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財經》實習記者 張大同 [2008-03-03]在《財經》雜志報道
大鋼企通過鎖定長期合同和漲價來消化成本的上升,,中小鋼企雪上加霜
每年10月至來年4月,全球三大主要鐵礦石生產商——必和必拓,、力拓(Rio Tinto)和淡水河谷(Vale),,都要與全球主要鋼鐵生產商談判來年的鐵礦石長期合同基準價格,。起初,鋼鐵廠商的主要代表是日本和歐洲鋼鐵生產商,,從 2004年起,,上海寶鋼集團代表中國鋼鐵生產商加入其中。
依照慣例,,一旦一張談判桌上確定了價格,,這一價格也就自然為各方接受,成為當年的鐵礦石基準價,。
自今年2月18日始,,巴西淡水河谷先后與日本新日本制鐵公司(NSC)、韓國浦項(POSCO),、德國蒂森克虜伯,、意大利里瓦鋼鐵等鋼企簽約,約定 2008年度,,淡水河谷供應日韓鋼鐵企業(yè)的南部粉礦價格上調65%,,卡拉加斯粉礦則上漲71%,年度基準價格分別為1.1898美元/干公噸度和 1.2517美元/干公噸度,;供應歐洲鋼鐵企業(yè)的南部粉礦價格上調65%,,卡拉加斯粉礦則上漲66%,年度基準價格分別為1.3441美元/干公噸度和 1.4060美元/干公噸度,。2月22日,,寶鋼亦宣布接受這一漲幅。
不過,,直至記者發(fā)稿,,必和必拓和力拓仍未宣布與任何鋼企達成價格協(xié)議。一家國際礦業(yè)公司高層告訴《財經》記者,,兩家澳大利亞公司之所以還沒有接受淡水河谷的漲價幅度,,是他們仍在爭取一定的海運費補償。
按慣例,,每年鐵礦石長期價格均為離岸價,。相對于巴西淡水河谷,地處澳洲的必和必拓與力拓距離亞洲鐵礦石用戶近得多,,其到岸價遠低于淡水河谷,。據中國國家發(fā)改委數據,2007年,,澳大利亞至中國的海運費比巴西到中國的便宜59%,,但這一差價由中間商獲得。
2005年,,必和必拓亦曾提出過要求海運費補償一事,,不過當時未獲力拓支持,,必和必拓最終無果而終。但是,,這一次由力拓出面談判,,加上必和必拓的支持,大大增加了發(fā)言的分量,。“澳洲鐵礦石廠商看重的是改變定價原則,,把確定離岸價改成確定到岸價,否則對澳州企業(yè)不公平,,澳洲政府也有意見。”
淡水河谷和中國方面則不約而同,,強調對維持現(xiàn)有定價機制的重視,。
今年2月21日,寶鋼集團董事長徐樂江透露,,力拓提出的海運費補償要求,,必和必拓2005年就曾提出過,但被中方拒絕,。他強調,,現(xiàn)在的國際礦石定價機制是合理的。2月25日,,中國鋼鐵工業(yè)協(xié)會,、中國商務部均發(fā)表聲明,力挺現(xiàn)行鐵礦石談判定價機制,。
國家發(fā)改委工業(yè)司副司長熊必琳對《財經》記者表示,,從2003年起,鐵礦石價格已連續(xù)六年上調,,且必然要傳導鋼材價格上漲,。業(yè)內人士預期,由此還將可能帶動礦石現(xiàn)貨,、煤炭,、海運等相關成本價格進一步上漲。
這種趨勢在2007年已經出現(xiàn),。根據發(fā)改委的數據,,截至2007年12月末,進口鐵礦石現(xiàn)貨到岸價格平均同比上漲199%,;國內焦炭價格比年初上漲50%,;運費方面,巴西,、澳大利亞及印度至中國的平均海運費比年初都翻了一番以上,。
“在假設運費不變的條件下,,以澳大利亞、巴西進口礦價格上漲65%的情況計算,,我國鋼鐵行業(yè)成本將上升約710億元,,平均每噸鋼成本上升414元/噸。”發(fā)改委一份研究結果顯示,。
對于這一形勢,,鋼鐵生產商們則有喜有憂:如鞍鋼集團、馬鋼,、包鋼,、太鋼等,擁有較多自有礦石資源,,對協(xié)議礦及現(xiàn)貨礦依賴較小,,鐵礦石大幅漲價后,其競爭優(yōu)勢反而越發(fā)凸顯,;類似寶鋼等完全依靠長期協(xié)議礦的企業(yè),,由于長期協(xié)議礦價仍遠低于現(xiàn)貨價格,并且一般會鎖定長期海運價格,,漲價后雖然成本上漲,,但其綜合成本仍然低于中小鋼鐵企業(yè);受影響最大的是如沙鋼集團這樣既沒有自有礦山,,又沒有簽訂長期合同,,大量采購現(xiàn)貨的鋼企。
比鐵礦石漲價影響更大的是運價瘋狂上漲,。2007年,,巴西至中國平均運費比上年上漲115%,澳大利亞至中國平均運費比上年上漲106%,。2007年12月,,巴西到中國鐵礦石運費一度達92美元/噸。因此,,寶鋼正學習日本經驗,,未雨綢繆鎖定未來海運費成本。
2月21日,,寶鋼與中國海運集團總公司旗下的干散貨運輸企業(yè)中海發(fā)展股份有限公司合資組建了鐵礦石運輸公司,。同時,雙方還簽署了長期包運合同,,未來合資公司將投入五艘船,,專為寶鋼運輸鐵礦石,合同期長達10年-15年。至2015年年末,,合資公司總運力預計將翻一番,,達到300萬載重噸左右。
作為轉移成本的最直接做法,,鋼鐵企業(yè)可調高鋼材價格,,將成本上漲轉嫁到下游。宣布接受淡水河谷漲價幅度三天之后,,2月25日,,寶鋼就調高2008年二季度鋼鐵產品價格,其中熱軋,、冷軋(鋼)均上調800元/噸,,上調幅度分別為21%和17%,寬厚板,、熱鍍鋅板,、電工板分別上調800元/噸、1000元 /噸和600元/噸,,上調幅度為10%-20%,。
沙鋼也于2月14日宣布調價,,主要品種都上調了100元-300元/噸不等,,同日包鋼也大幅上調3月份鋼價?!?br> 實際上,,漲價在談判之前已經開始。2007年11月,,寶鋼就提高了2008年一季度鋼材價格,,其中,熱軋和冷軋每噸分別上調300元和200元,,寬厚板每噸上漲500元,。武鋼也在一季度連續(xù)三次上調出廠價。
根據國泰君安研究報告,,以此次鐵礦石協(xié)議價格上漲65%計算,,鋼材平均每噸成本約上升309元;如果不考慮匯率變化影響,,并假設2008年海運費平均價格相比2007年均價上漲20%,,焦炭價格上漲40%,那么鋼企生產成本將平均增加573元/噸,。
“雖然鐵礦石協(xié)議價格上漲65%,,還是比現(xiàn)貨市場價格每噸便宜40多美元。”蘭格鋼鐵網分析師王國清博士對《財經》記者表示,“鐵礦石漲價完全可能成為一個由頭,,一些大型鋼鐵企業(yè)通過鋼材漲價覆蓋成本上漲,,甚至是進一步擴大盈利空間。”
但是,,中小型鋼鐵企業(yè)生存環(huán)境將更加惡劣,。國都證券行業(yè)研究員段振軍認為,大型鋼廠通過長期合同鎖定了成本,,其平均成本要比依賴現(xiàn)貨市場的中小鋼鐵廠的成本低400元人民幣/噸,。在中小鋼鐵企業(yè)相對集中的河北、山西等地,,已有企業(yè)因成本壓力選擇停產,。
新的價格一經宣布,國內中小鋼鐵廠商一片怨聲載道,。
但這恰與中國淘汰落后產能的政策暗相符合,,因此政府層面并未對漲價過多指責。根據國家發(fā)改委統(tǒng)計,,2007年,,全國鋼鐵產量仍在以兩位數以上的幅度增長,但增幅已有所回落,。不過,,這距離發(fā)改委的目標仍很遙遠。
熊必琳介紹,,2007年全年淘汰落后煉鐵能力4659萬噸,,煉鋼能力3747萬噸,超額完成國務院下達的淘汰煉鐵能力3000萬噸和煉鋼能力3500萬噸的目標,,他預計2008年還將繼續(xù),。
熊必琳表示,鋼企重組已成國內共識,,并且目前鋼鐵行業(yè)普遍效益良好,,去年全行業(yè)純利潤達1900億元,也給大型國有鋼鐵企業(yè)開展重組提供條件,。
“寶鋼去年凈利潤300多億元,,武鋼60多個億,鞍鋼100億多,,完全有能力去重組,。”熊必琳說。
不過,,目前國內鋼鐵企業(yè)兼并重組的效果并不理想,,其主要阻力仍是來自地方政府,在旺盛的市場需求刺激下,地方增加產能的沖動猶在,。
業(yè)內人士認為,,中國鋼鐵產業(yè)的并購始于2005年國家產業(yè)政策的驅動,但更嚴峻的挑戰(zhàn)來自于市場,,全球鋼鐵及礦業(yè)巨頭的整合都在加快中國鋼鐵產業(yè)的并購步伐,。
在成本高漲的壓力下,一些中小鋼鐵企業(yè)開始尋求外資入股,。2008年2月18日,,俄羅斯第二大鋼鐵企業(yè)耶弗拉茲集團收購德龍控股有限公司最多51%的股權。此前,,2007年12月,,全球最大鋼鐵企業(yè)阿賽洛-米塔爾在香港證券市場收購了東方鋼鐵集團。這些行動已引起國內鋼廠的警惕,,寶鋼董事長徐樂江稱,, “很可能對中國鋼鐵業(yè)造成威脅。”
此前,,寶鋼曾就收購八一鋼鐵和包頭鋼鐵與阿賽洛-米塔爾展開爭奪,。對此,熊必琳表示,,吸引外商投資不是越多越快就越好,,需要的是真正能向中國轉移先進技術的企業(y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