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于水氣上沖的條文簡析見文章劉渡舟醫(yī)案:苓桂術(shù)甘湯,。水氣上沖是臨床常見病證,,需注意其辨證要點。 1.望診 患者面容可見“水色”,,即面色黧黑,;嚴重者,可見“水斑”,,在劉渡舟醫(yī)案:小青龍湯,,有“水色”“水斑”的詳細解釋。 心開竅于舌,,心陽不足,,則舌質(zhì)淡嫩;水氣不化,凝聚舌面,,則苔水滑欲滴,。 2.脈診 《辨脈法》云: 脈大、浮,、數(shù),、動、滑,,此名陽也,; 脈沉、澀,、弱,、弦、微,,此名陰也,。 水氣上沖為陰病,脈多沉弦,,或只弦,、只沉;病重者,,心陽虛衰,,陰盛氣結(jié),可見結(jié)脈,?!秱摗吩疲好}結(jié)代,心動悸,,炙甘草湯主之,。 3.問診 (1)氣上沖 心陽虛損,水氣上沖,。較典型者,,可見患者自覺心下有一股氣向心胸上沖;不典型者,,不見明顯的氣上沖,,但從下往上依次出現(xiàn)或脹、或滿,、或悸等證,。 (2)胸滿 水氣上沖,陰來搏陽,,胸陽受阻,,見胸滿,,伴有氣促、咽喉不利,、似有物梗阻等證,。 夜間癥狀加重,白天自然之陽氣可溫助胸陽,,癥狀減輕,。 (3)短氣 心陽虛損,宗氣不運,,見短氣,。 平時身坐不動或行路緩慢,短氣不現(xiàn),;若上樓,、快走時,可覺氣短憋悶,、呼吸不暢,,偶伴咽喉痰阻。嚴重者則汗出,、小便失禁,、心臟筑筑惕惕。 以上為水氣上沖的常見癥狀,,方用茯苓桂枝白術(shù)甘草湯通陽下氣,,利水消陰。 茯苓在方中作用有四:一是甘淡利水以消陰,;二是養(yǎng)心安神以定悸,;三是行肺之制節(jié)之令而利三焦水道;四是補脾以固堤壩而防水邪上泛,,故為本方之主藥,。 桂枝在方中作用有三:一是通陽以消陰;二是下氣以降沖,;三是溫補心陽制水寒之邪。 此方若有茯苓而無桂枝,,則不能通陽化氣以行津液,;如有桂枝而無茯苓,則不能滲利水邪以伐陰氣,。 苓,,桂二藥相須相成,缺一不可,。加之白術(shù)協(xié)助茯苓補脾以運化水濕,;炙甘草助桂枝扶心陽以治心悸與短氣,。 諸藥合用,共奏健脾利水,,溫陽化飲之功,。 |
|
來自: 經(jīng)方人生 > 《名醫(yī)劉渡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