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福州三坊七巷南后街入口處的一旁,林覺民故居的粉墻黛瓦靜立了百年,。這座晚清建筑的天井映照著時空的流轉(zhuǎn),,廂房內(nèi)的展柜里,那封《與妻書》的復刻本仍在訴說跨越世紀的家國情懷,。 24歲的林覺民在1911年那個春夜,,寫下“意映卿卿如晤,吾今以此書與汝永別”,。這位福州少年自幼受新學熏陶,,在日本留學時加入同盟會,將短暫的生命投入民族覺醒的浪潮,。黃花崗起義前夕,,他在香港濱江樓揮就的絕筆信,字字泣血又擲地有聲:“吾充吾愛汝之心,,助天下人愛其所愛”,,將夫妻情愛升華為對天下人的大愛。 這座始建于明代的宅院,,見證過林覺民與陳意映的琴瑟和鳴,。修復后的故居里,婚房楹聯(lián)“人間四月芳菲盡”的墨跡猶存,,與《與妻書》中“窗外疏梅篩月影”的筆觸遙相呼應,。2015年啟動的文物修繕工程,讓雕花窗欞重現(xiàn)往日光華,,更讓革命者的精神遺產(chǎn)在當代煥發(fā)新生,。 如今,每年有近百萬游人在此駐足,。福州宣講之際得以走進林覺民故居,,彌補了往日來時未到故居的遺憾,。在展柜前默默看著那感人肺腑的信,感慨頗深,。當物質(zhì)豐裕的現(xiàn)代社會面臨精神困惑時,,這座故居提醒著我們:真正的生命價值不在于長短,而在于是否將個體命運與民族大義相熔鑄,。林覺民用24年光陰詮釋的"為天下人謀永福",,恰似三坊七巷永不干涸的深井,持續(xù)滋養(yǎng)著新時代的精神家園,。 |
|
來自: 昵稱78511808 > 《待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