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主癥并不是最難受的癥狀,,而是反應(yīng)疾病本質(zhì)的癥狀,,即病位、病因,、病性,。 1、解郁消愁湯:柴胡,、當(dāng)歸,、白芍、白術(shù),、茯苓,、薄荷、陳皮,、半夏,、香附、酸棗仁,、遠(yuǎn)志,、焦三仙、生龍牡,、甘草,。 臨床主癥:悲愁、納呆,、少寐三癥并見,。 2、溫經(jīng)湯:臨床主癥:經(jīng)期小腹涼甚,,冬日手足涼,,唇口干燥。 3,、血府逐瘀湯《醫(yī)林改錯》主癥:叩擊右脅肋痛并引劍突下疼痛,,凡辨證屬氣血瘀滯見此主癥者,皆可用本方,。 4,、足跟化瘀湯 丹參30克、川牛膝10克,。 印會河所傳授 主癥:兩足跟按之痛,,初觸地行走時痛甚,行走后反漸覺痛減,。 5,、隔下逐瘀湯《醫(yī)林改錯》 主癥:臍上1寸處痛明顯,兩關(guān)脈尤以右關(guān)脈澀象顯著。 6,、桂枝茯苓丸 主癥:左少腹(臍的左下方)按之悸動而痛,,脈右寸浮而澀,左關(guān)弦細(xì)澀,。 7,、升陽益胃湯:黃芪30克、黨參,、白術(shù),、茯苓、陳皮,、半夏,、白芍、澤瀉各10克,,羌活,、獨(dú)活、柴胡,、防風(fēng),、炙甘草各6克,,黃連,、生姜各3克,大棗3枚,。主癥:呼氣費(fèi)力而吸氣正常,,體力勞動時尤甚;脈沉細(xì)而弱,,兩寸尤甚,,但兩尺重按有根;舌淡紅,,苔薄白而水滑,。 8、七味祛痰湯:紫菀,、桔梗,、杏仁、陳皮,、前胡,、枳殼各10克,炙甘草6克,。 主證:咳嗽頻繁,,咳吐白色稀粘痰且不爽,胸部憋悶,尤以天突穴下至10厘米胸骨之間憋悶嚴(yán)重,,以致痛苦異常,。 9、小柴胡湯 抓主癥:用手敲擊他的右脅肋,,病人感覺右肋弓下疼痛,,同時右肋弓下也有壓痛者。 10,、甘麥大棗湯 抓主癥:緊張——情緒緊張,,病人感覺沉不住氣,當(dāng)別人交給他辦什么事的時候,,他立刻去辦,。 11、四逆散 抓主癥:肚臍的左側(cè),,中指同身寸0.5寸,,在這地方出現(xiàn)壓痛就是四逆散證。 12,、化瘀靈 (旋復(fù)花,、當(dāng)歸、郁金,、桃仁,、茜草、澤蘭,、柏子仁) 抓主癥:主癥臍上一寸處壓痛(水分穴),。 13、天麻鉤藤飲 抓主癥:頭暈而脹喜涼爽,、失眠或睡眠不實(shí),、腰膝酸軟三大主癥。 14,、培土泄木方(黨參,、白術(shù)、茯苓,、半夏,、陳皮、木香,、白芍各10克,,吳萸、炙甘草各6克),。抓主癥:饑餓時心中(即胃)空虛難受,,欲速食,,但又不能多食,少食即飽,,過一會又覺餓,,飯量很小,飲食喜熱惡涼,。 本文來自轉(zhuǎn)載,,如有侵權(quán),聯(lián)系刪除,。 |
|
來自: 銷盡天下 > 《醫(yī)藥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