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古詩詞的宏大格局 山爺/文 中華文化源遠流長,,琴棋書畫,詩詞歌賦是數(shù)千年文化的精華,。滄海歷經輾轉,,桑田幾度變遷,我們的文化枝繁干壯,,春華秋實,。 中國古詩詞飲譽中外,尤以格局宏大,,境界高遠者為榮耀,。“格局”是人內在素質和品質的綜合體現(xiàn),是眼界,、胸襟,、膽識等心理要素的內在布局,它決定了對待事物的態(tài)度和處理問題的方式,,它影響了人生觀和價值觀,。“宏大格局”,,即以大視角切入人生,,心懷天下,海納百川,,虛心謙下,,容人容物,有包容并蓄之心,,吞吐天地之志,;力求站得更高、看得更遠,、做得更大,、干得更好,方能有大氣象,、大意境,、大趣味,、大情懷;方能追圣賢,、建偉業(yè),、立奇功、著雄文,、成氣候,;方能做誠君子、偉丈夫,、真隱士,、好人物。 自古,,有宏大格局的圣賢士紳,,高學文人心憂天下,懷念蒼生,。居廟堂之高,,處江湖之遠,臨富貴不亂,,歷寂寞不愁,,前赴后繼,日出不窮,,名士氣質,,文人風骨。賦驚世駭俗之詩詞,,發(fā)格局宏大之強音,,勇居人先,堪為世表,,為文壇貢獻海量格局宏大,,境界高遠,驚天地,、泣鬼神的宏篇巨制或精工力作,。 具有宏大格局的古典詩詞,無論從個人角度切入,,展露詩人詞家的文化造詣,、理想追求、胸懷抱負,,還是從社會層面入手,,反映民族國家的軍政生態(tài)、文化底蘊、社會風貌,,抑或從時空維度起筆,,縱貫古今,橫跨千里,,包羅萬象,,均給人以豪邁灑脫、氣勢磅礴,,又深沉智慧,,蘊涵冷峻之感。 一,、直抒豪情逸致,表達家國情懷,。 先聽,,飽嘗苦難的屈原義無反顧地喊出“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堅定表達詩人對人生道路的不懈探索和對理想的執(zhí)著追求,,一展生命的廣闊和深遠。且看唐詩,,詩仙李白,,文能揮毫賦詩三千首,武能仗劍去國游天下,,他“興酣落筆撼五岳,,詩成笑傲凌滄海”,,他很自信,,更有曠世詩才支撐其傲骨,一句:“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道出無數(shù)仁人志士的意氣風發(fā),再一句:“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這蕩氣回腸的浩然之氣令人身心震撼。再聽,,唐詩人羅隱看似頹喪,,實則縱酒放歌,“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愁來明日愁,。”的狂士形骸,體現(xiàn)了詩人對時間流逝的無奈和對當下的珍惜把握,,以豁達而自嘲式人生態(tài)度展現(xiàn)人生的宏大視角,。 再說宋詞,千古第一才女李清照詞風多變,,雖綺麗動人多婉約,,但一曲《夏日絕句》“ 生當作人杰,死亦為鬼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辈秽春婪?。活著當是人中俊杰,,死了要做鬼中英雄,。借古諷今、抒發(fā)悲憤:為國捐軀,,生死何懼,?又如一代詞宗蘇東坡《念奴嬌·赤壁懷古》:“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長江的壯闊景象,象征歷史的悠久和英雄人物的非凡成就,,縱橫恣肆,,豪放自如。再如辛棄疾《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這首傳唱千古的名篇,,豪壯悲愴,,舉經用典,時空交錯而氣脈貫通,,古今連綴而緊扣題旨,,發(fā)思古之幽情,抒報國之宏志,,增強了作品超凡的說服力和感染力,。正應了人們對辛棄疾的那一句評語:“英雄出語多本色”。接著聽,,“提筆風云卷,,拂袖天地開”兩句,深刻的內涵和壯美的意境,,成為民族精神的一種象征,,也展示了民族英雄林則徐那堅韌不拔、勇于擔當?shù)钠犯褚约凹ぐ旱臍飧拧⒑肋~的胸懷,。 二,、取材可大可小,涵蓋天地萬物,。 詩詞長于描繪大自然的壯麗景色,,雋秀風光。其取材大到山脈,、河流,、日月、星空,,小到花草,、樹木、昆蟲,、禽獸,。如耳熟能詳?shù)模畎椎摹锻麖]山瀑布》“日照香爐生紫煙,,遙看瀑布掛前川。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杜甫的《望岳》“ 岱宗夫如何?齊魯青未了,。造化鐘神秀,,陰陽割昏曉。蕩胸生曾云,,決眥入歸鳥,。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眼前壯麗山河和詩人博大胸襟,,不期而遇,人與自然,,熱烈擁抱,,親密交流,互究玄妙,。辛棄疾的《水調歌頭·和馬叔度游月波樓》“喚起一天明月,,照我滿懷冰雪,浩蕩百川流,?!泵髟碌拿利惡捅┑募儍簦痴罩娙饲楦械暮棋托貞训膹V闊。宋代張孝祥的《六州歌頭·長淮望斷》“長淮望斷,,關塞莽然平”,,遼闊的淮河和關塞,是詩人對邊疆的關注和對歷史責任的承擔,。這些詩句不僅展示了詩人對自然界的宏大感受,,也表現(xiàn)了他們對人生、歷史和社會責任的深刻思考,。 詩詞的格局大小不由篇幅的長短,,它取決于詩人的生活閱歷、個人才華,、創(chuàng)作風格,、觀察視野和表達意圖。有些詩詞卻能以簡潔的語言傳達出深刻的意義,,同樣具有較廣闊的格局和特別的境界,。如據(jù)說是我國最早的古詩《吳越春秋·彈歌 》:“斷竹,續(xù)竹,;飛土,,逐宍?!倍潭贪藗€字,,從制作工具、到驅趕野獸的全過程,,提供了一個獨特的視角,,展示了我國古代文化的深厚底蘊。 又如,,先秦時期的《擊壤歌》:“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鑿井而飲,,耕田而食,。帝力于我何有哉!”僅僅23字,自由自得,、自給自足,,自然中見淳美,樸拙中見太平,,文字流暢意境高古,。反映了古代人民的樸素生活哲學和對自然的敬畏之情。 初唐駱賓王的《在獄詠蟬》作于患難之中,。詩人以蟬比興,,以蟬寓己,,寓情于物,寄托遙深,,蟬人渾然一體,,傾訴了詩人品行高潔卻“遭時徽纆”的哀怨悲傷之情,表達了辨明無辜,、昭雪沉冤的愿望,。尾聯(lián)“無人信高潔,誰為表予心”,,詩人憤情沖天,,勃發(fā)“龍吟”,情感充沛,,一表不以世俗更易秉性,,寧飲墜露也要保持“韻姿”的報國誠心。 還有駱賓王的《詠鵝》,、唐代虞世南的《蟬》,、元代趙汸的《詠蟋蟀》以及大量的詠物詩詞,都是通過昆蟲或家禽及樹木花草,,以小見大,,見微知著,小題材展現(xiàn)大胸懷,,微意象體現(xiàn)大境界,,滴水可映日月,一枝勃發(fā)而知春,,托物言志,詠物寓情,,來抒發(fā)寬廣胸襟和宏大志向,。 三、索物因以托情,,寄寓真摯情感,。 文學作品重要功能之一是能夠觸及人類內心深處的情感之弦,激發(fā)讀者的共鳴共情,。七情六欲,,喜怒哀樂,通過詩詞形式來表達更能發(fā)揮感人的力量,。唐元稹的《離思五首·其四》,,以巫山之云、滄海之水作比,,運用秾麗的想象,,贊美了詩人與韋叢夫妻之間的恩愛,,抒寫了詩人對亡妻忠貞不渝的愛情和刻骨銘心的思念。詞句精警,,曲折委婉,,含而不露,意境深遠,,創(chuàng)造了超現(xiàn)實的時空境界,,既突顯摯愛之彌深,又寄托追慕之遙思,,其中“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云”名句,從一定意義上說,,已經超越了夫妻情愛的狹義范疇,,具有普遍的道德價值與美學意義 。唐孟郊的《游子吟》“慈母手中線,,游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一首感人至深的母愛頌歌,。用“慈母手中線”來象征母親對兒子的深情和兒子對母親的感激和孝思,,展現(xiàn)了親情的宏大和深沉。清新流暢,、淳樸素淡的語言中蘊含著濃郁醇美的詩味,,千年傳誦,婦孺皆知,。蘇軾的《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明月之問,,開篇奇崛。青天老友,,把酒相問,,抒發(fā)了對弟弟子由的思念和對人生的思考,性格豪放,,氣概不凡,,情感真摯,意境深遠,。 四,、以舊聞喻新事,諷諫社會現(xiàn)實 優(yōu)秀的詩詞是時代的鏡子,,反映歷史的演進和社會的變遷,,記錄時代的風貌和人民的生活,,承擔社會責任與擔當。如唐李賀《馬詩·其二十三》“武帝愛神仙,,燒金得紫煙,。廄中皆肉馬,不解上青天,?!?/span>漢武帝一心追求長生不老,耗費大量錢財,,結果所“得”為何,?不過一縷紫煙而已!詩人對煉丹求仙的荒誕無情鞭撻和辛辣嘲諷,,入木三分,,深得“一字褒貶”之妙,集中諷刺了當時最高統(tǒng)治者,,所用非人,。穎鋒內斂,含蘊豐富,,且用“嬉笑”口吻說出,,讓人讀罷大呼爽快。 唐溫庭筠從舊聞切入,,隨即回到現(xiàn)實,,眼前是“殿巢江燕砌生蒿,十二金人霜烔烔,?!保ā峨u鳴埭曲》)過去的宮殿荒蕪了,只有燕子在梁上做窠,,階石長滿了蒿草,,而為了怕人民造反,盡收天下兵器所鑄成的十二金人,,被拋置在廢墟里,滿身白霜,,空自烔烔發(fā)出寒光,,似乎仍然很神氣,正是絕妙的諷刺,。一位以人民,、國家、民族為憂的詩人,,在別人的酖樂中,,當別人在高壓之下而粉飾升平的時候,,他深感滅亡的憂戚,敢冒忌諱而去揭歷史的瘡疤,,正如他自己所言“永為干世之心,,厥有后時之嘆?!币驗樗拇鎴远ǖ恼涡拍?,未喪失火樣瑰麗的忘我的戰(zhàn)斗精神。 唐杜牧《泊秦淮》“煙籠寒水月籠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后庭花,?!?span>以南朝陳叔寶沉溺于聲色,作《玉樹后庭花》與后宮美女尋歡作樂,,終致亡國之典故,,擔憂國事的同時,又極其辛辣的諷刺了晚唐王公貴族的醉生夢死,、享樂誤國,!憂國憂民,堪稱詩中典范,。 諷喻意義最著名者,,莫過于詩圣杜甫的“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 (《詠懷五百字 》)百姓饑寒交迫,,有的已經凍死,、餓死,而那位“堯舜君”和他的“廊廟具”卻正在華清宮花天酒地,,毫不吝惜地揮霍著人民的血汗,。直擊社會現(xiàn)狀,發(fā)人深??!全詩在“比稷契”的思想火花和“憂黎元”的感情熱流里同自己對于民間疾苦的體驗聯(lián)結起來,化為形形色色的畫面,,浮現(xiàn)于腦海,,傾注于筆端,形成這兩句流傳千古的不朽文字,。 五,、借情物以寓理,揭示哲理思考,。 古代那些膾炙人口的含道映物,、遷想妙得的哲理詩詞,,將思想感情、思辨哲理“遷移”入對象之中,,與對象融合的產物,,就是對自然、人生,、社會的睿智地思索和深刻地體察的結果,。它們是把發(fā)人深省的哲理同富有特色的生活情趣及新穎鮮明的藝術形象熔鑄一爐,使以文學形象,、意境見長,、格局宏大的古代詩詞融入了哲學、理趣的內涵,,動人以情,、服人以理、啟人以智,。情理并茂的佳作,,給人以美的享受,也得到人生哲理的啟發(fā),。由于詩人詞家高超的思想藝術修養(yǎng),,詩趣和哲理表現(xiàn)得含蓄、自然,。因意境深遠,,啟迪心扉,為人們所喜愛,,內容多種多樣,,涉及自然、社會,、人生,、理想、愛情,、藝術等多方面,。 如王之渙《登鸛雀樓》“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遍_筆就有縮萬里于咫尺,使咫尺具萬里之勢,;后兩句寫意出人意料,,把哲理與景物,、情勢溶化得天衣無縫,渾然一體,。詩人受大自然震撼的心靈,,悟出的是樸素而深刻的哲理,催人拋棄固步自封的淺見陋識,,登高放眼,,不斷開拓出愈益美好的嶄新境界:站得高,?才能看得遠,。 又如清代趙翼《論詩五首·其二》“李杜詩篇萬口傳,,至今已覺不新鮮。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領風騷數(shù)百年,。”本詩本為詩論,,后兩句上升到社會,、人生的哲理性層度分析,帶有更為普遍的社會意義,,給人以多方面的啟示,。人們普遍用來贊美人才代代出,后浪推前浪,,含有世事超越前人,,不斷創(chuàng)新,不斷進取的必然趨勢之哲理,。 再如蘇軾巜浣溪沙·游蘄水清泉寺》“誰道人生無再少,?門前流水尚能西!”詞人一反古人“花有重開日,,人無再少時”這不可抗拒的自然規(guī)律,,發(fā)出令人振奮的宣言性議論!東坡居士為人曠達,,胸襟坦蕩,,善于因緣自適。全詞在即景抒情中思維反轉,,融入哲理,,啟人心智,令人振奮,。詞人以順處逆的豪邁情懷,,失意后仍保持積極、樂觀的人生態(tài)度,豁達振作,,催人奮進,,堪為士人表率。 又如杜甫《前出塞·其六》:“射人先射馬,,擒賊先擒王,。” 語言簡明曉暢,,朗朗上口,,已經成為百姓諺語。它蘊含著充滿智慧的思考,,說明做事要抓住要害,,方能事半功倍的哲理。 最后如陸游《冬夜讀書示子聿》:“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從書本上得到的知識終歸是淺薄的,,最終要想認識事物或事理的本質,,還必須依靠親身的實踐,深入理解,。只有這樣才能把書本上的知識變成自己的實際本領,。它告訴小兒子子聿及人們:一個既有書本知識,又有實踐精神的人,,才是真正有學問的人,。 古詩詞的格局宏大,具有多重作用,。作為中國文化長卷的精采篇章,,它不僅承載著民族的傳統(tǒng)、價值觀和審美觀,,還展現(xiàn)出豐富的文化內涵,。它通過以宏大的視角、廣眾的題材,、深刻的哲理,、個性化的人格魅力展示、豐富的意象和修辭,,能夠激發(fā)讀者的想象力,,引領他們在閱讀、欣賞,、闡釋中跟隨作者去歡笑,、去流淚,、去憤怒、去悲哀,、去亢奮,、去思索、去構建自己的意境和世界,;通過陶冶濡化、潛移默化以達到教育眾生的目的,,以情感人,、凈化心靈、塑造人格,;通過其鏗鏘的韻律,、典雅的語言、高遠的意境令人沉醉其中,,讓人身心洋溢著詩詞氣息,,溫柔敦厚,儒雅從容,,才華橫溢,,激情填膺,在為人處世,、待人接物時,,都會用一種飽含詩美的眼光來審視社會,洞察事物,;它具有抒情功能,,它是心聲的表達,觸及人的情感因素,,搖曳著以情動人的風采,。歲月變遷,人事代謝,,但亙古不變的是人的復雜情感,,在詩詞的美好流動中得到了最審美的表達;隨著人們對傳統(tǒng)文化的重新認知,,格局宏大的優(yōu)秀古典詩詞的當代功能也一定會得到最大程度的釋放和運用,,成為國人精神生活的必需品。 總之,,無論是從敘述描寫的時空維度,,還是從表達情感與揭示思想內涵層面,詩詞的格局是寬廣的,!它容納人類的情感,、思想和體驗,展示出詩人深邃的內心世界和廣闊的寫作視野,帶給讀者無限想象空間和審美享受,,喚起讀者對世界的感知和對人生的思考,,具有無法用文字描述的無可估量的特殊意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