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芾與盱眙第一山 馬培榮 過去我們一直以為,,米芾因于宋哲宗紹圣四年(1097年)“赴任漣水途經(jīng)盱眙”,第一次經(jīng)此,,賦《都梁十景詩》,,題“第一山”碑,故而把叫了千百年的“南山”“都梁山”改名“第一山”,。這可能是一個誤會,,因為根據(jù)史料,早在紹圣四年之前的兩三年間,,米芾不僅到過盱眙,,而且還不止一次,。 米芾(1051~1107年),,字符章,號襄陽漫士,、海岳外史,、鹿門居士、無礙居士,、家居道士等,;官至禮部員外郎,又稱南宮舍人,,或稱米南宮,;又因愛石、集石,、藏石,、拜石,近乎癡狂,,又稱米顛,、石癡。米芾能詩文,、擅書畫,、精鑒別,書畫自成一家,,集書畫家,、鑒賞家、收藏家和詩詞家于一身,,與蘇軾,、黃庭堅,、蔡襄并稱“宋四書家”。 近年來,,據(jù)考證資料認(rèn)為,,米芾不只是在紹圣四年路過盱眙,而是在紹圣二年,、紹圣四年,、紹圣末至崇寧初,直到崇寧五年,,至少盱眙到過五次以上,。此將其情陳述與書,以供方家參考,。 1,、紹圣二年,米芾“逃暑”南山,、名作書帖 宋哲宗元祐九年甲戌(1094年),,米芾時任雍丘(今河南杞縣)縣令。夏四月癸丑改元,,易年號“元祐”為“紹圣”,,稱“紹圣元年”。朝廷天下大赦,、釋罪免刑,、官吏調(diào)職。米芾原想此次或能重用,,可卻是又一次官場失意,,連“雍丘縣令”這個七品芝麻官的頭銜也被免去,只讓他掛了一個“監(jiān)嵩山中岳祠”的閑職,,成了“中岳祠”的監(jiān)理官,,負(fù)責(zé)監(jiān)管中岳嵩山的一座祠廟?!爸性漓簟币卜Q“中岳廟”,,供奉“太室山神”,其地在河南登封嵩山南麓,。米芾成了個監(jiān)管廟寺的差官,,心中不悅。 于是,,米芾憤憤不平:既然賦我閑職,、不予重用,那我不如趁著空閑,,周游山水,,遍覽名勝,。于是,第二年(紹圣二年,,1095年)夏天,,米芾借避暑為由,逃離你爭我斗的官場,、你搶我奪的世道,,偕妻來到淮南盱泗,在淮山游玩,、避暑,、寫字,乘機逍遙一番,。南山姣好的風(fēng)景,、優(yōu)雅的環(huán)境、幽靜的山谷,、田園的生活,,使得米芾的心慢慢地靜了下來。在這里,,他著著實實地目睹了淮山之美,,感受到淮山之幽,,欣賞了淮山之勝,,體會了淮山之秀。但詼諧的脾性和幽默的談吐,,卻無法改變,,他嬉戲般地稱“避暑”為“逃暑”。正是在這種清幽雅靜的環(huán)境中,,米芾隨意提筆便會留下驚人之作,,其中有些名帖留存后世。 今藏北京故宮博物院的《拜中岳命作帖》(見圖1),,是紹圣二年(1095年)米芾初到盱眙南山時所作,,他不僅因為對如此任職的不滿,更是厭惡那魚龍混雜,,勾心斗角的官場,,向往清凈自在,悠閑自得,,故寫道:“卻懷閑祿厚,,不敢著潛夫。常貧須漫仕,,閑祿是身榮,。不托先生第,,終成俗吏名?!辈蝗缭谶@淮山之境,,置身云水,隱居山間,,“靜洗看山睛,,圖書老此生”。 圖1:米芾在盱眙南山“逃暑”所作《拜中岳命作帖》拓本 宰相章惇是米芾的好友,,也來函問候其情,,欲推舉其職,并相約見面,。米芾怎么說呢,,他本來就因免去雍丘縣令、改任中岳外史深感不快,,才來到這泗盱淮山避暑,,不,更為確切地說是“逃暑”,,因“逃避”而來“消暑”,,如此相告也未嘗不可,于是實情告知:“芾逃暑淮山,,幸茲安適,。人生幻法中,酷暑為虐,,而熱為惱,。”天氣炎熱令人懊惱,,但我現(xiàn)在“在清泉之中,,南山之陰,而獲逃此”,,倒還有幾分愜意呢,。并言待到秋天,在車子上放上坐墊,,再乘車前往拜訪,。此即《逃暑帖》(見圖2),今藏美國普林斯頓大學(xué)附屬美術(shù)館,。 圖2:米芾在盱眙南山“逃暑”所作《逃暑帖》拓本 閑暇之時,,與老友賀鑄以書相報,二人之情甚密:不遇,牽腸掛肚,,常念常思,;每遇,瞋目扺掌,,論辯鋒起,。身在淮山,豈能不書幾筆而奉之,?于是作《淮山帖》(見圖3),,云:“芾頓首再拜,淮山又得話生平”,,本想前往拜見,,無奈“我薄祿未得歸,相見何期”,。于是“臨風(fēng)悵然,,亂道敘意。早對舟相呼,,不覺心目凄斷,。”米芾頓首問候,,還代老妻致意,。寥寥數(shù)字,卻顯濃濃情深,。 圖3:米芾在盱眙南山“逃暑”所作《淮山帖》拓本 米芾是個好交朋友的人,,在淮山避暑,也不忘給友人寫信報知情況,,他寫道:“米頓首再拜,。泗有淮山之勝,公事外,,足臨攬之。樂山閣屢曾到,,宜如葺齋,,內(nèi)見山,誠樂也,?!泵总辣苁钪氐哪仙街掠幸煌らw名叫“樂山閣”,雖然破舊,,但在閣中可覽群山,、可觀淮水、可怡心境,、可樂心情,,還說準(zhǔn)備予以修葺,,作為歇息、賞景,、書畫,、自樂之所。米芾與宰相王珪之子王仲修交好,。王仲修,,字敏甫,不僅學(xué)博豐厚,、聰穎多才,,且愛畫收藏、賞畫析評,,蘇軾,、楊杰、陸佃(陸游的祖父)皆與其友善,,多有唱和,。米芾在《畫史》中就記載有王敏甫收藏李重光“四時花卉軸”一事。此年,,王敏甫前往京都,,準(zhǔn)備參加明年會試。米芾雖然逃暑南山,,卻時常掛念,,故在信中提及:“王敏甫所苦如何?今在何處,?欲各通問,。”因書帖有“泗有淮山之勝”句,,故此帖稱《淮山之勝帖》,,并被清代卞永譽的《式古堂法書》所收錄。 米芾接連寫下了《拜中岳命作帖》《逃暑帖》《淮山帖》和《淮山之勝帖》等,,還乘興作了《淮山避暑雜詠》,,含《試茶》《遇郭剛遂別寄》《即事》《呈章清》四首詩。被刻勒成碑,,幾經(jīng)周轉(zhuǎn),,據(jù)悉《淮山避暑雜詠》(見圖4)今藏于定州(今河北省定州市)文廟。 圖4:米芾在盱眙南山“逃暑”所作《淮山避暑雜詠》拓本 《輿地紀(jì)勝》和舊本《盱眙縣志》中還載有米芾書“繡巖堂碑”之事,,清光緒《盱眙縣志稿》“卷十三·金石”載:“宋米芾《繡巖堂碑》,。此石久湮,見《輿地紀(jì)勝》?!蔽覀冸m未見到真跡,,但從舊志中所言可以得知,“繡巖”即今第一山“秀巖”,,而“繡巖堂”即今秀巖前面的“淮山堂”,。但《淮山之勝帖》中所說的“樂山閣”,卻無法考證其今在何處,。如今,,上述各帖、各碑,,皆屬珍品,,身價百倍。 2,、紹圣四年,,米芾賦詩題碑、南山易名 紹圣三年(1096年),,正在賦閑的米芾接到朝廷詔書,,另有新任,便匆匆趕到汴京(今開封)領(lǐng)命,,得旨方知被任命為漣水軍使,。漣水原為縣,太平興國三年(987年)升格為軍,,“軍使”一職是掌管本軍賞功罰罪的官員,。 紹圣四年(1097年)春三月,米芾又登上客船,,匆匆啟程,,沿汴水南下,前往漣水赴任,。船出汴京,,駛往東南,只見汴河兩岸一望平川,、平坦無垠,,閃過的皆是些樹木、村莊,、農(nóng)田、莊稼,。他立于船頭數(shù)日,,日日如此,似感倦乏。當(dāng)客船穿過泗州,,出汴入淮,,米芾抬眼望去,突見淮河南岸,,一溜青山赫然橫在眼前,,猶如展開一幅山水長卷:群山羅列,平地凸起,,拔地而立,,那青山婀娜多姿、碧翠如玉,,恰似一道翠屏遮住佳人羞容,,這似隱似現(xiàn)、欲語還羞的模樣,,似曾相識,,又未曾見過。這青山倒影在澄碧如鏡的淮水中,,更若佳人婷婷,、裙裾飄逸、奇秀美靈,。這奇,,奇得令人叫絕;這秀,,秀得使人詠贊,;這美,美得叫人心動,;這靈,,靈得讓人驚嘆。如此天下美景,,獨占日月甄嬛,,用盡人間絕句,難描盱眙南山,。米芾心想,,上次避暑于此,南山住了數(shù)月,,風(fēng)景已閱無數(shù),,卻未見南山全貌,也沒有如此之感觀,?如今在淮河對岸看盱城,、從淮水之上看南山,,卻是另外一番感覺。細(xì)思之,,或許是“未識盱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吧! 于是,,米芾決定改變行程,,就此泊舟盱眙,再游南山,,后赴漣水,。船靠碼頭,棄舟登岸,,米芾下得船來,,入得淮汴門,經(jīng)過大街,,徑自來到山前,,登上石階,拾級而上,,直至南山之巔,。回首遙望,,極目四顧,,看淮河蜿蜒,帆影點點綴絹帶,;都梁清靈,,松柏娑娑奏瑤琴;山徑悠然,,穿過層林達(dá)峰頂,;石階層疊,移步便覺景色新,。林間民居,、山腰寺院,崖畔碧泉,、坡上小亭,。米芾不由得拍手叫絕,當(dāng)即一首《題泗濱盱眙南山》詩在心中打成了腹稿,。 得知盱眙縣衙就設(shè)在南山之巔,,米芾便登階而上,前往拜會盱眙知縣,。盱眙知縣早知米芾大名,,當(dāng)即迎入,,互為問候,,讓座上茶,,一番寒暄。米芾道:“盱眙之境,,奇巧迭出,;南山之景,美不勝收,;似翠屏立于淮岸,,如衡霍傲立東南,若將南山稱之為'東南第一山’實為不過,?!表祉糁h說:“久聞南宮大人有神來之筆,何不為吾縣題寫數(shù)字,,留下墨寶,,以為珍藏?”米芾也未推辭,,便差人拿來筆墨紙硯,,鋪開大張宣紙,略思片刻,,拿起斗筆,,飽蘸濃墨,欣然揮筆,,寫下三個大字——“第一山”,。 條幅展開,大字躍現(xiàn),,“縱然飛動,,殊有一夫當(dāng)關(guān)之勢”,盱眙知縣,、縣衙屬吏皆贊口不絕,,連連稱奇。米芾細(xì)細(xì)端詳,,覺得一張大紙中僅寫三個大字,,略顯空懸。心想,,如果還用常規(guī)題頭落款,,似乎落入俗套,倒不如將腹稿詩文寫在兩側(cè),,與其相配,,豈不是字義渾然,、詩書對配、相得益彰,?于是,,米芾又取來中毫,蘸墨運筆,一邊吟誦,一邊書寫,,在“第一山”三大字兩側(cè),把《題泗濱盱眙南山》詩文,,一邊兩句,小字寫就,。在詩文最后,,署上自己的大名“米芾”。再仔細(xì)端詳,,點頭若思,,甚為滿意。
圖5:宋米芾親書第一山詩文與第一山碑刻 盱眙知縣得到米芾的墨寶,,甚是欣喜,,當(dāng)即命人將其臨摹,鐫刻于石,,石高二尺,、寬一尺四寸。中為“第一山”三大字,,字徑六寸,。兩旁詩文一邊兩行小字,字徑一寸四分,。據(jù)書家言,,字為“簪花家法”,行書,,勒為陰刻,。石板曾嵌于縣衙南樓墻壁,以為觀石(見圖5左),。明代盩厔(今陜西周至縣)趙崡撰《石墨鐫華》記其事,。 其后,盱眙知縣又將中間的“第一山”三個大字放大四倍,,刻勒成巨碑,,名曰“第一山碑”,立于南山之巔(見圖5右),??坛傻摹暗谝簧奖北咂叱呷?,寬二尺九寸,三大字字徑二尺三寸二分,,故顯雄渾蓋世,、大氣磅礴、凌云絕頂之氣,。引得全國各地書家愛好者紛紛前來臨摹,,或作收藏,或予翻刻,,一時成為時尚。以致米芾之刻播向嶺南北疆,、東瀛西蜀,。據(jù)悉,現(xiàn)在全國摹刻米芾“第一山”碑者竟達(dá)四五十處,,其實,,“第一山碑遍天下,皆是摹自古都梁”,,這才是本源,。正如西岳華山“第一山”碑摹刻者華陰縣令燕山董盛祚,在碑的左下側(cè)刻道“南宮此刻,,向在盱眙,,摹刻于茲,以壯名岳”,。在南宋胡仔的《苕溪漁隱叢話》書中,,也有這樣的記述:“淮北之地平夷,自京師至汴口并無山,,惟隔淮方有'南山’,。米元章名其山為'第一山’。有詩云:'京洛風(fēng)塵千里還,,船頭出汴翠屏間,。莫論衡霍撞星斗,且是東南第一山,?!嗽娍淘谀仙绞律稀,!?span>趙涵在《石墨鐫華》書中也明言:“宋米芾'第一山’三大字,,此刻在盱眙縣中南樓,觀石乃摹刻耳,,縱逸飛動,,殊有一夫當(dāng)關(guān)之勢,。”明萬歷年間錢塘縣令姜召從盱眙摹得此碑,,重刻于杭州紫陽山,。清阮元在《兩浙金石志》書中,詳細(xì)地記載了此事,。 至此,,叫了千年的盱眙“南山”,因為米芾的一詩一碑,,從而易名“東南第一山”,,亦即“第一山”,久而久之,,倒把原來“南山”的名字給漸漸地淡忘了,。正如清初河督張鵬翮詩中所言:“元章自汴還,一葉向吳關(guān),。為愛清風(fēng)地,,因名第一山?!表祉簟暗谝簧健北L(fēng)行天下,,既摹米芾墨寶,亦揚盱眙之名,,何不幸哉,! 3、紹圣五年,,米芾游都梁山,、撰“十景詩” 自紹圣四年米芾在盱眙題寫“第一山”碑之后,更是對盱眙情有獨鐘,,無法舍棄,。所以,他不由自主地又來了第二次,、第三次……每次來到盱眙,,都要登第一山、酌玻璃泉,、游杏花園,、覽會景亭,又轉(zhuǎn)清風(fēng)嶺,、翠屏峰,、八仙臺、寶積山,欣賞風(fēng)景,、暢懷心緒,,在如畫般的風(fēng)景里,詩興大發(fā),,提筆難收,,一口氣寫下洋洋十首風(fēng)景詩,即稱《都梁十景詩》,,且看: 從洛陽汴京千里行來,,值當(dāng)船出汴口、進(jìn)入淮河,,方可見山如翠屏,,置于眼前。都說南岳衡山(又名霍山,,文人常以“衡霍”喚之)奇高無比,,聳入云端,比肩星辰,,而米芾則以衡霍撞落的星辰落于淮岸以喻南山,甚是絕妙,,更顯神奇,。南山居中原東南,東為平川直擊大海,,此山為界,,當(dāng)稱“東南第一山”也!故將前次所作《題泗濱盱眙南山》更名為《第一山懷古》: 京洛風(fēng)塵千里還,,船頭出汴翠屏間,。 莫論衡霍撞星斗,且是東南第一山,。 還有《玻璃泉浸月》詩云: 半山亭下老苔錢,,鑿破玻璃引碧泉。 一片玉蟾留不住,,夜深飛入鏡中天,。 《杏花園春晝》詩云: 風(fēng)輕云淡午天春,花外游人載酒樽,。 不是山屏遮隔斷,,牧童錯指是孤村。 《瑞巖庵清曉》詩云: 西山月落楚天低,,不放紅塵點翠微,。 鶴唳一聲松露滴,水晶寒濕道人衣。 《會景亭陳跡》詩云: 自是韶華不耐秋,,水光山色一時休,。 細(xì)將瓦礫分明看,片片飛來落葉愁,。 《龜山寺晚鐘》詩云: 龜峰高聳接云樓,,撞月鐘聲吼鐵牛。 一百八聲俱聽徹,,夜行猶自不知休,。 《五塔寺歸云》詩云: 塔邊云影任高低,閑逐清風(fēng)自在飛,。 四海望遙人久渴,,不成霖雨又空歸。 《清風(fēng)山聞笛》詩云: 鐵笛誰吹一曲哀,,清風(fēng)約我上層臺,。 悠揚正到堪聽處,怕惹閑愁卻下來,。 《寶積山落照》詩云: 怪石壘壘玉作堆,,登臨晚景更徘徊。 夕陽無限堪停好,,莫到奇山空自回,。 還有《八仙臺招隱》詩云: 山徑重重鎖綠苔,松花曾見幾番開,。 群仙費盡招呼力,,哪得休官一個來。 《都梁十景詩》,,十首詩,,四十句,二百八十字,,字字璣珠,、句句經(jīng)典、首首稱絕,,縱攬盱眙美景,,寫盡都梁風(fēng)光,皆為傳世之作,! 4,、崇寧年初,米芾督管漕運,、再到一山 宋徽宗建中靖國元年辛已(1101年),,米芾轉(zhuǎn)任發(fā)運司勾管文字,作為發(fā)運司屬官,游走于江淮之間,,常住于盱眙,,督管汴河漕運和都梁山倉、泗州倉,。也正是這段時間,,在盱眙流傳了一個與米芾相關(guān)的傳說。 相傳有一年黃河奪淮,,淮水陡漲,,盱城被水。一日,,忽見淮河上游沖下來一口大棺材,,漂到城邊淮灘擱淺停住。棺材上放著幾只亮閃閃的金酒盅,。酒盅下壓著一封信,,信封上寫道:“大宋轉(zhuǎn)運官米南宮親啟”。領(lǐng)頭的差官周以忠一看是寫給米南宮的信,,不敢怠慢,,便指揮眾人抬著棺材,飛速來報,,呈于米芾,。 米南宮展信一看,只見信中寫道: 唐代李淳風(fēng),,棺材被水沖。淌來盱眙縣,,遇到米南宮,。 請君執(zhí)所葬,葬于九女峰,。有感能相助,,謝桌金酒盅。 倘若少兩個,,就問周以忠,。別處找不到,藏在袖籠中,。 米南宮知道,,這李淳風(fēng)前算千年、后算八百,,是個了不起的大神人,,所以對李淳風(fēng)倍加敬重萬分。再看題詩之下,還有兩行小字云:“吾曾言泗州恐有覆盆之患(《泗州志》有記載),,眾人笑我妄語,,然吾篤信。死后欲葬盱眙九女峰,,在此觀淮望泗,,待其箴言一日成真也?!?o:p> 看罷書信,,米芾便知道幾分情形。心想:“泗州自唐時遷治以來,,屢遭水患,,但至今仍未'覆盆’,今后如何,,真假難說,。或許再過上幾代幾十代,,說不準(zhǔn)到了哪個朝代,,還真的會'覆盆’了呢!到底如何,,那是后事,,暫且勿須管他。不過李淳風(fēng)前輩之托,,晚輩當(dāng)應(yīng)效力,,不可怠慢啊,!” 于是,,米芾清點酒盅,又差人四處打聽九女峰在何處,,可當(dāng)?shù)匕傩斩颊f:盱眙從來就沒有一座叫“九女峰”的山頭,。米芾想,李淳風(fēng)是風(fēng)水大師,,他選的地方肯定是風(fēng)水吉祥,,可觀淮望泗之地。在盱眙北頭有一座“鳳坡嶺”,,相傳古時候有一只鳳凰飛過,,因迷戀美景、落于此嶺,、不遠(yuǎn)飛去,,因而得名,。若從淮河望之,形如斗笠,,故又謂之“笠峰”,。站在此山,淮河,、泗州一覽無余,。那么此山峰會不會就是李淳風(fēng)所說之地呢?米南宮思來想去,,一時拿不定主意,,暗自發(fā)愁,棺材也無法安葬,。 一天,,米南宮獨自一人徘徊縣署后山。忽見鳳坡嶺上有一群小姑娘在挑野菜,,個個都是梳著雙抓髻,、身穿粉紅衫,蹦蹦跳跳,、嬉嬉笑笑,,傳來一串串銀鈴般的笑聲。米南宮一數(shù),,咦,,正好是九個女孩。他心里一亮,,一拍大腿:“有了,!” 米南宮立即命人用八只金酒盅換來一口更大的棺材以及殯葬用的所有冥品祭品,就在剛才小孩子挖野菜的地方,,挖了一個大坑,,將李淳風(fēng)風(fēng)風(fēng)光光地隆重安葬。又在墓前立了一石碑,,親書“唐朝李淳風(fēng)之墓”,落款“宋朝米元章立”,。 從此,,九女峰的故事便不脛而走,迅速傳開,。當(dāng)然,,這只是一個傳說,不必去考證真?zhèn)?。只是米芾與盱眙淵源太深,,民間故事正說明盱眙百姓對米南宮心存情感,。 5、崇寧五年,,米芾留下題刻,、訣別南山 在第一山秀巖絕壁之上,有摩崖石刻百余方,,如蘇軾的《行香子》,、蔡元長的題名刻等等,其中就有一幅米芾親書題名大字:“張大享,、米芾丙戌年”(建圖6),。此刻中的“丙戌年”即指宋徽宗崇寧五年(1106年),此年正是“丙戌年”,。 第一山秀巖米芾張大亨題名石刻拓片 2023年,,國家文物局印發(fā)《第一批古代名碑名刻文物名錄》,包含碑刻,、摩崖石刻等1658通(方)重要文物入選,,其中江蘇73通,淮安市占6通,,而其中4通就在盱眙第一山,。其中米芾的《張大亨米芾題名》題刻就是其一。此刻高45厘米,,寬48厘米,,據(jù)《米海岳年譜》稱,此乃米芾于崇寧五年所刻,,此年米芾已56歲,,時為晚年也。 米芾書法絕美,,久負(fù)盛名,,他所題的這八個字字體遒勁有力,熠熠生輝,,游客每到第一山游覽,,都會感到千年文化的深厚底蘊如浩蕩秋風(fēng)迎面撲來。在中國書法史上被譽為:神氣飛揚,,筋骨雄毅,。 崇寧二年(1103年),米芾由發(fā)運司屬官改任太常博士,、書學(xué)博士,,便去了汴京。三年(1104年)7月又轉(zhuǎn)任無為軍(今安徽無為縣)知軍,。四年(1105年)秋又接到擔(dān)任書畫學(xué)博士,、禮部員外郎的通知,,調(diào)往京都。崇寧五年(1106年)初,,米芾再到盱眙,,準(zhǔn)備從盱眙汴河之舟去往京師。到了盱眙后,,米芾前往“南山別業(yè)”會晤老友張大亨,,與其同登第一山,游覽杏花園,,并在秀巖留下了“丙戌歲”的題名石刻,。 這位與米芾同時題名的張大亨是誰?據(jù)清光緒《盱眙縣志稿》“卷九·人物”記載:“張大亨,,字嘉父,山陽人(亦有資料說是吳興即今浙江湖州人),。登宋神宗元豐八年(1085年)進(jìn)士第。宋徽宗建中靖國元年(1101年)為太學(xué)博士(《宋會要輯稿》),。政和七年(1117年)為司勛員外郎(《玉照新志》),,官至直秘閣,流寓盱眙,?!睋?jù)資料載,“蘇軾,、張耒皆與友善,,每過盱眙,多為詩賦贈之,?!碧K軾謂其文章“得之于心,應(yīng)之于手”,稱賞其“論西漢文帝不誅七國”的文章,立論精確(《與張嘉父》)。張大亨著有《春秋通訓(xùn)》十六卷,、《春秋五禮例宗》十卷(《直齋書錄解題》)等,,在《全宋詩》卷1150錄其詩一首,詩云: 方寸平田便有余,,子孫無復(fù)廢耕鋤,。 已將不死為嘉種,更向無何筑隱居,。 蘇軾曾贈有《送張嘉父長官詩》,,元豐二年赴任湖州時又有《過泗上喜見張嘉父》;張耒有《南山賦贈張嘉父》《贈張嘉父》《戲贈張嘉父》等詩,。米芾與張大亨也是相交甚密,每過盱眙,,必訪嘉父,,在張大亨的都梁山別業(yè)吟詩作對,、書文寫字。據(jù)說在元符末(元符三年,,1100年),,宋哲宗死,新黨人士逐一下臺,。蔡京東下停舟于真州(今江蘇儀征〉,。當(dāng)時發(fā)運司勾管文字米芾、泗州通判賀鑄和張大亨前來相見,。張大亨用激將之法要蔡京寫“特大”的字,,故言:“你寫不了大字,就寫個一般的吧,,我們可以用燈影放大后描成大字,。”蔡京被激而氣,,問道:“寫什么,?”張大亨說:“寫'龜山’二字?!辈叹夂艉舻卣f我寫給你們看吧,,便令人拿出如椽巨筆,用水桶盛墨,,當(dāng)即一揮而就,,寫成“龜山”二大字,眾人皆驚,。待墨稍干,,賀鑄奪字而遁,此事還引起賀鑄與米芾兩人的矛盾,。后來張大亨就拿著這幅字,,將龜山二字刻勒于下龜山絕壁,遂成景觀,。 在胡仔《苕溪漁隱叢話》卷三十五記:“我編米芾年表,,在祟寧五年有'過泗州,訪張大亨之南山別業(yè),,于南山石壁題名’,。所題即此?!笨梢姀埓蠛嗯c米芾關(guān)系密切,,且對書法佳作極為喜好,尤喜大字,。 令人遺憾的是,,米芾和張大亨于祟寧五年丙戌(1106年)在第一山秀巖題名之后,,便去了汴京。不久又改任淮陽知軍,。史載,,就在大觀元年丁亥(1107年),“開春上章謝事,,不允”,,于三月某日因瘍生于首,米芾卒于淮陽軍任上軍廨之中,,享年57歲,。一代著名書法家猶如巨星隕落,令人嘆息,。但米芾與盱眙第一山的情緣與故事,,卻一代一代流傳了下來。 【參考文獻(xiàn)】: 1.宋·米友仁《京口耆舊傳》 2.宋·王明清《玉照新志》 3.明·趙崡《石墨鐫華》 4.清·乾隆《盱眙縣志》 5.清·光緒《盱眙縣志稿》 6.清·胡仔《苕溪漁隱叢話》 7.清·翁方綱《米海岳年譜》 8.曹寶麟《米芾年表》 9.謝飛《米芾〈淮山避暑雜詠〉刻石蠡見》 10.韓振京《蘇軾知定州留下的米芾題詩墨寶》 11.張恩黔《都梁紀(jì)事》 12.秦士芝 陳琳《第一山題刻選》 13.成兆友 譚勇《盱眙金石》 14.馬培榮《南山遺韻》 15.唐吟方《啟功先生與碑帖收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