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共識 中低位直腸癌初診時,應優(yōu)先采用高分辨MRI診斷側方淋巴結狀況,MRI對判斷是否存在轉移淋巴結較CT和PET-CT有更高的敏感性(A級推薦,,同意率100%),。 02 共識 中低位直腸癌的影像學報告應常規(guī)包括:側方有無腫大淋巴結、其位置(露內區(qū),、閉孔區(qū),、露外區(qū)、路總區(qū))短徑,、有無惡性特征(混雜信號,形態(tài)不規(guī)則圓形)等(A級推薦,,同意率100%),。 03 共識 將初診時淋巴結短徑>7mm作為中低位直腸癌側方轉移的主要臨床診斷依據(jù),但還需結合惡性影像學特征及臨床病理高危因素,,對淋巴結短徑不足7mm但有2個以上惡性影像學特征者,,也可臨床診斷陽性淋巴結(B級推薦,同意率96%)。不推薦單純將臨床病理危險因素作為診斷側方淋巴結轉移的依據(jù)(C級推薦,,同意率100%),。 04 共識 推薦將NCRT聯(lián)合選擇性LLND作為臨床診斷側方轉移患者的首選治療模式(A級推薦,同意率100%),。 05 共識 對臨床診斷側方轉移(包括原發(fā)灶分期在cT1~2)的患者推薦采用常規(guī)分割的長程放化療,,聯(lián)合或不聯(lián)合新輔助化療;不推薦短程放療聯(lián)合化療的方案(A級推薦,,同意率92%)。 06 共識 對于臨床診斷側方轉移者,不推薦單獨使用新輔助化療,,僅將其作為全程NCRT的組成部分(B級推薦,,同意率92%),。 07 共識 對合并側方淋巴結轉移的dMMR/MSI-H直腸癌患者,,可優(yōu)先嘗試免疫治療(C級推薦,,同意率100%),。 08 共識 臨床診斷側方淋巴結轉移者,,NCRT后側方淋巴結無顯著退縮(包括因各種原因無法進行NCRT),推薦行選擇性LLND(A級推薦,,同意率96%)。NCRT后,,側方淋巴結顯著縮小(路內淋巴結短徑<4mm,;閉孔淋巴結短徑<6mm)或消失的患者,,可觀察隨診(C級推薦,,同意率100%)。 09 共識 對未達側方轉移臨床診斷標準的患者不推薦常規(guī)行預防性LLND(B級推薦,,同意率100%),。 10 共識 推薦將以下情況列為絕對或相對禁忌證:(1)患者不能耐受大型手術;(2)原發(fā)腫瘤無法達到R切除,;(3)轉移側方淋巴結不可R,,切除;(4)存在不可R切除的遠處轉移(A級推薦,,同意率100%),。 11 共識 LLND的推薦范圍為臨床診斷有側方轉移一側的內組(No.263)及閉孔組(No.283)淋巴結(A級推薦,,同意率92%)。 12 共識 LLND優(yōu)先推薦以輸尿管腹下神經膜、膀胱腹下筋膜及盆腔壁層筋膜作為解剖基礎的筋膜導向技術,,實現(xiàn)淋巴結脂肪組織的整塊切除(B級推薦,同意率100%)。 13 共識 在達到R0切除的前提下,,LLND推薦常規(guī)行保留神經的手術方式,。若懷疑自主神經受侵,則推薦切除受累側神經,;行雙側LLND時,應盡可能完整或部分保留一側的盆腔自主神經(B級推薦,,同意率96%),。應根據(jù)淋巴結位置是否累及血管來決策是否切除露內血管前干或其部分內臟支(臍動脈、膀胱上動脈,、膀胱下動脈和閉孔動脈等),。若行雙側LLND,應至少留一側的膀胱上或下動脈,,以保證膀胱血供及泌尿生殖功能(C級推薦,,同意率96%)。 14 共識 術前因各種原因未行NCRT,,術后病理證實存在側方淋巴結轉移者,,推薦追加NCRT(A級推薦,同意率100%),。 15 共識 臨床診斷側方轉移患者無論接受手術與否,,隨訪中均應密切關注側方淋巴結的動態(tài)變化,隨訪影像學報告應常規(guī)報告?zhèn)确搅馨徒Y狀況,。對術后側方復發(fā)轉移的監(jiān)測優(yōu)先采用增強CT,,診斷存疑時MRIPET-CT(或PET-MRI)可作為補充(B級推薦,同意率100%),。 16 共識 術后由側方淋巴結進展而來的側方型復發(fā),,診斷及治療策略參考復發(fā)及局部晚期直腸癌的診療策略,應在多學科討論基礎上制定個體化綜合治療策略(C級推薦,,同意率100%),。 17 共識 放療是直腸癌側方型復發(fā)重要的治療手段,可根據(jù)治療目標選擇再程放療,、術中放療或姑息性放療,,以達到提高手術切除率,、控制癥狀和改善生活質量的目的(B級推薦,同意率100%),。 18 共識 有望達到R0切除的,、由側方淋巴結進展而來的側方型復發(fā),在多學科綜合治療基礎上應積極手術治療,。推薦側方型復發(fā)的再手術由具有盆腔聯(lián)合臟器切除經驗及多學科團隊的醫(yī)療機構完成(C級推薦,,同意率10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