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時候看電視劇,總有個疑惑,。 一部20集的劇,,一個無惡不作的壞人,前面19集都是禍害別人,,到了最后一集,,突然良心發(fā)現(xiàn)變好了,,竟然也能收獲一大批粉絲為之叫好,。 反而是當了10多集好人的角色,如果出現(xiàn)一點瑕疵,卻被大家戳脊梁骨,。 1,、期望值 剛進公司,就把自己的大招放完了,,表現(xiàn)也很好,,導致周圍人和領導對你的期望值不斷升高。直到有一次你滿足不了對方的要求,,大家對你的負面評價也會隨之而起,,印象甚至還不如一直表現(xiàn)平平的同事。 情場上也一樣,,那些你們口中的渣男,,浪子回頭會收獲很多贊美,甚至很多女人可以不計較之前他是個多么爛的人,。 而所謂的老實人,,一旦被抓到一次不老實的行為,就被打上了標簽,,列入“渣男”行列,。 娛樂圈中的人設,尤其明顯,。 這就是期望值的體現(xiàn),。 去年剛開始跟著我們做人人優(yōu)品的,有幾月很高的分紅,,現(xiàn)在合伙人倍數(shù)增加,,很多同學自己成長速度卻沒跟上,分紅相對少了點,。 本來是想著來躺賺的,,應該一直有那樣高的收益啊,就產生了一個落差,。 這也是期望值太高,,自身成長沒跟上,卻怨天尤人的典型,。 我們做事要實事求是,,多大努力就拿多少錢,把期望值控制在合理的范圍,,才不會心態(tài)失衡,。 2、自控力 有了好的心態(tài),,才能踏踏實實做事,,不會浮躁。 前段時間,我們帶著一批同學做自媒體營銷,。 因為大家目前做優(yōu)品,,很多人之前在朋友圈當中沒啥影響力,突然去推薦一個項目,,朋友會想:你啥貨色我還不知道,,還想忽悠我? 大部分人遇到這樣的情況,,就把自己包裹起來了,,更不會去跟朋友推薦了。 做的時間長了,,也會發(fā)現(xiàn)一些規(guī)律,,級別高的優(yōu)品合伙人,都是在朋友圈子里面有一定號召力,,至少也是讓人感覺你靠譜的,。 基于此,我們就找了一批同學開始幫他們做個人影響力,,讓朋友了解你,,知道你是靠譜之人,是值得信任的,。 前前后后有40來人,,一段時間之后,清退了一半,。 為啥,? 連最基礎的都做不到啊,! 當然不能一棍子打死了,,畢竟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實際情況。也許工作很忙,,也許對這個無感,,也許有更好的方法吧。 不過我也在想一個問題,,以前我們最開始跟著藍小雨的時候,,是0工資、0保障,、0承諾的,,就一個目的,學習,。 不要以為三無就可以打醬油了,,每天的任務必須完成,。 誰沒困難呢?你去跟老板講試試,,跟客戶講試試! 正是有這樣的心態(tài),,反而最后一路走了下來,。 3、危機感 你是不是有這樣的感覺,,成年后時間過得越來越快了,。 小學時是一個月一個月過,大學一學期一學期過,,工作后就變成了一年一年過,。 驀然回首時,三十而立了,。 年紀越大,,會感覺時間過得越快。問問你父母,,他們會告訴你10年一眨眼就沒了,,討論著20年前的陳年舊事,好像就發(fā)生在昨天,。 有個有趣的解釋,, 五歲的時候人的記憶有五年,這時候過一年,,到六歲時,,記憶增加了五分之一;六歲到七歲,,記憶增加了六分之一,;七歲到八歲記憶就只增加了七分之一。 到了二十歲的時候,,過多一年,,記憶便只增加二十分之一。 這一年的時光雖然沒變,,但是參照物變了,,所以大家就感覺時間過得快了。 小時候盼望的是過年,,現(xiàn)在的責任是賺錢,! 很多人把最基本的責任也早忘了。 亞當·奧爾特,,是普林斯頓大學的心理學博士,。他以大量科學研究為基礎,,揭示了一個細思極恐的真相: 任何人都會成為癮君子,商業(yè)公司為了讓你在科技產品,、網絡游戲中無法自拔,,布下了一個個裹在誘餌中的鉤子。 而與此同時,,喬布斯從不讓自己的孩子用ipad,、推特創(chuàng)始人沒給孩子買過平板電腦、游戲設計師對「魔獸世界」避之不及,。 賣給你海洛因的人,,可不會讓自己上癮。 現(xiàn)在讓人上癮的東西太多了,,很多低級的娛樂可以麻痹自己,,整天自嗨。 1995 年,,美國舊金山舉行過一次會議,,集合了全球 500 多位政治、經濟精英,,包括撒切爾,、老布什、各大頂尖企業(yè)的董事長,,等等,。 會議的主題是什么呢? 如何應對全球化,。 會上,,與會者一致認為,全球化會加劇貧富差距,,會使財富集中在全球20%的人手上,,而另外 80% 的人被「邊緣化」。 那么,,如何化解這 80% 的人和 20% 精英之間的沖突,?如何消解這 80% 人口的多余精力和不滿情緒,轉移他們的注意力,? 當時的美國高級智囊布熱津斯基認為,,唯一的方法,是給這 80% 的人口,,塞上一個「奶嘴」,。 讓他們安于為他們量身訂造的娛樂信息中,慢慢喪失熱情,、抗爭欲望和思考的能力,。 他說:公眾們將會在不久的將來,,失去自主思考和判斷的能力。最終他們會期望媒體為他們進行思考,,并作出判斷,。 這就是聞名遐邇的「Tittytainment」戰(zhàn)略,由 Titty(奶嘴)與 Entertainment(娛樂)合成,,中文譯為「奶頭樂」,。 這理論看著挺厲害的,核心就兩點:發(fā)展發(fā)泄性的產業(yè)和滿足性的產業(yè),。 色情業(yè)、賭博業(yè),、影視劇,、游戲,娛樂圈新聞,、明星花邊等,,讓你將多余的精力發(fā)泄出來,沉溺于享樂和安逸中,,從而喪失上進心和深度思考能力,。 貌似這個戰(zhàn)略,目前很成功,! 但我們別忘了,,最清晰的腳印總是留在最泥濘的路上! 文 / 李舟,2019- 5-6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