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述 / 吳曉波(微信公眾號:吳曉波頻道) 如果你問我在我年輕的時候,,對我的思想影響最大的思想家有哪些人? 我想有兩個德國人肯定在列:一位是尼采,,另一位是叔本華,。 他們是我最早接觸到的西方哲學家。我在讀大學的時候,,叔本華,、尼采是我們學西方哲學最早讀到的人,比加繆和薩特更早,,所以叔本華和尼采對我影響特別大,。 今年是尼采誕辰180周年,今天這期內(nèi)容我們就來說說尼采和叔本華的哲學主張,。 這兩個人在他們生活的時代有所交集,,但他們對人生意義這個哲學命題卻提出了截然不同的主張。 叔本華很悲觀,,他認為人生無意義,,而尼采一開始從叔本華的哲學出發(fā),后來卻以超人哲學和審美態(tài)度為人生賦予了新的意義,。 周國平老師在《聽周國平講尼采》這個節(jié)目中總結(jié)道,,在叔本華看來,人在本質(zhì)上就是一團欲望,而這種欲望永遠無法得到徹底的滿足,。欲望意味著欠缺,,而欠缺會帶來痛苦。 當欲望得到短暫滿足時,,人感覺到的也不是真正的快樂,,而是會陷入一種空虛和無聊的狀態(tài)。結(jié)果是人生會像一個鐘擺一樣,,在痛苦和無聊之間來回擺動,,永不停止。所以叔本華說,,人類最根本的出路就是摒棄欲望,,以此來獲得內(nèi)心的解脫。 再來看尼采的觀點,,尼采1844年出生在德國,,比叔本華晚出生56年。叔本華在1860年去世的時候,,尼采還是一個16歲的青年,。 五年之后,尼采讀到了叔本華的代表作《作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興奮得幾天幾夜睡不著覺,。他覺得自己看穿了人生的殘酷真相,但同時他又感覺到一種不甘,,就是如果人生本無意義,,那應該怎樣度過今后的人生呢,? 所以,,尼采開始嘗試在看似無意義的世界中為人們尋找一種對抗悲觀的路徑。 尼采認為,,即使人生在本質(zhì)上是一場悲劇,,我們也要有聲有色地出演,不要喪失掉悲劇的壯麗和陶醉,。 他認為應該以審美的態(tài)度來面對人生,,通過激情和創(chuàng)造力來超越人生的痛苦和無聊。在他看來,,如果你把生活看成是一次獨一無二的審美體驗,,就不會失去對生活的熱愛和追求。 尼采說過這樣一段話,,他說人的精神有三種境界,,分別是駱駝、獅子和嬰兒。 第一層境界是駱駝,,它忍辱負重,,被動地聽命于別人或命運的安排。 第二層境界是獅子,,它變被動為主動,,由你應該變成我要一切都由我主動爭取,主動負起人生責任,。 第三層境界是嬰兒,,他專注于當下的感受和體驗,享受生命的每一刻,。 尼采還進一步提出了他的超人哲學,,主張人應該不斷進行自我超越,創(chuàng)造新的價值和意義,。 他借查拉圖斯特拉之口提出了這樣一個問題:人生應該是被超越的某種東西,。 那么你們?yōu)榱顺阶约焊蛇^什么呢? 超人是尼采心目中的完美人格,,是一種至高的道德理想,,它具有強大的生命力、創(chuàng)造力和意志力,,能夠不斷地進行自我超越和完善,。 尼采指出,追求超人的境界是一個艱難的過程,,需要經(jīng)歷種種痛苦和磨難,。但只有經(jīng)過這樣的過程,人才能擺脫悲觀主義的束縛,,實現(xiàn)自我超越和升華,。 你看叔本華和尼采,都認識到了人生的虛無,,但兩人采取了完全不同的態(tài)度和應對方式,。 那么你認同誰的思想呢? 我想在這個充滿矛盾和挑戰(zhàn)的時代,,我們無法避免遭遇人生的痛苦和磨難,,但可以選擇采取怎樣的態(tài)度去面對。 參考資料:本期音頻參考資料為哲學家周國平老師的節(jié)目《聽周國平講尼采》,,感興趣的同學可以進一步收聽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