孩子不講道理?相信抱持著一顆挽救孩子過失的愛心,,一定能看到孩子今天犯錯的原因,。當我們能找到原因,要對治問題便不困難了,。
曾有個孩子,,在家特別受寵。每天,,爸爸就趴在地上給孩子當馬騎,,奶奶又總陪著孩子到處玩,媽媽成天忙于做家務,,想管管孩子,,也沒有時間。孩子在家他最大,,要什么就得有什么,。到了幼兒園,自然也是要什么就得給什么,。得不到時就鬧,,急了干脆就搶,搶不來時就打,。一旦任由孩子養(yǎng)成這樣驕縱的性格,,如何能與小朋友友好相處呢?
反之,,沒有與孩子溝通好,,溫暖他的身心,卻經(jīng)常打罵,,也不利孩子的成長,。有些父母雖然愛孩子,可表達的方式卻總是以埋怨的口氣:「你這小孩怎么回事,,人家某某家的孩子比你乖多了,。」或者,,回來便問:「今天是不是又在外惹事了,?」「你這小孩,看到你我就生氣」等等,。雖然父母是希望孩子變好,,可孩子感受到的卻是父母的批評與指責。孩子感受不到父母對他的關(guān)愛,,他又怎么懂得愛人,,與人和睦相處呢?
能看自己在教育過程中,,是不是有不合理,、不適當?shù)牡胤剑軒椭覀兘逃煤⒆?。因此,,遇到孩子打人,先不要著急打孩子,,先問清楚他為什么打人,,引導孩子認識到自己錯在哪兒,也教導孩子做人處事的道理,。這也需在平常中,,教孩子圣賢的教誨,讓孩子心中有善惡的標準,,否則孩子不知道善惡是非,,便無法規(guī)范自己的言行舉止。
②長其善
每個孩子,,都有其天真善良的一面,,我們在教育的過程中,對他善的一面需要鼓勵促進,。
有位小朋友,,在幼兒園被人打,媽媽很心疼,,對她說:「你怎么那么笨,?他咬你,,你不會也咬他嗎?」孩子卻堅決不肯,,跟媽媽說:「打人的孩子不是好孩子,。」堅持要做一個好孩子,。
另一位男孩,,與小朋友一起推小車玩。對方小朋友在推的過程中,,自己撞了一下,,心里不高興,揚手就打這個男孩子,??蛇@個男孩子卻站在那兒讓他打。家長看到很心疼,,責備他說:「你怎么那么傻,,不會跑開嗎?傻傻地站那兒讓人打,?」孩子卻說:「我如果走開了,,他會摔倒的?!挂驗閮蓚€小朋友一起扶車上斜坡,,一個走開了,另一個就可能跌倒,。
當看到孩子有這顆純真的善心時,,我們難道不會感動嗎?面對孩子的善良,,不是去抹殺,,而是需要給予肯定與鼓勵。若將孩子這難得的善良與愛心,,變成計較,、埋怨與報復,不但起不到長善的效果,,反而長了孩子錯誤的心理,。試想一下,懷有一顆善良仁愛之心與懷有一顆計較埋怨之心,,什么樣的心境,,會讓孩子的生活更加美好?
因此,除了要保護孩子的善心外,,需要做的,,就是進一步引導孩子如何長養(yǎng)善心,更好地處理這種情況,。
若是偶爾一次的打鬧,,大可不必計較,若是對方孩子頑皮,,喜歡欺負弱小,那么可以告訴孩子:「打人的孩子不是好孩子,,我們不打人,,但我們也要幫助小朋友改掉打人的壞習慣啊。因為也希望小朋友跟你一樣,,做一個好孩子,。」鼓勵孩子用幫助對方的心,,去幫對方改正毛病,。因此,在對方要欺負自己時,,可以正氣凜然地對他說:「打人不是好孩子,,你再亂打人,我就不跟你玩了,?!够蚴亲尯⒆蛹皶r走開,又或大喝一聲以警誡對方,。如果是因為搶玩具而打人,,可以說:「你要玩玩具可以,但不要搶,,我先讓你玩,,你玩完后也要讓我們玩,不能不講理,,不講理的孩子不是好孩子,。」如此,,對方的孩子也會受到警誡,,不敢隨意打人。孩子除了知道別人做錯,,自己不要跟著犯錯外,,也知道如何保護自己,不是任由對方繼續(xù)錯下去,而是懂得如何更好地制止對方不好的言行,,以自己的正確言行影響對方改過,。
從被動轉(zhuǎn)為主動,讓孩子從受欺負變成幫助他人,,以更博大的胸懷與勇敢樂觀的態(tài)度去面對他所遇到的困境,,會讓孩子更懂得如何解決問題。家長也需時時了解孩子在學校的情況,,與老師多溝通,,共同幫助孩子成長,長其善,。
③補不足
除此之外,,也需幫孩子補不足。孩子若經(jīng)常被打,,看一下,,孩子是否不善于在團體中生活?;蛘?,是因為孩子的性格過于怯懦才常常被欺負。若孩子是因為性格軟弱,、內(nèi)向,,就需我們善加引導,幫孩子樹立信心,,增加勇氣,。同時,也應更好地引導孩子如何與小朋友們和睦相處,,讓他更好地適應團體生活,。
首先,家長可以注意一下,,自己平常與孩子的言談中,,是否有傷害、打擊孩子自信心的話,。比如責罵孩子笨,,或直接說孩子太膽小才讓人欺負,又或其他可能導致孩子沒信心,,膽小軟弱的因素,。找出原由,消除這個因素,。而后,,嘗試著提起孩子的積極性,比如每天陪孩子讀讀《弟子規(guī)》,讀誦時姿勢端正,,字正腔圓,,使他更有興趣與信心。平常,,鼓勵孩子一起做家務,,有機會可以帶他參加一些田間勞動,或是主動幫助別人,。讓孩子多嘗試,,使他在生活中漸漸樹立起信心。這其中,,需要及時加以肯定鼓勵,,讓他更有勇氣嘗試。同時,,也引導他可以主動幫助小朋友,與小朋友們友好相處,。
曾經(jīng)有個孩子,,在幼兒園常被人打,回來告訴媽媽,。媽媽便問她:「你為什么被打呀,?你有沒有做錯什么?為什么他不打別人,,卻打你呢,?」孩子聽了,便開始想自己是不是哪兒錯了,。后來,,媽媽安慰她以后,又告訴她:「以后啊,,你多關(guān)心一下其他小朋友,,人家找你借什么,你就借給他,,不要小氣,。跟大家好一點,與小朋友們團結(jié)友愛,,到時,,你再看看人家打不打你?!?br> 而后,,這個小朋友真的這樣去做,主動幫助其他小朋友,也很大方,,別人找她借什么,,她都很樂意借給人,與全班的小朋友關(guān)系都很好,,交到了不少好朋友,。于是她發(fā)現(xiàn),真的不那么經(jīng)常挨打了,。小朋友們都很喜歡跟她玩,,她也覺得在幼兒園里很快樂。
當?shù)箷r,,讓孩子自己嘗試著爬起來,,勇敢跨出腳步去探路,也許,,孩子自己會更有收獲,。
四、一起學《弟子規(guī)》 讓孩子更好成長
在磕磕碰碰中長大,,對孩子也是一種磨練,。從小事事如意,樣樣順心,,不吃一點虧,,對孩子的成長也未必是好事。我們除了照顧孩子的生活外,,也需幫孩子扎下德行的根,,使他不僅德行增長,也更有智慧與勇氣去面對,、沖破人生遇到的困難與關(guān)卡,。
因此,從小能教導孩子《弟子規(guī)》,,以《弟子規(guī)》為他人生的標準,,自我規(guī)范,可以讓孩子心中有是非善惡的標準,,如此能更好引導他走好自己的人生道路,,堅守道德,堅守做人的正道,。
孩子,,終究是會長大的,是要自己走完人生的,。我們能在他幼小時,,幫他樹立好人生方向,,奠定德行根基,可以幫他少走很多的彎路與冤枉路,。畢竟我們不可能陪伴孩子一生,,因此要教會孩子自己走好人生。當有一天,,我們放開手,,看到孩子能穩(wěn)當?shù)靥こ鏊松牟椒ィ赂颐鎸θ松?,以積極樂觀的心去打造他的未來時,,我們也可以放心了。
幫孩子扎下德行之根,,讓孩子更好地承擔起家,、國的責任與重擔吧。他能懷有一顆真誠善良的愛心,,那無論在什么境界里,,他的世界也依然那么光彩、美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