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餅在明代成為中秋節(jié)令食品之后,,由于它正好可以作為月亮的象征,又能代表親友團圓,,所以在中秋節(jié)俗中的位置越來越重要,,數(shù)百年來傳承不衰。吃到后來,,人們雖不覺得月餅是多么好吃的東西,,可是年年中秋都要吃。有些小孩子就要問:“為什么中秋節(jié)要吃月餅?zāi)??”這時家里的老人就會講一個與月餅相關(guān)的故事來解釋,。老人的解釋雖然可能不符合事實,但是很有趣味,,不但能滿足孩子的好奇心,,也能傳承一些相關(guān)的歷史知識或者道德觀念。 關(guān)于月餅的傳說有多種,,這些故事講述了中秋節(jié)吃月餅習(xí)慣的來歷,,從何時開始過中秋要吃月餅的,等等,。 其一 中秋節(jié)吃月餅源于元末農(nóng)民起義 元朝末年,,因受到蒙古統(tǒng)治者欺壓,漢人的日子過得很苦,。蒙古皇帝和官府怕漢人反抗,,防范得特別嚴(yán)密,他們沒收了人們家里的鐵器,,連菜刀也給鎖上,,三五家合用一把。漢人受不了壓迫,,就密謀起義,。起義的帶頭者是朱元璋,他手下有個軍師叫劉伯溫,,足智多謀,。劉伯溫給朱元璋出主意,用藏有“八月十五,,驅(qū)除韃虜”紙條的面餅傳遞消息,,約各地好漢在這天夜里起義殺官兵,。朱元璋采納了他的建議,八月十五前幾天開始將這種面餅四處傳遞,。人們在收到后,,也仿造這種月餅,夾上紙條,,再傳出去,,這樣一傳十十傳百,好多地方都流傳開了這種餅子,。到八月十五夜里,,各處分頭起義,經(jīng)過好多場戰(zhàn)斗,,最終把元朝皇帝拉下馬來,。朱元璋做了皇帝,用傳遞信息的面餅賞賜功臣,,慶賀勝利,。民間為了紀(jì)念起義的成功,也在每年八月十五晚上吃月餅,。從此中秋吃月餅的習(xí)慣就傳下來了,。 月餅成為中秋節(jié)令食品跟反抗壓迫的起義有關(guān),這是流傳最廣的一個關(guān)于月餅來歷的傳說,。這個故事有不同版本,。有的地方把用月餅傳消息說成是另一個起義頭領(lǐng)張士誠的事,有的地方只說是漢族人起義,,并不提某個頭領(lǐng),。 其二 月餅來自胡餅 唐高祖年間,大將軍李靖率軍征討匈奴,,打了大勝仗,,在八月十五這一天班師回朝。唐高祖李淵為他設(shè)慶功宴,。這時,,有一個經(jīng)商的吐魯番人向皇帝獻上他們家鄉(xiāng)的特產(chǎn)——一種很好吃的餅,表示祝賀,。唐高祖看著漂亮的圓餅,,跟空中明月有點相似,就說:“應(yīng)將胡餅邀蟾蜍”,。把餅賞賜群臣分食,,大家都說這餅非常好吃。從此以后,胡餅就在京城流傳開了,,每到八月十五,人們就邊吃胡餅邊賞月,,后來,,胡餅又改叫月餅。 這個傳說也跟戰(zhàn)事有關(guān)系,。不過故事里“月餅”名稱的由來跟賞月活動聯(lián)系在一起,,“應(yīng)將胡餅邀蟾蜍”的說法也比較文雅,文人色彩較重,,很像是文人墨客編出來的故事,。 其三 楊貴妃給月餅起名 月餅很早就有了。漢代張騫出使西域,,帶回來芝麻,、胡桃,當(dāng)時人們用胡桃仁做餡,,做出一種圓形餅,,叫胡餅。有一年八月十五,,唐玄宗和楊貴妃一邊賞月一邊吃胡餅,。唐玄宗說:“胡餅這個名字不好聽!”楊貴妃望著又大又圓的月亮,,隨口說:“這餅很像天上的月亮啊,,就叫月餅怎么樣?”唐玄宗說:“好,!”從此,,胡餅就改叫月餅了。 這個傳說跟第二個傳說在時間上接近,,也是說這餅的來歷有外來的成分,。故事把月餅跟楊貴妃這個民間知名度很高的美女聯(lián)系起來,更富于閑情逸致,。 以上是民間傳說對月餅來歷的解釋,。這種解釋都是先人在生活中為了滿足自己或孩子們的好奇心而編出來的故事,其中有兩點是真實的:一是中秋節(jié)吃月餅的基本事實是真的,,二是故事情節(jié)所反映的人們的愛國意識,、熱愛團圓美滿生活的情感是真實的。至于故事里所說月餅產(chǎn)生的過程和年代,,按照傳說形成的原理,,一般是不可信的,假使跟事實一致,那也極為少見,,或者只是巧合而已,。人們都不計較傳說在細節(jié)上是不是真實,講的人跟聽的人都知道這是在講故事,,只要故事有意思就行了,。不過,關(guān)于月餅的上述傳說有些還真的跟事實大致相符,,或有一些真實的聯(lián)系,。比如第一個故事講月餅大致產(chǎn)生于明初,第二個故事和第三個故事講月餅跟一種有外來因素的胡餅有關(guān)系,,這些都是跟事實大體相符的——月餅作為節(jié)令食品是明代的事,,它的前身是曾經(jīng)作為大眾食品風(fēng)靡很久的胡餅。 唐明皇游月 唐明皇李隆基由于跟楊貴妃的愛情故事,,大大提高了他在諸多皇帝中的名氣,,成為文人樂于吟嘆、百姓愿意提起的人物,。根據(jù)歷史文獻,,唐玄宗還是一個風(fēng)雅的喜歡賞月的人,這使他成為中秋節(jié)故事的主角之一,,好幾個故事都有他的份兒,。 被稱為中秋節(jié)三大傳說之一的唐明皇游月宮的故事在唐代就已盛傳。據(jù)唐代蔣防《幻戲志》記載:八月十五夜晚,,玄宗望月入迷,,起了游月宮的念頭,就請?zhí)鞄熥鞣?,與天師一起來到月宮,。月宮中的仙樂分外動聽,仙女告訴他們這音樂名叫《紫云曲》,。玄宗素曉音律,,默記曲調(diào),回到凡世把這仙樂傳了下來,,起名為《霓裳羽衣曲》,。從月宮回來的途中,經(jīng)過潞州城,,俯視全城,,見月光如畫,城中靜悄悄的,。天師就請玄宗用玉笛演奏樂曲,,但玉笛并沒隨身帶來,還在寢殿之中。天師就命徒弟去取,,瞬間取回,。奏完曲子,君臣幾人向城中投撒金錢,。過了十幾天,,潞州官府上奏說,八月十五月圓之夜,,空中有天樂傳來,并有金錢撒下,。這個故事在唐代筆記小說《龍城錄》(作者托名柳宗元)中也有記載,,對月宮景象、素娥仙樂等描述更為詳細生動,,并提到“次夜上皇欲再求往,,天師但笑謝而不允”。意思是游月宮是特定時間“八月望日”才能做的事,。 中秋賞月作詩 以上四個故事是中秋故事中影響較大又有較深歷史淵源的,。關(guān)于中秋節(jié)的故事自然不止這四種,近世以來出現(xiàn)的生活氣息濃郁也更有趣味的故事是很多的,,如河北安平縣流傳的故事是這樣的: 從前有一個財主,,日子過得很富裕,這年中秋,,老財主對三個兒子說:“今年咱們的收成不錯,,我準(zhǔn)備了些酒菜,今晚喝酒賞月”,。 財主家的老三小子有點缺魂,,見到滿桌子的酒肉,沒等父親說完,,端起酒杯就喝,。老財主說:“小三,你先別喝,,今天喝酒賞月,,我給你們哥仨出個題,各作詩一首,,誰作完詩誰喝酒,,作不上詩不讓喝?!?/p> 老三小子一聽,,心想:“大哥、二哥都讀過學(xué)堂,只有我大字不識,,這不是成心給我難堪嗎,?” 老財主說:“我給你們出這么個題,'什么圓又圓,,什么缺半邊,,什么鬧哄哄,什么冷清清,?!銈冋l先說?” 老 大 抬 頭 望 見 天 上 的 月 亮,, 說 道:“ 十 五,、十六的月亮圓又圓,十七,、十八缺半邊,,天上的星星鬧哄哄,早晨起來冷清清,?!?/p> 老財主聽完說:“好!老大先喝,?!?/p> 老二心想:“大哥搶先說了月亮,我說什么呢,?”忽然發(fā)現(xiàn)桌子上放著的燒餅,,便拿起一個燒餅說道:“這個燒餅圓又圓,咬他兩口缺半邊,,燒餅上的芝麻鬧哄哄,,吃完以后冷清清?!崩县斨髀犕暾f:“行,,你也喝?!?/p> 老三憋了半晌想不出詞兒,,忽然看著父子四人圍桌而坐像個圓形,說:“咱們四人圍坐圓又圓,,爹跟俺大哥一死缺半邊,,出殯的時候鬧哄哄,出殯回來冷清清,?!崩县斨髀犕昃突鹆耍骸俺粜∽?!你咒我死呀?”說著拿起棍子追著老三就打,。 這時,,財主的三個兒媳婦聽到嚷聲從屋里跑出來,忙問:“爹,,你們吃得好好的,,怎么打起來了?”老財主便把剛才的事對媳婦們說了一遍,。大媳婦說:“小三他不會說話,,讓你老人家生了氣,我看這樣吧,,你給俺妯娌仨也出個題,,各作詩一首,就算圓了今天的場兒,。” 老財主一聽心想有理,,就說:“行,,你們每句詩的末尾都帶'子’字,圖個人丁興旺,?!?/p> 大兒媳婦娘家是書香門第,讀過幾年書,,有些學(xué)問,。作詩道:“我是讀書一女子,陪送古書一箱子,,不用請教孔子,,能寫好詩句子?!?/p> 二兒媳婦家是裁縫,,也讀過幾年書。作詩道:“我是裁縫一女子,,陪送一把剪子,,給我一張皮子,給你做條皮褲子,?!?/p> 三兒媳婦娘家是割豬肉的,家里窮,,沒上過學(xué),,心想:在這個家里,,男人窩囊,女人也讓人瞧不起,。便沒好氣地說:“我是割豬一女子,,陪送一把割豬刀子,你要打你家三小子,,割了你這老王八羔子,。” 根據(jù)我們的了解,,現(xiàn)在農(nóng)村一般是沒有中秋賞月賦詩的習(xí)俗的,。而這個故事能夠流傳,可能是由于它是古代傳下來的,。值得注意的是,,故事里面沒講吃月餅而講吃芝麻燒餅,分明是將芝麻燒餅當(dāng)作月餅的替代物,。這跟我們考證出的月餅前身是胡餅的結(jié)論倒是一致的,。 本文摘自《中秋》(節(jié)日里的中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