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導讀:作者認為,文中三案雖然各不相同,,但都有發(fā)作有時的特點,,是小柴胡湯“和”的應用指征。作者應用小柴胡湯加減,,必用柴胡,、黃芩、半夏幾味藥物,,起到和解表里,、調(diào)和營衛(wèi)、調(diào)和臟腑的作用,。(導讀/依伊) 作者/向東方 筆者在臨床實踐中,凡以發(fā)作有時為特點的疑難疾病,,用小柴胡湯加減治之,,效果滿意,現(xiàn)舉例如下,。 1. 眼眶痛 熊xx,,女,43歲,,1990年12月4日診,。 患者眼眶痛4年,入夜看書即發(fā),,脹痛難忍,,伴雙目不適,流淚,休息后消失,。曾輾轉(zhuǎn)全國多家醫(yī)院,,均認為無器質(zhì)性病變。 舌淡紅,、苔薄黃,,脈弦。按壓眼眶無痛感,。 此乃邪在半表半里之間,,未入臟腑,且久病正虛,,邪氣稽留,。治以和解表里。 柴胡,、黃芩,、梔子、白芷,、黨參各15g,,半夏、大棗各10g,,細辛,、甘草各3g,2劑,。 12月7日復診,,服上方后疼痛明顯緩解,視其舌淡紅,、苔薄白,,脈弱。考慮邪氣已去,,正氣未復,。治以健脾益氣,上方去細辛,、梔子、黃芩,,加白術12g,,茯苓、山藥各15g,,4劑而愈,。 患者患蕁麻疹10余年,每日午后發(fā)病,,全身散在大小不等之紅色斑丘疹,,瘙癢,服強的松,、撲爾敏或息斯敏等藥或于夜晚入睡減輕,,次日清晨完全消失,午后再發(fā),,伴口干,、舌紅、苔薄黃,,脈浮弦,。此屬風熱之邪入侵肌表、營衛(wèi)不和,,以調(diào)和營衛(wèi)為法,,佐以疏風清熱止癢。柴胡,、黃芩,、金銀花、防風各15g,,半夏,、牡丹皮、白鮮皮各12g,,桂枝,、大棗各10g,蟬蛻5g,,甘草3g,,4劑。 5月21日復診,,蕁麻疹范圍明顯縮小,,僅于午后在雙大腿內(nèi)側見少量黃豆大小斑丘疹。效不更方,,上方繼進6劑而愈,。隨訪半年無復發(fā)。 向xx,,男,,20歲,,1996年4月9日就診。患者腹痛2年,,日間時有隱痛,,入夜痛甚,影響睡眠,,大便2~3日一行,,食少,舌紅,、苔黃,,脈弦。曾作全消化道鋇餐,、B超檢查肝,、膽、脾,、腎,,化驗肝功、腎功,、三大常規(guī),,X線腹部平片等,均無異常發(fā)現(xiàn),。疼痛嚴重時需服解痙止痛藥方能緩解,。此為少陽陽明同病,燥熱內(nèi)結,、正氣較虛,。治以和解少陽,潤燥軟堅,。柴胡,、黃芩、黨參各15g,,半夏,、香附、川芎,、芒硝,、生山楂各12g,2劑,。 12日復診:腹痛減輕,,夜晚能入睡,但服藥后大便日4~5次,,白天仍時覺腹痛,,考慮為服芒硝所致。腹痛消失,,僅感精神差,食少,,投香砂六君子湯加味4劑而愈,。按:小柴胡湯出自《傷寒論》,因成無己注傷寒論,,把和解兩字歸于半表半里專劑的小柴胡湯,,后人均從其說。而姜春華教授認為:和法的原始意義是不用大發(fā)汗,、大攻下,。用較輕和的方藥可緩解病情,就是和解,。和解之法,,不單指和解表里,還包括調(diào)和營衛(wèi),、調(diào)和臟腑,。上述3案,一為邪氣稽留半表半里,,病在少陽,,涉及陽明;一為邪郁肌表,、營衛(wèi)不和,;一為少陽陽明同病,燥熱內(nèi)結,。《傷寒論》第101條云:“傷寒中風,有柴胡證,,但見一證便是,,不必悉具?!?/span> 故投以小柴胡湯和解之,,有和解表里,調(diào)和營衛(wèi),,調(diào)和臟腑之間的關系之功效,,并隨證加減,遂使多年疑難疾患獲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