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帆樓外:李鴻章在馬關(guān)談判的數(shù)個瞬間 文/金滿樓 甲午戰(zhàn)爭在陸海陸戰(zhàn)場俱失的情況下,,1895年3月,,李鴻章受命前往日本馬關(guān)(今山口縣下關(guān)市)談判和約。 到達后的次日,,中日雙方即以春帆樓為會議場所展開談判,。當(dāng)時的春帆樓里修葺一新,地上鋪著華麗的地毯,,足見日方準備之充分和重視,。雙方見面寒暄完畢后,李鴻章說:“你我東亞兩國,,最為鄰近,,同文同種,今暫時相爭,,總以永好為事,。如尋仇不已,則有害于華者,,也未必于有益貴國也,。試觀歐洲各國,,練兵雖強,不輕起釁,,我中東既在同洲,,亦當(dāng)效法歐洲。如我兩國使臣彼此深知此意,,應(yīng)力維亞洲大局,,永結(jié)和好,庶我亞洲黃種之民,,不為歐洲白種之民所侵蝕,。” 伊藤博文想起十年前李鴻章在天津趾高氣揚、自己忍氣吞聲的受辱經(jīng)過,,心中冷笑,,表面卻說:“十年前在天津時,敝人曾向中堂進言,,貴國之現(xiàn)狀,,實有改進之必要。但爾后貴國晏然依舊,,不圖改進,,以至今日,實深感遺憾,。” 李鴻章嘆道:“我國之事,,囿于習(xí)俗,未能如愿以償,。今轉(zhuǎn)瞬十年,,依然如故,本大臣自慚心有余力不足,。貴國兵將,,悉照西法訓(xùn)練,甚精,;各項政治,日新月盛,。此次本大臣進京與士大夫談?wù)?,也深知我國必須改變方能自立?#8221; 第一次談判中,盡管李鴻章想盡力表現(xiàn)出恢宏的氣度,,但作為戰(zhàn)敗者,,仍難以掩蓋尷尬艱難的處境。事后,,陸奧宗光評論說:“李鴻章高談闊論,,目的不過是想借此博取同情,,間用冷嘲熱諷掩蓋戰(zhàn)敗者的屈辱地位罷了。” 此時,,人為刀俎,,我為魚肉,老李心酸自知,。 二十一日,,雙方舉行第二次談判,伊藤博文提出的停戰(zhàn)條件是,,日軍占領(lǐng)大沽,、天津、山海關(guān)三地為質(zhì),,占領(lǐng)期間由大清支付日軍軍費,。李鴻章聽后大驚,連呼:“過苛,,過苛,!”這三地乃北京之咽喉,目前尚在清軍手中,,如果日軍占領(lǐng)這三地,,萬一談判破裂,日軍就可以迅速進攻并拿下北京,,這個條件實在太離譜,。 李鴻章強按心頭怒火,說:“我之來此,,實系誠心講和,,我國家亦同此心。乃甫議停戰(zhàn),,貴國先要踞有三處險要之地,。我為直隸總督,三處皆系直隸所轄,,如此于我臉面有關(guān),。試問伊藤大人,設(shè)身處地,,將何以為情,?中日系切近鄰邦,豈能長此相爭,,久后必須和好,。但欲和好,須為中國預(yù)留體面地步,,否則,,我國上下傷心,,即和亦難持久。如天津,、山海關(guān)系北京門戶,,請貴國之兵不必往攻此處;否則,,京師震動,,我國難堪,本大臣亦難以為情,。” 李鴻章想用中國的規(guī)矩,,講情面,給面子,,奈何伊藤博文一點面子不給,,并限定于三天內(nèi)做出答復(fù)。英國人說,,“沒有永恒的朋友,,也沒有永恒的敵人,只有永恒的利益,!”日本人當(dāng)時以英國人為師為友,,在國家利益上,根本不講什么情面,,國人用這個思維去處理國際事務(wù),,豈不貽笑大方? 停戰(zhàn)要款告知北京后,,朝廷大震,,光緒也為之動容。和朝廷商議后,,李鴻章決定暫時擱置停戰(zhàn)問題,,先談議和條款。在二十四日的第三次會談中,,中方要求日方出示和款,,伊藤博文答應(yīng)次日交閱,但在會談中卻不經(jīng)意的提起臺灣,,引起了李鴻章的警覺,。 原來,日本在談判中拒絕李鴻章的停戰(zhàn)提議,,乃是處心積慮的想奪取臺灣。就在前一天(二十三日晨),,日本艦隊和五千陸軍已在澎湖登陸并于兩日后占領(lǐng)了澎湖,,為侵占臺灣做好準備,。 正當(dāng)日本人意在自滿的時候,卻發(fā)生了一件意外之事,,讓日方措手不及,。 二十四日下午,李鴻章結(jié)束談判后乘轎返回引接寺時,,日本人聽說大名鼎鼎的中國全權(quán)大臣李鴻章經(jīng)過,,就像現(xiàn)在粉絲見明星一樣,都爭著前來觀看,,一時間街道各處人山人海,,好不熱鬧。 當(dāng)李鴻章的轎子從人群中穿過的時候,,突然一個日本壯漢暴起躍出,,直奔轎前,黑手按住轎夫肩膀,,轎夫大吃一驚,,慌忙停住,這個暴徒乘機掏出手槍,,對準老李面上猛的開了一槍,,槍彈當(dāng)下?lián)糁欣铠櫿伦笱巯拢D時滿臉是血,,老李當(dāng)時還算鎮(zhèn)靜,,手掩創(chuàng)口,在日本警察的協(xié)助下,,急行趕入引接寺旅館,,到了旅館之后才厥倒在地,不省人事,。 后查明,,這個兇手名叫小山豐太郎,郡馬縣大北島人氏,,是個二十六歲的無業(yè)青年,。此人是個日本“愛國”糞青,長期受軍國主義思想的嚴重洗腦,,成天生活在帝國幻想中變得歇斯底里,。小山豐太郎認為李鴻章是日本對華戰(zhàn)爭的主要障礙,曾有計劃赴天津行刺,,但因買不起船票而無果,,這次李鴻章來日本,機會難得,,才有此暴行,。但小山?jīng)]有想到的是,,自己的“愛國行為”拍到政府的馬腳上,后來這小子被山口地方法院判處無期徒刑,,哭都來不及,。 李鴻章被刺的事情,讓日本政府很是被動,。伊藤博文得知后勃然大怒,,咆哮說“寧將自己槍擊,也不應(yīng)加害中國使臣”,,陸軍大臣山縣有朋也拍著桌子大罵“該匪罔顧國家大計”,。最后天皇也被驚動,急忙派出御醫(yī)前往護理,,皇后還親制繃帶以示慰問,。 盡管日本人做了各種努力示好,但消息披露后,,世界輿論還是一片嘩然,,歐美各國紛紛譴責(zé)日本并進而同情中國,紛紛表示不能坐視,。由于自己理虧和擔(dān)心列強干涉,,日本決定放棄踞地為質(zhì)的要求,實行無條件停戰(zhàn),,但停戰(zhàn)范圍不包括臺灣,、澎湖。 四月二日,,日方出示和約底稿,,并限三日內(nèi)答復(fù)。其和約底稿的主要內(nèi)容是: 一,、中國認明朝鮮國確為完全無缺之獨立自主,; 二、中國將盛京省南部地方,、臺灣全島及澎湖列島永遠讓與日本國,; 三、中國賠償日本軍費庫平銀三萬萬兩,; 四,、中國再開順天府、沙市,、湘潭,、重慶、梧州、蘇州,、杭州七處為通商口岸,,日本國臣民在各口岸可以自由通商設(shè)廠。 李鴻章接閱日方的和約底稿后,,再次崩潰。他雖然早就料到日本人心不足蛇吞象,,但決沒料到日本人野心如此之大,,甚于英法十倍。 日方約稿電告總理衙門后,,朝廷展開激辯,,但口舌相爭,毫無結(jié)果,。李鴻章見期限已到,,而清廷復(fù)電未到,只得自行擬了一個說帖,,除承認朝鮮自主外,,對日本其余三項要求都進行了駁斥: 一、割地一項,,“日本與中國開戰(zhàn)之時,,令其公使布告各國曰:‘我與中國打仗,所爭者朝鮮自主而已,,非貪中國之土地也’”,。若“徒恃其—時兵力,任情需索,,則中國臣民勢必嘗膽臥薪,,力籌報復(fù)。” 二,、 賠款一項,,“日本所索賠款,既名為兵費,,較之日本所索之?dāng)?shù)恐不及其小半”,,“且限年賠費,復(fù)行計息,,更屬過重不公,,亦難照辦。” 三,、 通商一項,,“中國如準洋商在華造土貨,勢必盡奪小民生計,中國以此等利益準予日本,,各國皆援一體均沾之例,,則華商之制造廠所立即擠倒矣。” 陸奧宗光拿著李鴻章的說帖去見伊藤博文,,伊藤讀后大為光火,,說:“如果不先加以徹底的反駁,使其迷夢覺醒,,恍然悔悟,,則對方終不能了解現(xiàn)在彼我之地位,將續(xù)作癡言哀訴,,徒使談判延長,。茍我不指出其論點的謬誤,可能使局外第三者發(fā)生日本雖勝于力而屈于理的懷疑”,。陸奧也認為:“與其在空洞的理論上和他們嘵嘵不休,,不如在事實面前使他們就范。” 為此,,伊藤博文特邀新任全權(quán)大臣李經(jīng)方談話,,恫嚇說:“希中國使臣能深切考慮現(xiàn)在兩國之間的形勢,即日本為戰(zhàn)勝者,、中國為戰(zhàn)敗者之事實,。若不幸此次談判破裂,則我一聲令下,,將有六七十艘運輸船只搭載增派之大軍,,陸續(xù)開往戰(zhàn)地。如此,,北京的安危亦有不忍言者,。如再進一步言之,談判一旦破裂,,中國全權(quán)大臣離開此地,,能否再安然出入北京城門,恐亦不能保證,。此豈吾人尚可悠悠遷延會商時日之時期乎,?” 小李被這么一嚇,當(dāng)下就沒了主意,,趕忙說:“回去與父商議后,,再行提出答案。但答案萬一不能使日本全權(quán)大臣滿意時,,希望不因此招致日本全權(quán)大臣之盛怒,,以致談判破裂,使九仞之功虧于一簣。是以諸事皆請海涵,。” 這活脫脫就是跪地求饒了,。 四月九日,李經(jīng)方提出修正案,,同意割讓遼東的安東縣,、寬甸縣、鳳凰廳和岫巖州四地,,以及澎湖列島,,賠款要求減至一億兩。據(jù)此,,雙方于十日又舉行了第四次談判,李鴻章傷勢未愈,,但考慮到事態(tài)嚴重,,也強起親自與會。姑錄辯論簡要記錄如下(以下是實錄,,非虛構(gòu)): 伊藤博文假意慰問了李鴻章幾句后,,便說:“中堂見我此次節(jié)略,但有允不允兩句話而已,。” 李鴻章說:“難道不準分辨,?” 伊藤博文說:“只管辨論。但不能減少,。” 李:“即以此已譯三端開議,。第一,賠款二萬萬,,為數(shù)甚巨,,不能擔(dān)當(dāng)。” 伊:“減到如此,,不能再減,,再戰(zhàn)則款更鉅矣。” 李:“賠款如此,,固不能給,,更鉅更不能給,還請少減,。” 伊云:“萬難再減,,此乃戰(zhàn)后之事,不能不如此,。” 李:“核計貴國開銷之?dāng)?shù),,遠不及二萬萬兩。負擔(dān)如此巨款,必借洋債,。洋債本息甚巨,,中國實無償還此等債務(wù)之財源。” 伊:“中國之地,,十倍于日本,,中國之民四百兆,財源甚廣,,開源尚易,,國有急難,人才易出,,即可用以開源,。” 李:“中國請爾為首相,何如,?” 伊:“當(dāng)奏皇上,,甚愿前往。” 李:“奏如不允,,爾不能去,。爾當(dāng)設(shè)身處地,將我為難光景,,細為體諒,。果照此數(shù),寫明約內(nèi),,外國必知將借洋債,,方能賠償,勢必以重息要我,。債不能借,,款不能還,失信貴國,,又將復(fù)戰(zhàn),。何苦相逼太甚!” 伊:“借債還款,,此乃中國之責(zé),。” 李:“不能還,則如之何,?” 伊:“已深知貴國情形為難,,故減至此數(shù),萬難再減,。” 李:“總請再減,。” 伊:“無可減矣,。” 李:“既得地稅,尚要賠款,,將如之何,?” 伊:“無法。” 李:“譬如養(yǎng)子,,既欲其長,,又不喂乳,其子不死何待,?” 伊:“中國豈可與孩提并論,?” 李:“臺灣全島,日兵尚未侵犯,,何故強讓,?” 伊:“此系彼此定約商讓之事,不論兵力到否,。” 李:“我不肯讓,,又將如何?” 伊:“如所讓之地,,必須兵力所到之地,我兵若深入山東各省,,將如之何,?” 李:“總之,現(xiàn)講三大端,,二萬萬為數(shù)甚鉅,,必請再減;營口還請退出,;臺灣不必提及,。” 伊:“如此我兩人意見不合。我將改定約款交閱,,所減只能如此,,為時太促,不能多辦,,照辦固好,,不能照辦,即算駁還,。” 李:“不許我駁否,?” 伊:“駁只管駁,但我如意不能稍改,。貴大臣固愿速定和約,,我亦如此,。廣島有六十余只運船停泊,計有二萬墩運載,,今日已有數(shù)船出口,,兵糧齊備,所以不即運出者,,以有停戰(zhàn)之約故耳,。” 李:“賠款還請再減五千萬,臺灣不能相讓,。” 伊:“如此,,當(dāng)即遣兵至臺灣。” 李:“索債太狠,,雖和不誠,。我說話甚直,臺灣不易取,,法國前次攻打,,尚未得手。海浪涌大,,臺民強悍,。” 伊:“我水師兵弁,不論何苦,,皆愿承受,。去歲,北地奇冷,,人皆以日兵不能吃苦,,乃一冬以來,我兵未見吃虧,,處處得手,。” 李:“臺地瘴氣甚大,從前日兵在臺,,傷亡甚多,,所以臺民大概吸食鴉片煙,以避瘴氣,。” 伊:“但看我日后據(jù)臺,,必禁鴉片。” 李:“臺民吸煙,,由來久矣,。” 伊:“鴉片未出,臺灣亦有居民,;日本鴉片進口,,禁令甚嚴,,故無吸煙之人。” 李:“至為佩服,。” 至此,,李鴻章起席與伊藤博文作別,握手時再請將賠款大減,,伊藤笑而搖頭說“不能再減”,,雙方遂散。 李鴻章將談判結(jié)果報上去后,,總理衙門復(fù)電李鴻章:“原冀爭得一分,,有一分之益,如竟無可商改,,即遵前旨與之定約,。”由此,馬關(guān)條約大局已定,。 四天后,,雙方進行了第五次談判。再錄幾段談判記錄,。 李:“無論如何,,總請再讓數(shù)千萬,不必如此口緊,。” 伊:“屢次說明,,萬萬不能再讓。” 李:“又要賠錢,,又要割地,雙管齊下,,出手太狠,,使我太過不去。” 伊:“此戰(zhàn)后之約,,非如平常交涉,。” 李:“講和即當(dāng)彼此相讓,爾辦事太狠,。” 伊:“此非關(guān)辦事之才,,戰(zhàn)后之效,不得不爾,。” 伊:“換約后一月內(nèi)兩國各派大員辦理臺灣交接,。” 李:“一月之限過促,總署與我遠隔臺灣,,不能深知情形,。最好中國派臺灣巡撫與日本大員即在臺灣議明交接章程,,其時換約后兩國和好,何事不可互商,?” 伊:“一月足矣,。” 李:“頭緒紛繁,兩月方寬,,辦事較妥,,貴國何必急急,臺灣已是口中之物,。” 伊:“尚未下咽,,饑甚。” 李:“兩萬萬足可療饑,,換約后尚須請旨派員,,一月之期甚促。” 伊:“可寫一月內(nèi),,奉旨派員云云,。” 春帆樓外,冷雨蕭蕭,。這次談判時間長達五個小時,,老李說得口干舌燥,但日方絲毫不肯讓步,。晚上七點半談判結(jié)束,,李鴻章走出春帆樓時,已是一個無邊的黑夜,。千古罵名,,豈能得脫? 附:最后議定的《馬關(guān)條約》內(nèi)容如下: 一,、中國認明朝鮮國確為完全無缺之獨立自主,; 二、中國割讓遼東半島,、臺灣全島及所有附屬各島嶼給日本,; 三、中國約將庫平銀二萬萬兩交與日本,,作為賠償軍費,; 四、開放沙市,、重慶,、蘇州、杭州為商埠,,日本臣民可在各口岸自由通商設(shè)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