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陽未必登高 重陽節(jié)是一個登高望遠的節(jié)日。這個重陽節(jié),,先前已約好與詩友登高的,。家中老母親需要照顧,只好爽約,。詩友不僅沒有埋怨,,還安慰我,心里有高勝過身去登高,。 在家翻開宋詞,,看到了蘇軾的一首重陽詞。也正是這首詞,,引起一些人的詬病,,甚至說大文豪也抄襲別人的詞啊。這首詞就是蘇軾的《定風波·重陽括杜牧之詩》,。 注意題目中有一“括”字,,這就是宋代的一種文體,櫽括體,。也就是詞作者臨摹改編原作者的詩文以獲得與原作者思想感情的共鳴,。雖然在蘇軾之前就已經出現過類似的詩詞,但蘇軾在這方面太有造詣,,人們都認為是蘇軾開創(chuàng)了這種文體,。 蘇軾的《哨遍》櫽括陶淵明《歸去來辭》;《水調歌頭》櫽括韓愈《聽穎師彈琴》,;《定風波》櫽括杜牧《九日齊山登高》,;《浣溪沙》櫽括張志和《漁歌子》等等,。宋人寫櫽括詞者甚多。賀鑄,、程大昌,、朱熹、辛棄疾,、汪莘,、劉克莊、吳潛,、方岳,、蔣捷等,這些詩詞大家們都作有櫽括詞,。 重陽是一個登高的節(jié)日,,更是一個詩詞的節(jié)日。宋神宗元豐四年九月重陽節(jié),,蘇軾與徐君猷等客人登高賞菊,,飲酒賦詩?;蛟S是有感于杜牧《九日齊安登高》詩與他當時登高的心境一致,,就做了這首《定風波》。 定風波 重陽括杜牧之詩 北宋 · 蘇軾 與客攜壺上翠微,。江涵秋影雁初飛,。塵世難逢開口笑。年少,。菊花須插滿頭歸,。 酩酊但酬佳節(jié)了。云嶠,。登臨不用怨斜暉,。古往今來誰不老。多少,。牛山何必更沾衣,。 杜牧的原詩是: 九日齊安登高 江涵秋影雁初飛,,與客攜壺上翠微,。 塵世難逢開口笑,菊花須插滿頭歸,。 但將酩酊酬佳節(jié),,不用登臨嘆落暉。 古往今來只如此,,牛山何必淚沾衣,。 對比一下就可以看到,,蘇軾當時的心境應該和杜牧一樣的。長江水倒映著秋天景物的影子,,大雁剛剛從這里飛過,,蘇軾和朋友一起攜酒登山。面對如此美妙的秋光,,蘇軾感嘆人生,,人活在世上可能要遇到很多坎坎坷坷,很難遇到一次開心歡笑的時候,,何不趁著這大好年華,,賞秋景,插黃花,,玩?zhèn)€痛快,! 既然是重陽節(jié),有了菊花生情,,怎么能沒有美酒助興呢,?東晉的陶淵明都知道“酒能祛百慮,菊解制頹齡”,。我們怎么不以大醉來酬謝重陽節(jié)日,。即使太陽快要落山了,也不要有“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的慨嘆,,繼續(xù)朝著高聳入云的山峰體驗重陽節(jié)登高的樂趣吧。 當年杜牧登池州的齊山,,聯想到齊景公的牛山墜淚,。蘇軾與好友的登高想到了杜牧,同樣的季節(jié),,同樣的心境,,一同感嘆古往今來有誰不會老死,沒有必要像齊景公登牛山觸景生情而哭哭啼啼,。 讀到這里,,人們自然會聯想到他的另一首《定風波》,“回首向來瀟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 定風波·重陽依蘇軾韻 張項學 已在熒屏看翠微,。豈尋鴻雁過空飛,。碧落曾來圓月笑。何少,?菊香縈繞夢中歸,。 都道人間情不了,。煙裊。遙思峰頂望晨暉,。春去秋來人未老,。時巧。閑云滴露亦沾衣,。 悠雲作于拾夢齋 2023/10/2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