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蕾莎修女 9月5日是國際慈善日,。聯(lián)合國選定這一天,,是為了紀念1997年9月5日逝世的特蕾莎修女。修女一生獲得過包括諾貝爾和平獎在內(nèi)的80多項榮譽和獎勵,,其所創(chuàng)建的仁愛傳教修女會在全世界127個國家和地區(qū)有600多個分支機構(gòu),。可她去世時,,留下的全部個人財產(chǎn)只有3樣:一張耶穌受難像,,一雙涼鞋,三件粗布紗麗,。她如此清貧,,是因為她是一個完全獻上的人——她將她的所有都獻給了愛與慈善,獻給了她所深愛的窮苦人,。 2016年3月16日,,第十二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審議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慈善法》并規(guī)定每年9月5日為“中華慈善日” 2016年8月16日“愛的奇跡”慈善基金會成立,號召人們效仿特蕾莎修女,,以她為榜樣,,特奉她為主保。 2016年9月4日,,教宗方濟各在圣伯多祿廣場冊封特蕾莎(德蕾莎)修女為圣人,。 特 蕾 莎 1910年8月26日出生于阿爾巴尼亞。 12歲時,,她立志當修女,。 19歲時,她進入修道院,,被命名為“特蕾莎修女”,。 18歲,她來到印度,,之后就再沒有離開那里,。 1952年夏,為了幫窮人找到愛與尊嚴,,她在印度加爾各答建立“垂死者之家”,。 一個年幼的姑娘,,自己都居無定所,而她每天做的事,,就是推著小車在垃圾堆里,、水溝里、教堂門口,、公共建筑的臺階上,,去揀回那些奄奄一息的病人、被遺棄的嬰孩,、垂死的老人,,然后到處去找吃的喂他們,找藥給他們治病,,求醫(yī)生來幫助他們,。 許多人親眼看見,特蕾莎從水溝里抱起被蛆吃掉一條腿的乞丐,,看見她把額頭貼在瀕死的病人的臉上,,看見她從一條狗的嘴里搶下還在哭叫的嬰兒,看見她把愛滋病患者緊緊地摟在懷里…… 她在印度和其他國家創(chuàng)辦了50余所學校,、醫(yī)院,、濟貧所、青年中心和孤兒院,。 她把一切都獻給了窮人,、病人、孤兒,、孤獨者,、無家可歸者。 她曾獲得印度尼赫魯獎,、美國約瑟夫·肯尼迪基金會獎和羅馬教皇約翰二十三世和平獎,。 美國前國務(wù)卿希拉里曾說,我?guī)吞乩偕嵝疾慌洹?/p> 獲得諾貝爾和平獎后,,特蕾莎身穿一件只值一美元的印度紗麗走上了領(lǐng)獎臺,。 不論是和總統(tǒng)會面還是服侍窮人,,她都穿著這件衣服,,她沒有別的衣服。 臺下坐著珠光寶氣,、身份顯赫的貴人,,她視而不見,她的眼中只有窮人,。 特蕾莎說過,,那種比貧窮更可怕的“孤獨與被拋棄的感覺”,,仍然鉗制著相當多的人。 她活著的時候,,被世人稱為人世間的天使,,當她離去,依然成為一種力量:克己,、堅定,,無我、溫暖,,和平,,綿延不絕。 每個人都可以選擇假裝看不到這些窮人,,也可以選擇走到他們中間去,。 在諾獎頒獎典禮上,特蕾莎說: “這個榮譽,,我個人不配,,我是代表世界上所有的窮人、病人和孤獨的人來領(lǐng)獎的,,因為我相信,,你們愿意借著頒獎給我,而承認窮人也有尊嚴,?!?/strong> 以窮人的名義領(lǐng)獎,是因為她一生都以窮人的名義活著,。 “我很高興貧窮的人,,受到應有的注意?!?/strong>她把獎金全部用在貧窮苦難者身上,。 當她知道諾貝爾獎頒獎大會的宴席要花7000美金時,懇求大會主席取消宴席,,她說:“你們用這些錢只宴請135人,,而這筆錢夠15000人吃一天?!?/p> 宴會被取消了,,特蕾莎拿到這筆錢,同時還拿到了40萬瑞幣的捐款,。 那個被所有人仰慕的諾貝爾獎牌也被她賣掉了,,所得售款連同獎金全部獻給了窮人。 對她來說,那些獎牌如果不變成錢為窮人服務(wù)就一錢不值,。 特蕾莎修女最打動人心的15句話 1,、愛的反面不是仇恨,而是漠不關(guān)心,。 2,、我們當中極少數(shù)人能做偉大的事情,但是每個人都可以用崇高的愛去做平凡的事,。 3,、我們以為貧窮就是饑餓、衣不蔽體和沒有房屋,;然而最大的貧窮卻是不被需要,、沒有愛和不被關(guān)心。 4,、愛自己,,愛他人,愛生命里一切需要愛的事物,,不要任何理由,。哪怕生命微小到只是一根細小的燈芯,燃燒了,,就能照亮自己,,也能照亮他人。甚至,,你還可以嘗試去照亮一個世界,。 5、世人對愛及認同的渴望,,超過對食物的饑渴,。 6、善良的話語可以很簡短,,很簡單,,但卻可以產(chǎn)生永不磨滅的回聲。 7,、我們常常無法做偉大的事,,但我們可以用偉大的愛去做一些小事。 8,、對我而言都是一樣的,,虔誠的基督徒是虔誠的基督徒;虔誠的印度教徒是虔誠的印度教徒,;虔誠的穆斯林是虔誠的穆斯林,。付出便是收獲,,寬恕別人時自己被寬恕,。 9,、不要讓任何事物擾亂你、嚇倒你,,一切都會過去,。神不會改變,耐心能讓你完成一切,。 10,、你擁有的越多,占有的越多,,你只會付出的更少,。反之,你擁有的越少就越自由,。貧窮對我們來說是一種自由,。這不是羞辱,而是苦行,。 11,、人們經(jīng)常是不講道理的、沒有邏輯的和以自我為中心的,,不管怎樣,,你要原諒他們。 12,、倘若你付出愛時有所保留和計較,,你便不在愛里。 13,、我一人之力并不能改變世界,,但我往水面拋一塊石頭,就能激起許多漣漪,。 14,、世界上最渺小的生命也擁有最高貴的尊嚴。 15,、如果愛至成傷,,你會發(fā)現(xiàn),傷痛盡失,,卻平添愛意,。 特蕾莎修女 生命只有一次,可生命的意義卻有成千上萬種,。有的人庸庸碌碌,,一輩子在渾渾噩噩中度過,;有的人貪婪而膽怯,一輩子在投機取巧中勉強維生,;有的人則心懷天下,,一輩子在向他人伸出援手的無私奉獻中,變得熠熠生輝,。 她是特蕾莎修女,,一個尚未成年便時刻想著救助天下苦難中人的普通人。因為一生好善樂施,,用自己的所有年華來幫助身處困境的脆弱生命,,所以她被大家稱為“貧民圣女”。 她從小立志要幫扶他人 特蕾莎修女,,出生于1910年8月27日的斯科普里,,阿爾巴尼亞裔人,原名艾格尼斯,。特蕾莎修女的父親是一名普通的雜貨承包商,,家里還分別有一名哥哥和姐姐。在特蕾莎的童年里,,是像所有小朋友一樣普通而平庸的日常生活,。 在特蕾莎十二歲的時候,其看似毫無特別之處的人生軌跡,,開始因為特蕾莎自己的一些獨特預想而變得徹底不同,。 在特蕾莎的家鄉(xiāng),絕大多數(shù)老百姓是穆斯林和新教徒,,而特蕾莎一家則是少有的天主教家庭,。也許是家庭信仰的耳濡目染,讓特蕾莎在十二歲時,,加入了一個名叫兒童慈善會的天主教團體,。 在那里,特蕾莎仿佛打開了新世界的大門,。隨著自身宗教知識的不斷積累,,以及社會慈善活動的多次參加,特蕾莎在某一天,,十分堅定地告訴家人,,自己將來一定會從事救助貧困人群的相關(guān)工作。因為在特蕾莎的認知中,,向困境之人伸出援手,,仿佛總是能夠讓自己獲得前所未有的快樂。 隨著自身宗教信念的不斷堅定,,特蕾莎在十五歲時,,與姐姐一起,,加入到了印度傳教士的訓練工作之中。十八歲那一年,,特蕾莎加入愛爾蘭羅雷托修會,,并且于1931年正式成為修女。 成為修女后的特蕾莎,,不僅要每天接受宗教信仰的洗禮,,而且在長期清心寡欲的修院生活中,,特蕾莎越來越向往宗教典籍中扶危救困的濟世生活,。 尤其是看著修院外,那些連自身基本生存需求都無法滿足的孤兒,、乞丐,、以及麻風病患者,特蕾莎與他們素不相識,,卻能夠感受到深深的不忍與痛心,。 于是在1937年5月,特蕾莎抱著堅定的信仰,,申請成為了一名終生職業(yè)修女,,希望在自己以后的歲月中,能夠盡自己所能幫助到別人,。 一生扶危濟困成為“貧民圣人” 特蕾莎長期居住在修院之中,,雖然修院會經(jīng)常舉辦一些慈善、禮教活動,,以安撫諸多平民百姓的身心健康,。但是這些事情在特蕾莎看來,卻遠遠不夠,。 尤其是當1947年,,東巴基斯坦脫離印度獨立之后,不計其數(shù)的難民向加爾各答涌來,。各種身患惡疾卻無力醫(yī)治,、身無分文卻還要因為政局動蕩而顛沛流離的人群出現(xiàn)在特蕾莎的視野里。 特蕾莎再也無法強忍自己幫助他人緩解困境的滿腔熱血,,她決定走出修院,,從生活的點滴之中向這些難民伸出援手。由于教會相關(guān)規(guī)定,,起初特蕾莎走出修院的訴求遭到了嚴辭拒絕,。 不過特蕾莎卻依舊不厭其煩地提出申請,并且向總教主闡釋自己的想法,。終于,,1948年,,特蕾莎得到特許,成為可以外出向民眾施救的自由修女,。 她很快參加基礎(chǔ)的醫(yī)療培訓,,向周邊志同道合的修女發(fā)出合作邀請。1950年10月,,特蕾莎呼吁其他十二名修女,,共同成立了仁愛傳教修女會,即“博濟會”,。她主張將原本的修女服,,改為鑲有藍色布邊的純白紗麗服,從而更好地融入當?shù)厝巳憾嚯x感,。 在特蕾莎的號召下,,更多人加入博濟會,并且對當?shù)仉y民展開實質(zhì)性幫助,。她會為很多瘦骨嶙峋的窮人送去糧食,,會不顧自己生死為患有霍亂、肺結(jié)核,、麻風病等傳染疾病的病人,,提供力所能及的醫(yī)療救助,會在孤兒云集的難民區(qū)開辦學堂并且完全開放,,會為臨死之人提供安身之處,。 特蕾莎不顧一切的奔波在對苦難眾生的幫扶之路上,全然舍棄自己之前安穩(wěn)而平靜的修院生活,。在這里,,太多太多人因為身處困境而認識了特蕾莎這位如圣人般的修女,她總是行色匆匆,、忙得焦頭爛額,,同時又對身邊的百姓十分溫柔,盡自己所能向她們張開懷抱,。 為了表達感激之情,,大家不約而同地將特蕾莎稱作“貧民圣人”。 隨著時光的不斷流逝,,轉(zhuǎn)眼間,,當初那個滿腔熱血、一身使不完的力氣的特蕾莎,,竟然已經(jīng)變成了一位滿目蒼涼,、身形消瘦的老人。特蕾莎的慈善事業(yè)從未停止,,但是她的身體健康卻在歲月的蹉跎中變得脆弱不堪,。 曾經(jīng)為了救助病人幾天幾夜都不敢合眼的特蕾莎,,于1997年4月份摔了一跤,竟然摔斷了鎖骨,。同時,,早已查出的心臟病也越發(fā)嚴重,為了防范于未然,,特蕾莎在鎖骨傷勢還未痊愈之時,,接受了心臟移植手術(shù)。然而這一年,,特蕾莎已經(jīng)87歲高齡,。 常年的奔波勞碌,加上多處病痛的折磨,,特蕾莎再也沒辦法親自出馬幫扶眾人,,同時,,生命也在這一年畫上了句號,。她離開后,印度政府破例為她舉辦了盛大的國葬儀式,,四百多名國際政要前來為特蕾莎哀悼,。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