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來介紹一下臺灣僅存的野生貓科動物——石虎,,英文名是leopard cat,,所以中文也叫豹貓。石虎的學名是Prionailurus bengalensis,,bengalensis 意為“孟加拉的”,,大概孟加拉豹貓是更早發(fā)現(xiàn)的。石虎還叫貍貓,、山貓,、錢貓,是分布于季風亞洲的貓科石虎屬物種,。臺灣石虎是小型貓科動物,,原產(chǎn)東南亞和印度次大陸。石虎共有11個亞種,,亞種石虎的差別其實很大,,比如印尼的平均體長45公分,尾長20公分,,而西伯利亞的體長則達到60公分,,尾長有40公分,一米的長度都像小豹子了,。臺灣石虎的體型和家貓很像,,偶有野生石虎被當成家貓收養(yǎng)的新聞。石虎是貓科動物中分布最廣泛的物種,,分布在印尼,、馬來西亞、菲律賓,、婆羅洲,、中南半島(緬甸到越南)、中國大陸,、朝鮮半島,、臺灣、印度,、巴基斯坦等,。它們的棲息地類型非常多,從熱帶雨林到針葉林,、從半沙漠到農(nóng)業(yè)特別是接近水源的地區(qū),,甚至海拔三公里高的山地。石虎主要棲息在森林與雨林地帶,,通常為距河道較近的潮濕區(qū)域,。石虎是肉食性夜行動物,,多在晚上或清晨出沒,經(jīng)常在水域不遠的地方活動,。它捕獵很多小型生物,,包括哺乳、兩棲,、嚙齒類,,蜥蜴、鳥類,、昆蟲,、蛇、魚類都是它的美餐,。北方的石虎也吃野兔,,還會吃草、蛋和水棲動物,,大概是想補充營養(yǎng)吧。現(xiàn)在的家貓已經(jīng)喪失野性了,,我家的貓只吃貓糧,,和鳥類、倉鼠都是朋友,,它的世界應該不知道自己是能吃它們的,。石虎的毛皮有很多種顏色。臺灣島不大,,但南北的石虎也有差異,。南部的偏黃色,北部則為銀灰色,,推測是為了適應環(huán)境而改變的——為了生存和繁衍,,大家都挺拼的。石虎胸部及腹部是白色,,斑點為黑色,,有的石虎黑色斑點非常明顯,像一襲華麗的豹毛,,很高貴,。花斑貓或者虎斑貓其實和石虎很像,但石虎與它們的主要差異是:眼窩內(nèi)側延伸到額頭的兩條白色縱帶,,兩耳后方是黑底白斑,,而且背部的花紋一般是斑點,不是條紋,。除了繁殖期外,,石虎是獨居型的,,基本看不到情侶漫步。在南方的石虎沒有固定的繁殖期,;在較冷的北方,,它們的繁殖期約在三、四月,,選在氣候溫暖是為了讓新生的石虎存活,。石虎通常養(yǎng)育小石虎7至10個月,野生石虎通常在18個月時長成,。人類豢養(yǎng)的雄石虎長成期可以縮到7個月,,雌石虎可以縮短到10個月就長成。男女有別的原因不知是不是因為雄石虎吃得多,。石虎交配期約5-9天,,在60-70日的懷孕期后,每胎通常生下2-4只幼石虎,。新生石虎體重在75-130公克之間,,在兩周時體重就會加倍。五周時體重成長到出生時的四倍,。非常迅速,。幼石虎的眼睛需要10日左右張開,在23天左右開始吃固體食物,,到四週大時,,開始出現(xiàn)永久的犬齒,與開始吃固體食物的時間一致,。如果幼貓不幸夭折,,母石虎可以再度進入發(fā)情期,同一年再產(chǎn)一胎,。臺灣的石虎主要分布在1000公尺以下的淺山山區(qū),,也有海拔1,400公尺以上的分布紀錄,。白天它們在洞穴中,洞穴有中空的樹干,、地洞,、或是山洞。經(jīng)人工開墾的土地比如油棕園和甘蔗園也可以是棲息地,。它們的居住偏好先是覆蓋度高的天然林,,其次是非天然林、草生地及農(nóng)墾地,,也會利用河灘的草生地休息或覓食,。因為臺灣云豹已經(jīng)滅絕,,所以石虎在森林里沒有天敵。臺灣大約只有300-500只石虎,,石虎在銷聲匿跡中,,因為山林過度開發(fā),經(jīng)濟和旅游業(yè)的發(fā)展,,汽車路殺,,都讓人類成為石虎的頭號殺手。另外山區(qū)的大型流浪狗也是killer之一,。日據(jù)時期石虎曾普遍分布于臺灣全島低海拔的丘陵地區(qū),,1970年代之前受到極大的狩獵壓力而逐漸消失,各地區(qū)石虎消失的可能時間點大致為:臺東地區(qū)約在1968年,、臺北山區(qū)約在1985年,、云林地區(qū)約在1988年、桃園地區(qū)約在1992年,、嘉義山區(qū)約在1994年,、臺南約在2006年消失。這是一個悲傷的時間線,。現(xiàn)在石虎族群主要分布在苗栗,、臺中及南投,分布局限且數(shù)量稀少,。其他地區(qū)如新竹、彰化,、云林及嘉南只有零星的石虎發(fā)現(xiàn)紀錄,。隨著民眾素質(zhì)的提升和法律的健全,人們對保護石虎越來越重視,。成立了石虎保育協(xié)會,,2019年出臺了《石虎保育自治條例》,同時將10月5日定為“石虎日”,,因為十五發(fā)音很像石虎,,并把一些山區(qū)劃為石虎保護區(qū)。圖片里是臺中的石虎保護區(qū),。 以前的文章提到過臺灣的人口分布,,山區(qū)主要住的是原住民。以前只喊口號去保護石虎的時期,,作為最靠近石虎的居民,,其實是很討厭石虎的,因為它們偷吃農(nóng)家養(yǎng)的雞,,襲擊豢養(yǎng)的小動物,。 所以月黑風高的夜晚,,石虎再來偷雞,有些原住民就會干掉它這不是開玩笑的,,原住民出了多少奧運健將,,對付這只小貓實在是易如反掌。 于是政府機構又開始制定政策和細則,,被石虎破壞的農(nóng)人,,只要出示Video的證據(jù),就可以賠償石虎造成的損失——在家家都安裝Camera的年代,,案情從此就翻轉(zhuǎn)了,。討厭的石虎從此變成了原住民的招財貓。 我在想農(nóng)人再見到石虎的心情,,可能是:來啦,?吃吃吃,隨便吃,。真是一只人見人愛的招財貓呢 我實在沒有辦法不喜歡臺灣人制定制度的能力,,真的是細心又高超。臺灣人在我,,是Level Up的上海人,。相信在這樣的保護力度下,石虎的消失一定會越來越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