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581年二月甲子(十三日),,這一天注定是一個具有劃時代意義的日子,。 這一年既是北周大定元年,又是隋朝開皇元年,。 長安臨光殿,。黃袍加身的楊堅在百官的注視下,登上那個他心心念念的寶座,,君臨天下,,正式宣布新王朝的建立,他給這個新王朝取名叫——隋,。 歷史上的王朝命名有不成文的規(guī)則,,大體上遵循以部落名或開國君主的爵位或官職為國號的原則。 比如,,夏商周三代使用的都是各自部落的族名,,秦用的是地名,,因發(fā)源于秦地而沿用。漢朝來源于漢高祖劉邦當年的封號漢王,。 后面的曹魏,、東吳、晉朝,、宋齊梁陳,,使用的都是開國皇帝的封號。 楊堅這里也是一樣,,他爹楊忠當年封隨國公,,楊忠死后,楊堅襲封隨國公,。等到楊堅登基后,,選擇國號時便按慣例使用了隨。 有人可能會疑惑,,不是隨朝嗎,?為什么今天變成了隋朝。
有一種說法是楊堅即位后,,覺得“隨”這個字不太好,,下面有走字底,害怕自己的王朝不能長治久安,,便變隨為隋,,讀音相同,影響不大,。
隋朝是中國歷史上一個非常重要的王朝,,具有特殊的意義。它是西晉以后三百多年來又一個以漢族為主的大一統(tǒng)王朝,,而且隋朝開創(chuàng)了“三省六部制”,、“科舉制”等深刻影響中國歷史進程的制度。 另外還有開通大運河,,溝通南北交通,,疏通漕運,在南北分裂長達四百年的大背景下,,隋朝的這些措施極大地促進了南北方的經(jīng)濟,、文化交流,為后來的盛唐繁華奠定了堅實的基礎(chǔ),。 隋朝是一個干實事的王朝,,它留給后世的遺產(chǎn)非常豐富,不光有經(jīng)驗還有教訓,。璀璨奪目的隋朝如同一顆流星,劃過中國歷史的夜空后,迅速地消失在夜空之中,,只留下一段段令人回味的故事,。 隋朝的歷史地位和秦朝非常相似,都是開創(chuàng)了統(tǒng)一大業(yè),,都是大興土木,,創(chuàng)建典章制度,又都是急功近利,,橫征暴斂,,二世而亡。 秦朝孕育了四百年的漢朝,,而隋朝孕育了三百年的唐朝,。這對難兄難弟可真是緣分,這種驚人的巧合也令人感到匪夷所思,。
和秦始皇嬴政一樣,,隋文帝楊堅也是一個雄才大略的帝王,他立志要做一個偉大的君主,。親身經(jīng)歷了南北朝的亂世,,楊堅對這個混沌的世界有了更深的認識,他要結(jié)束這一切,,結(jié)束長達四百年的殺戮征伐,,還給天下百姓一個太平世界。 雄心勃勃的楊堅給自己設(shè)計了一個響亮的年號——開皇,。 其實從這個年號就不難看出楊堅的抱負,,他要從頭開始,創(chuàng)造一個空前絕后的“開皇盛世”,,成為一個不可逾越的傳奇,。 如果楊堅看到他兒子楊廣的年號大業(yè),估計會氣得臉發(fā)綠,,你小子比你爹還能顯擺,,大什么業(yè),你可真有能耐,。 開皇年號的頒布,,向天下百姓表明楊堅除舊布新,大治天下的宏大藍圖,。 二月甲子這天的開張典禮圓滿成功,,討了個好彩頭,隋朝火熱開張營業(yè),。然而在喜慶的紅地毯下面卻掩蓋著斑斑血跡,,鮮紅的血液和大紅的燈籠融合在一起,,埋下了大隋王朝的危機種子。
前面我們講過,,楊堅是一個狠角色,,在“六王事件”中他將自己殘忍的手段展現(xiàn)地淋漓盡致,所過之處寸草不留,,實行令人發(fā)指的“滅族政策”,,屠殺了大量宇文皇族,甚至連孩童都不放過,。 北周滅亡后,,留下了眾多的宇文皇族,如何安置這些人是新王朝需要面對的難題,。 解決辦法無非就兩種:妥善安置,、斬盡殺絕。 前一種是當年曹魏篡漢,、西晉篡魏,、北周篡魏使用的方法,前朝的皇族基本都能在新朝安穩(wěn)的生活,,有的甚至還做到了高官,; 后一種就很暴力了,當年劉裕篡晉,、北齊篡魏都是這么干的,,殺的那叫一個干干凈凈。
現(xiàn)在該楊堅做這道選擇題了,,怎么選,。 虞慶則密勸楊堅選后一種,干脆利索殺光了事,。如此殘忍的建議,,楊雄和高穎都不敢贊同,但也不敢貿(mào)然反對,。其實楊堅陣營中很多人都不贊同這種暴力手段,,這是有歷史原因的。 當年北周篡西魏,,并沒有誅殺西魏皇族,,而北齊篡東魏,卻把東魏皇族殺光了,,為何會出現(xiàn)這么大的反差呢,? 北齊高氏依仗的主要是以懷朔鎮(zhèn)為主的六鎮(zhèn)鮮卑,還有燕趙當?shù)氐臐h族豪強,,對早已深度漢化的北魏(后分裂為東西魏)元氏皇族不以為然,,壓根就不放在眼里,,對他們沒有任何價值,殺光也不會有什么嚴重后果,。 而北周則不同,。 北周前面的西魏,是由幾股勢力組合而成,,雖然宇文泰的武川嫡系是核心力量,但其他幾股勢力,,比如關(guān)隴派系,、河東派系以及追隨孝武帝西逃長安的北魏洛陽朝廷一派,都是和宇文泰旗鼓相當?shù)牧α?。為了保持平衡,,宇文泰必須把元氏皇族捧起來,打出尊奉西魏皇帝的旗號,,從而達到維持政治穩(wěn)定的目的,。
從這個角度看,宇文泰不敢對元氏皇族大開殺戒,,當然也沒有那個必要,。因為元氏皇族已經(jīng)和關(guān)隴河東集團的世家大族們深度捆綁,利益相通,。再加上相互之間的通婚聯(lián)姻,,都是一家人了,更沒有必要動刀動槍了,。 正因為這個原因,,后來北周的一系列權(quán)力斗爭,始終小心翼翼限制在一定的范圍內(nèi),,并沒有擴大化,。 這也導致后來北周篡魏時,并沒有誅殺西魏的元氏皇族,,很多元氏皇族一直活躍在北周甚至隋唐的政壇上,。 如今楊堅開國稱帝,也面對了這個棘手的難題,,殺還是不殺,?
三宰相之一的李德林也站出來勸諫,希望楊堅不要做出過激的決定,。結(jié)果這次李德林完全沒有摸準楊堅的心思,,勸諫不但無效,反而被楊堅怒懟了一頓,。 楊堅斥責李德林是書呆子,,不該過問此事,。 從此以后,李德林便被楊堅疏遠了,,再也沒有得到過賞賜提拔,。在三大宰相排名中墊底,地位排在高穎,、虞慶則之下,。 事已至此,一切都無法挽回了,。 楊堅對宇文皇族的誅殺始于“六王事件”,,一直到隋朝建立后達到高峰期,開始有計劃的大規(guī)模殺戮,。經(jīng)此劫難,,宇文泰的子孫幾乎被掃蕩一空。查閱史書數(shù)據(jù),,不完全統(tǒng)計宇文泰子孫遇害情況如下: 宇文泰的8個兒子,,22個孫子; 孝閔帝宇文覺的1個兒子,,1個孫子,; 明帝宇文毓的2個兒子,4個孫子,; 武帝宇文邕的6個兒子,,5個孫子; 宣帝宇文赟的3個兒子,; 另外還有宗室子弟宇文胄,、宇文洽等十多人也同時被殺,大致算下來有名字可考的遇害者高達60多人,。這個數(shù)字雖然比不上北齊誅殺東魏元氏皇族的人數(shù)多,,但也是非常駭人了。
李德林被疏遠,,宇文皇族被誅殺,,這兩件事看起來似乎微不足道,但其實已經(jīng)埋下了隋朝短命的禍根,。 這是兩種治國理念的激烈博弈,,很遺憾以李德林為代表的溫和派出局,以虞慶則為代表的強硬派勝出,,占據(jù)了主導地位,,從此深刻影響了隋朝的命運。
那么問題來了,為什么楊堅聽到李德林勸諫他“慎殺”時會勃然大怒,,批評李德林是“書呆子”,。為什么他最終否決了李德林的建議,而采納了強硬派虞慶則的主張,,大開殺戒呢,? 這里面的原因非常復雜,和歷史上那些誅殺前朝皇族的情況不盡相同,。
這場針對宇文皇族的大屠殺證明了新政權(quán)的虛弱和不自信,。 為什么不自信?用唐太宗李世民的話說就是“欺孤兒寡婦而得天下”,,楊堅利用自己外戚的身份,,近水樓臺先得月,矯詔篡位,,逼迫幼主禪位,從孤兒寡母手里奪走了北周的江山,,此舉確實不光彩,。 雖然那幫關(guān)隴貴族表面上擁護支持他,但內(nèi)心深處那種鄙夷卻是掩飾不住的,。楊堅的資歷并不高,,當初他爹楊忠只是十二大將軍之一,上面還有八柱國壓著他,,即便是十二大將軍也不是他的下屬,,而是平起平坐的同事。 現(xiàn)如今,,當年在軍方大院和自己玩到大的楊堅居然當了皇帝,,那幫“關(guān)隴二代”們豈能服氣。 楊堅此時的處境和后來的趙匡胤很相似,,都是“軍二代”,,都坐上了皇位,都讓自己那幫兄弟目瞪口呆,。所不同的是,,趙匡胤是個厚道人,搞了個“杯酒釋兵權(quán)”,,和兄弟們和平分手,。而楊堅卻選了另一條路,刀刃見血,。 楊堅稱帝后,,親信蘇威跑回家鄉(xiāng)躲了起來,不辭而別,;在平定尉遲迥之亂中立功的竇熾雖然表示支持楊堅,,但卻在百官聯(lián)名勸楊堅稱帝的聯(lián)名信上,,拒絕簽字署名。 還有柳機,,在百官聯(lián)名勸進時,,他一言不發(fā),臉上露出憤憤不平的神色,。王世積更是跑去質(zhì)問宰相高穎,,公身為大周臣子,社稷沉淪,,你打算怎么辦,? 高穎估計也是一臉懵,我怎么辦,?我還能怎么辦,,我還想問你怎么辦呢!
這些大臣的態(tài)度,,楊堅不可能不清楚,,他也知道自己的皇位來得太容易,難免會有很多人不服氣和懷恨在心,。而北周皇族正是他們手里的一張牌,,他們隨時可以擁立某一位宇文皇族,和他楊堅較量一番,。 為了杜絕這種棘手的情況發(fā)生,,同時也是為了警告那些首鼠兩端的大臣,楊堅這才決定采納虞慶則的建議,,盡數(shù)誅殺宇文皇族,。 拿北周皇族開刀,也是為了斷絕那些大臣的復辟之心,,然而這件事卻給隋朝留下了深深的內(nèi)傷,,三十八年后,隋煬帝楊廣最終還是死在了宇文家族的人手里,,這真是且看蒼天饒過誰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