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太山龍泉寺 Taiyuan city 太原西山為呂梁山余脈,所在晉源有“五山九峪”之稱,,峪是山谷,,五山為太山(龍泉寺),、蒙山(蒙山大佛、開化寺),、龍山(龍山石窟,、童子寺)、懸甕山(晉祠)和天龍山(天龍山石窟),,山山有國保,。太山在沿舊太古公路西行約二三公里處,此處為“風峪溝”,,九峪之一,,這里也是古代通往陜甘的要道。 來太山有十來八次了,,舊影新照,,似乎每次來都能看到它的變化,改變不了山體,,可以整飭微環(huán)境,。西塔林的修繕,地宮的重現,,新寺的拔地而起,,讓古老的寺廟重換榮光,也經歷了龍泉寺收費,、免費,、再收費的過程。 從龍山遠眺太山龍泉寺 新大門 老大門,,2013年2月拍 登山處西側為李存孝墓,,一冢一碑一簡單。李存孝是后唐名將,,本名安敬思,,孤兒,被晉王李克用看重,,收為義子,,也是李克用麾下的一員驍將,號稱“十三太?!?。《舊五代史·卷五十三(唐書)·列傳五》載:“及壯,,便騎射,,驍勇冠絕,常將騎為先鋒,未嘗挫??;從武皇救陳、許,,逐黃寇,,及遇難上源,每戰(zhàn)無不克捷……” 李存孝墓在代縣七里鋪村也有,,不知真假,。李存孝后遭李存信構陷,“縶歸太原,,車裂于市”,。其碑現在雙塔寺院里。 順道上行,,有賞翠亭,、新樂臺。龍泉寺始建于唐武周時期,,完工于唐睿宗景云元年(710年),,模糊不堪的唐碑大概就是它記述,,大殿下還有唐僖宗文德元年(888年)的殘經幢,,和兩顆粗壯的唐槐,這些都是寺中觸手可摸的唐跡,。 現存的建筑都為明清,,以山門、戲臺遺址(現已改成前殿),、大悲殿,、觀音堂等為中軸線,配有鐘鼓樓,、廂房等,。大悲殿為二層,下層為磚砌窯洞無梁殿,,建于明洪武六年(1373年),,是龍泉寺現存最老的建筑了,奉有觀音,、文殊,、普賢3尊新像。上面為硬山佛祖殿,,供奉的也是新塑的佛祖坐像,。 大悲殿右行沿小道蜿蜒而上,過丫字型路口向西即為觀音殿。這里有文殊殿,、觀音殿,、普賢殿三殿,一字排開,,自成格局,。觀音殿八角攢尖式,藍綠瓦覆蓋,,琉璃剪邊,。中有坐騎著“朝天吼”的觀音菩薩,滿殿懸塑琳瑯,,山樹,、殿宇、勾云,、金剛,、菩薩、羅漢,、彌勒等,,謂之太原的“小西天”。其為明嘉靖十七年(1538年)所塑,,門前還有一明萬歷八年(1580年)《重建堂院記碑》,。 殿墻還有好多“詩人”技癢,才華溢出,,其一為1973年的墨書涂鴉:“初登太山撫人心,,無限風光在險峰。滿山翠柏萬古青,,志在四方干革命,。”很有時代感,。2019年來時,,還偶遇觀音頭像重塑,黑臉,、藍色坐騎正在做金妝,,不過無論新舊都無美感。 2016年2月拍 觀音殿后為蓮華寶洞,,其建于明隆慶二年(1568年),,此洞為寺僧打坐禁閉之室,里面有一坐佛及約1平米的小屋,。那年與吳昊旸同游,,巧遇一領導,,打開了此門,得以進入,。隨后又給我們指路,,第一次看到了龍泉寺北塔林。 有資料說,,龍泉寺有塔為元二座,、明五座、民國一座,,實際上還以一元一明兩個殘塔,,總計至少有10座塔。北塔林在觀音殿后的山林里,,橫柯上蔽,,疏條交映,不知其方位者難覓其蹤,。砂巖兩塔經風化和破壞,,其形甚陋。 一塔為“滿公庵主靈塔”,,落款為大元元統(tǒng)三年(1335年),,另一是“本院當堂首座廣公壽塔”,年號與石紋糾纏,,模糊無辯,。拍照時,上來一個小伙子,,氣喘吁吁地質問我們,,怎么來到這的,,原來這條逶迤的小道是逃票路線,,我等也是遵紀守法之人,沒有前一次的知曉,,也不會有此行的元塔重訪,。 2008年5月在太山龍泉寺佛塔遺址上,出土了一套唐兩函三棺(石函,、木函,、銅棺、銀棺和金棺),,當時也是轟動一時?,F在塔基上蓋了新樓閣,地宮的保留著,,石門外一對石雕力士,,樓閣的二層弄了金棺銀槨的復制品展示,。而地宮現在每隔一段時間,就來個聲光電表演,,讓你感知意念中的大唐,。 地宮,2016年2月拍 地宮,,2019年12月拍 地宮,,2024年9月拍 當年銅棺、銀棺被送到荊州文保中心修復,,金棺也曾綁縛著綢緞結,,里面是23粒佛舍利。最外面的石函,,立面及抹棱都刻滿了供養(yǎng)人的信息,,似乎都是婆、母,、妻,、大娘這些女性,這些真品現都藏于太原博物館,。 銅棺【唐】2008年太山龍泉寺佛塔地宮出土,,太原博物館藏 銀棺【唐】太原博物館藏 金棺【唐】太原博物館藏 木函【唐】太原博物館藏 石函【唐】太原博物館藏 日本人水野清一在1940年忽悠過太山龍泉寺,他在《山西古跡志》中描述龍泉寺有6座明塔,,最早的為洪武年間的,。民國三十六年(1947年)的超凡大師塔,他那時訪寺時,,該塔還沒建,。水野的描述基本正確,今天現場是5+1(殘塔),。而超凡塔在后期的植樹造林中淹沒,,不好找。 西塔林,,2016年2月拍 西塔林,,2019年12月拍 西塔林,2024年9月拍 西塔林保存最完好的是“第十五代住持珍公寶山壽塔”,,有底座,、塔身、塔剎等,,塔身高浮雕雕花卉和動物,,八面不同。現場有銘文的可辨認的還有明正德九年(1514年) 的“第十四代禪師義寶珠壽塔”,,“第十三代住持全用中壽塔”,,明永樂十年(1412年)的“徹庵義深禪師靈塔”等,。這些塔大都倒塌過,后期維修的時候,,個別重修組裝不嚴謹,,有上下或正反顛倒的,有似蒙山開化寺塔林,。 第十五代住持珍公寶山壽塔【明】 超凡大師塔,,民國三十六年(1947年),2015年2月拍 41秒小視頻 貳 太原天主堂 Taiyuan city 天主教堂在解放路,,曾是天主教太原教區(qū)的主教堂,,也是山西最大的天主教堂之一。太原是山西的多神信仰中心,,佛儒道,、真主耶穌等各就其位,品種齊全。山西最早傳入天主教的是新絳,明末時,,他們才北上來到太原。 清末時,,意大利傳教士在太原廣建教堂,包括古城營,、解放路的,。今天太原還有很多教堂,如武家莊,、沙溝,、東社、五府營等等,,或新或舊,,而其中只有解放路教堂為國保,包括本堂和東邊的修女院這兩組完整的建筑,。 1907年太原天主教堂,,網圖 天主堂始建于清同治九年(1870年),,庚子年間被毀,。當年山西巡撫毓賢在巡撫衙門西轅門前(今省實驗中學門口)大開殺戒,將68名傳教士及家屬,,以及中國教徒全部殺害,,并搗毀了教堂。太原事件只是是歷史大背景下的小事件,,亂局及賠款,,錯綜復雜,。太原與無錫、濟南,、蕪湖,、帝都等一大堆教堂一樣,都與教案有關,。 現存的教堂為光緒三十一年(1905年)重建,,是意大利主教籌資用了3年的時間建成的。當年教堂占地面積很大,,有神父辦公樓,、餐廳、大小花園,、修道院,、修女院、保赤會,、若瑟醫(yī)院,、明原男校和加辣女校、慈幼印書館等附屬建筑物,,大都不存,,其中若瑟醫(yī)院即太原市中心醫(yī)院的前身,加辣女校則轉型為太原四中,。 天主堂坐東朝西,,下午來拍照最好,其為羅馬平頂式藝術風格,,呈拉丁十字縱長形,,兩端各聳立有鐘樓。堂面以磚紅為基色,,窗框等鑲白色線條用以裝飾,,頂部尖頂豎有高4米的鐵十字架。 堂內裝飾一新,,方柱間形成拱券,,外墻置圣經故事的彩色玻璃,透光柔和,,正中為圣母,,兩側分別是若瑟抱小耶穌像、方濟各像,。管理員打開了二層,,上有月形木質座臺,可平視圣母,,俯視教友,。■ 江山留勝跡 我輩復登臨 與同好同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