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業(yè)后我輾轉(zhuǎn)于不同的城中村,大差不差,,陽光需要付費,,相比起來,飲食的費用就不算奢侈了,。住城中村的優(yōu)點就是“吃喝不愁”,,不管幾點下班都有幾輛躲著城管的車在等著你,廣州人叫他們:走鬼檔,。“走鬼檔”,,起源于三四十年代,最初是流動小販違法擺賣時逃避執(zhí)法人員抓罰而相互招呼跑脫的暗語,,后成為流動小販代稱,。廣州的城中村很多,所謂生活氣息濃厚估計很大原因出自這里,。人是花是草是樹,,總之沒有陽光有點活不下去。雖然現(xiàn)在還住在若干城中村的其中之一,,但好在不是握手樓,。略略寬敞的道路,伴隨的是燈光如火龍的連綿小吃攤,。 車輪餅是沒什么生意的,老板常常坐著玩手機,提前做好的幾個擺在關(guān)了火的爐子上,,也因為這樣,他不常來,。有時候想吃了卻不見人,,我會懷疑是不是只有我一個人買。人和車這么多,,來的時間也有早有晚,,可每個攤位每天晚上都能在同樣的地方按照同樣的順序排列,很神奇的事情,。下午五點左右陸續(xù)出攤,一直到半夜三點,,一天工作也超過八小時,。 八點,或者七點半,,這個時間不適合下樓覓食,。剛付完錢,從百米開外的地方傳來一句“城管來了”,,之后是起此彼伏的復(fù)讀聲,,關(guān)燈,蓋蓋兒,,推車走人,,回頭跟你說一句:不好意思稍等一下哈。 站在原地的話會擔心要等很久,,或者老板回來的時候把已經(jīng)付完錢的我給忘了,。 攤主們很是熟練,,撤退路線撤退地點都熟記于心。巷子就是他們的安全區(qū),,而對手們也都知道,,大家心照不宣。 有一次男朋友剛付完錢老板就聞聲而逃,,他去逛超市買了東西,,回來時老板已經(jīng)不認識他了,找好幾個人問是不是你買的東西,,都說不是,。 我聽說的時候心想,哦原來老板也會臉盲啊,,以前爸媽的攤位上人多的時候,,我常常忘記這個人應(yīng)該付多少錢,,有人找來說“剛剛買完先放你們這的那個幫我拿一下吧”,我又會想,,這袋東西是他買的嗎,,付錢了嗎。我有時喜歡用現(xiàn)金,感受花錢的感覺,,也感受花了多少錢的感覺,。線上支付普及得太好,讓我偶爾感覺用現(xiàn)金很尷尬,,其實不接受現(xiàn)金才是犯法,。 好幾次帶著一百塊去,老板問我能不能微信找我,。當然最終肯定是銀貨兩訖,,可他看著紙幣猶豫的那兩秒鐘,可能已經(jīng)在心里罵了我三句這人真麻煩,。之后我沒有帶過需要找零的紙幣去那個攤檔,。有些老板喜歡跟人聊天,我吃著餅在一旁等著男朋友挑選鹵味,,老板抬頭看我一眼問,,你這個餅怎么不焦啊,? 我本是很能接受的,不然我也不會買,,卻在這個時候覺得尷尬,,哎呀。我獨居的時候,,不上班時一天會說的話大概就是下樓打包的“你好打包”和“謝謝,,付了哈”,那時候老板聊幾句覺得挺好,,但現(xiàn)在卻對除必要點單對話之外的言語避如蛇蝎,。 不過也看情況,心血來潮時,,我也會問老板哪個賣得好,。 最近有個新攤位賣舒芙蕾,小小一份賣十五塊,不知是不是自己也知道定價太高,,還有“半份”的選擇,。我去買,芒果丁不夠用,,老板鉆進身后的腸粉店,,五秒鐘后捧著一盒又出來了。原來是自家的店門口,。味道還行,但感覺性價比實在不高,,我嘟囔著我們自己也能做,,要不我們也去擺攤吧。實際上我不會,,我只是吃,、嫌貴、瞎點評,,然后自我感覺良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