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呀,,我是言柒,。 前幾天跟一個剛剛工作沒多久的師妹聊天,聽她煩惱各種職場上的事情,,突然覺得挺恍惚的,。 好像曾經的我,也這么戰(zhàn)戰(zhàn)兢兢過,。 我想起2020的那個夏天,,我剛剛開始工作沒多長時間,在公司一個創(chuàng)立不到一年的項目里,,原來的負責人又因為種種原因被調離,,新的經理又是非專業(yè)出身,陷入了一種無頭蒼蠅一樣的狀況,。 那個時候真的完全是野蠻生長,,但人往往很奇怪,就是當你意識到自己誰都指望不了的時候,,你會開始自己尋找出路,。 當時我就看了很多所謂“成功學”的書籍,什么成功法則,、說話之道,、溝通的藝術、自控力等等,,《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也是我在那時接觸到的,。 這本書給我最大的收獲是意識到了積極主動、以終為始和不斷更新的重要性,。 當我意識到這些以后,,我就開始琢磨自己想要的到底是什么,我能做些什么去達成我的目標,。 所以也算是在一定程度上改變了我的思維方式吧,。今天給大家聊聊其中的7個成長微習慣。 《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的書中寫過:“傷害我們的并非悲慘遭遇本身,,而是我們對悲慘遭遇的回應?!?/span> 想要真正成長,,我們必須打破自己固有的自我思維模式,用積極主動的態(tài)度面對。 君子求諸己,,小人求諸人,。只有從底層思維改變自己,變被動為主動,,才能爭取更大的可能,。 遇事三連問:
任何事物都是兩次創(chuàng)造而成:先是在腦海里醞釀,,其次才是實質的創(chuàng)造,。 例如想建一座房子,首先要有圖紙,,安排好具體的布局,,然后再開始動工從地基開始建造,。 第一次創(chuàng)造的終,,是第二次創(chuàng)造的始。你一定要有那個“終”,,你才知道應該怎么“始”,。 養(yǎng)成以終為始的思維習慣,猶如打開了自己人生的導航,。知道方向在哪里,,少走很多彎路。 做事之前先問問自己
不能管理時間,,便什么都不能管理。 而管理時間的底層,,是管理我們的精力和注意力,。 把精力放在重要且緊急的事情上,用20%的時間投入達到80%的工作效率,。 盡量減少一些不重要的事情:
極致踐行每一天,,才會過可控的人生。 以利他心度人生,,能增強人的成就感和幸福感,,最終會回報到自己身上,對自己同樣有利,。 所有的利都是成對出現(xiàn)的,,所有的利他都是利己。 雙贏思維5要素:
人與人之間的悲歡并不相通,,但是通過溝通,,可以促進關系的融洽。 移情聆聽不只是理解個別的詞句而已,,是在溝通過程中,,用眼睛去觀察,用心靈去體會,,做到將心比心,。 “知彼”,是交往模式的一大轉變,。 我們通常是讓別人理解我們放在首位,。而有效人際溝通的真正原則,是先理解別人,,再讓別人了解自己,。 先知彼,再解己,,才是更高效的溝通法則,。 統(tǒng)一和團結,,意味著互補,。 統(tǒng)合綜效的精髓就是尊重差異,取長補短,敞開胸懷,,接納不同的想法,,同時也說出自己的見地,不同思維碰撞不同的火花,。 如果只是和與自己想法一樣的人溝通,,那溝通之后自己的想法還是自己的想法,就相當1+1=1,; 但是如果與自己想法不一樣的人溝通,,那很有可能會產生更出色的想法,就能夠做到1+1>2,。 統(tǒng)合綜效的2個關鍵點:尊重差異,、調動創(chuàng)意。 不斷更新,,是平衡的自我更新的原則。人生最值得的投資就是磨練自己,,因為生活靠自己,,這是最珍貴的工具。 如果不接受新事物,,一直處在固定思維中,,很快會被淘汰,。 例如,,諾基亞在智能手機還未出現(xiàn)之際,堪稱手機王者,。然而智能手機的出現(xiàn)讓它遭受滅頂之災,,最終只能被微軟收購,而輸就輸在了固步自封,。 無論是身體,、精神、智力還是情感方面,,都要不斷升級迭代自己,,把不斷精進自己變成習慣。 總的來說,,這是一本可實操性較強的書籍,,它不像其他的成功學書籍那樣泛泛而談,給到的建議都是一些比較容易落地的,。 關于個人,,關于集體,關于管理,在每個階段,,都能找到與之相匹配的指導,。 當然啦,讀完是一回事,,真正能做到又是另一回事了,。 “生命是一個長期而持續(xù)的積累過程”,要不斷實踐,,不斷完善自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