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革命發(fā)生后,,魯迅對蘇俄曾抱有懷疑的態(tài)度。不過,,很快魯迅就開始青睞蘇俄,。1920年代末期,魯迅的思想日益“左傾”,,他對蘇俄的評價也越來越高,。這種對蘇俄的歌頌,在1932年達到了頂峰,。這一時期,,魯迅甚至一度想前往蘇俄參觀。然而到了1934年,,看到蘇俄肅反的消息后,,晚年的魯迅又對蘇俄有了新的疑慮。 從懷疑到歌頌 1917年十月革命之后,,魯迅對新生的蘇俄抱著“冷淡與懷疑”的態(tài)度,,據(jù)他后來回憶,這是由于“資本主義國家的反宣傳”,。到了1919年,,魯迅對蘇俄的態(tài)度發(fā)生了變化,開始公開贊揚蘇俄的“過激主義”,。在雜感《“圣武”》一文中,他寫道:“他們因為所信的主義,,犧牲了別的一切,,用骨肉碰鈍了鋒刃,血液澆滅了煙焰,。在刀光火色衰微中,,看出一種薄明的天色,便是新世紀的曙光?!?/span> 可見,,僅僅兩年之后,魯迅對蘇俄的態(tài)度就發(fā)生了180度的轉(zhuǎn)變,。緣何有此改變呢,?這一時期魯迅對蘇俄有好感,原因是多方面的,。 演講中的魯迅 第一,,源于他對蘇俄的判斷。 當時,,魯迅認為蘇俄的革命對窮人是有益的,。那時,魯迅看了幾本西洋人關(guān)于蘇俄的游記,,游記中有人贊頌蘇俄,,也有人斥責蘇俄。對此,,魯迅一開始覺得莫名其妙,,最終魯迅的判斷是:“這革命恐怕對于窮人有了好處,那么對于闊人就一定是壞的,,有些旅行者為窮人設(shè)想,,所以覺得好,倘若替闊人打算,,那自然就是壞處了,。”(《林克多〈蘇聯(lián)聞見錄〉序》)與這段話異曲同工,,1926年魯迅在《〈爭自由的波浪〉小引》中也曾表達過類似的觀點,。 作為知識分子,魯迅向來是站在“被侮辱與被損害”的弱者一邊的,,因此,,當他對蘇俄的革命作出如此判斷時,他歌頌蘇俄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第二,,魯迅贊頌蘇俄,還因為蘇俄革命中的一些主張與他自己的主張相似,。 對當時中國的現(xiàn)狀,,魯迅是主張改革的。1925年4月8日,,魯迅在寫給許廣平的信中說:“大同的世界,,怕一時未必來到,即使到來,像中國現(xiàn)在似的民族,,也一定在大同的門外,。所以我想,無論如何,,總要改革才好,。但改革最快的還是火與劍,孫中山奔波一世,,而中國還是如此者,,最大原因還在他沒有黨軍,因此不能不遷就有武力的別人,。近幾年似乎他們也覺悟了,,開起軍官學校來,惜已太晚,?!庇纱丝梢姡鲇趯Ω母锏募鼻衅谂?,魯迅對從蘇俄傳輸進來的“黨軍”模式是頗為青睞的,。文中雖然遺憾國民黨開軍官學校太晚,但黃埔軍校畢竟建起來了,。需要強調(diào)的一點是,,黃埔軍校雖說是軍校,但它與以前的軍校相比,,最大的特點就是它本質(zhì)上是一個黨校,。后來,憑借這一黨校建立起來了黨軍,,通過黨軍,,建立起來了國民黨的黨國。 從1925年魯迅對蘇俄式黨軍的青睞,,也可見他對蘇俄的欣賞,。之所以如此,源于魯迅自己的理念,。蘇俄式的革命,,在目的與手段問題上,向來主張目的優(yōu)先于手段,。十月革命的勝利就是一個明顯的例證,。在這一點上,魯迅也是認同的,。1925年5月3日,在給許廣平的信中,他寫道:“若今日者,,則我以為只要目的是正的——這所謂正不正,,又只專憑自己判斷——即可用無論什么手段,而況區(qū)區(qū)假名真名之小事也哉,?!?/span> 可以說,在這一問題上,,魯迅是一以貫之的,。1933年,在《答楊邨人先生公開信的公開信》一文中,,魯迅還曾寫道:“革命者為達目的,,可用任何手段的話,我是以為不錯的,,所以即使因為我罪孽深重,,革命文學的第一步,必須拿我來開刀,,我也敢于咬著牙關(guān)忍受,。”這也就是說,,在追求實質(zhì)正義的過程中,,魯迅忽略了程序正義的問題。 第三,,魯迅從懷疑蘇俄到贊頌蘇俄,,還與他的“代價論”思想息息相關(guān)。 作為蘇俄文學的翻譯大家,,魯迅常談到革命成功后文學家的悲慘命運,。1927年10月,魯迅在《革命文學》中寫道:“……俄國十月革命時,,確曾有許多文人愿為革命盡力,。但事實的狂風,終于轉(zhuǎn)得他們手足無措,。顯明的例是詩人葉遂寧的自殺,,還有小說家梭波里,他最后的話是:'活不下去了,!’”在描述了革命后作家的命運后,,魯迅接著寫道:“在革命時代有大叫'活不下去了’的勇氣,才可以做革命文學,?!币簿褪钦f,,在魯迅看來,革命后讓作家活不下去的革命才算是真革命,。為了贏得真正革命的勝利,,作家與知識分子有必要犧牲自己。這就是魯迅的“代價論”思想,。 作家與知識分子為何要作犧牲呢,?這與魯迅對知識分子的認知有關(guān)。 魯迅要犧牲知識分子,,成全民眾,,很大程度上源于他對平等的過于熱情。自由與平等兩者之間存在著緊張的張力,,當兩者沖突時,,魯迅寧愿犧牲自由而成就平等。關(guān)于這一點,,他在《〈思想·山水·人物〉題記》寫道:“那一篇《說自由主義》,,也并非我注意的文字。我自己,,倒以為瞿提所說,,自由和平等不能并求,也不能并得的話,,更有見地,,所以人們只能先取其一的?!?/span> 第四,,魯迅對蘇俄青睞有加,還與他單方面的信息來源有關(guān),。 這可以通過張友松的回憶中看出來,。兩人曾就斯大林與托洛茨基的問題有過交流。張友松認為斯大林與托洛茨基之爭是蘇俄內(nèi)部的權(quán)力之爭,。魯迅對此不以為然,,并很快拿出了一本揭露托洛茨基叛徒行徑與丑惡嘴臉的小冊子給張友松看。 從歷史的后見之明來看,,張友松對蘇俄的判斷無疑更接近事實真相,。魯迅的判斷失誤,無疑過于輕信這些小冊子了,。在當時,,魯迅是完全可以看到有關(guān)蘇俄另一面的相關(guān)信息的。不過,,魯迅對這一類的文字嗤之以鼻,。 第五,,魯迅不相信有關(guān)蘇俄另一面的信息,與魯迅的左翼立場以及思維方式的特點有關(guān),。 在雜文中,,魯迅經(jīng)常表現(xiàn)出“敵人的敵人就是我的朋友”的思維特點,。這也典型體現(xiàn)在他的蘇俄觀上,。1932年,魯迅為林克多的《蘇聯(lián)聞見錄》寫了一篇序言,。在這篇序言中,,在闡釋資本主義國家為何要進攻蘇聯(lián)時,魯迅指出那是因為蘇聯(lián)“工農(nóng)都像了人樣,,于資本家和地主是極不利的,,所以一定要殲滅這工農(nóng)大眾的意見”。同樣在這篇序言中,,魯迅還認為“蘇聯(lián)幾百萬的群眾自己做了支配自己命運的人”,。 而這一時期的蘇聯(lián)正處于大清洗時期,無數(shù)的人因此死亡,。魯迅為何有如此判斷呢,?他在《我們不再受騙了》一文中給出了自己的邏輯論證:“帝國主義和我們,除了它的奴才之外,,那一樣利害不和我們正相反,?我們的癰疽,是它們的寶貝,,那么,,它們的敵人,當然是我們的朋友了,?!边@種“敵人的敵人就是我們的朋友”的思維誤區(qū),一定程度上導致了魯迅對蘇俄的錯誤判斷,。 正是基于以上諸種因素,,魯迅對蘇俄越來越青睞,寫下了不少贊揚蘇俄的文字,,不過,,晚年的魯迅,對蘇俄又有了不少疑慮與警惕,。 從贊賞到疑慮 魯迅青睞蘇俄的高潮是在1932年,,這年4月,他發(fā)表了《林克多〈蘇聯(lián)聞見錄〉序》,,5月發(fā)表了《我們不再受騙了》,,兩篇文章都是對蘇俄的歌頌,。此后,1932年6月24日,,魯迅在給曹靖華的信中寫道:“上海的小市民真是十之九是昏聵糊涂,,他們好像以為俄國要吃他似的?!庇纱丝梢?,1932年的魯迅,不論是在公開的文章,,還是在私人信件中,,都在為蘇俄辯護。不過,,這并不代表魯迅就對蘇俄持全盤肯定之態(tài)度,。 1932年8月,魯迅翻譯了日本人上田進的《蘇聯(lián)文學理論及文學批評的現(xiàn)狀》,,這篇文章披露了“1931年斯大林直接控制意識形態(tài)之后出現(xiàn)的更加專制的文壇局面”,。對于翻譯文章,魯迅向來有個習慣,,就是在這些譯文之前或者之后寫前言或者后記,。但對于此文,魯迅什么也沒寫,,人們也就無從揣測魯迅對此的態(tài)度了,。不過,到了1934年,,魯迅明顯對蘇俄有了疑慮,。緣何有此轉(zhuǎn)變呢? 首先,,魯迅對烏托邦世界并不抱有幻想,。 對宣傳的“黃金世界”,魯迅并不感冒,。在《娜拉走后怎樣》一文中,,他寫道:“……阿爾志跋綏夫曾經(jīng)借了他所做的小說,質(zhì)問過夢想將來的黃金世界的理想家,,因為要造那世界,,先喚起許多人們來受苦。他說,,'你們將黃金世界預約給他們的子孫了,,可是有什么給他們自己呢?’”由此可見,,對于蘇俄革命“預約”的烏托邦世界,,魯迅是懷疑的,。1924年9月24日,魯迅在《影的告別》中寫道:“有我所不樂意的在天堂里,,我不愿去,;有我所不樂意的在地獄里,我不愿去,;有我所不樂意的在你們將來的黃金世界里,,我不愿去?!迸c此相類似的還有不少,。1925年3月8日,在給許廣平的信中,,魯迅還寫道:“我看一切理想家,不是懷念'過去’,,就是希望'將來’,,而對于'現(xiàn)在’這一個題目,都繳了白卷,?!?/span> 由此可見,魯迅的斗爭,,并非為了美好的明天,,而是為了美好的今天。魯迅的這一思想,,無形之中也就拉開了他與建立在革命烏托邦世界上的蘇俄的距離,。 其次,蘇俄“同路人作家”的悲慘命運不得不讓魯迅對蘇俄有所疑慮,。 1932年9月,,魯迅在《〈豎琴〉前記》中寫到了俄國“同路人”作家的命運,他寫道:“在這以前,,原有許多作者企望著轉(zhuǎn)變,,而十月革命的到來,卻給了他們一個意外的莫大的打擊,。于是有梅壘什珂夫斯基夫婦,,庫普林,蒲寧,,安特來夫之流的逃亡,,阿爾志跋綏夫,梭羅古勃之流的沉默,,舊作家的還在活動者,,只剩下了勃留梭夫,,惠壘賽耶夫,戈理基,,瑪亞珂夫斯基這幾個人,,到后來,還回來了一個亞歷舍·托爾斯泰,。此外也沒有什么顯著的新起人物,,在國內(nèi)戰(zhàn)爭和列強封鎖中的文苑,是只見萎謝和荒涼了,?!?/span> 第三,魯迅對蘇俄產(chǎn)生疑慮,,與蘇俄的肅反運動有關(guān),。 1934年,蘇俄的肅反運動達到頂峰,,產(chǎn)生了大批的冤假錯案,。對此,許多報刊都有報道,。魯迅收藏的《東方雜志》中就有對這一情形的詳細描述,。對此,魯迅不可能無動于衷,??吹教K俄的肅反運動之后,魯迅當然對蘇俄有了疑慮,。當時,,他曾質(zhì)問馮雪峰說:“黨內(nèi)怎么會有那么多的反革命?他們這樣干,,行嗎,?” 此外,由于對蘇俄的疑慮,,魯迅也多次取消了訪問蘇俄的念頭,。1934年,蕭三邀請魯迅出席蘇聯(lián)第一次作家代表大會,。對此,,魯迅婉言謝絕了。 1935年冬,,胡愈之邀請魯迅前往蘇俄治病,,魯迅再次婉言謝絕,其中有個理由就是:“我從報紙上得知斯大林在搞肅反擴大化,我在這種時候去蘇聯(lián)也不適宜,?!焙髞恚貞泝扇私徽劦那樾?,當時,,魯迅對他說:“國民黨,帝國主義都不可怕,,最可憎惡的是自己營壘里的蛀蟲……蘇聯(lián)國內(nèi)情況怎么樣,,我也有些擔心,是不是自己人發(fā)生問題,?”這里,,魯迅談到了自己營壘內(nèi)部的蛀蟲,這也是魯迅警惕蘇俄的原因,。因為當時的左聯(lián)內(nèi)部也發(fā)生了種種令魯迅不愉快的問題,。當時的左聯(lián),其實也就是國際革命作家聯(lián)盟的支部,。這個國際革命作家聯(lián)盟的總部,,當然設(shè)在蘇俄。通過中國左聯(lián)內(nèi)部的情形,,魯迅當然也會想到蘇俄的內(nèi)部情形,由此對蘇俄產(chǎn)生疑慮,,自在情理之中,。 最后需要特別指出的是,1934年之后的魯迅,,在公開的文章中,,還有不少歌頌蘇俄的文字。不過,,在與熟悉的朋友的私人談話以及私人書信中,,多有對蘇俄的懷疑與憂慮。魯迅的這一舉動,,倒是非常類似羅曼·羅蘭,。這位法國文豪一開始對蘇俄充滿希望,然而,,當他踏上蘇俄的國土之后發(fā)現(xiàn)事情完全不是那么一回事,,于是在公開場合,他繼續(xù)發(fā)表了許多贊揚蘇俄的文字,,但是在日記中,,他卻寫下了蘇俄的另一面。因此,從這一角度來看,,倘使1930年代的魯迅踏上蘇俄的國土,,他也很可能成為羅曼·羅蘭而非紀德吧。 |
|
來自: 獨角戲jlahw6jw > 《魯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