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所有傳統(tǒng)的藝術門類里,,似乎都有一個公認的高峰,比如魏晉書法,,唐詩,、宋詞、元曲……按理論,,高峰者,,往往是后來者所無法超越的,,至今也證明是無法超越的。 然而,,天下事總有例外,,偏偏在篆刻藝術領域里出現了兩個高峰:即先前的周秦兩漢這座峰巒,經隋唐宋元八代之衰,,在明末崛起了明清篆刻流派藝術的高峰,,從而古今相照,雙峰并峙,。 這又一高峰的屹立,,絕非平白突現,是有其特殊原由在,。概要地說: 一是由銅質印材被硬度合適于刀刻的葉臘石材所取代(如青田石,、壽山石); 二是篆刻的隊伍由于葉臘石印章的引進,,有雅趣,、好印藝的文人蜂擁介入,文人替代工匠成了主體印人,; 三是被遺忘,、忽視的周秦兩漢高妙的印藝,此時重新獲得認同,,并普遍地成為推陳出新之范本,。 要之,材質,、隊伍的顛覆性改變,,對上古優(yōu)秀傳統(tǒng)的濯古來新,應是印壇神奇地出現又一高峰的主因,。當然,,這也是其他門類的傳統(tǒng)藝術不具備高峰再現的根源。 在三十幾年前,,筆者曾提出印壇的“雙峰說”,,然而,峰是足以等量齊觀的高峰,,但內涵必定,、必然是迥別的。周秦兩漢的印風,,一般以一國或大疆域為風格特色,。而明清流派印是小地區(qū)有領軍者,乃至以個人為風格,。誠然,,期間自有源與流繼承和發(fā)展的關系,。 在周秦兩漢的銅印時代,邊款基本是闕如的,,而在明清流派的石印時代,,印面外至少有四側大面積的空白處,為邊款藝術提供了前所未有的表現藝文的平臺,。正源于此,,這遠大于印面的邊款表現也就成了明清流派印的一大特色。 仔細研究一下明清以來的印石邊款藝術,,至少有以下幾點是可陳說的: 一,、深寓詩賦文辭之美。 文人之特點即是有文化,、善思考、擅揮運,,因此,,在邊款上一如在紙帛上顯示自己的學識和才情。在這方面,,讀幾則邊款文字即可領略一二,。 如丁敬刻“金農”印款曰“古人篆刻思離群,舒卷渾同嶺上云,??吹搅扑蚊睿卧貪h家文”,,充分且睿智地闡述了在彼時堪稱先鋒的印學理念和取向,。 又如鄧石如刻“亂插繁枝向晴昊”款文曰“兩峰子畫梅,瓊瑤璀璨,,古浣子摹篆,,剛健婀娜”,讀來有滋有味,,要言不煩,,文采煥然,令人齒頰生香,。 二,、體現書藝刀技之美。 在明末的邊款上,,何震,、蘇宣、汪關等人即展示了楷,、草,、隸,、篆之美,至清益盛,。 如陳秋堂刻一手晉唐小楷邊款,,驚艷世人,求其印多為求其邊款者,,且多多益善,。 又若黃易書于紙上的隸書即遜于邊款者,可謂刀勝于筆,。 又如吳讓之流走樸茂的草書邊款也極堪稱道,。 近代謝光居然以刀代筆,,在邊款上臨刻魏碑《張黑女志》,形神兼?zhèn)?,前無古人,,誠屬絕技。 此外如趙之謙以切刀刻魏碑體,,而黃牧甫以沖刀為之,,前者雄岸開張,后者雅逸內斂,,各擅其妙,。 大家的刻款或朱或白,四體具精,,可以視漢碑唐帖賞之,。 三、揭示了篆刻藝術的心法,。 如吳昌碩刻“聾缶”印,,款稱“秦詔、權量,,用筆險勁,,奇氣橫溢,漢人之切玉印法胎息于斯”,,誠屬仙家指路,,啟迪后人。 再如趙之謙,、黃牧甫每每在邊款上闡述印藝取法途徑和心得,,趙氏刻“坦甫”印,即謂“篆不易配,但求其穩(wěn),,楊龍石法也”的是金針度人,。黃牧甫刻“鍛客”一印,邊款曰:“填密即板滯,,蕭疏即破碎,,三易刻方得此,猶不免二者之病,,識者當知陵用心之苦也,。”不由對其九朽一罷油生敬佩之情,。 如陳秋堂在邊款里曾完整介紹丁敬刻邊款是用刀定向,,而轉動印石就刀的技法,在無影像可留的當時,,為我們留下來栩栩如生的真實畫面,,有特殊的價值。 四,、富蘊人事史料之秘,。 在印章邊款里我們可以挖掘出正史不載的大量信息,。 如諸多的文士生卒,,往往蘊藏在邊款文字里,同時還可以了解他們的性情行跡,、藝事及朋友圈,。 如趙之謙在刻“子欠”印款時稱“余名曰謙,而不虛心,,固有此字”,,頗多自警自律的意味。 又如鄧石如刻“江流有聲,,斷岸千尺”印,,在讀到他奇怪的、不規(guī)則的刻款文字后,,我們知道了邊款上記載他在冬天將印石隨手置于爐中烘烤,,石經火燒后呈不規(guī)則紅色,睿智的他即想象到此乃赤壁,,在此色塊上題款并刻蘇東坡《赤壁賦》文句的浪漫故事,。 天雍教授歷時十一載,搜集、整理,、釋讀明清以來篆刻名家邊款,,撰成《中國歷代名家篆刻邊款釋文集成》一書。 該書收錄了我國自明代文彭,、何震至近現代西泠印社早期社員約三百人的邊款作品,。全書按編年順序排列,附有作者小傳,、創(chuàng)作年代,、內容典故、編者按語等,,并吸納當今印學研究領域的新成果,,是一部下了大功夫、具有大價值的工具書,。 該書難能可貴之處,,還在于收集了大量徐三庚、趙之謙,、吳昌碩,、齊白石等印人為日本友人定制的印章,彌補了國人無緣見到流失海外藝術珍品的遺憾,。 全書附有約兩千例篆刻邊款的清晰圖片,,遂使本書圖文并茂,增加了印章的真實性,、可靠性,、借鑒性。讀者可以相互印證,,從而使該書更富有權威性和說服力,。因此,本書堪稱是中國歷代名家篆刻邊款之集大成者,。 龔定庵論印曰:“官印欲其不史,,私印欲其史?!边吙钏囆g不僅是藝術的,、學術的,也是文史的大寶庫,,意義非凡,。印人們得此一編,幸甚至哉,。 韓天衡 2017年3月14日豆廬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