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十天干的來源和意思,,你知道多少?2023-06-12 07:00遼寧優(yōu)質(zhì)歷史領(lǐng)域創(chuàng)作者
我是棠棣,,一枚歷史愛好者,。歡迎大家【關(guān)注】我,,一起談古論今,縱論天下大勢,。君子一世,,為學(xué)、交友而已,! “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我們所熟知的十天干,究竟如何來的,?恐怕大多數(shù)人說不出個所以然,,今天我們就來試著揭開十天干的神秘棉紗…… 1、甲新石器時代的大量紋飾資料,證明十字紋是太陽的象征或太陽與鳥羽之復(fù)合意象的象征,。 古人認為天有十日,,故此字亦用來代表數(shù)字“十”。卜辭中“上甲”寫為“田”形,,意為日在圉中,,光芒微現(xiàn),所以上甲又名“上甲微”,。 上甲一名沿用既久,,“田”形后來也成為一旬之首的代表,直接用為“甲”的標志,。 在早期的訓(xùn)詁學(xué)資料中,,此字仍被看作東方的象征和萬物萌生的象征: 《說文解字·甲部》:“甲,東方之孟,,陽氣萌動,。從木戴孚之象?!?/p> 《白虎通義·五行》:“甲者,,萬物孚甲也?!?/p> 《釋名·釋天》:“甲,,孚甲也,萬物解孚甲而生也,?!?/p>
這證明“甲”的原始意義指日之初生,也證明“甲”字曾用以紀月,代表日光微現(xiàn)之月,、“啟蟄”之月或“寒日滌凍涂”之月——此即《夏小正》之所謂正月,。 2、乙此字亦即《說文解字》中的“乞”字?!墩f文解字》雖分“乙”,、“乞”為兩字,但此二字同形,,同為影母質(zhì)韻字,,其始當為一字。 “乞,,玄鳥也,。齊魯謂之乞,取其鳴自呼,,象形,?!?/p>
同部之字有“孔”,、“乳”二字?!翱住币鉃榧蚊?,乃取春日玄鳥至,至而得子,,因此而嘉美之義,;“乳”意為“人及鳥生子”,乃取“玄鳥至之日,,祠于高禖以請子”之義,。 可見“乙”是從古代玄鳥傳說中產(chǎn)生的文字。新石器時代的許多玄鳥(三足烏)鳥紋,,同段玉裁注所謂“象翅開首竦”之說相符合,,證明“乙”字確為玄鳥的標志既像鳥身之形,又代表鳥至之時,。《夏小正》說二月有“降燕之象”,,所以在商民族的歷法中,乙次于甲,,兼表二月,。《說文解字》說“乙象春草木冤曲而出”云云,亦是二月之象,。 3,、丙此字與見于山西靈石旌介村商墓,、殷墟西區(qū)的鬲形族徽并不相同,參考吳其昌關(guān)于“丙”即“柄”,,代表植戈矛之物的說法,,可知它的原義是執(zhí)持,亦即“秉”,。 其形亦見于“商”字下部,,可推測它是一個關(guān)于鷙鳥的符號,亦即秉持鷙鳥之尾,。 所以《廣雅》釋“秉”說:“秉…蒦…持也,。” 《說文解字》釋“萑”說:“崔,,鴟屬,。…有毛角,?!?/p> 又釋“蒦”說:“規(guī)蒦,商也,。從又持萑,。一曰視遽貌;一曰蒦,,度也,。”
參考商人以鳩鳥統(tǒng)指鷙鳥的觀念,,可以推測此鷙鳥具體指的就是鳩鳥,。《夏小正》說三月有“鳴鳩”之象,,所以商人以“丙”字次于乙,,代表三月。 據(jù)《禮記·月令》,,三月的物候特征是“生氣方盛,,陽氣發(fā)泄,句者畢出,,萌者盡達”,。故“丙”字有“炳明”一義,。例如《釋名》說:“丙,炳也,,物生炳然,,皆著見也?!?/span> 4,、丁丁:在甲骨文中作方孔或圓孔之形,,代表雉鳥之目,。 郭沫若《釋支干》曾說“丁”是“睛”的古字,二字同韻,。古有“目不識丁”的成語,,其涵義即相當于《淮南子·主術(shù)》所說的“達視猶不能見其睛”。 郭氏此說是有道理的,,只是在我看來,,“丁”不宜釋為魚目,而應(yīng)釋為鳥目,。 從新石器時代的鳥紋飾看,,鳥睛崇拜十分普遍,其形且作“丁”形,。 另外,,以眼睛代表太陽,或以目和日互擬,,這在早期文化中很常見,,例如古有“盤古垂死化身,,氣成風(fēng)云,,聲為雷霆,左眼為日,,右眼為月”之說,。 又如《山海經(jīng)·大荒東經(jīng)》說到夔的形象:“其光如日月,其聲如雷”,;在陸德明《莊子·秋水》釋文引李頤中,,此句作“目光如日月”,這說明古人素有將眼睛代表太陽的習(xí)慣,。 此外,,良渚文化玉器上常有一種雕琢精致的神符,其構(gòu)圖相同:下為三層臺階的祭壇,,壇上豎立一柱,,柱上站立一鳥,。 祭壇上的太陽符號,有時就用“目”來表示,。殷墟婦好墓青銅器上的夔龍紋,、饕餮紋,其眼睛的構(gòu)形也和甲骨文“日”字一致,,往往作框內(nèi)一短劃狀,。 甲骨、金文中又有“眾”字,,它在甲骨文中寫為眾人立于日下之形,,到西周金文中則寫為眾人立于“目”下之形,說明“'日’與'目’具有神秘的內(nèi)在聯(lián)系”,。 這種聯(lián)系,,恰好可以解釋仰韶文化鳥晴紋的圈中橫線的涵義。而根據(jù)對長尾鳥的考察,,我們知道鳥睛紋飾的具體內(nèi)容便是以雉目象征火和太陽,,這些紋飾是太陽崇拜和雉類鳥崇拜相結(jié)合的產(chǎn)物。 在商民族的歷法中,,“丁”指初夏四月,,便是源于這一象征義的。《夏小正》說四月之象為“王萯莠”(萯草生實),、“越有大旱”,,《說文解字》說丁夏之象為萬物丁實,《禮記·月令》說孟夏之象為“盛德在火”,。 同太陽相聯(lián)系的丁實的涵義,、同雉目相聯(lián)系的火的涵義。
5、戊戊:在甲骨文中作干戚之形,,對應(yīng)于戴干之鳥,。 金文中亦有此鳥,即“鶆”,?!谤劇痹谡压吣辍蹲髠鳌贩Q作“爽鳩”,杜預(yù)注說亦即鷹:“爽鳩,,鷹也,。鷙,故為司寇,,主盜賊,?!?/span> 《夏小正》記五月之象為“鳩為鷹”,按洪氏《夏小正疏義》的說法,,這指的是鷹已飛而未鷙,。由此可知古人曾以爽鳩、鴡鳩等鷹鳩類鳥代表五月,。 《禮記·月令》說五月(仲夏之月)有“登黍”,、“木堇榮”之象,,所以在“戊”字中,后來還衍生了“茂”這一義,,例如《釋名·釋天》說:“戊,,茂也。物皆茂盛也,?!?/span> 6、己羅振玉、郭沫若曾據(jù)甲骨文中“笰”,、“雉”,、“叔”等含“己”符的諸種字形,釋“己”為鳶之繳,。羅氏之說云:“雉…今以卜辭考之,,古文乃從夷。蓋象以繩系矢而射,,所謂繒繳者也,。” 這一解釋是可以信從的,;不過根據(jù)商人將雉奉為神鳥,、以褅禮祭之等跡象,可以進一步判斷“雉”字中的“矢”形乃象征迅捷鷙擊的神力,。 這正如《釋名·釋兵》所說:“矢,指也,。言其有所指向,,迅疾也。又謂之箭,,前進也,?!?/p> 關(guān)于“己”和鷙擊之鳥的關(guān)聯(lián),,今有以下三個旁證: 其一,《說文解字》釋“鸛”云:“如鵲短尾,,射之,,銜矢射人?!笨梢姽湃苏J為鳥有射人的神力,。 其二,《左傳·文公七年》說:“穆伯娶于莒,,曰戴己,。”按莒人原姓嬴,,是少皞摯的后代,。《左傳·隱公二年》正義引杜預(yù)《世族譜》:“莒,,贏姓,,少昊之后?!?/span> 《世本·氏姓篇》:“莒,,自紀公以下為己姓?!?/p> 如果說少皞摯是鷙鳥的象征,,那么,作為少皞摯的后代,,莒人在后來改用己姓,,應(yīng)當出于崇拜鷙鳥的緣故。 姓己而以“戴己”為名,,亦顯然和古人關(guān)于戴干,、戴辛的說法有相類似的用意。這也就是把“己”看作可戴之物,,認為“己”代表了鷙鳥的神力,。 其三,在金文中,,“夷”字作“矢”,、“己”相合之形——從矢從己。 這意味著“夷”有鷙擊的神力,。舊釋夷字為“從大從弓”,,這種解釋不甚合理,。因為“夷”字讀若“尸”,從矢得聲,,而非從大或弓得聲,。《左傳·昭公十七年》服虔注說“夷”,、“雉”二字相通,。這兩個字便是同從“矢”聲、同含“己”形之字,。 《<易·明夷>序卦傳》釋“夷”為“傷”,,《左傳·隱公六年》杜預(yù)注釋“夷”為“殺”,《國語·周語》賈逵注釋“夷其宗廟”之“夷”為“毀”,,又《釋名》釋“夷矛”之“夷”為“夷滅”:這些解釋,,都表明“夷”字原有擊殺一義。 《夏小正》說六月之象為“鷹始摯”,,《說文解字》說“摯,,擊殺鳥也”。所以在商民族的歷法中,,己次于戊,,代表六月。 這一判斷還可以證諸“己”字的兩種引申義:己以矢繳為表識,,故“己”字又訓(xùn)為“紀”,,意為“記識”、“治理”,、“綱維”,;“己”代表“鷹始摯”,故“己”字又訓(xùn)為“起”,,意為“發(fā)步”,、“飛”、“起發(fā)以出”,。 7,、庚庚:在甲骨文中作戈盾相合之形,在小篆中作兩手奉干之形,,代表鳥首之戩,。 《山海經(jīng)·海內(nèi)西經(jīng)》曾說開明西方的鳳皇、鸞鳥皆“戴戩”,。此“戩”字一作“瞂”,,一作“盾”,據(jù)揚雄《方言》,,三字原是一字,,因方言不同而歧為三字。 甲骨文中有“盾”字,,往往也作戈,、盾相合之形。此“戩”戴于鳥首,,便是“庚”字,。 古籍對鳳凰或鸞鳳的描寫,除所謂“自歌自舞”,、“音如笙簧”之外,,在重《荀子·解蔽》引逸詩中有“其翼若干”云云。所謂“干”,,也就是盾,。 郭沫若說“庚”字中的盾形有垂物,形似饒鉦類樂器,。 這就是說,,“庚”字表現(xiàn)了兵器性格與樂器性格的結(jié)合。從神話角度看,,這也就是“音如笙簧”與“其翼若干”的結(jié)合,,恰好和鳳凰的樂神性格相符。 從庚之字另有“康”字,,訓(xùn)和樂廣大,,這也說明“庚”字原來聯(lián)系于鳳凰所戴之戩。 “帝嚳乃令人抃或鼓鼙,,擊鐘磬,,展管篪,因令鳳鳥,、天翟舞之,。帝嚳大喜,乃以康帝德,?!?/p>
關(guān)于鳳凰的這段描寫,既表明了“庚”和“康”在古代傳說中的關(guān)聯(lián),,也揭示了鳳凰戴戩形象的涵義,。 為了探求“庚”字得名的原理,我們有必要考察一下殷代的歷法,。在中國上古史研究領(lǐng)域,這是一個重要但也爭訟紛紜的問題,。 例如關(guān)于殷歷歲首,即有夏歷三月,、四月,、五月、六月,、十月,、十二月等彼此不同的學(xué)說。 不過,,通過持續(xù)的討論,,研究者卻明確了幾個事實: (一)殷商歷法是陰陽歷,以太陰紀月,,以太陽紀年,。 (二)殷歷的歷年周期同當時的農(nóng)業(yè)周期是一致的,也就是說,,殷人的“年”概念是一個農(nóng)事收獲的概念,。 (三)在殷歷中保留了火歷的痕跡。根據(jù)《左傳·襄公九年》關(guān)于閼伯居商丘,,祀大火星,,“相土因之,故商主大火”的記述,,以及《昭公元年》關(guān)于“辰為商星”的說法,,殷歷同大火星的視運動有關(guān)。 (四)殷代不分四季,。從文獻和地下文字資料兩方面看,,殷商至周初均無夏、冬兩季,,而只有春,、秋二季。
依據(jù)以上歷法和物候,,我們便可以理解“庚”和七月,、一月的關(guān)系了。 這種關(guān)系,,在《山海經(jīng)·海內(nèi)西經(jīng)》的鳳凰神話中已有暗示: 開明西有鳳皇鸞鳥,,皆戴蛇踐蛇,膺有赤蛇,。開明北有視肉,、珠樹,、文玉樹、玗琪樹,、不死樹,,鳳皇鸞鳥皆戴瞂。
這段話說的是昆侖之丘的景象,,其中一個重要的情況是“鳳皇鸞鳥皆戴瞂”,?!按鞑X”二字,,乃反映了鳳凰同一月、七月的關(guān)聯(lián),。 因為在古籍所記戴瞂鳥的資料中,可以看到一月(春之始)與七月(秋之始)的對應(yīng): 昆侖是日入之所,,是群鳥委羽(死而更生)之處。與此相應(yīng),,《夏小正》中有七月“爽死”一說,,《禮記·月令》有孟秋之月(七月)“鷹乃祭鳥”一說?!断男≌愖h》“爽死”條引徐巨源說:“爽,,爽鳩也。死者搏鳥而用之,,即鷹祭鳥之別文也,。” 鑒于《夏小正》正月有“鷹則為鳩”之說,,推測:發(fā)生在七月、一月的兩個相同的事件“爽死”,、“鷹乃祭鳥”和“鷹則為鳩”一可能隱喻了歷法上或祭祀制度上的一元復(fù)始,。 “庚”的字義中也正好包含了一元復(fù)始的意思,此即所謂“庚,,更也”,、“庚者時之變”。 因此,,所謂正月“鷹則為鳩”,,說明庚在時令上不僅對應(yīng)于七月(秋季之始),而且對應(yīng)于一月(春季之始),。 這一關(guān)系還見于關(guān)于鳳凰別名的資料,。按鳳凰是太陽神鳥,《說文解字》所謂“東方發(fā)明,南方焦明,,西方鹔鷞,,北方幽昌,中央鳳皇”,,意思是發(fā)明,、焦明、鹔鷞,、幽昌等太陽鳥各司一方一季,,而鳳凰則代表周天與終年的太陽。 這一說法也是同鳳凰戴瞂的神話相聯(lián)系的——“瞂”讀為“東方發(fā)明”之“發(fā)”,,“戴瞂”之象為“爽”或“爽(鷞)死”,。 如果說東方發(fā)明是一月的太陽鳥,西方鹔鷞是七月的太陽鳥,,那么鳳凰戴瞂便象征了一月和七月的太陽,。 還有一點可以作為旁證,即在古代典籍中,,庚除訓(xùn)為“更”外,,還訓(xùn)為“賡續(xù)”和“道(導(dǎo))”。這些涵義都包括終而更始的內(nèi)容,,其來歷正是庚月既為七月(秋季之始),、又為一月(春季之始)的歷法。 8,、辛戴辛是王權(quán)和法治的象征,,所以“辛”的后起義中有“罪愆”,、“辛酸”、“殘刻”等義,;戴辛的內(nèi)涵兼括戴干,、戴戈、戴戩種種,,所以“辛”又用為金屬的總名,,而有“辛金”一義。 甲代表東方,,辛代表西方;甲作為初生的太陽而代表春天和生命的萌發(fā),,辛作為兵刃和刑治而代表秋天和生命的收藏,。
故《釋名·釋天》說:“辛,,新也,物初新者皆收成也,?!?/p> 《南齊書·禮志上》引盧植:“辛之為言自新絜也?!?/p> 鳳凰得以產(chǎn)生的理由,。對于鳳凰和帝嚳的崇拜,是商民族的一種新的鳥崇拜,,它是取代五彩鳥崇拜和帝俊崇拜而出現(xiàn)的,。 這種鳥崇拜的特點是:淡化了帝俊神話中的圖騰崇拜因素,而增加了戴辛觀念和民族融合的因素,,所以帝嚳既被看作宣告日出的太陽神鳥(鳳凰),,又作為新的社會組織(國家)的代表而被稱作“高辛氏”。 就此而言,,十干反映了商民族的一種特殊的季節(jié)觀念: 春天是由太陽鳥代表的季節(jié),秋天則是由戴辛鳥(亦即鳳凰)代表的季節(jié),。 商民族文化同夏民族文化的一個重要區(qū)別,,是夏民族崇拜春天、太陽,、生命的發(fā)動和雞,,而商民族則崇拜秋天、金屬,、生命的收藏和鳳凰,。 這種區(qū)別對應(yīng)于商民族所建立的新的社會組織以及相關(guān)的王權(quán)觀念和青銅觀念。 (一)作為某一月令的代名而代表仲秋之月,(二)作為戴辛鳥鳳凰的代名而代表整個秋季(第二季),?!傍P”字所用的“辛”冠,即是“辛”與鳳凰相對應(yīng)的證明,。
9,、壬據(jù)林文光《文源》,,“壬”即“勝”或“纴”,指織機上的杼軸,。 《廣雅·釋鳥》:“戴鳻,、戴纴…戴勝也,。” 《爾雅·釋鳥》“戴鵀”郭璞注:“鵀即頭上勝,。今亦呼為戴勝,。”
由此可以見出“壬”,、“勝”,、“纴”三字的通轉(zhuǎn)關(guān)系。 《說文解字》釋“工”釋“壬”均說“與巫同意”,,足見“壬”是一種工具,,因其經(jīng)緯之力而被先民崇拜,兼用為巫師的法器,。 這一點可以說明古人何以要用戴“壬”來表示人和鳥的神力,。 據(jù)現(xiàn)有資料,戴壬之鳥大抵是“戴任”或“戴鵀”,,《方言》說它就是“雇鳩”,,《說文解字》及段注說它就是鴻雁。 戴壬鳥是三月,、九月之鳥,,所以《夏小正》以“鳴鳩”為三月之象,以“遰鴻雁”為九月之象,;《禮記·月令》則說三月“鳴鳩拂其羽,,戴勝降于桑”,,九月“鴻雁來”,。 同樣,在商民族的歷法中,,“壬”代表三月和九月,。壬的后起義有“佞”,乃取義于善工,;有“任”,,乃取義于善事;有“纴”,,乃取義于機杼之事,,皆可證成上述考釋。 10,、癸癸:甲骨文作兩器相交之形,,一說像兵器(《說文通訓(xùn)定聲》),一說“象水從四方流入地中之形”(《說文解字》),,一說“蓋今三鋒矛也”(《尚書·顧命》鄭玄注),。 前文引《白虎通》等書所說的“戴午”和“首戴干戈”,,所取之義也是兩戈相交,其取義之法相同,,因此同樣包含了鷙鳥戴勝的觀念,,不妨名之曰“戴戣”。 以下情況亦表明,,“癸”,、“午”、“干戈”具有相近的符號意義,,均以交合之形來象征燮理陰陽: (一)“午”意為陰陽相交,,字通“五”。據(jù)《說文解字》,,其涵義是“陰陽在天地間交午”,。 (二)干戈象征太陽之德。據(jù)《河圖》所云“顓頊首戴干戈,,有德文也”云云,,“首戴干戈”是“高陽”(顓項號“高陽氏”)的標志。 (三)“癸”代表測日影及方位的工具,,故有“揆度”一義,,同上述陰陽交午的涵義一致。
《詩經(jīng)·墉風(fēng)·定之方中》“揆之以日,,作于楚室”毛傳:“揆,度也,,度日出日入,,以知東西;南視定,,北準極,,以正南北?!?/span> 可見所謂“揆度”,,指的是在日出日入之時進行日影測度(以定東西),以及在定星(營室)昏中之時進行方位測度(以定南北),。 “癸”的測度之法,,亦見于《周禮·冬官·匠人》。說是匠人建造國城,,須以水懸之法測平土地,,又須在平地中央懸繩以正桌柱,以便觀察日影確定四方,。 然后,,匠人還要用圓規(guī)刻記日出之影和日入之影,,并參考極星來確定東西南北的準確位置。 《說文解字》把“癸”釋為“冬時水土平可揆度”,,正是以這種測天地之法為背景的,。也就是說,“癸”的具體涵義就是測日影星位以定四方,。 而上文所說的“定”,,又名“營室”、“大水”,、“豕韋”,、“天廟”和“玄冥”。 《國語·周語中》“營室之中,,土功其始”韋昭注:“定,,謂之營室也。建亥小雪中,,定星昏正于午,,土功可以始也?!笨梢娝鞘孪卵男亲?。 又《左傳》有鄭人“石癸”字“甲父”,“印癸”字“子柳”,,說明“癸”字和“甲”,、“柳”二字有涵義上的關(guān)聯(lián)。 “甲”代表陽氣萌動,;“柳”即“酉”,,代表萬物入于秋門。據(jù)此,,“癸”是同太陽運行相關(guān)的符號,,在十干中代表十月。 此表所述的十干原始涵義,,現(xiàn)在還只是一種假說,,包含很多推測成分;但有大量資料與關(guān)系可以證明這種假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