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政協(xié)石家莊新華區(qū)文史資料委員會 蒼巖山圣母廟,俗稱七里灣廟,,位于我市中華北大街與新開路交叉處西北角,,市文化用品廠院內(nèi)。占地面積約6,670平方米,建筑面積約200平方米,設起脊式大殿兩座,,前為山門,,后為正殿,均為磚木結構,座北朝南,。據(jù)傳,,此廟創(chuàng)建于隋代,。 ▼1940年代石家莊灣里廟景象 七里灣廟有著許多動人的傳說。相傳,,隋煬帝的三女兒南陽公主,一心讀書誦經(jīng),,不愿出嫁,被父親打入冷宮,。公主雖入冷宮,,但佛心未滅,仍堅持讀經(jīng)書,,翻佛卷,隋煬帝知道后非常氣惱,,派人放火燒掉冷宮,在火中公主仍閉目坐禪,危急中一只猛虎從天而降,馱起南陽公主逃離皇宮躲進正定大佛寺中,。隋煬帝知道后認為一個女子出家應該在姑子廟,不能住進和尚廟中,。一個女子進入了和尚廟中,違背男女有別的禮教,隋煬帝也感到臉上不光彩,于是又派兵火燒了大佛寺,。在火海之中,,又有一只猛虎從天而降,馱起南陽公主逃離大佛寺。猛虎在一只猴子的帶領下,在七里灣廟的地方稍做休息,又上路西行,,在蓮花山又歇了一下腳,,最后到胡家灘的蒼巖山出家安身。至今,,蒼巖山有一老虎洞,傳說就是那只猛虎居住的地方,。后來,隋煬帝得了一場重病,需要親兒女的手和眼入藥治病,,大公主和二公主都不愿獻出手和眼,,沒有辦法只好找到三皇姑,公主當即把手剁下,把眼挖出,,獻給父親,。南陽公主雖然受到父親的迫害,但仍盡一個兒女的責任,為父親盡孝。她的一片孝心感動了很多人,群眾為了紀念她,,就在她當年落腳小息的地方蓋了一個小廟,。 最早的小廟坐北朝南,只有一間,后來時間長了,就把廟加大到三間,,又加大到五間,。許多人都來拜佛進香,特別是有些老太大求神告佛保佑她,希望自己的女兒也象南陽公主那樣孝敬自己,。為把南陽公主的事跡留下來,,教育后代,很多附近村民自發(fā)捐錢建廟,有許多外地人也捐款資助,廟中有一塊石碑就記有河南某地的捐資。 由于捐款越來越多,就于明萬歷年間由東焦,、袁營,、石家莊三村牽頭組織,把原廟拆掉,在原地重新建起,,規(guī)模擴大,,群眾稱之謂“大廟”??滴跄觊g又進行了一次大規(guī)模的重修,。重修后的廟宇占地面積約十多畝,規(guī)模宏大,雄偉壯觀,,蒼松翠柏郁郁蔥蔥,在石家莊地區(qū)享有盛名,。 重建后的蒼巖山圣母廟由座北朝南改為坐東朝西,與蒼巖山福慶寺遙遙相對。整個廟宇的主要建筑排列在東西走向的中軸線上,自西向東依次為山門,、鐘鼓樓,、正殿、正樓,。在正殿院內(nèi)南北兩側(cè)還設有廊房,塑有唐王游地獄的神話故事,,所以人們有時也把圣母廟稱為“閻王廟”,。全廟殿宇重疊,,高低錯落,主次分明。 廟宇門前立有兩根旗桿,高三丈有余,。登上十二級臺階,是一平臺,,然后進入山門(天王殿)。山門面闊三間,飛檐抱廈,,雕花石柱,,上刻楹聯(lián)。在正門之上掛有藍地金字大匾,。殿內(nèi)塑有四大天王,相對而坐,,高約丈二,墻壁下繪有天王故事壁畫,天王塑像前側(cè)各有一行重修石碑,,共有10座,。山門兩側(cè)設有茶棚,在廟會期間舍茶、茶棚面向西開,,斗拱飛檐,古樸典雅,,與天王殿相得益彰。出天王殿后門,是一處空院,,院內(nèi)北側(cè)有看廟人的住宅小院,。往前走就是過堂樓,二層,樓上掛有鐘鼓,,又稱為鐘鼓樓,。每到午夜12時看廟人要上樓敲鐘,在當時如何知道已是午夜12時呢?據(jù)傳這口大鐘與正定隆興寺的大鐘有聯(lián)系,每當隆興寺的大鐘敲起時,圣母廟的大鐘就嗡嗡作響,看廟人聽到后就敲鐘報時,。樓下兩側(cè)房屋是供三村管事鄉(xiāng)紳舉辦廟會議事之用,。 從鐘鼓樓穿堂而過,就進入了全廟最大的院落一一正殿大院,院內(nèi)南北兩側(cè)設有廊房,內(nèi)塑十殿閻王,南面五殿,,北面五殿,。殿內(nèi)光線幽暗,陰森恐怖,有的人看后就轉(zhuǎn)頭不敢再看,,一般人夜間絕對不敢進到此地,。每殿內(nèi)閻王坐后,兩側(cè)是判官,、書吏和牛頭馬面,前面是小鬼行刑等,,有鋸入、磨尸,、下油鍋,、上刀山、稱心,、輪回……,。殿內(nèi)后壁,兩側(cè)繪有壁畫。十殿閻王的神話故事對于約束人們的思想,、行為都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院內(nèi)兩側(cè)靠近鐘鼓樓各有一塊龜馱碑,青石制成,氣派非凡,是清康熙年間重修圣母廟的碑記,。在大碑后面,立有數(shù)個小碑,。在南廊房前,留有原來小廟,。原廟一共五間,在明朝萬歷年間重建時,,把原廟拆掉,改為一間磚結構的高臺小廟,廟前立有最初建廟的石碑(據(jù)當事人講,此碑的時間現(xiàn)已記不清了,,不是隋朝,就是唐朝,絕不是明朝所立),,廟內(nèi)有南陽公主倚虎小息的塑像。在院內(nèi)兩側(cè)種有七,、八棵高大的古柏,個個都要一,、二個人才能合抱過來。其中在原廟前的一棵古柏,要六,、七個人才能摟抱過來,它枝繁葉茂,碩大的樹蔭幾乎鋪滿了半個院落,。凡是到過圣母廟的人,無不驚嘆這棵大柏樹的高大、奇特,。民間曾流傳這樣一種說法:大佛寺(正定隆興寺)大,趙州大石橋大,趕不上咱們的柏樹大,。一般人們講廟大,主要是說這棵柏樹大,。千年松,,萬年柏,這棵柏樹就代表了圣母廟那悠久的歷史。 在院內(nèi)正東方,巍然矗立著全廟的主體建筑一一蒼巖圣母行宮,。整個建筑宏偉壯觀,雕花石柱,,飛檐抱廈,雕梁畫棟,,富麗堂皇,。在抱廈內(nèi)設有香案和長明燈。在大殿正中,塑有懸崖峭壁,峭壁中間有一山洞,南陽公主和她的兩個姐姐(傳說中南陽公主是隋煬帝的第三個女兒)端坐在石洞之中,衣著鮮明,,神態(tài)嫻靜,。每位公主兩側(cè)還立有四名衛(wèi)士,內(nèi)有各樣神祗,。兩側(cè)墻壁上繪有南陽公主騎虎逃出皇宮出家蒼巖山的故事壁畫,繪畫線條流暢,,色彩鮮明,人物逼真。在1941年前,這里終日燈火長明,香煙繚繞,,吸引著眾多的百姓群眾,。 在正殿的南北兩側(cè),各有一個跨院,靠正殿南墻有一猴王廟,坐東朝西,,供奉孫大圣神像,,以紀念猴王領虎上山。在院內(nèi)還有一火池,專為廟會時進香之用,。在廟會期間,進香者絡繹不絕,大殿內(nèi)相當擁擠,只準年歲大的婦人進廟,,但仍有許多人不能在大殿進香,于是就把香火扔進火池,,也算一了心愿了。 從大殿后便門走出,,就進入了后院,。院內(nèi)也種有數(shù)棵和正殿院內(nèi)一樣高大的柏樹。院內(nèi)正東是全廟最后一座建筑正樓,也稱為圣母寢宮,面闊五間,二層式樓閣,在正樓南北兩側(cè)各有一座二層小樓,,面闊二間,,樓上有走廊與正樓相通。每當廟會期間,廟內(nèi)請來一些信佛的老太太念經(jīng),,晚上就住在南北小樓內(nèi),有些過路去蒼巖山朝拜的香客也經(jīng)常夜宿于此,。在正樓和南北小樓之間,夾有兩處小院,院內(nèi)種有數(shù)棵高大古柏,設有便池,,供游人方便之用,。 在大廟正前方有一戲樓,臺基約半人多高,三面站人,后壁為墻,,斗拱飛檐,,磚木結構。在兩側(cè)立柱上掛有一副楹聯(lián),上聯(lián)是“臺上人臺下人臺上臺下人看人”下聯(lián)是“將今人比古人今人古人人比人”,,橫批是“粉墨登場”,。樓前空地兩側(cè)種有高大古槐,在盛夏時樹蔭幾乎遮嚴了整個戲場,。 七里灣廟是蒼巖山圣母廟的俗稱,這個名字從何時傳起已無從得知,。至于它的來源,據(jù)傳圣母廟距振頭(振頭是當時獲鹿縣一個大鎮(zhèn))村南的奶奶廟七里,,距休門村東口奶奶廟七里,距留營村西奶奶廟七里,距柏林莊奶奶廟也是七里,。這就是七里灣廟中“七里”的來源。再有,附近各村去正定府時,,都要在廟前拐彎,從留營,、休門、振頭,、石家莊,、東焦、袁營等村去正定府時都要在廟前拐彎(這里指的是官道),。特別是從振頭鎮(zhèn)往正定府去,,經(jīng)過西里村,圣母廟門前,拐了一個大大的圓彎,,再由圣母廟轉(zhuǎn)彎向北而去,,再加上道路也曲曲彎彎,所以人們都在“七里”的后面加上了一個“灣”字,。這樣,,當?shù)厝罕娋蜐u漸把圣母廟稱為“七里灣廟”,后來人們又逐漸簡稱為“灣里廟”了。 灣里廟不僅古老,而且廟會也非常盛大,。每年有正月初八廟,四月初八廟和九月十五廟,。 正月初八廟,據(jù)傳是為閻王過生日。在這天,,七里地以內(nèi)村莊的人都手持香紙供品,成群結隊前來進香,。休門、栗村的小伙子們,則敲著直徑二米多的大鼓,人們還大放鞭炮,,進廟焚燒香紙,。這一天比其它廟會都熱鬧,廟周圍做買賣的也特別多,,整整要鬧一天。 四月初八廟的規(guī)模最大,會期是從四月初六到初九,,正日子是初八,。戲樓要唱四天大戲,有時是梆子,二簧,,有時是絲弦,、亂彈,真是人山人海,。這里熙熙攘攘,香煙繚繞,,老人為數(shù)最多,多是來祈禱長壽,。四月初八這天,,商販攤點特別多,一行行,一排排,到處都是,。洋貨,、雜貨、綢緞,、布匹,、兒童玩具、蟲鳥,、花草,、成衣、估衣,,百十年前的舊式衣裙,擺在估衣攤,,真是琳瑯滿目。銷售最快的商品,要算農(nóng)具,、家具,,什么叉把、掃帚,、锨鋤,、犁把、茶幾,、小凳、方桌,、園椅等等,,應有盡有。四月初,,正是準備麥夏的時候,所以廟會上農(nóng)具的生意,,異常興隆,。 九月十五廟也是四天,規(guī)模要比四月廟小一些,,但也相當盛大,熱鬧非凡,。 “七·七事變”后,日軍占領了石家莊。1940年左右,,日軍為開通平安路(現(xiàn)在的新開路),拆毀了灣里廟,,石碑移至路北,木材等運往南小街建學校,那棵巨大的古柏也被砍掉,。據(jù)傳,,日軍在拆廟時還死了幾個人,領頭拆廟的日軍頭目還生了一場大病,他疑心是“圣母報復”。有人勸他,,“若除病,重蓋廟”,,于是在1942年~1943年間便在路北重建一廟。廟宇只有兩座大殿,,前為山門,后為正殿,。在山門前兩側(cè)斜墻內(nèi)嵌有清康熙年間重修石碑,山門中塑有四大天王立像。從山門側(cè)小門進入廟內(nèi)院中,有原廟的大鐘和一些未立起的石碑,。院后是正殿,,塑有三位公主座像,已沒有仿塑懸崖,。殿兩側(cè)是看廟人住宅和廁所,。改建后的廟宇在規(guī)模結構上都遠遜于往昔了。 日本投降后,國民黨接收了石門市,,灣里廟常被用來開追悼會,。1947年石家莊解放后,此地由市總工會做為宿舍,后由市文化用品廠做廠房,。當時廟內(nèi)神像已被毀壞,廟內(nèi)還立有明朝萬歷年間和清康熙年間兩塊石碑,。明朝碑額楷書“石碑 記”三字,碑文楷書“大明萬歷拾捌年新建蒼巖山圣母廟一座……”,,。背面是布施,。“蒼巖山圣母廟”一名就是由此碑而來,1962年將碑與兩尊小菩薩像一起埋于地下,。清碑已被當做過門石,被毀壞了,。在文化大革命期間,廟內(nèi)的兩殿受到破壞,殿脊兩端龍頭,、神獸等都被打掉,。目前僅有兩座大殿空架,廟內(nèi)各種神像,、碑文等無一存留,。 ●補充說明 1,、七里灣廟原看廟人胡姓,其后代仍居住在原廟附近,。召開座談會時曾請兩位后代參加,。 2、座談會后我們曾多次走訪胡家后代,。其中胡士忠(眼鏡廠退休工人,,70歲)向我們建議: 在工人影院附近重新建廟時,應注意廟宇建筑與周圍建筑物的高度比例,。原廟曾有12級臺階,氣勢宏偉壯觀,今廟如果低矮,則會顯得渺小沒有氣勢,。建議向空間要地先蓋二層樓房做為廟會商業(yè)之用,在二樓頂上再蓋廟宇,使整個廟宇成為一座空中樓閣。二層樓的墻壁則做為廟墻,,底部開門,,上部開窗。 3,、我們曾對文化用品廠內(nèi)殘存廟殿的主要部分進行了拍照,待洗出后另行送給各位領導,。 政協(xié)石家莊新華區(qū)文史資料委員會 ●七里灣廟舊址概況 撰稿人:王秀香 七里灣廟舊址位于石家莊市新華區(qū)人民政府駐地北偏東方向約0.49公里處,座落在石家莊市文化用品廠院內(nèi)。占地面積約6,670平方米,,建筑面積200平方米,。設起脊式大殿兩座,分前殿、后殿,,均為磚木結構,,座北朝南。 據(jù)碑文記載,此廟始建于大明萬歷十八年,,上刻“新建蒼巖山圣母廟一座”,所以七里灣廟又稱“蒼巖山圣母廟”,。此廟是東焦、袁家營,、振頭等鄰村村民捐款所建,。原來的大廟分四個院,前三個院有三座大殿,后院設有二層小樓一座,,此樓是專為到井陘蒼巖山圣母廟朝拜的人歇腳住宿所用,。清朝康熙年間,對此廟進行了整修。日本侵華時期,,要在此修一條公路(即現(xiàn)在的新開路),,這條路正好從廟的中間穿過,于是拆掉了原來的大殿,后由日本人在原來的地盤內(nèi)又修大殿兩座,并由原來的座東朝西,,改為現(xiàn)在的座北朝南,。 七里灣廟前,每逢農(nóng)歷四月初八、九月十五為廟會,前來趕廟會的村民絡繹不絕,,賣各種雜品的小攤販,從廟前一直擺出一二里地之遠,,給人民群眾在物質(zhì)交流方面帶來了一定好處。 1947年底石家莊解放后,,此地由市工會作宿舍,后由市文化用品廠作廠房并沿用至今,。1967年文化大革命時期,廟里的兩座大殿受到破壞,殿脊兩端泥塑龍頭和泥人等都被打掉,。目前廟內(nèi)各種泥塑神像等無一留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