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相如頻道
2023-10-24 07:03
導讀:今天一起學習當歸芍藥散,。 李虹經驗 李師嘗謂:婦人一生血虛。血為氣之母,,氣為血之帥,,其病腹痛,主要責之氣與血,,而以血虛為最。除此之外,,認為本病之機尚有濕,、瘀兩方面。故慢性盆腔炎的治療應以養(yǎng)血活血,、健脾祛濕為法,。 當歸芍藥散,方源《金匱要略》,,主治婦人妊娠腹痛及婦人腹中諸疾痛,,其方證機制為血虛、肝郁,、濕滯,,治宜養(yǎng)血柔肝,健脾燥濕,。 李師認為慢性盆腔炎的病機與當歸芍藥散所治之證幾近一致,,故同樣可用本方治療。 方中芍藥一味,,李師臨床不拘泥于用白芍,,赤芍亦常用之。養(yǎng)血柔肝,、緩急止痛選白芍,,清熱涼血、祛瘀止痛擇赤芍,。血貴乎和,,貴乎活,貴乎養(yǎng),;濕宜于燥,,宜于利,,宜于滲。 方中重用芍藥,,佐以當歸補血和血,,川芎活血行滯,白術健脾燥濕,,茯苓,、澤瀉利濕滲濕。諸藥合用,,使肝血足氣機調,,脾運健濕邪除,肝脾調則諸癥除,。 對于盆腔炎的治療,,李師在臨床上常根據(jù)不同情況辨證用藥: 偏于熱瘀者酌加魚腥草、敗醬草,、紅藤等清熱散瘀,; 偏于寒瘀者酌加吳茱萸、小茴香等溫經散寒,,逐瘀止痛,; 兼有氣虛者加黃芪、黨參補氣健脾,;疼痛甚者加延胡索行氣止痛,。 李虹教授等對70例慢性盆腔炎患者應用此方加味治療,結果70例患者中完全治愈40例(57.1%),,顯效22例(31.4%),,有效6例(8.6%),無效2例(2.9%),,總有效率達97.1%,,說明當歸芍藥散確實是治療慢性盆腔炎的有效方劑。 如治陳某,,女,,34歲,2007年4月8日初診,。主訴少腹疼痛,,經期及勞累后腹痛加重,帶下色黃量多,,味臭,,已4月余。 伴見神疲乏力,面色萎黃,,頭暈昏重,,面赤口干,納差,,腰骶酸困,,小便短赤,大便秘結,。舌紅,,苔黃膩,脈細滑數(shù),。平素性情急躁易怒,。 婦科檢查:陰道壁潮紅,有大量黏稠分泌物,,色黃有味,,子宮前位,雙側附件對合良好,,壓痛(+),,未捫及包塊。西醫(yī)診斷為慢性盆腔炎,。 中醫(yī)診斷為婦人腹痛、帶下病,。證屬肝脾不和,,濕熱下注。治宜疏肝健脾,,清熱利濕,。 方用當歸芍藥散加味:當歸15g,赤芍18g,,川芎9g,,白術12g,茯苓15g,,澤瀉6g,,紅藤18g,敗醬草18g,,魚腥草18g,,茜草10g,海螵蛸15g,。 每日1劑,,水煎服。患者連服6劑,,腹痛減輕,,帶下明顯減少。效不更方,,繼服3周后,,腹痛消失,帶下及二便均正常,,余癥消失,。 體會 本例患者平素性情急躁,肝氣不疏,,氣滯血瘀,,暗耗肝血,瘀久則化熱,。神疲乏力,、面色萎黃、納差乃脾虛之證,,脾虛失運,,則濕濁內生。少腹為肝經循行部位,,故見少腹疼痛,。 帶下亦屬濕邪為患,濕熱下注,,濕濁熱邪聚于下焦,,氣血壅滯,則致帶下色黃量多,,腰骶酸困,。用當歸芍藥散加味,既清利濕熱之邪,,又行化瘀滯之血,。 方中赤芍清熱涼血,活血散瘀,,善治血瘀疼痛,;當歸補血和血;川芎活血化瘀,;茯苓,、白術、澤瀉運脾滲濕行氣,;紅藤,、敗醬草,、魚腥草清熱解毒祛瘀;茜草活血化瘀止痛,;海螵蛸收澀止帶而不留瘀,。 諸藥配伍,與證相合,,故取得理想療效,。 [王瑩,魏戌.李虹教授運用當歸芍藥散治療慢性盆腔炎經驗簡介.國醫(yī)論壇,,2008,;23(3):6] 趙淑炳經驗 本方為婦科要方,主要用于氣滯血瘀所致孕婦血脈不和腹中綿綿作痛,、婦女月經不調,、痛經、腹中痞塊和一切血氣不和之腹痛,。臨床上凡“氣滯血瘀”所致的諸種疾患皆可在本方基礎上加減用藥,,辨證治療。 由于本方有健脾燥濕,、利水滲濕去濁之功能,,加減用于脾虛水濕內停所致的水腫、心悸,、頭暈,、小便淋濁、大便溏瀉等癥以及氣病,、血病,、水病所引起的腹中拘急、四肢震顫,、痿軟等癥都有良好效果。 泄瀉 陳某,,男,,40歲,1976年8月就診,。 癥狀:主訴腹痛泄瀉10余天,。癥見腸鳴、腹痛,、腹瀉如注,,1日2~3次,瀉下水樣便,,伴周身困倦,、胸悶納呆,、小便短少、舌苔薄白,、脈濡弱,。此病系肝脾失調所致。 肝喜疏泄,,若肝氣調和則脾胃運化正常,,如肝脾不和則健運失職而出現(xiàn)上述諸癥。此方正是扶脾,、健胃,、調肝利水之良劑,經服7劑后痊愈,。 體會 泄瀉多由脾胃受病,,水谷不分,清濁混淆并走大腸所致,。利水能使水濕從小便而出,,則水濕泄瀉容易治愈,所以有“利小便即所以實大便”“治濕不利小便非其治也”的說法,。 如慢性泄瀉次數(shù)較多,,滑脫不禁可酌加收澀固脫的藥物,如赤石脂,、禹余糧,、煨訶子、罌粟殼等,。 痿癥 童某,,男,50歲,,干部,,1974年就診后住院治療。兩腳痿軟無力已有月余,,行走須用拐杖扶持,,伴心悸、頭暈,,舌質淡,、苔白、脈象沉細,。兩腳痿軟無力是由氣滯,、血瘀、水濕三者阻滯經脈所致,。用當歸芍藥散加甘草,,兼服虎潛丸治療 20天后,,去杖出院,至今未發(fā),。 體會 芍藥甘草二藥即芍藥甘草湯,,古名去杖湯,為酸甘化陰之方,。痿證多由經脈阻滯或津液不足無以灌溉經脈,,或陰血不足無以養(yǎng)筋所致。 芍藥養(yǎng)陰血舒筋脈,,甘草補中緩急,,二藥合用舒筋緩急,當歸,、川芎養(yǎng)血活血以利經脈,,云苓、白術,、澤瀉利水濕而健脾以強四肢,,諸藥共用,其效甚捷也,。 [趙淑炳.淺談當歸芍藥散,,赤腳醫(yī)生雜志,1978(11):19] 人劃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