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蘇州城外的少年 1427年,,蘇州城外相城沈家大宅里,,沈恒抱著新得的兒子在檐下踱步。江南梅雨時節(jié),,瓦當?shù)蜗碌乃樵谇嗍迳显页鲂】?。這個取名"周"的嬰孩尚不知曉,自己的一生將深嵌進大明王朝最細密的制度紋理里,。 沈家從吳興搬遷到蘇州相城,,兢兢業(yè)業(yè),耕讀傳家,,到了沈恒這輩,,家中已積下千畝良田。每到秋收,,曬谷場上的稻垛高得能遮住屋檐,。可這份殷實卻成了枷鎖——按《大明律》,,田多者必須擔(dān)任糧長,。沈恒每月要帶著賬冊奔走鄉(xiāng)里,,催繳的卻不是自家的租子,而是皇糧國稅,。 十二歲的沈周第一次見到父親落淚,,是在正統(tǒng)四年的谷雨時節(jié)??h衙來人將糧斗重重摔在地上:"沈糧長,,這缺的五十石,你填是不填,?"少年握緊父親顫抖的手,,提筆寫下平生第一封陳情書。當知縣看到那筆老練的臺閣體時,,終是擺手作罷,。 二、糧長的生死簿 1441年深秋,,十四歲的沈周站在南京戶部衙門前,。青衫被晨露浸得發(fā)硬,懷里揣著連夜謄抄的百韻詩,。主事崔恭展開詩卷時,瞥見少年指甲縫里沾著墨汁,,腕上還留著捆糧袋的麻繩勒痕,。 "這《鳳凰臺歌》真是你寫的?"崔恭將茶盞擱在案上,,茶水濺濕了沈周剛補繳的稅單,。少年不答,提筆又作一篇,。待看到"江流千古英雄淚,,山鎖六朝富貴煙"時,主事突然想起三年前被斬的糧長于友本——那人臨刑前也在寫詩,,只是血糊了紙,,辨不清字句。 沈周免了父親的勞役,,自己卻被鄉(xiāng)民推上糧長之位,。老族長拄著拐杖嘆氣:"周娃兒心善,怕是熬不過這差事,。"果然,,景泰六年的夏天來得格外遲。太湖泛濫,,蝗蟲啃光了最后一片稻葉,??h衙的銅鑼在沈宅門前敲響時,沈周正在給咳嗽的母親煎藥,。 三,、五百石的人情冷暖 為了填補漏洞,沈周傾家蕩產(chǎn),。"還差五百石,。"算盤珠子噼啪作響,沈周把地契一張張鋪在縣衙公堂上,。妻子默默取下陪嫁的鎏金簪子,,那是她母親臨終前塞進她手里的。當鋪掌柜掂了掂簪子:"這年月的,,只值二十石,。" 《大明律》規(guī)定,糧長征收當?shù)匕傩盏募Z食,,有嚴格的期限規(guī)定,,違期就要受到追究。在這種情況下,,沈周不得不變賣田地等家產(chǎn),,并將家中積蓄全部上交朝廷,甚至連其妻子的首飾都典當了出去,。結(jié)果,,竟然還差500石皇糧。 于是,,沈周平生僅有的一次被捕入獄發(fā)生了,。 獄卒打開木柵時,霉味混著血腥氣撲面而來,。沈周蜷在墻角數(shù)瓦縫透進的光斑,,聽見隔壁囚犯念叨:"去年王糧長填了八百石,骨頭現(xiàn)在還泡在胥江里,。"直到某日牢飯里多了塊醬肉,,同鄉(xiāng)郭琮幫他補繳了這500石糧食,沈周才得以釋放,。 最后郭琮塞給他半塊碎銀:"留著請郎中,,你娘的咳疾耽誤不得。" 出獄那日,,沈周覺得世事如隔,。他背著空米袋走過自家田埂,佃戶老張偷偷往袋里塞了三個芋頭,。 他并沒有覺得自己做錯,,堅守自己的本心,,他依然平和,淡然,。從這時開始,,沈周極力請求知縣免除其糧長之職。但是,,辭去糧長之職卻并不容易,。天順五年(1461年),沈周終于如愿以償卸去其承襲的糧長一職,,他也真正步入了閑適隨意的隱士生活,。 四、畫里的桃花源 1461年辭去糧長時,,沈周已鬢角染霜,。他在《溪亭小景》一詩中寫道:“幽亭臨水稱冥棲,蓼渚沙坪只尺迷,。山雨乍來茅溜細,,溪云欲墮竹梢低。檐頭故壘雌雄燕,,籬腳秋蟲子母雞,。此段風(fēng)光小韋杜,可能無我一青藜,?!庇撵o小亭臨著溪水,堪稱是隱居的好地方,,蓼草遍布的水洲與沙質(zhì)的平地,近在咫尺卻又仿佛迷迷蒙蒙,。山間驟雨剛至,,茅草屋頂上的雨滴細細流淌,溪邊云霧似要墜落,,壓得竹梢都低低垂下,。屋檐邊舊巢里有雌雄雙燕,籬笆角落母雞帶著小雞覓食,。這風(fēng)光宛如長安韋曲,、杜曲那般美好,怎會容不下手持青藜杖的我在此隱居呢,。 七十二歲那年,,太守府的差役來喚"老畫工沈周"。他每日寅時出門,,帶著燒餅去繪照壁,。完工那日,,曹太守隨手賞了串銅錢。后來得知真相的太守夜叩沈宅,,卻見老人正在燈下臨《富春山居圖》,,宣紙上江山萬里,案頭擺著那串未拆的賞錢,。 五,、瓦罐里的月光 1509年寒露,八十二歲的沈周在病榻上聽見秋風(fēng)掃落葉,。他想起那年獄中得的三個芋頭,,想起郭琮塞銀時手上的凍瘡,想起太守顫抖的官袍下擺,。最后一幅《滄州趣圖》里,,他添了艘沒有帆的船——船頭老翁垂釣,船尾童子煮茶,,江岸桃花開得正好,。 三百年后,乾隆在《石田集》朱批:"此老胸中自有春山,。"卻不知那些春山秋水里,,藏著一代代糧長被碾碎的嘆息。沈周終究用筆墨渡過了他的劫,,只是大明王朝的糧長們,,仍在胥江的漩渦里浮沉。 |
|
來自: 古典讀書治學(xué) > 《待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