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六神磊磊 一 聽到一句話: 金庸拍不好,因為金庸小說是報紙連載,,漏洞多,,不如現(xiàn)在作家寫得嚴謹認真。 本身就有漏洞,,又不讓“魔改”,,怎么拍? 今天認真回應一下,。 遠的不說,,咱們可以對比一下封神。 金庸小說再有漏洞,,總沒有前輩《封神演義》漏洞多,。 寫小說的時候再隨便,也沒有《封神演義》的作者那樣吊兒郎當,。 人家烏爾善拍《封神》怎么拍賣座,、拍出圈的呢? 說明白了《封神》,,就說明白了金庸,。 二 你不妨想象一下,一個拍封神的導演拿著原著,。 但凡是想拍個稍微嚴肅點的正劇,,那第一時間他就是凌亂的。 作為名著,,《封神演義》可不只是幾處歷史差錯的問題,,是根本就沒、有,、歷,、史…… 說好聽點,作者很有“松弛感”,。 它說的是商周的故事,,但注意,,這本書里什么都有,,就是沒有商周,。 全書除了比干、姬發(fā)幾個人名外,,從制度,、典章、禮樂,,到服飾,、器具、文藝,,都沒有商周,。 相反,商周沒有的它倒是都敢有,。典型的比如道教,、佛教,商周壓根沒有,,小說里卻有套牌的闡教和“西方教”,,還打得挺熱鬧。 還有大樓房,,有金鑾殿,,有丞相,有大夫,,有“一品夫人”,,有“三綱五常”,,甚至姜子牙打仗還“一聲炮響”,,商周都有炮了,古羅馬瑟瑟發(fā)抖,。 說到藝術和文學,,居然還有寶塔(漢代傳入),有琵琶(魏晉傳入),,通天教主居然拿出漁鼓(宋代)來打人,。 對了,還有七言詩,。姜皇后吟出了明朝人于謙的詩:“粉骨碎身俱不懼,,只留清白在人間”。 紂王居然寫七言律詩調(diào)戲女媧,。事實上七言詩是一千二百年后魏晉時出現(xiàn)的,,律詩則是一千六七百年后南朝和唐朝的東西。 此外,《封神》的作者還經(jīng)常打破傳統(tǒng),,無視所謂典籍,,根據(jù)需要隨便給神仙和歷史人物換單位、換陣營,。 如果沒有現(xiàn)成的,,那就現(xiàn)編一個。 老子成了大師兄,,元始天尊成了二師兄,,又給他們安排了個師父叫鴻均老祖。 至于“三清”尊號,,則又被剝奪了,,成了所謂老子的戰(zhàn)斗化身。?? 燃燈佛成了昆侖門下,,觀音成了太乙真人的師姊妹,,然后觀音、普賢,、文殊又從闡教改投了西方教,,跳槽了。 假如要比傳統(tǒng)文化的精度和水準,,《紅樓夢》可以讓《封神演義》先搶跑一千米,。 你就想要拍成正劇它難不難。 古人放飛自我沒問題,,那叫傳統(tǒng)文化,;但你導演放飛,大家就會說你不專業(yè),,和你沒完,。 三 所以怎么辦?一個老詞兒,,去粗取精,。 古人不專業(yè)的地方,你要專業(yè),;古人專業(yè)的地方,,就要用今天的手段去放大、加強,,顯得更專業(yè),。 《封神演義》什么地方特別好?第一個詞就是想象力,。 咱們別覺得背幾句詩詞才是寶貴的,,想象力也是最寶貴的,。 一個民族,沒有傳統(tǒng),,就沒有過去,;沒有想象力,就沒有未來,。 正因為《封神演義》作者不是什么考據(jù)專家,、歷史學者,,又不上網(wǎng),,不怕罵,所以就更沒有束縛,,天馬行空,,就跟徐克拍金庸一樣。 里面的斗法眼花繚亂,,感覺像十個郭德綱坐一起搞“頭腦風暴”,。 “哼哈二將”,一個鼻孔噴白光,,一個嘴巴哈黃氣,,流感打法,所向無敵,; 土行孫,、張奎遁地殺人,卻最怕“指地為鋼”術,; 對付番天印,,要四面寶旗,得分別到四個大廠去借,; 打神鞭最擅長開顱手術,,卻打不得“封神榜”無名之人…… 這些千奇百怪的玩法和設定,比《魔戒》之類的西方斗法復雜無數(shù)倍,。相比之下,,后者只是拿著魔杖,喊幾句巴拉巴拉的咒語,,乏味多了,。 就是那句話,古人專業(yè)的地方,,今天的人要更專業(yè),。 所以你看拍成《封神》電影,文戲再多,、再滿,,也絕不在想象力上做閹割,。 據(jù)說電影的視效工作整整花了近四年時間。 僅一個雷震子,,為了實現(xiàn)書上的“面如青靛,,牙齒橫生,身軀長于二丈”,,就有堆積如山的設計稿,、渲染稿。 還專門花了幾個月,,研究怎么讓雷震子起飛更自然,。 還有魔家四將,電影里每一個都放大成巨人,,給你更強烈的視覺沖擊,。 這就是為什么電影結尾的預告片里,四將雖然只出來十幾秒,,卻特別撩人,。 我看很多孩子都種草了,還說得出四將的法器青云劍,、混元傘,、風火琵琶、錦毛皮卡丘,。 這就是想象力的魅力擊穿了次元壁,,穿透了時空。 四 除了想象力,,《封神演義》第二樣閃光的東西是什么,? 我覺得是反抗精神。 別看小說臺詞挺水,,婆婆媽媽好多道德說教,,可它卻有一股子精氣神撐著,那就是反抗精神,。 注意到?jīng)],,四大名著,居然有三部是講反抗的,。 宋江反抗,,孫悟空反抗,賈寶玉其實也是反抗,。 這種不畏壓迫,、不屈不撓、追求公平正義,、渴望自我舒展的精神,,一樣是我們民族的精神財富和傳承,。 《封神演義》一開篇,硬骨頭蘇家就反抗了,,喊出最熱血宣言:“冀州蘇護,,永不朝商!” 然后武成王黃飛虎反抗了,,哪吒反抗了,,姜子牙反抗了,武王反抗了,。 并且《封神演義》的反抗有一個閃光點,,就是為了家人拼命。 和《三國》不一樣,,封神里的這些權貴,、梟雄打仗,,居然不是為了土地,、人口、權勢,,幾乎都是為了親人,。 蘇護造反,是父親保衛(wèi)女兒,。 黃飛虎造反,,是為了被紂王凌虐的妻子和妹妹。 伯邑考,、雷震子救文王,,是兒子救父親。 它展現(xiàn)了一個主題,,愛遠比暴力更有力量,。 不要把“中國故事”想得太復雜,這就是中國故事,。 電影里,,一開篇就是蘇護造反的大場面。雖然戲份很少,,但仍然讓蘇家人喊出了“永不朝商”,。 在人物處理上,也沒有黑化蘇家,,而是給予了他們強悍,、英勇的形象。 最核心的“質子團”故事,,則成為了反君權,、反父權,、反PUA的集合。 我想到一個問題:為什么要讓質子團肌肉發(fā)達,、能征善戰(zhàn),、十項全能? 何以要騎馬訓練成百小時,,練成馴馬師水準,? 除了保證演出真實好看外,還有一個深層次原因:讓他們的反抗有深度,。 質子團的反抗,,不是弱者的別無選擇,也不是莽夫的一時沖動,。? 而是健全,、強悍、聰慧的個體的主動覺醒和回歸,。?? 他們對紂王的反抗,,是經(jīng)歷了崇拜、順從,、質疑,、痛苦之后的決然擯棄。 比如姬發(fā),,在經(jīng)歷了蘇全孝之死,、龍德殿弒父、比干挖心等事件,,每一次他都在思考,,也都在成長。 終于,,在結尾一鏡到底的長鏡頭里,,他從朝歌縱馬回西岐,訣別了紂王,,也訣別了過去的自己,。 《封神》電影的小劇情是有不少缺憾的,但是反抗的主題是立得住的,,姬發(fā)等的人物弧光是到位的,。 五 前文說了,原著不專業(yè)的地方,,今天你也要做到專業(yè),。 比如服化道等“再現(xiàn)歷史”的問題,原著可以吊兒郎當,,可是今天做事卻不行,。 電影當然不必百分之百還原商周,,否則觀眾怕也接受不了,但要有強烈的商周的元素和韻味,。 不能一眼明清對吧,。 《封神》原著里,官員動不動是身穿大紅袍,,當文官的梅伯是“身穿大紅袍”,,打仗的聞太師也是“身穿紅袍”,放電影里當然不行,。 在電影里,,服裝紋飾融合了商周青銅器和玉器的元素。妲己的服裝,,有十多個畫師準備設計稿,,并參考了唐的白描畫卷和東晉人的《女史箴圖》。 這并不是說黃蓉,、王語嫣的服裝也要這樣搞,。只是說一個專業(yè)的態(tài)度。 還有音樂,,使用了編鐃,、編磬,、筑,、篪、竽,、塤,、建鼓等63種商代樂器。 這等于是重現(xiàn)了三千年前的交響樂,。 這種專業(yè)的勁頭我是羨慕的,。拍金庸,能把莫大先生的胡琴曲子譜幾句出來也好啊,,二胡總比編鐃,、編磬簡單多了吧。 說到這里,,大家可以看一個短片《何以封神》,,講了許多拍攝的細節(jié)和幕后故事。 不光導演,,質子團的成員也有出鏡,。 看到導演背后那個“另類的封神榜”,長到放不完的密密麻麻的名單,,非常觸動,。 作為一個寫字的人,,我們一臺電腦就能工作了,但電影不一樣,,要成千上萬人協(xié)作,,付出無數(shù)辛勤汗水,還不一定有聚光燈,,更多時候都是默默無聞,。 當然,也感謝推出這個片子的中國平安,,把這些幕后的故事發(fā)掘出來,。 平安基本上把全部篇幅都留給了電影,自己站在角落,,毫不搶戲,。 我還記得在2020年時,平安就拍過一個片叫《中國月亮》,,致敬了金庸,,說: “我們失去了江湖上最偉大的俠客,那個人說,,俠之大者,,為國為民?!?/p> 當時看得眼眶濕潤,。粉絲是有記憶的,這些撫慰,,我們是會一直記得的,。 今年他們又有一個片,叫《平安橙》,,拍了中國各地的橙子,、臘魚、燈籠,、紅葉,、夕陽等很美的橙色元素,被網(wǎng)民叫做“收集了一波橙色山河”,。 再加上這個新出爐的封神主題的片子,,也是很有情懷。 我想,,他們內(nèi)部一定有個“中國故事”的鐵粉團隊吧,,才會年年如此。 還是那句話,講“中國故事”其實沒那么復雜,,但一定不可能是坐享其成,。 一定不是前人寫出來了,現(xiàn)成的IP,,現(xiàn)成的劇情,,后人隨便亂拍兩個月,打出“傳統(tǒng)文化”的旗號,,就可以摘桃子,。 假如連馬都不會騎,怎么好意思拿商周故事摘桃子,? 導演烏爾善他們的這個態(tài)度,,既是很高的標準線,也是應有的及格線,。 越是偉大的藍本,,就需要越專業(yè)地去對待。 金庸有點小漏洞,,《封神》原著吊兒郎當,,都不是拍不好的理由。 就好像生活,,必定千瘡百孔,,但有態(tài)度的人,一樣可以活得很精彩,。 -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