壽山鄉(xiāng)九峰村最紅火的時段是暑假,人們拖家?guī)Э趤磉@里玩水避暑,,冬日則是雙溪橋畔楓樹們的場子。我們來得遲了,,只見到落葉,,而且南洋溪上游在施工,,溪水成了黃色。 雙溪橋兩側佇立著幾株有些年紀的楓樹,,最佳觀賞時間在十二月中下旬,。 南洋溪、釣月溪分別從南洋村和賴婆里流到九峰村,,在雙溪橋下匯合,。 雙溪橋呈“丫”字形,使得橋分為左右兩部分,,左邊是釣月溪水右邊是南洋溪水,,流過雙溪橋后它們合二為一。 釣月溪水清澈見底,,沿著它一路前行是野人谷,,這次沒去。我們從雙溪橋上過馬路到對面,,沿著木棧道前行,,去往南洋大峽谷,全長不到三公里,。 已經(jīng)許久沒下過雨了,,南洋溪的水量尚可,村里正趁著冬日的閑時沿路修繕與新建,。 我們玩笑說就當走在黃河邊,,看黃色瀑布。 岸邊有許多粗細不一的藤,,它們在長成足夠堅挺的大樹之前,,以柔軟的姿勢搖曳,別有光彩,。 這面瀑布若在豐水期,,會相當壯觀。 南洋村前的廊橋,,看著像是在橋上新加的木構,,使它變成了廊橋的樣子。 過了廊橋就是南洋村,,零星的散落著幾座屋子,,我們沒有繼續(xù)溯溪而上,選擇原路返還九峰村去九峰寺,。 九峰村里的民國建筑,,寬敞的院子,兩層小樓,,經(jīng)營家家菜,。 車行三公里到達九峰寺,。寺廟全稱“九峰鎮(zhèn)國禪寺”,始建于唐大中二年(848年),,為唐時皇家的六所鎮(zhèn)國寺院之一,,唐書法大家柳公權為其題匾。 寺廟后山中的摩崖石刻在樹木與灌木的掩映之下,,難見得真容,,僅描紅了最下端的幾處。寺中的觀音殿后堂有一尊據(jù)說是唐代的木雕觀音像,,神情模樣與現(xiàn)在常見到的確實有些不同,。 寺廟的標配,一只在陽光里慵懶踱步的貓,。 記錄是最長情的陪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