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清兄 本文于2023年9月23日首次發(fā)表于微信公眾號“清兄訪石問刻”,轉(zhuǎn)載請注明出處 桐廬高山閬仙洞,,又稱仙人洞,,乃閬苑仙境也,有“山水為一邑之冠”的美譽,。北宋元豐五年(1082)狀元黃裳,,曾在洞內(nèi)苦讀多年,后來作有《桐廬縣仙人洞十題》(《演山先生文集》卷十),,使得此洞聲名遠播,。 閬仙洞,攝于2023年9月10日 閬仙洞內(nèi)多摩崖,,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民國年間朱邦彥《游閬仙洞記》(民國《桐廬縣志》卷十五):“東瞻西顧,移步換形,,有磨崖刻,,以南宋人為多。明嘉靖間知縣吳紳書,,視若新鐫,,石質(zhì)不佳間亦有剝落處,刷塵剜蘚,,手抄數(shù)則,,如汪鴻舉、向沄,,后先以勸農(nóng)至,,亦循吏之留貽也?!睋?jù)民國《桐廬縣志》卷一,、1991年版《桐廬縣志》,、吳宏偉《桐廬石刻碑志精粹》和葉欣《嚴州金石》(《錢塘江學·嚴州文化全書》)所錄統(tǒng)計,,目前已知閬仙洞內(nèi)年代最早的摩崖是南宋淳熙三年(1176)二月“陳元翰等題名”,北宋題刻竟然一處也沒有,,實乃憾事,。 閬仙洞摩崖著錄明細表 南宋陳元翰等題名,攝于2021年5月15日 2021年5月15日,,筆者同孟誠磊博士,、謝賓兄、馬鷹兄,、安豆女士一行,,前往閬仙洞訪石,,前述著錄明細表中的摩崖,均在比較明顯的位置,,一一訪得,,不在話下。另外,,還額外搜得了“閬苑”二大字,,無字龕,楷書橫列,,字跡不太明顯,,大字旁有小字殘筆,似為落款,,然漫漶難辨,,故年代和題寫者難以確定。此二字摩崖,,未見文獻著錄,,也算是本次訪石的一個小小收獲。 “閬苑”二大字,,攝于2021年5月15日 2023年8月13日,,褚信武兄在微信群發(fā)了一張石刻照片,雖然上面石紋縱橫,,字跡不甚清晰,,但筆者還是一眼就看出了石上有“蘇舜元才翁”等字,知其為北宋題刻,,趕緊向褚兄打聽該刻具體位置,。褚兄誠心分享,原來是他和楊崢兄兩人一同至閬仙洞訪石,,偶然俘獲了這方“蘇舜元題名”,,這可是閬仙洞內(nèi)首次發(fā)現(xiàn)北宋摩崖,實現(xiàn)了零的突破,,可喜可賀,。蘇舜元(1006-1054),字才翁,,蘇舜欽之兄,,天圣八年(1030)賜進士出身,曾任兩浙提刑,,官至尚書度支員外郎,、三司度支判官,《宋史》卷四百四十二“蘇舜欽傳”后附其介紹,,此人留存在浙江的摩崖題名極多,,筆者計劃未來寫一篇《跟著蘇才翁游浙江》的主題文章,,向他致意。 2023年9月10日,,在“蘇舜元題名”的誘惑下,,筆者獨自一人再次前往閬仙洞訪石,只為一窺其真容,。承蒙楊崢兄告知該刻就在“水仙洞”三大字下方,,筆者尋得是刻不費吹灰之力,字跡極不明顯,,不易發(fā)覺,,仔細辨識,全文曰“蘇舜元/才翁來”,,無字龕,,楷書,字徑約6到9厘米,,末一字有泐損,,無紀年。蘇舜元在桐廬桐君山也有摩崖題名(見本公眾號此前文章《桐廬桐君山唐宋摩崖補遺》),,紀年為“皇祐庚寅夏”,,照此來看,閬仙洞的這處“蘇舜元題名”,,時間與桐君山那方應相去不遠,。 蘇舜元題名,攝于2023年9月10日 訪得前述“蘇舜元題名”之后,,筆者又打著手電在洞內(nèi)細細搜尋,,希冀有新的發(fā)現(xiàn)。真是好事成雙,,很快在洞內(nèi)深處搜得第二方北宋摩崖,,題者居然還是這位蘇舜元,風化比較嚴重,,但仍可辨識,,文曰“皇祐冬,才/翁題名于/洞門”,,無字龕,,楷書,,字徑約3到5厘米,。紀年僅署“皇祐冬”,沒有明確是哪一年,,也是有點標新立異,。根據(jù)蘇舜元出任兩浙提刑的宦跡推斷,,該刻紀年只有皇祐元年(1049)和皇祐二年(1050)兩種可能,因為皇祐三年(1051)十月其已在京西轉(zhuǎn)運使任上(李燾《續(xù)資治通鑒長編》卷一百七十一),。蘇舜元來訪閬仙洞的年代,,顯然要比狀元黃裳早得多。 才翁題名,,攝于2023年9月10日 驚喜還未結束,,在地毯式搜索的攻勢下,第三方北宋摩崖破土而出,,仰面朝天,,起初竟被踩在腳下,筆者低頭時方才發(fā)現(xiàn),,位置刁鉆,,文曰“治平元年/閏月十日,/周??,、孫瑜,、/周□同來”,楷書,,從左往右讀,,字徑約4厘米,第二個“周”后一字模糊不清,,此年“閏月”為閏五月,。周??,乾隆《桐廬縣志》卷八·官師·知縣·宋下有其名,,可知其時任桐廬知縣,,暫無更多事跡可考。順便提一句,,桐君山有治平元年(1064)摩崖“周寬之題名”(見本公眾號此前文章《桐廬桐君山唐宋摩崖補遺》),,字跡與閬仙洞這方“周??等題名”極其相似,又是同年所題,,筆者懷疑“周寬之”或許就是“周??”(“寬之”為其字),,當然這只是一種推測,尚無確鑿證據(jù),。孫瑜,,《宋史》卷三百三十有“孫瑜傳”,然是否同一人,,不太確定,。 周??等題名,攝于2023年9月10日 乾隆《桐廬縣志》卷八·官師·知縣·宋·周?? 找摩崖并沒有什么捷徑,只要搜索得夠細致,,不留死角,,石頭上的字,它是藏不住的,。除了三方北宋題名,,筆者還在“水仙洞”三大字側(cè)面不遠處照出了“張羽來游”四字,楷書,,字徑約4厘米,,無紀年,其旁有后人涂鴉“張明才”三字,。由于歷史上叫“張羽”的人實在太多,,而該刻信息實在有限,筆者不敢妄斷他是哪一位,,不排除是元末明初“吳中四杰”之一的張羽(字來儀),,也有可能是弘治十年(1497)任淳安知縣的泰興人張羽(字鳳舉),存此待考,。 張羽題名,,攝于2023年9月10日 本文首次公布了桐廬閬仙洞內(nèi)新發(fā)現(xiàn)的五方摩崖,其中北宋題名三方,,一舉將閬仙洞最早摩崖的年代,,由原來的南宋淳熙三年(1176)前推到了北宋皇祐初(1049-1050),這對于閬仙洞歷史文化內(nèi)涵的提升,,大有裨益,。訪石發(fā)現(xiàn)的新材料,不斷拓展著我們的認知,,這是值得訪石者驕傲的,。 參考文獻 2. 顏士晉 修,《桐廬縣志》,,民國十五年(1926)修,,桐廬縣縣志編纂辦公室1985年掃描油印本。 3. 桐廬縣志編纂委員會 編,,《桐廬縣志》,,浙江人民出版社,1991年2月,。 4. 吳宏偉 編著,,《桐廬石刻碑志精粹》,西泠印社出版社,2017年12月,。 5. 葉欣 編著,,《嚴州金石》(《錢塘江學·嚴州文化全書》),,杭州出版社,,2020年9月。 6. 脫脫,、阿魯圖 纂修,,《宋史》,光緒元年(1875)浙江書局刻本,。 7. 清兄 撰,,《桐廬桐君山唐宋摩崖補遺》,微信公眾號“清兄訪石問刻”,,2023年8月11日,。 8. 李燾 撰,《續(xù)資治通鑒長編》,,文淵閣《四庫全書》刻本,。 9. 嚴正身、王德讓,、蔣大烈,、沈全達 修,《桐廬縣志》,,乾隆二十一年(1756)修,,杭州古舊書店1983年掃描油印本。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