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低市盈率尋找成長股,?在股市中,,一般的看法是,市盈率的高低與公司的成長性有關,,成長性高的股票其市盈率較高,,成長性低的股票其市盈率應該較低。但是市盈率真的能準確反映公司成長性的高低嗎,?從長期來看(比如說8-10年以上)來看應該是如此,,但是在6-8年以下,市盈率反映成長高低的說法頗不真實,。 菲利普·費雪在他的名著《怎樣選擇成長股》一書中全面論述了怎樣進行成長股的投資,。在股票的選擇方面,費雪大談了選擇成長股的15條要訣,,一般讀者粗略看來,,具有這些優(yōu)良特性的優(yōu)質(zhì)股票,其市盈率想必不低,,投資買進時想必成本不菲,。但費老爺子的一句投資要訣往往被讀者忽視,那就是極其簡要的這句話:“全力購買失寵的(優(yōu)質(zhì))公司”,。這才是費雪“成長股投資法”的全貌,。 在《保守型投資人夜夜安眠》一篇論著里,,全篇共6章,費老爺子卻花了整整3章的內(nèi)容來論述“保守型投資的價格”,,占了全篇論著一半的篇幅,。在《第四章:第四個要素——保守型投資的價格》起首的一段話就是:“任何股票投資的第四個要素,,涉及本益比——也就是當時的價格除以每股盈余(注:即市盈率),。。,。大部分人士,,包括許多應該懂得更多的專業(yè)人士,在這一點上經(jīng)?;煜?,因為到底什么原因?qū)е履持还善钡膬r格顯著上漲或下跌,他們了解得不清楚,。這種誤解使得投資人損失數(shù)百十億美元,,因為后來他們才發(fā)現(xiàn),當初不應該用那么高的價格去買股票,。,。。”接下來費老爺子分析道:“任何個別普通股相對于整體股市,,每次價格大幅波動,,都是因為金融圈對那只股票的評價發(fā)生變化。”“‘評價’是了解變幻無常的本益比的關鍵,。我們決不能忘記,,評價是很主觀的事。,。,。金融圈對一只股票的評價,和影響價格的真實狀況之間的差距過大,,可能持續(xù)好幾年時間,。。,。”在第四章到第六章,,費老爺子論述了:“其實,最后的評價是由三個不同的評價綜合而成:目前金融圈對整體普通股投資吸引力的評價,,對某公司所處行業(yè)的評價,,最后則是對該公司本身的評價。” 金融圈對一只股票的評價,,以市盈率的方式體現(xiàn)了當時對該公司的好惡,,有時會比較準確和客觀,,有時卻偏離事實較遠,而更多的時候卻是公司還是原來的公司,,評價卻不斷地出現(xiàn)極為劇烈的大轉(zhuǎn)彎,。以近年來的例子來說,象601318中國平安,,公司還是那家公司,,管理層還是那樣的管理層(主要人員沒變),馬明哲還是那個馬明哲,,但股票價格和市盈率卻是如同“過山車”:2007年四季度股價沖高到149元,,以當年的每股收益2.11元計算,市盈率高達70倍,;而2008四季度,,該股的價格俯沖到20元,如果剔除該年度投資富通的減值損失這一非經(jīng)常性損益后,,客觀計算下來的市盈率僅為6-7倍,。僅僅是在這樣短短一年的時間內(nèi),市盈率快速地在7-70這樣寬廣的范圍內(nèi)波動,,金融圈對一家公司的評價發(fā)生的變化如此之大,、如此之快,實在令人咋舌,。 也許有人說平安這樣的案例太為特殊,,而且投資富通的損失究竟應該算是經(jīng)常性損益還是算非經(jīng)常性損益,可能還值得商榷,,因為投資畢竟是保險公司的主業(yè)之一,。那么,市場是否真的能夠準確客觀地給出對一家公司的合適的市盈率,?照我看,,不會。依然是不斷的波動,。市盈率在很多時候所反映的,,未必是該公司的成長前景,而往往代表市場對該公司的好惡,。以下我們給出家電行業(yè)主要公司的超過10年的市盈率數(shù)據(jù):(以年底收市價和當年每股收益計算) 股票名稱 96年 97年 98年 99年 00年 01年 02年 03年 04年 05年 06年 07年 08年 美的電器 24.6 24.8 14.8 17.2 21.3 18.7 21.5 16.6 10.9 8.6 14.8 38.7 15.1 格力電器 31.0 28.7 25.3 20.9 22.0 19.5 15.2 14.1 12.8 10.9 15.2 47.0 11.8 從上述數(shù)據(jù)可以看出,,從長期看,格力電器的市盈率略高于美的電器,,這顯示出在諸如技術能力,、資本結(jié)構、商業(yè)模式等等方面,,格力的綜合競爭力可能稍強于美的,;但從兩家公司各自在每年年底的市盈率數(shù)據(jù)來看,,不約而同都出現(xiàn)了強烈的波動,美的最低時在8.6倍,、最高時為38.7倍,,格力最低時為10.9倍而最高時達到了47倍,這樣的波動程度雖然跟平安相比沒那么極端,,但仍然體現(xiàn)了大幅波動的本質(zhì),。 家電行業(yè)在1996-1998年的市盈率水平中等偏上,那個時候是幾乎所有家電企業(yè)都能賺到錢的時期,。而隨著2000年以后長虹,、廈華等公司的衰落和長風、長嶺,、美菱等企業(yè)的日漸式樣微,象美的和格力這樣的業(yè)績穩(wěn)定,、具有一定經(jīng)營優(yōu)勢的公司在2002-2005年間市盈率逐步走低,,在這幾個年份里確實有很多家電企業(yè)都活得不好、逐步退出和轉(zhuǎn)型,,美的和格力正可以逐步擴大自己的市場份額,,強化自己在行業(yè)內(nèi)的競爭優(yōu)勢,可金融投資界卻對這些情況視而不見,,以為整個行業(yè)都將沒落,,更不會去思考美的和格力的成長性問題。等到2006年的大牛市來了,,大家卻發(fā)現(xiàn)家電行業(yè)產(chǎn)能過剩的問題已經(jīng)成為過去,,美的和格力都實行了大幅擴產(chǎn)的財務政策,股價也在2005-2007年的大牛市中漲了15-20倍,。到這個時候,,大家才恍然覺悟:原來這兩家公司是成長股!可是在2002-2004年的那幾年,,誰會認為幾年之后它們竟然會被認為它們是“成長股”呢,?在那個時候,人人都知道家電行業(yè)不“景氣”,,一個人如果說自己買進了家電股,,很可能要被別人笑話,所以誰也不會去想要買美的,、格力,。 由此可知,認為證券市場可以預計某只股票在未來幾年將成為業(yè)績大幅增長的成長股的說法,,其實很不準確,,有時甚至是相當荒謬(有很多大家本認為是成長股大黑馬的股票最后被證明啥也不是),。認為市盈率的高低能夠反映公司成長性的說法,,其實在很多情況下都不成立,。市盈率的高低,更多是反映了市場的人氣:對大盤的人氣,、對該行業(yè)的人氣和對該股的人氣,。人氣越盛,市贏率越高,;而在人氣旺盛之際,,又怎能有冷靜的頭腦,以準確地預計一家公司未來的成長性呢,?不過是瞎追捧而已,。同樣,在市盈率低下,、人氣冰冷之際,,人們又怎么能客觀、平和地接受一家公司事實上存在的成長性呢,? 上述分析清晰地驗證了費雪老先生的說法,。選擇成長股獲得高額的報酬,真正可取的途徑并不是去追碰那些人氣炙熱,、市盈率高企的熱門股票,,而是在那些不為人重視的行業(yè)和板塊中,尋找未來能夠大幅成長的公司,。要想通過長期投資獲取10倍以上的收益,,在低市盈率股票中尋找未來的成長股就應該成為主要的研究方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