秀珍菇又名袖珍菇、白平菇,,小平菇,、姬菇、紫孢側耳,,黃白側耳,、黃白平菇、環(huán)柄斗菇,、姬平菇等,。秀珍菇形態(tài)優(yōu)美,質地脆嫩,,纖維含量少,,清甜爽口,口感特佳,,味道鮮美,,無平菇的腥味,具有獨特的風味,,具有“味精菇”之稱,。 秀珍菇營養(yǎng)豐富,富含蛋白質,、多糖、維生素,、微量元素及人體所需的8種氨基酸,,蛋白質含量比雙孢蘑菇、香菇,、草菇更高,,據測定,秀珍菇鮮菇中含蛋白質3.65-3.88%,、粗脂肪1.13 -1.18%,、還原糖0.87-1.80%、糖分23.94-34.87%,、木質素2.64%,、纖維素12.85%,、果膠0.14%,還含有纖維素,、礦物質素等,。其蛋白質含量接近于肉類,比一般蔬菜高3-6倍,,秀珍菇含有17種以上氨基酸,,更為可貴的是,它含有人體自身不能制造而食物中通常又缺乏的蘇氨酸,、賴氨酸,、亮氨酸等??梢?,秀珍菇是一種高蛋白、低脂肪的營養(yǎng)食品,,長期食用有降血壓,、降膽固醇的功能。 秀珍菇名稱來源于我國臺灣,,因其菇形秀小,、白漂,口感柔嫩,,美味爽口而得名,。秀珍菇是一種以采收子實體菌蓋直經小于3厘米的一類平菇,其外觀與一般平菇沒有差異,。但在品質上,,秀珍菇鮮嫩可口、營養(yǎng)豐富,,其價值相當于牛奶,;特別是菇柄的口感較其它側耳品種(一般平菇類)脆嫩得多,叢生菇菇柄處極易剝離,,整菇纖維化程度低,、口感柔爽且細膩、菇味清香濃郁,。頗受市場歡迎,,市場售價比平菇高。秀珍菇是取代平菇的優(yōu)秀新品種,,市場潛力極大,。 幼菇的菇蓋呈灰白色,,子實體多為叢生,,少為單生,朵小形美,,菇蓋直徑小于3厘米,,有淺灰色和乳白色兩種;菌褶菌柄呈白色,,菌柄多為偏生,,少近于中生。菇柄粗壯,,短于6厘米,,中實、色白,。 栽培食用菌都離不開營養(yǎng)、溫度,、濕度,、空氣、酸堿度及光照六個基本生活條件,。 主要營養(yǎng)源來自纖維素和木質素的原材料,。諸如棉籽殼、甘蔗渣,、雜木屑,、玉米芯、豆稈等作為碳源,;并以麥麩,、米糠、尿素和玉米粉等作為氮源,;過磷酸鈣,、磷酸二氨鉀等作為無機鹽。碳氮比為20-30∶1為適,。 秀珍菇屬于中溫型菌類,,菌絲生長溫度范圍是7-30℃,最適溫度為20-25℃,;出菇溫度范圍是8/15-30℃,,最適溫度為18-22/24℃,。秀珍菇為變溫結實性,,出菇階段8℃以上的溫差刺激有利原基分化,出菇整齊,,產量增多,。低溫時菇體質量好,,但生長慢;高溫時生長快,,但質量差,。 菌絲生長階段。培養(yǎng)料濕度為60-65%,,空氣相對濕度以65%為好,;子實體生長發(fā)育階段,空氣相對濕度應為85%-95%,,若低于70%,,空氣過于干燥,子實體不易發(fā)生,,菇體將變小,,嚴重時還會引起菇原基萎縮與菇蕾的死亡。濕度大于95%時,,出現菌柄抽長,,不長菇蓋的畸形菇,易變色,、腐爛,。 秀珍菇為好氣真菌,在菌絲生長和菇體發(fā)育過程中均需要新鮮空氣,,充分保證通風通氣的環(huán)境,,使之保持良好的生長狀態(tài)。菌絲生長階段能耐受高于空氣1倍的二氧化碳濃度,,子實體生長對二氧化碳耐受能力較弱,。如菇房通風不良,二氧化碳濃度過大時,,易導致畸形菇及未成熟子實體的死亡?! ?nbsp; 菌絲生長階段不需光照,強光抑制菌絲生長,所以,在發(fā)菌時,,一定要避光,。但子實體階段分化和發(fā)育階段則需散射光刺激,,誘導出菇和使菇體發(fā)育,,但不能有直射光照射,,一般光照度300-500勒克斯為適。無光條件下,,子實體難以形成,,如菇房強光過大,,不易形成原基,,或出現菇柄粗短,不易展蓋,。散射光對生長有利,,特別在冬季需更強的散射光線,,保持菇體偏白?!?nbsp; 要求偏酸性的生長環(huán)境,。菌絲生長最適pH值為6-6.5(5.5-6.5),。配料時一般配成pH值為7-7.5,,酸堿度可用石灰或磷肥加以調節(jié),,用試紙進行測量,。 上述各種環(huán)境因子對秀珍菇生長發(fā)育的影響是全面的,、綜合的,。在栽培管理中,,不能只重視某些條件而忽略其它條件,在秀珍菇所要求的各種條件中,,它們之間既有矛盾又互相聯系,。如在室內栽培時,要求適宜的溫度,、濕度和充足的氧氣,。加強通風換氣后,室溫和空氣相對濕度也會相應減少,。因此,,秀珍菇栽培只能在綜合適宜的生態(tài)條件下獲得成功。 秀珍菇屬中偏高溫型食用菌,根據其中溫出菇,、變溫結實的特性,,栽培季節(jié)一般掌握菌袋接種階段當地氣溫不超28℃,接種后培養(yǎng)35天左右,,進入出菇階段當地溫度不低12℃這個界限,。根據這一特性,秀珍菇生產最好安排春末夏初,,或夏末秋初生產,,各地可根據自身氣候、海拔高低不同,,適當提前或推遲,。 為使制種過程不受雜菌感染,節(jié)約能源,,應選擇在菌絲最適生長的溫度范圍內進行制種,,一般在入秋后氣溫開始下降時開始制種為宜,。秋栽一般安排在9-10月上旬接種菌袋,發(fā)菌培養(yǎng)35天左右,,至11月中旬開袋出菇,,出菇可延長到次年4月。低海撥地區(qū)秋季氣溫較高,,可延長26-30天接種菌袋,,北方可適當提前10-20天進行菌袋生產。 春栽于1-2月制栽培袋,,4-6月出菇,。根據秀珍菇在原基形成后能在較高溫度條件下生長發(fā)育的特點,采用制冷設備,,進行反季節(jié)栽培,,菌袋安排在3月中旬-4月底制作,6-9月出菇,。制袋時間防止過早和過遲,,過早易導致異常出菇而造成營養(yǎng)損耗,,過遲進入5月啟溫度回升快,、自然濕度高,易造成雜菌對菌袋的污染,。 由于每潮菇子實體生長階段短,,營養(yǎng)消耗相對少而轉潮次數多,因此整個栽培周期卻拉得很長,,最短要6個月,,氣溫低的地區(qū)最長可達到10個月,為充分利用培養(yǎng)料的養(yǎng)分,,發(fā)菌溫度不能超過25℃,,具體應根據不同菌株及各地氣溫條件,以及生產規(guī)模合理安排,。 秀珍菇可采用室內栽培和室外陰棚栽培,可采用床架栽培,、立放出菇方式,,也可采用堆疊墻式出菇,或脫袋排放畦床覆土出菇方式?,F多在室內或野外大棚內袋料墻式或架層栽培,。在工廠化大規(guī)模栽培中,采用落地墻式栽培較為適宜,,其優(yōu)點在于栽培數量大,,便于管理與采收,。 秀珍菇采用熟料袋栽方式,可縮短轉潮期,,熟料栽培,,原料經高溫滅菌,纖維素,、木質素的結構發(fā)生了變化,,有利于菌絲體分解吸收利用。不能用生料栽培,。 場地要求地勢高,用水,、排水方便,,坐北朝南,遠離污染源,。盡量創(chuàng)造一個有利于菌絲生長而不利病菌生長的生態(tài)條件,。應防止因菇場培養(yǎng)料堆制發(fā)酵及廢棄物處理對周圍環(huán)境產生不良影響。 一般選用管棚長25m,、寬6m,,中間地面距棚頂2.2m著地栽培。棚上覆蓋一層塑料簿膜,,再蓋層稻草或泡沫,,然后再蓋一層塑料薄膜和遮陽網。 秀珍菇轉潮期間需低溫刺激,,要求菇棚保溫性能好,,可采用鋼管大棚作架,上覆二層大棚膜,,中間夾一層泡沫板,,再在上層覆蓋草簾,棚頂每隔3m安裝一個通氣管,,菇棚面積控制在50-60平方米,。采用層架橫放排袋方式。層高50cm左右,,每棚可排袋5000-6000袋,。 由于品種來源不同,,部分秀珍菇品種表現特征稍有差異。秀珍菇有兩個菌株:一是引自日本的“小平菇”,出菇溫度8-24℃,,菌蓋灰色,,成熟后色白,叢生柄短,,產菇集中,;二是引自我國臺灣的“小平菇”,出菇溫度8-24℃,,菌蓋淺灰色,,單生,柄短,,中生或偏生,。 在秀珍菇的系列品種中,不同溫型的菌株都有,。對臺灣秀珍菇來說,,目前大多是選取廣溫型的菌株,特別是高溫型的優(yōu)良菌株,,這樣可以做到四季均可栽培,。同時還應選取優(yōu)質、高產,、出菇快,、適應性廣、抗逆性強,、遺傳性狀穩(wěn)定的好菌株,。目前在福建栽培的當家品種為“袖珍2號”菌種,,深受菇農的青睞,,因為即使在炎熱的夏季也能采收到菇。 菌種的好壞直接關系到栽培的成敗和產量的高低,。接種時必須選用優(yōu)質菌種,菌絲潔白,、粗壯濃密,,菌絲體分布均勻,交織成塊,,菌齡30d左右的較好,。老化或弱質菌種萌發(fā)慢,定植能力差,,抗雜菌能力差,,故產量低,不宜使用。 用作生產中的秀珍菇菌種來源于兩個方面,,一是從子實體分離獲取純菌絲,,二是直接向科研單位和菌種生產單位引進??蒲袉挝灰话銖淖訉嶓w分離提純復壯獲取,。一般栽培者因不具備分離制種條件,都是直接從菌種生產單位引進,。①雜木屑80%,,麥麩7%,,蔗糖1%,碳酸鈣1.5%,,石膏粉1.5%,。②雜木屑75%,麩皮8%,,玉米粉10%,,石膏2%,黃豆粉3%,,糖1%,,磷酸二氫鉀0.2%,硫酸鎂0.1%,,石灰1%,。③木屑70%、棉籽殼18%,、麥皮10%,、輕質碳酸鈣1%、生石膏粉1%,。④雜木屑70%,,麩皮28%,糖1%,,輕質碳酸鈣1%,。⑤雜水屑68%、麩皮15%,、玉米粉5%,、硫酸鎂0.2%、棉籽殼10%,、石灰2%,、過磷酸鈣0.5%。 ⑥雜木屑58%,,棉籽殼35%,,玉米粉5%,石膏粉2%,。⑦雜木屑50%,,棉籽殼28%,麩皮20%,,石膏粉2%,。⑧雜木屑50%,玉米芯26%,,麥皮15%,,玉米粉5%,蔗糖1%,,石膏粉1%,,石灰2%,磷酸二氫鉀100克,,硫酸鎂25克,。①棉籽殼96%、石膏2%,、輕質碳酸鈣1%,、過磷酸鈣(或鈣鎂磷)1%。②棉子殼93%,,麩皮5%,,糖和輕質碳酸鈣各1%。③棉籽殼92%,,麥皮5%,,蔗糖1%,,石膏粉1%,,石灰1%。④棉籽殼 90%,谷殼4%,,葡萄糖1%,蛋白胨0.5%,,谷氨酸0.5%,,麥皮4%,石灰少量,。⑤棉籽殼80%,、石灰3%、糖1%、尿素0.1%,、磷酸二氫鉀0.1%,、米糠5%、玉米粉5%,。⑥棉籽殼74%,,豆稈1 5%,麥麩8%,,石灰1.5%,,石膏粉1.5%。⑦棉籽殼55%,、雜木屑(或甘蔗渣)40%,、黃豆粉(或玉米粉)2%、石膏2%,、過磷酸鈣(或鈣磷)1%,。⑧棉子殼50%,木屑30%,,麩皮15%,、玉米粉3%,糖1%,,碳酸鈣1%,,磷酸二氫鉀0.3%。⑨棉子殼40%,,甘蔗渣40%,,麩皮18%,輕質碳酸鈣2%,。⑩棉殼39%,、木屑39%,麩皮20%,、石灰1%,、輕質碳酸鈣1%、多菌靈0.1%,。①玉米芯65%,,木屑15%,玉米粉10%,,麩皮8%,,石灰和輕質碳酸鈣各1%,磷酸二氫鉀0.3%,,尿素0.2%,。②玉米芯50%,,豆稈28%,麥麩17%,,碳酸鈣2%,,石膏粉2%,蔗糖 1%,。③玉米芯50kg或豆秸50kg,,多菌靈50g,三十烷醇30g(增菇素30g),,磷酸二氫鉀200g,,硫酸鎂50g,生石灰1.0kg—1.5kg,,石膏1kg,,磷肥1kg,麥麩7.5kg,,玉米面2.5kg,,水65kg—70kg,水60kg—70kg,。④玉米芯25kg或豆秸25kg,,棉殼25kg,多菌靈25g,,三十烷醇30g,,生石灰1.5kg,石膏750g,,磷肥1kg,,磷酸二氫鉀50g,硫酸鎂50g,,麩皮5kg,,玉米面1.5kg,棉籽餅1kg,,水62.5kg—67.5kg,。⑤麥秸粉73%、棉籽殼20%,、玉米粉5%及石灰2%,。⑥甘蔗渣68%,麩皮15%,,玉米粉5%,,硫酸鎂0.2%,豆餅3,,石灰2%,,尿素0.1%,磷酸二氫鉀0.1%,。⑦甘蔗渣50%,,木屑32%,麥皮15%,,石膏粉1%,,石灰2%,尿素100克,。⑧甘蔗渣40%,,雜木屑25%,豆稈15%,,麥麩18%,,碳酸鈣1.5%。⑨金針菇棉籽殼菌渣50%,、棉籽殼20%,、稻草粉17%、玉米粉10%及石灰3%,。 秀珍菇適應性廣,抗逆性強,,原料來源廣,,秸桿、棉籽殼,、雜木屑等均可作栽培主要原料,。應選用新鮮無霉變、無蟲蛀,、不含農藥和其它化學藥品的原料,,不能采用被雨淋過的、霉爛的和發(fā)酵的原料,。多種原料混合配制的培養(yǎng)料栽培時,,比單一原料的產量高,如,,純棉籽殼栽培時不及秸稈與棉籽殼混合栽培時產量高,。多種原料混合后,即可補充單一原料中不足的養(yǎng)分,,改善物理條件,,又可降低原料成本。在培養(yǎng)料中可適當添加麩皮,、米糠,、玉米粉等有機氮源,,培養(yǎng)料的碳、氮比應控制在20-30∶1,,以防菌絲徒長,。還需準備石灰等原料,用于調節(jié)培養(yǎng)料的酸堿度,。培養(yǎng)料選擇應立足本地資源,,因地制宜。 棉籽殼使用前,,需要用5%石灰水預濕24小時,。粗細木屑各占50%,并經過20天以上堆積發(fā)酵,;采用生料栽培前最好把原料放在太陽下曝曬2-3天,,殺死料中的雜菌和害蟲。玉米稈,、花生稈,、花生殼、稻麥稈,、蔗渣等秸稈作為培養(yǎng)料原料時,,都應加工粉碎成豆粒大小以下后使用,以免裝袋時將袋扎破,。益菇粉是一種輔料,,能起保肥緩釋、保水,、增加通透性,、提供多種微量元素的作用,增強耐高溫能力,。 按配方比例稱好各種原料,根據實際情況選擇人工拌料或機器拌料,。先稱取主料,,平鋪于地面上,再稱取輔料,,將其混合拌勻后再撒在主料上,。然后用鐵鏟翻動培養(yǎng)料,將主料和輔料充分混合干拌均勻,。石灰,、菇壯素加入水中,然后分幾次邊加水、邊翻拌拌勻,,加水量可根據原料的干濕,,使含水量達60%-65%。料拌均勻后,,用手抓一把培養(yǎng)料手緊握培養(yǎng)料成團,,指縫見水漬而不成滴珠,,手松料微散,。生產時適當加入殺蟲殺菌劑,用石灰粉調pH值至6-7,。 高溫季節(jié)培養(yǎng)料易引起酸化而阻礙菌絲的生長,。因此,料中除加石膏用量提高到1.5%外,,可把高石灰的用量提高到1.5-2%,,同時含水量控制在60%左右。 料拌好后,,采用悶堆的發(fā)酵方法,,誘使培養(yǎng)料中的雜菌孢子萌發(fā),再進行高溫或常溫滅菌,,可縮短滅菌時間,,減少燃料的消耗。建堆方法是:將配好的料建堆,,每堆料至少200公斤,,外蓋薄膜發(fā)酵。當料溫升到60℃以上時,,維持12個小時即翻堆,,料溫再升到60℃時,再保持12小時,,即可裝袋蒸料滅菌,。 采用發(fā)酵料栽培時,按照培養(yǎng)料配方,,將各種主料充分混合均勻,,建堆發(fā)酵,待溫度升至60℃以上時每天翻堆一次,,翻4-5次,,待堆料顏色呈棕褐色,堆料中上部至表層1厘米處有白色或灰白色的放線菌且料有特殊的發(fā)酵香味,,無酸敗氣味,,無氨味,手用力握料后,,水僅能從指縫中滲出為宜,。攤開堆,,待溫度降到30℃左右時,拌入麩皮,、玉米面,、石膏粉、石灰,、復合肥,,同時噴入殺菌劑和殺蟲劑后,摻拌均勻,,即可進行裝袋,,接菌采用3層料4層種法。 塑料袋選擇17×33×0.05厘米或20×35×0.05厘米的聚丙烯袋或高密度聚乙烯袋。利用裝袋機或人工方法進行,,裝料要求松緊適度,,以培養(yǎng)料緊貼袋壁為度。裝料太緊,,透氣不好,,影響菌絲生長;太松則菌絲生長松散無力,,翻垛時容易斷裂損傷,,影響出菇,一般以手按有彈性,,平壓有輕度凹陷,,平托挺直為度。裝完料袋,,料面壓平,,將袋內外培養(yǎng)料擦盡,袋口采用塑料套環(huán)棉塞或用紗線扎口均可,。 將裝好培養(yǎng)料的菌袋裝入鍋內滅菌。高壓滅菌要求蒸汽溫度為125℃,,在0.14-0.15MPa壓力下蒸汽維持2小時后排氣回零,,然后開鍋取出冷卻。常壓滅菌,,加溫至100℃后保持14-16小時(新菇區(qū)保持10-12小時,,老菇區(qū)16-20小時),待料溫降至70℃時開鍋出灶。 待袋內料溫降至30℃以下時,,將培養(yǎng)袋移入接種室(箱)內,按無菌操作規(guī)程接種,。接種前,,接種室或接種帳、接種棚都要進行消毒,。出灶的料袋移到經消毒過清潔的接菌室內,,關閉門窗,每立方米空間用氣霧消毒盒或或菇保1號滅菌劑2克,,滅菌5-6小時即可進室接種,。接種工具,、菌種瓶都要嚴格消毒,,棚外可用“消毒大王”1000倍消毒。接種以選擇天晴,、無風,、溫度較低時(選擇夜間或清早)天氣接種為好。套環(huán)塞棉口的,,拔出棉塞,,接入菌種后回塞袋口;扎繩口的可在袋頭邊側打一個2厘米寬的接種穴,,然后接入菌種,,穴口膠布貼封。每瓶(袋)秀珍菇栽培種可接20-30(40-50)袋,。 播種方式接種:邊裝袋邊接種,,菌種實行層播,兩頭各播一層,,中間二層,,接種量15%—18%為好,播種時要把菌種掰成若干塊,,以玉米?!獍甏笮橐耍膶泳N每層播40-50g,,裝袋接種后要及時用棒針或縫衣針在裝好的菌塊上打5-7個小孔以防缺氧(如環(huán)境惡劣則不能打孔),。 播種后的菌袋移入培養(yǎng)室內發(fā)菌培養(yǎng),,前3天培養(yǎng)室內溫度控制在24-26℃,,促進菌種萌發(fā)定植,進入第4天之后,隨著菌袋內菌絲新陳代謝加快而致袋內溫度上升,,此時應將培養(yǎng)室溫度調到22-23℃,。菌絲發(fā)育階段不需要光線照射,室內空氣要保持流通,,室內濕度以控制在60-70%(60-65%)為宜,,一般接種后35天左右(25-30天)菌絲長滿袋。菌絲長滿袋后,,在發(fā)菌室再放7天左右達到生理成熟,,即可進入出菇管理。 發(fā)菌期間應每隔7-10天檢查一次,,發(fā)現有雜菌者應立即撿出,,以防蔓延。 菇袋進棚堆垛發(fā)菌時,,要時常觀察“袋內料的溫度”,,料的溫度必須控制在24-26℃之間(超過35℃菌絲在幾個小時之內即會死亡),同時配合通風,,氣溫高時單行少垛幾層,,氣溫低時可2-3行多垛幾層,并注意每隔2-3d翻一次垛,,上倒到下,,里倒到外,促使溫度一致,,發(fā)菌整齊,。接種后,一般25d后菌絲即長滿全袋,,菇袋入棚后最好以井字形碼垛4-5層,,便于散溫,倒垛促使菌絲良好生長,。有條件的地方,,最好采用二區(qū)制,即發(fā)菌在室內,,出菇在棚內,,這樣可大大減少雜菌侵染。 菌袋前期避光養(yǎng)菌,,后期稍有光線為好,。也可在菌絲走至袋內50%時,把袋口解松,,讓氧氣透進袋內,,加快菌絲生長發(fā)育,。 菇房應選在通風良好且環(huán)境清潔的地方,,出菇前應對菇房進行預處理,即,,用硫酸銅和石灰水噴灑墻壁,、床架、地面,,做好菇房的殺菌工作,,并對菇房進行出菇前預濕處理,對菇房墻壁,、通道噴水,,使菇房內的相對濕度達到85-90%。 菌袋還未搬進前,,要先用敵敵畏和氧化樂果對整個菇房噴霧滅蟲一遍,,而后再用5%甲醛水溶液噴施滅菌。5天后就可把成熟的菌袋搬進排場管理出菇,。排場方法有層架堆垛式(適用于工廠化規(guī)范立體栽培),,落地堆垛,畦床立袋排放,,畦床脫袋埋土等。無論何種,,菌袋搬進前,,都要對已清毒滅蟲過的菇房(棚)進行先預濕,在床架,、墻壁,、地面應大量噴水,增加整個菇房(棚)的濕度,。在菇房(棚)中布置2-3個殺蟲燈,,以便控制蟲口密度。 菌絲達到生理成熟和每潮菇采后的養(yǎng)菌期,,拉大溫差,把環(huán)境溫度降低到5-10℃時,,并給予適量的散射光線,,促料面菌絲倒伏,充分扭結分化大量子實體原期,。 采取白天罩膜,,午夜揭膜,,人為地創(chuàng)造8-12℃的溫差刺激,以促進原基分化,。為拉大溫差的刺激,,特別是在夏季,每次進入催菇階段,,有冷庫設施的單位,,將菌袋分批運入2-4℃(5-8℃)的冷庫進行“冷處理”, 每次時間約為10-12小時,,使菌包芯的溫度降至5℃時再搬進菇棚疊袋出菇,,通過低溫刺激出菇整齊,批次明顯,。這一點十分重要,,特別在夏季往往日氣溫大大超過出菇溫度,按常溫是不會出菇或出菇不多,,但只要進行“冷處理”,,就會再次出菇,達到高產與周年出菇的目的,。 將預冷出庫的菌包進行墻式堆垛,,菌袋按大棚的橫向一袋緊挨一袋地排列成行(在行橫向每隔1.5米立一根竹桿。每堆垛6-7層,,橫綁竹片以減少壓力和防止傾斜),。可堆疊2m高左右,,在行與行之間留70cm寬作為管理采收通道,,每條通道留對流通風孔,并注意排放菌袋上下層袋口要反向排放,,一般堆垛后3-4天菇蕾即可成批大量形成,。當袋口有白色小點時,即沿袋口邊緣割掉頸圈,,進入脫袋管理,。栽培場所要盡量減少溫、濕度差,,氣溫要盡量控制在18-24℃,,空氣濕度穩(wěn)定在85-90%,每天噴水3-5次,,發(fā)現料面有積水,,要及時用海綿吸干或倒掉。 當菇蕾長到山棗大小時,,空氣濕度可在75-95%間波動,,在此范圍內溫,、濕度越大,子實體長得越肥厚,、敦實,。陽畦栽培的,白天的把通風口支高5cm,,晚間支高10-15cm,,室內栽培的,夜間打開門窗,,通風口,,白天關閉一部分門窗、通風口,,造成栽培場所內白天溫,、濕度高,夜間溫,、濕度低,。 出菇階段應做到溫,、濕,、氣、光四要素的協調管理,,營養(yǎng)物質的及時補充,,才能做到優(yōu)質與高產。高溫季節(jié)秀珍菇生長極其迅速,,從刺激庫出庫上采收結束一般只要7天,,因此出菇管理過程中濕度和通風的控制更顯重要。 原基分化溫度要低于子實體生長發(fā)育溫度,,以14-18℃刺激原基形成,然后在18-22℃管棚中,,促使子實體發(fā)育,。若冬季溫度低于15℃,則菇蕾難以形成,,應加溫催蕾,;夏初溫度超過25℃時,要采取菇棚上方加蓋遮陽物,、畦溝灌水等措施進行降溫,。 調溫主要是拉大栽培場的日夜溫差,并在高溫期應進行“冷處理”,。8℃以上溫差刺激能促進子實體分化,。待大部分原基出現后,,可適當減少溫差,提高棚內溫度,,有利于子實體生長,。 秀珍菇從原基分化成小菇到成熟只需2-3天,其生長迅速,,出菇密集,,所以水分消耗量集中且較大,應在不同生長時給足水分,,保證小棚內的濕度達到85-90%,。低于70%時不易形成子實體,70-80%時子實體生長較慢,,高于95%則會引起雜菌滋生而爛菇,。濕度調節(jié)主要是通過噴水來增加濕度,菌袋出庫入棚上后可用地下冷水直接噴灑料面(此期約為24-36小時即原基分化前),,此期每天噴水1-2次,,保持料面不失水即可;原基分化成小菇后,,噴水增濕要用室溫下的水,,并且水滴盡可能霧化,切忌向菇體直接噴水,,此時主要是提高場地空氣濕度,,此期間每天可噴水2-4次,具體看菇蓋表面水分的蒸發(fā)量,,若菇蓋易干,,就要增加噴水次數或噴水量,菇蓋發(fā)白及菇蓋卷邊開裂都說明濕度不足,;待菇體稍大可適當少噴,,避免菇體積水,一旦子實體上吸水過多,,生長就會停止,,最后變黃腐爛;不可直接用地下冷水噴灑,,否則易造成死菇,。 調濕可用超聲波彌霧器進行微噴、細噴或空中噴霧方式,。噴水時要做到少噴勤噴,。每次噴水后,應加強通風,,否則高溫高濕極易導致病菌感染,。 秀珍菇栽培對其生長環(huán)境的空氣也有特殊要求,,因二氧化碳的濃度決定秀珍菇菌柄的長短,為達到市場對較長菌柄(商品菇要求柄長5-7cm)的品質要求,,這就需要適當減少通氣,,提高小棚內的二氧化碳濃度(以無胸悶感為宜)來實現。生產措施是采用蔬菜大棚塑料薄膜覆蓋小棚來實現其生長環(huán)境要求,,這也就是為什么要分成若干小棚的原因,。把小棚用大棚塑料薄膜象掛蚊帳一樣罩起來,通過掀動薄膜來調控其不同生長時期的空氣,,在原基分化成小菇蕾前結合噴水適當通風,,形成小菇后,每次噴水結束,,不要馬上蓋下棚門,,讓其通風0.5小時左右,當菇柄長至3-40厘米時,,應掀開兩頭的棚門,,讓其自然通風,使菇由纖細向粗壯生長,,提高其商品性狀及產量,;出菇后注意通風情況,特別菇的迅速生長,,在大量噴水增濕的同時,,不適當加強通風,極易引起各種病害而造成死菇,,通風情況還需視菇的生長情況靈活掌握,,切忌外來風直吹進小棚。 菌蓋的顏色不僅受菌株特性的影響,,還受光照的影響,,光照強度大,菌蓋顏色深,。在子實體生長期間,,每天應適當給予少量的自然散射光照射,但要避免陽光直射,。出菇階段菇棚應給300-500勒克光照度,促進原基分化子實體形成,。在冬季應適當增強亮度,,使菇的菌蓋不致轉為暗灰色,菇體較為厚實,。 管理的總要求是:前期要拉大溫差,,適量散光,,促原基大量分化;中期盡量減少溫,、濕差,,保分化原基成熟。后期制造交替溫濕差環(huán)境,,促子實體肥厚,。遇有病蟲害,可選用無公害的克霉靈,,菇蟲凈殺滅,。 秀珍菇生長很快,,條件適宜,菇蕾形成1天后(現蕾后3-5天)即可采菇,。子實體成熟標志為菌蓋長至2-3厘米,,菌蓋邊緣內卷,顏色由深逐漸變淺,,孢子尚未彈射采收為宜,。秀珍菇采收要及時,長到六七成熟時即采收,,以免菇體長成大葉菇,,降低商品價值和銷售價格。采收時一手壓住培養(yǎng)料,,一手抓住菇體輕輕扭轉即可拔下,。秀珍菇多為叢生,采收時必須整叢一次性采收完,,采時保持子實體完整,。秀珍菇生長極其迅速,商品菇的采收時間比較集中,,一般從幼菇長成商品菇只需幾個小時時間,,不及時采摘,就會超出商品標準而減低價值,,因此采摘人員要充分準備和組織,。如菇房溫度高于25℃,每天應采菇3次以上,。 采完一潮后及時清理料面,作好轉潮準備。主要是刮去袋口料面的老菌根和一些沒有分化的原基和死菇仔(此項工作應在采菇后當天完成),。每潮菇采摘后既要降低濕度,,以利養(yǎng)菌,同時也要防止培養(yǎng)料表面因失水而干燥,。所以,,采完一潮菇應停水2-3天,保持菇房空間相對濕度在70-80%,,讓培養(yǎng)料表面干燥一點,,以防止新鮮料面霉菌病害及防止部分蟲卵的孵化,料面太干時可用噴霧器稍噴一點細霧,,在此條件下養(yǎng)菌3-7(6-10)天(養(yǎng)菌時間視氣溫而定)后,,再進行常規(guī)管理。每潮菇相隔約8~12天可出另一潮菇,。秀珍菇整個生長周期約3-4個月,,一般可采6潮菇以上,產量主要集中在1~3潮,,總生物學效率可達100%以上,。 轉潮出菇時,再次進行低溫預冷出菇,,使轉潮快,,出菇整齊。第二潮菇開始需低溫刺激,,在前一批菇采收后,,挖除殘留的菇柄及死菇,養(yǎng)菌7-10天,,然后利用制冷機制冷,,溫度降到12℃后保溫15-20h,或利用冷庫,,在6-9℃環(huán)境下放置10-15h后,,濕度控制在85%左右,按常規(guī)管理,,即可轉潮出菇,。 當出菇5-6潮、產量明顯減少后,,割掉菌袋底部薄膜,,照前管理,又可采摘2-4潮菇,。 隨著頭茬菇的采摘,,菌絲的新陳代謝使料袋中各種營養(yǎng)消耗,PH值下降,菌絲發(fā)黃,、萎縮,料袋重量明顯變化,。此時,,必須改善菌絲的生長條件,使其養(yǎng)息,、復壯,,不可強制性的讓料袋出菇,否則會毀壞菌絲生命力而得不償失,,故需向料袋中補充營養(yǎng)液,,改善出菇條件。 在頭茬菇采完后,,徹底清理料面,,技術上要求用自制小刀刮除料面上雜物,而不傷及料底,;補水時間掌握在從頭潮采菇算起,,由38d-45d之間,補充營養(yǎng)液,,要視料面上幼菇大小而定,,當幼菇長出豆粒大小的灰色菌蓋時補水,此時,,過量的水份不會對菇造成大的傷害,。絕不允許摘完菇后立即補水,這時菌絲細小,、黃萎,,料袋內pH值降低,菌絲生命力低,,若此時補水,,會使菌絲生存條件急劇改變,尤其是pH值的急劇變化,,會傷及菌絲體,,起到反作用。等料袋菌絲體恢復后,,菌絲粗壯了,,并長出小菇蕾,這時再補充營養(yǎng)有益而無害,。 營養(yǎng)液配方如下:(每50kg水)三烷醇30g,,壯菇素(增菇靈)30g,糖100g,尿素250g,,二氨150g,,二氫鉀200g,維生素B15片,。 在養(yǎng)菌期,,通風相應要少點,以4h/d-5h/d即可,;噴水盡量少噴勤噴,,以能夠軟化料面,使菌絲形成菇蕾為宜,,不可使料面干皮,,按此方法二、三茬補水時同樣適宜參考,。 經養(yǎng)菌后的菌袋第二潮菇出前需對菌袋的補水,,使每個袋增重30-50克。畦栽覆土的土面要保持不干不濕,。配制快豐收10000倍液加0.2%磷酸二氫鉀溶液等營養(yǎng)液浸泡菌袋使之營養(yǎng)得到及時補充,,可再次提高菇的產量與品質。 采收后要及時整理鮮菇,,消除菌柄上的雜物,并按商品要求修剪菇蒂殘物,,分等分級,,然后裝筐,置于冷庫內,,及時發(fā)往城市鮮銷,,也可鹽漬或加工旅游休閑食品。 采下的鮮菇來不及挑選或封包的應先進保鮮庫冷藏,,以免自然開傘而減低商品菇的價值,。 秀珍菇低溫保鮮、自發(fā)氣調保鮮,、低溫真空綜合保鮮的保鮮效果的比較結果表明,,低溫真空綜合保鮮效果最佳,能有效延緩秀珍菇變色,、變味,,抑制菌柄氣生菌絲發(fā)生,減少水分損失,,可使秀珍菇保鮮期限超過9天,。 秀珍菇采收時的成熟度,、溫度、濕度,、機械損傷等因素都直接影響其保鮮時間和產品質量,。 簡易包裝保鮮主要利用塑料食品盒進行包裝,簡便易行,、成本較低,。此方法用于短期保鮮的需要,結合于冷藏保存,,一般可以保持10天不變質,外觀形態(tài)也基本無變化,。 整理,、分級后的秀珍菇需要按照市場要求進行包裝。包裝材料須符合國家有關衛(wèi)生要求,。不允許使用裝過農藥,、化肥及其它有毒物質的容器包裝。包裝過程須符合國家有關食品衛(wèi)生的要求,。在庫存與運輸全程應保持5-8℃,,防止提早開傘陳化變色。 ①原料選擇與分級,。清除菇體雜質,,分成單葉、切除菇根,。一級菇,、菌蓋為0.8-1.5cm,柄長3-3.5cm,;二級菇菌蓋為1.5-2.5cm,,柄長3-4cm。 ②燙漂,。當鍋內水沸騰后將加工好的一,、二級菇分別煮,每次投入的菇量不宜太多,,使菇體均勻煮熟,,當鍋內水再沸時迅速用漏勺撈出入水中冷卻,要求冷快,、冷透,,保持菇體鮮亮。 ③鹽漬,。將冷卻好的菇體放于竹筐東笤條筐內控干水分,,然后置于大缸內或水泥池,、塑料薄膜內,按1kg菇,、0.4kg鹽的比例,,一層鹽一層菇放入,直到距缸口,、水泥池口10-15cm左右,,再加飽和鹽水(一般100kg水,加鹽36kg,,波美度22度),,讓菇體浸泡在鹽水中,鹽漬15d左右,,中間翻缸1-2次,,讓鹽度均勻,以便出售,。鹽漬時最好用加工的精制鹽或用鐵鍋炒鹽進行滅菌處理,。 根據市場需求待銷,。秀珍菇可在7~10℃下儲藏,,需用0~20℃的冷藏車運輸。 霉菌生長于培養(yǎng)料表面,,與秀珍菇爭奪營養(yǎng),水分,,有的還分泌出有礙秀珍菇生長的物質,。菌袋培養(yǎng)階段,常見的雜菌有木霉,、青霉,、毛霉和鏈孢霉等,子實體生長階段主要是粘菌,。 菇房內高溫,、高濕、通氣不良等因素是霉菌發(fā)生的主要原因,。霉菌的防治:①菇房要注意通風換氣,,調節(jié)房內的溫濕度,保持空氣新鮮,。②一旦產生霉菌,,可用鑷子夾除長有霉菌的培養(yǎng)料,也可用石灰粉薄薄撒在霉菌上,,以殺滅霉菌,。③綠霉菌用0.1%克霉靈水劑連續(xù)噴施2—3次防治,;鏈孢霉菌,又名紅霉菌,,用800倍多菌靈加柴油消毒局部感染處,;毛霉菌,又名長毛菌,,要及時拾出處理,。黃霉菌、黑根霉菌發(fā)生參考綠霉菌防治方法,。④發(fā)現粘菌,,要將栽培袋處理掉,同時加強對菇房的通風,。 當培養(yǎng)料質量差,,pH值偏高,通氣不良,,濕度偏高時大易產生鬼傘菌,所以,,要馬上針對上述原因加強防范,,一旦發(fā)現應拔除。 黃菇病是由假單孢桿菌引起的,,一般情況下,,該病發(fā)生是菌袋表面有精液狀病原菌出現,菌絲有泛黃癥狀,,有時該病菌也會直接侵害菇體,,使受害菇出現病斑。病菇清理后對下潮菇沒有影響,。該病從幼苗期到成熟期都有可能發(fā)生,,被染菌后菇蓋或菌柄局部呈黃色,嚴重時結體全部呈焦黃色,,菇體生長緩慢,,逐漸僵化直至整株干縮,屬典型的于腐??;另一種受害菇體出現局部淡黃色斑點,多從菌蓋邊緣向內生延擴散,,發(fā)病部位有粘濕感,,并產生腐爛,病情嚴重時,,病菇全部呈淡黃色水漬狀腐爛,,并有粘稠狀分泌物,,散發(fā)出惡臭,為典型的濕腐病,。 病原菌可以通過水,、病菇、昆蟲,、空氣,、人工操作、土壤,、培養(yǎng)料等途徑傳播,,噴水、病菇,,以及操作工(特別采菇工)可能是病原菌的主要傳播途徑,。 正常生長的培養(yǎng)料表面和子實體上常有這種病原菌存在,但一般在高濕的條件下才會發(fā)病,。出菇時,,當外界氣溫高于18℃,由于蔬棚內菌包場式密集排放,,常常通風不良,,加之出菇管理階段用水頻繁,菇體長時間呈濕德狀態(tài),,在出菇密集時,,菇表多余水分不能很好散發(fā)時,常引發(fā)黃菇病的爆發(fā),,該病惡化快,,菇體一旦染病,通常數小時內便出現明顯病斑和發(fā)黃癥狀,,1-2天就能殃及健康菇,,嚴重時減產 30-50%以上。據調查:⑤栽培管理用水的水質潔凈度差,也會造成該病頻繁發(fā)生,。 培養(yǎng)秀珍菇菌絲生健康的菌包,。應提高菌種的純度,,特別是栽培種的純度。使用純度高栽培種可從一開始防止菌包帶有呈休眠狀態(tài)的雜菌抱子,,這些雜菌在秀珍菇菌絲生長健康旺盛時不會產生危害,,但防著菌包出苗后菌絲抵抗力下降以及外界環(huán)境條件的影響下,這些潛伏的雜菌將對菌包產生較大的危害,;在華東地區(qū),,秀珍菇栽培一般采用熟料,,因而一定要嚴把培養(yǎng)料的消毒滅菌關,。 菇農為了提高收入,常會受到市場價格因素的影響,,在自包發(fā)菌未達到充分成熟時就匆忙強行進行冷刺激出菇處理,,由于菌包內營養(yǎng)積累不夠,而冷刺激后原基較多,,菌包內的營養(yǎng)供不上子實體的生長,,造成于實體對外界環(huán)境條件非常敏感,在高溫,、高濕,,通風不良的菇棚內,特別是子實體表面游離水存在,,又不能及時吹干的情況下,容易引發(fā)黃菇??;同時,在菌包成熟度的情況下,,要么出菇不整齊,,嚴重影響產量;要么出菇整齊,,在一夜之間,,即使沒有病蟲害的侵害,也會因為外界環(huán)境的細小波動,,造成毀滅性的小菇萎焉,,顆粒無收。因此,,建議在頭潮菇,,應在菌包發(fā)滿后,在20-25℃的環(huán)境條件下,,后熟20-25天,,溫度低時,,還要適當延正常出菇的。 由于菇棚內菌包的密集排放以及菌包菌絲活力較高,,產生的生物熱較多,,菌包開包后,培養(yǎng)料表面直接裸露在空氣中,,表面水分散失嚴重,,易干,菇農常常陷入少噴水,,大通風,,造成菌包無菇可出;而小通風,,多噴水又出現黃菇病的兩難境地,,最終菇農會選擇后者。頻繁噴水和相對限制通風已成為秀珍菇栽培管理的常用手段,。大量的調查實踐發(fā)現,,在每次噴水時加入250-500mg/kg的漂白粉液或相當的氯制品液,同時結合噴水后的15-30分鐘大通風,,有利于緩解病情的發(fā)生,,在菇棚內使用自動噴霧裝置控制單次的噴水量,防止菇體表面積水,,結合多通風有利于控制黃菇病的爆發(fā),。 調查發(fā)現,淺色菇種的黃菇病發(fā)生頻率較高,,而深色帶的發(fā)生頻率低且危害輕,。因此,建議在黃菇病發(fā)生頻繁的苗場因根據自身的情況,,篩選出適合自己菇場的抗病性品種,。 一旦發(fā)現病菇,應派專人進行清理,,防止病害的傳播,。同時也應及時適時采收,降低菌包表面子實體的密度,,特別對于出菇密集的菌包,,要提倡早采,分批采,,以調節(jié)菇群之間小范圍的濕度,。⑥秀珍菇細菌性引發(fā)的黃菇病要從多方面采取預防措施、綜合防治。 首先是病害多發(fā)菇場應選用抗病力強的深色品種,;其次提高栽培種的純度和盡量降低菌包雜菌基數,,提高菌包的健康活力;保證菌包的成熟度,,菌包發(fā)滿后,,應后熟20-25天:在黃菇病多發(fā)的菇場,應把使用低濃度的漂白粉水進行噴水形成制度,;同時也應加強菇棚內的濕度和通風管理,,保持菇棚內空氣新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