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覺得我已經(jīng)很久很久沒有什么想法了,,因為我這一年來總是被淹沒在一天又一天繁瑣甚至可以說繁重的工作里,,工作自我認為還挺認真的,但也因此沒有了很多獨立思考的時間,,連坐下來的時間都一并讓我報復性交給了手機,,所以腦子真的快銹住了。 我一度很著急,,但我又沒什么招:因為我必須要認真工作,,我得生活,;因為我必須要玩手機緩一緩,,不然第二天會直接死機;因為我必須要讓我自己活著,,我不敢熬太久的夜,,得讓我自己睡上五六個小時,。所以這一趟下來,,導致我整個生活似乎充斥了50%的工作,加6%的玩手機,,加44%的睡眠,,思考,為零。 這學期在工作中突發(fā)靈感的時間和頻率也變少了,,教語文,學語文,,和學生分享我的心得和體會,,但我碰撞出的火花就是少了,可能冬天冷了,,可能學生倦了,可能我也倦了,,收獲感,、成就感和歸屬感漸漸少了,,似乎這就是代價吧,。 不過好歹,今天略有些平頭整臉些的想法,,就記錄下來吧。 今天給學生上課,遇上了一則作文材料:
學生的立意略有偏頗,于是就和她一點一點去分析,。 首先,,“樹梢掛蛇”“石壓蛤蟆”蘇黃二人的缺點,,但他倆互相都不生氣,,至少他倆的互相批評發(fā)生在熟人之間,。 其次,二人以為對方的批評“深中其病”,,深深地符合自己的文章毛病和缺點,,也就是說蘇黃二人是互相對對方非常了解,兩人是非常好的朋友,,可以說是知己,,而且他們批評對方的字時,用的是較為委婉且形象生動的方式,,把對方的書法太瘦和褊淺的毛病具象化了,,二人都高興地接受了對方的建議。 所以由此生發(fā),,知己難求,,能夠切中肯綮提出批評的知己更加難得,提出批評要注意方式方法和說話藝術(shù),,對待別人的批評要有謙虛的態(tài)度,,由此這幾個點,都是這則材料能夠得出的立意,,寫作的時候,,順著這個思路去寫,就比較完整,。 而學生在理解這則材料時,,只看到了提出批評的方式要委婉,由此我和學生分析了她得出此立意的始末。 發(fā)現(xiàn)了她的問題: 1.深中其病,,不懂是啥意思,。我問她,“木直中繩”的“中”是啥意思,,她立刻反應過來,,原來是“符合”,同理,,“病”非“疾病”,,而是“缺點,毛病”,。(現(xiàn)在越來越喜歡用文言材料中的語句出作文題,,對學生來講,難度上升,。) 2.未對二人關(guān)系進行分析,,使得立意偏離“知己”范圍。 所以跟她分析完之后,,她有所感悟,,她的立意問題,始終需要多加練習,。 和學生的分析到此為止,,但也生發(fā)出我對“至友”的遐想。 我在想,,我自己有沒有做到這種標準的“至友”: 1.深入了解朋友,。(√) 2.缺點有藝術(shù)地勸誡。(半√半×) 3.能夠虛心聽取朋友勸誡,。(半√半×) 可能并不能完全做到,,我也會一直走在真誠待友的路上。 另外想了想身邊的朋友,,能夠有如蘇黃二人之誼的,,也唯一人而已,但也覺得春風拂面,,總是能夠和朋友很舒適地相處,。 友人的真諦是什么呢?有共同的愛好,,可以切磋交談;有事情時可以傾訴,,緩解情緒壓力,;再就是,有缺點時,可以及時為對方著想,。 人世間的真朋友,,莫過于此。 好像也沒有什么更多的想法,,只是要珍惜,,如此而已。 往期精彩 捧著書度人生 用微光照亮前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