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羅明端
李公麟(1049-1106年),,北宋著名畫家,又稱李龍眠,,字伯時,,祖籍舒州桐城(今安徽桐城)北鄉(xiāng)龍眠山,自號為龍眠居士或龍眠山人,。李公麟出身名門望族,,家藏名畫法書古器甚多,自幼知識淵博,,多識奇字,,擅長鑒古,精通詩文,、書法,,尊唐代畫圣吳道子為師,,深諳白描技法,白描繪畫為當世第一,,故譽為是“宋畫第一”大畫家,,尤其擅長畫馬,所繪馬匹結(jié)構(gòu)比例勻稱,,神態(tài)栩栩如生,,身軀肌肉以淡墨渲染,馬匹堅實肌肉似可伸手感觸,。畫馬代表作品有《五馬圖》,、《呈馬圖》、《降靈圖》等,。李公麟與文豪書畫大師蘇軾,、米芾、黃庭堅等為至交,,是當朝宰相王安石,、駙馬書畫家王詵等座上高朋。但李公麟對做官興味索然,,在五十歲時即以病痹告老還鄉(xiāng),,隱居龍眠山莊終老。
遼寧博物館收藏有一件疑似李公麟作品《明皇擊球圖》(圖1—2)又稱《明皇擊鞠圖》,、《馬球圖》,。畫面描繪了16位人物與唐玄宗打馬球,打馬球是古代宮廷流行的競技游藝活動,。唐玄宗李隆基位于畫面中心位置,,穩(wěn)坐馬上,神情專注,,手持球桿,,俯身擊球。其他男士頭戴官帽幞頭,,身著圓領(lǐng)袖袍,,頭插簪花,足登黑靴,;女士頭頂花冠,,身著長裙,束發(fā)系腰,,披巾輕飄,。畫上無作者款印,引首有明代中書舍人,、書畫家金浞題寫“龍眠真跡”四字,,卷尾有明清官吏、書畫家傅著,、吳乾,、董其昌、年羹堯等題跋,。
因畫卷無款,,業(yè)界對該畫是否為李公麟真跡存在爭議,有認為是南宋摹本,,有認為是清代珂羅版印本,,也有考證繪畫技法認為是李公麟游絲白描畫工,人物的造型動作刻畫傳神,,頗具大師繪畫水平,。畫卷作者究竟是誰?尚無權(quán)威定論,,遼寧博物館為此確定是南宋佚名作品,,但作品題首寫有“龍瞑真跡”四字,觀展者或許默認是李公麟真跡作品,。
民間收藏發(fā)現(xiàn)有件李公麟《馬球圖》(圖3—5),,《馬球圖》與《明皇擊球圖》名稱不同,但畫面內(nèi)容完全一樣,。
為便于區(qū)別描述《明皇擊球圖》,、《馬球圖》,以下對館藏畫卷《明皇擊球圖》簡稱為館藏卷,,對民藏收藏畫卷《馬球圖》簡稱為民藏卷,,從以下方面進行對比:
1、尺幅規(guī)格,。館藏與民藏卷同為紙本畫卷,,尺幅規(guī)格差別很大,館藏卷長523cm(含首尾題字),,寬32cm,,民藏卷長860cm(含題跋),寬65cm,,民藏卷尺幅要大出館藏卷一倍有余,。館藏與民藏卷等比例示意圖如下(圖6)。
2,、畫面布局,。兩卷構(gòu)圖布局相同,畫上16位人物,,都是以2,、1,、10、1,、2分隔為五組,,其中10人組位于畫卷中心,突出唐玄宗為核心人物,,其他皆是陪襯構(gòu)圖,,館藏卷與民藏卷分組對比圖如下(圖7—11,底色泛黃是館藏卷,,右上角標注有“館藏”字樣),。
3、圖面品質(zhì),。以上分組對比圖,,館藏卷圖面都是模糊不清,筆者所選的館藏卷圖片,,是網(wǎng)絡(luò)上最清晰的,。對于館藏卷圖片模糊問題,有業(yè)界人士指出館藏卷不是摹本,,摹本是可以描繪出清晰畫面,,館藏卷或是珂羅版印品。珂羅版是一種印刷技術(shù)簡稱,,1869年由德國攝影師發(fā)明,,晚清由日本傳入中國,大量用于文物保護與古書畫復(fù)制,。該技術(shù)缺陷對原圖還原不充分,,原圖信息在制版時丟失,產(chǎn)生了印刷不清晰,。例如下圖12(紅圈處),,以淡墨渲染表現(xiàn)馬匹身軀肌肉效果,在館藏卷看不出來,。圖13(紅圈處),,以墨分五色表現(xiàn)服飾衣褶的色別層次,在館藏卷看不清楚,。圖14(紅圈處),,以線條組合與交織,表現(xiàn)人物與馬匹交互空間感,,在館藏卷幾乎是一片空白,。對比兩卷畫面品質(zhì),即見優(yōu)劣差別,。
4,、作品款識,。館藏卷是無款佚名作品,民藏卷在畫卷尾端,,寫有“龍瞑居士并題”,,“并題”顯然是指該作品為自畫再題之意,鈐蓋了“李公麟印”(圖15紅圈內(nèi)),,創(chuàng)作時間為“戌午茂春”,符合李公麟生卒時間的戌午年是1078年,,李公麟時年29歲,,屬作者早期作品,此時李公麟畫藝與社會影響力,,尚處于提升與發(fā)展期,,當朝未收藏該作品,李公麟逝世二十多年后,,該作品由宋高宗朝收藏,。李公麟后期作品,名氣已是如日中天,,出手即被當朝皇室收藏,。例如李公麟《降靈圖》畫卷,由宋代多朝皇家內(nèi)府收藏(詳見作者文章“民藏PK館藏:宋代 李公麟《降靈圖》”,,網(wǎng)絡(luò)搜索使用“作者名+文章標題”可閱),。
5、書畫合一,。館藏卷是單一畫卷,,民藏卷是書畫合璧,書畫合璧是古人常用書畫藝術(shù)形式,,在兩組畫之間插寫一段書法,,書與畫的間隔穿插,有上,、下或左,、右分列。民藏卷有四處插入題詩(圖16),,所題是米芾詩歌《苕溪詩》片段:
“半歲依修竹,,三時看好花。懶傾惠泉酒,,點盡壑源茶,。主席多同好,群峰伴不嘩,。朝來還蠹簡,,便起故巢嗟”,。
“好懶難辭友,知窮豈念通,。貧非理生拙,,病覺養(yǎng)(續(xù)接下)”,
“(續(xù)接上)心功,。小圃能留客,,青冥不厭鴻。秋帆尋賀老,,載酒過(續(xù)接下)”
“(續(xù)接上)江東,,仕倦成流落”。
以上雙引號內(nèi)詩句文字,,是按圖16排列斷句,,不是原詩自然分句,對詩文釋義不再贅述,。
6,、題跋文字。館藏卷題跋引首是明代金浞題字“龍眠真跡”(見圖1),,卷尾有明代官吏,、書畫家傅著、吳乾,、董其昌及清代年羹堯題跋(圖17),。跋文都是用小楷書寫,其中傅著題寫約350字,,吳乾題寫約530字,,竭盡以美詞贊譽畫卷的鬼斧神工,筆法精致,。
民藏卷右端隔水處有一題簽,,題簽寫有“四正山房傳世真品寶藏”字樣,并有署名“子固鑒”(圖18右),,子固即南宋趙孟堅(1199—1295年),,字子固,號彝齋居士,,宋太祖11世孫,,官任諸暨縣令、嚴州知府,、翰林學(xué)士,、丞相幕僚等。趙孟堅儒雅博識,工詩文,,善書法,,存世書畫有《白描水仙卷》、《墨蘭卷》,、《自書詩卷》,、《梅譜》等,著作集有《彝齋文編》4卷,。題鑒所稱“四正山房”應(yīng)是南宋或元代某書齋堂號名稱,,是官房還是私宅無據(jù)可考。
民藏卷題首由岳珂題寫“馬球圖”三個隸書大字(圖18左上),,南宋岳珂(1183—1243年),,字肅之,晚號倦翁,,江西九江人,岳飛之孫,,南宋文學(xué)家,。官任司農(nóng)寺主簿、司農(nóng)寺丞,、江南東路轉(zhuǎn)運判官,、淮東總領(lǐng)、戶部侍郎等,。岳珂著述甚富,,著有《玉楮集》8卷,《金陀粹編》28卷,,《愧郯錄》15卷,,詩集有《棠湖詩稿》1卷,收宮詞100首,。
趙孟堅,、岳珂生卒,僅晚于李公麟一百多年,,最接近李公麟生活時代,,也是最了解李公麟作品及社會影響,是對李公麟作品的最權(quán)威鑒定,。
尾跋題字者有(圖18左下):
元代趙孟頫(1254-1322年),,宋太祖趙匡胤十一世孫,字子昂,,號松雪道人,,浙江吳興(湖州)人。南宋末、元朝初官員,、書畫家,、詩人。趙孟頫博學(xué)多才,,能詩善文,,工書法,精繪藝,,尤以楷書,、行書著稱,與歐陽詢,、顏真卿,、柳公權(quán)并稱“楷書四大家”。
元代鮮于樞(1246—1302年),,字伯機,,號困學(xué)山民等,元大都人(北京),,官吏,、書法家,官任太常典薄,、浙東省都事等,。鮮于樞善詩文,工書畫,,尤工草書,,傳世墨跡有《蘇軾海棠詩卷》、《石鼓歌》等,。
元代李衎(1245—1320年),,字仲賓,號息齋道人,,元薊丘人(北京市),,著名畫家,官任吏部尚書,、集賢殿大學(xué)士,、榮祿大夫等。李衎是元代水墨竹畫代表人物,,畫竹形神兼?zhèn)?,蘊籍自然,著有《竹譜》一書,,存世作品有《四清圖》,、《竹石大軸》,、《雙鉤竹石圖》等藏于故宮博物院。
元代虞集(1272-1348年),,字伯生,,號道園,世稱邵庵先生,,臨川崇仁人(江西崇仁縣),,元朝詩人、書法家,,官任國子助教,、翰林待制兼國史編修、翰林侍講學(xué)士等,,元中期最負盛名詩人,,著有《道園學(xué)古錄》、《虞集全集》等,。
元代吳鎮(zhèn)(1280—1354年),,字仲圭,號梅花道人,,浙江嘉興人,。元代畫家、書法家,、詩人,擅畫山水,、梅花,、竹石, 書法結(jié)合王羲之和懷素之長自成一體,,與王蒙,、黃公望、倪瓚齊名,,并稱為元四家,。存世作品有《漁父圖》、《雙松平遠圖》,、《洞庭漁隱圖》等,。
值得一提是趙孟頫跋文寫道“此卷系傳世珍品,為張卓君先生家藏后人,,觀為嘆止”(圖18下紅圈內(nèi)),。這段話表明民藏卷曾藏于張卓君先生傳于后人,張卓君是誰,?是不是以上所稱“四正山房”珍品寶藏主人等無從考證,,但印證了一個說法,李公麟在世時,作品極受上流社會追捧,,畫價居高不下,,不是由皇家收藏,就是被非富即貴的人物買下,。
7,、歷代鈐印。館藏卷鈐印約90枚(圖19),,皇家鈐印有清乾隆,、嘉慶、宣統(tǒng)三朝鑒藏印,,明清兩朝社會名流鑒藏印有董其昌,、項子京、梁清標等,,其中項子京,、梁清標兩人鈐印數(shù)量超過印跡總數(shù)的四分之一,其余或是社會地位及知名度較低的文人賢士留印,。
民藏卷不足30枚鈐?。▓D20),但歷朝內(nèi)府收藏官印占一半以上,,宋代有宋高宗“真閤,、奉華堂印”,宋理宗“緝熙殿寶”,,金章宗“明昌御覽”,,元文宗“天歷之寶”,清康熙“體元主人,、佩文齋”,,清乾隆“乾隆御覽之寶、八徵耄念之寶,、太上皇帝,、乾隆辰翰、萬幾余暇,、三希堂精鑒璽,、宜子孫、古稀天子,、御書房鑒藏寶”等,。歷朝官吏與書畫名流有南宋賈似道、岳珂,,元代趙孟頫,、鮮于樞,、李衎、吳鎮(zhèn)等,。
對照館藏與民藏卷鈐?。▓D19與20),館藏卷上的印跡通篇呈鮮紅色,,有幾百年歷史的清代印跡依然是鮮紅色,。民藏卷印色與其有很大差別,印色的陳舊飽含了歷史的滄桑,,即使清代印跡也是紫紅色調(diào),。對于館藏與民藏卷的印色差異,是何因形成留給讀者思考,。
8,、遞藏路徑。館藏與民藏卷的題字,、鈐印信息,,顯現(xiàn)了歷史遞藏路徑。館藏卷缺失宋,、元代收藏遺跡,,自明代起畫卷在民間收藏,有當朝官吏與書畫名人的題字鈐印,,清代有康熙朝川陜總督,、雍正朝撫遠大將軍年羹堯題跋,有乾隆朝內(nèi)府收藏鈐印,,嘉慶,、宣統(tǒng)兩朝皇帝御覽,石渠寳籍著錄鈐印等,。清代遞藏的時間順序顯示,與雍正皇帝處置年羹堯貪腐犯上,,財產(chǎn)收繳國庫這一歷史事件吻合,,在年羹堯題跋此前,沒有歷朝皇家內(nèi)府收藏印,,年羹堯被處置之后,,館藏卷出現(xiàn)在清朝皇家內(nèi)府,鈐蓋有乾隆,、嘉慶,、宣統(tǒng)皇帝等鑒藏印。
民藏卷有南宋,、金代,、元代至清代皇家內(nèi)府收藏鈐印,,民藏卷基本是在歷朝皇室之間遞藏,沒有流落民間,,期間雖有趙孟頫題字稱此卷是張卓君先生藏傳于后人,,也是在南宋之后短暫流落民間,趙孟頫題字之后,,畫卷有元文宗圖帖睦爾(1304—1332年)鑒藏印,,元文宗是在趙孟頫離世6年以后登基,自元文宗起,,民藏卷再被皇家內(nèi)府收藏延續(xù)至清代,。
民藏PK館藏的《馬球圖》與《明皇擊球圖》對比,兩者不是同一量級的對比,,是真跡與印本的對比,。如果以科技手段確認了館藏卷是珂羅版印本,那么晚清之前的題跋鈐印自然存疑,。以上分析僅是對藏品考證,,筆者不否認館藏卷具有一定的收藏展示價值。同時說明筆者觀點或有對館藏實物了解不足,,難免有錯評之處,,歡迎業(yè)界人士與讀者賜教。(2023.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