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詩序》謂此篇主旨是"繹",。"繹"即"繹祭",,語出《春秋·宣公八年》:"壬午,猶繹。" 漢代劉向:"詩曰:'自堂徂基,,自羊徂牛,。'言以內(nèi)及外,以小及大也,。"(《說苑·尊賢》) 《谷梁傳》說:"繹者,,祭之旦日之享賓也。"也就是說,,周代天子與諸侯,,在舉行正祭的次日,又舉行祭禮,,稱之為"繹祭",。此詩未有"繹祭"字樣,《毛詩序》應(yīng)是推測;但從詩的內(nèi)容看,,這個推測還是有根據(jù)的,,所以盡管有人責(zé)難,但一般還是為后人所接受,。 賞析:聞天語 大家好,,今天我們繼續(xù)在《詩經(jīng)》的海洋中徜徉,在氤氳的千年的書香里,,走進(jìn)那個遙遠(yuǎn)的年代,,品味千年前人們的情感。宋代朱熹:"賦也,,此亦祭而飲酒之詩,。言此服絲衣爵弁之人,升門堂,,視壺濯籩豆之屬;降往于基告濯具,,又視牲從羊至牛;反告充,已乃舉鼎告潔,。禮之次也,,又能謹(jǐn)其威儀,不喧嘩不怠傲,,故能得壽考之福,。""此詩或紑俅牛觩柔休,并葉基韻,?;蚧Σ⑷~紑韻。"(《詩集傳》)今天的故事發(fā)生在周初期,,對于周朝來說,國之大事,在祭在戎,。祭祀的地位與軍事同等,,可見其重要性。根據(jù)《禮記·祭統(tǒng)》記載,,凡祭有四時,,春祭曰杓;夏祭曰??;秋祭曰嘗;冬季曰忝,。夏季是陽氣最昌盛的季節(jié),,冬季是陰氣最昌盛的季節(jié),因此夏季和冬季是兩場最重要的祭祀,,也是農(nóng)耕文明生產(chǎn)生存所必需的,。按照周禮規(guī)定,周天子祭祀是太牢,,需要牛羊豬,,諸侯祭祀是少牢需要豬羊來祭祀。祭品在祭祀前要燒熟,,先給神靈或祖先來品嘗,,祭祀完后把所有的祭品,大家來一起品嘗,,這叫分祚,。大家一起來品嘗祖先賜予的福氣和好運(yùn)。今天又是大周朝一年一度的大祭祀時間了,,周成王穿上早已準(zhǔn)備好的絲質(zhì)的白色祭祀服飾,,一臉的莊重嚴(yán)肅,清晨時他就已經(jīng)吩咐下去,,宰殺了三牲,,在禮官的唱賀聲中,舉行完了太牢所有的禮儀,。到了第二天,,周天子姬誦還在進(jìn)行一次繹祭,他再次穿上白色祭祀服飾,,莊重的戴上行禮時一種爵弁的禮冠,,穿戴好后,他親自來到祭祀的地方,,一個個地檢查,,先看看祭牲用的羊和牛,,再檢查一個祭祀用的五谷,諸侯們也輔助著,,有的帶著祭祀的肉及食物等,,有的則是輔著一起去祭祀。周成王一步步來到存放糧食的鼎前,,看到所有的祭祀用品都準(zhǔn)備好了,,這才在禮官的唱賀聲中完成了所有的祭祀活動。 按照規(guī)定,,繹祭之后,,成王將祭祀的肉食和糧食及酒類一一分給諸侯們及一起祭祀的 官員們。這些食物是神靈和祖先們吃過的東西,,如果能夠吃到這些東西是非常吉祥的,,神靈會賜福給參與祭祀的人們。沒有喧嘩,,氛圍特別的肅穆,,莊嚴(yán)。這時只見成王舉起酒杯,,高聲的吟唱著說:“祭祀的服裝是鮮亮的絲綢白又凈,,行禮時戴一種爵弁的禮冠。主祭者從廟堂里走到門檻,,檢查祭牲用的羊和牛......”所有的人吃著美味的佳肴,,喝著香醇味道柔美好酒,都在心中默默的祈禱,,祈求神靈賜與長壽與吉祥,。讓一切都被史官看在眼里,他趕緊用筆把成王姬誦吟唱的歌謠記錄下來,,于是就有了今天的《周頌·絲衣》,。原文: 周頌·絲衣 絲衣其紑,載弁俅俅,。 自堂徂基,,自羊徂牛。 鼐鼎及鼒,,兕觥其觩,,旨酒思柔。 不吳不敖,,胡考之休,。 注釋: ①絲衣:神尸所穿的絲質(zhì)白色的祭服。其:語氣助詞,。 ②紑(fóu):潔白鮮明的樣子,。 ③載:通為"戴",。弁(biàn):古代貴族戴的鹿皮帽子。指禮冠,。 ④俅(qiú)俅:形容冠飾美麗的樣子,。一說恭順的樣子,。 ⑤自:從,。堂:廟堂,或以為即明堂,。 ⑥徂(cú ):往,,到?;?通"畿(jī)",,門內(nèi)、門限,。 ⑦鼐(nài):大鼎,。鼒(zī):小鼎。 ⑧兕(sì)觥(gōng):犀牛角做的盛酒器,。 ⑨觩(qiú):形容兕觥彎曲的樣子,。 ⑩旨酒:美酒。思:語助詞,,無義,。柔:指酒味柔和。 ?吳:大聲說話,,喧嘩,。敖:通"傲",傲慢,。 ?胡考:即壽考,,長壽之意。休:吉慶,、幸福,。一說指福祿。 譯文: 祭祀的服裝是鮮亮的絲綢白又凈,, 行禮時戴一種爵弁的禮冠,。 主祭者從廟堂里走到門檻, 檢查祭牲用的羊和牛,。 大鼎小鼎食物滿,, 陳列的兕角酒杯彎一頭, 美酒香醇味道柔美,。 沒有喧嘩也不傲慢,, 祈求神靈賜予長壽與吉祥,。 天語賞析: 這首詩記述了周王室貴族檢查繹祭場景的詩歌。周代的祭祀有時進(jìn)行兩天,,首日是正祭,,次日即繹祭。全詩用賦共四句,。商周時期的祭祀活動一般分為正祭和繹祭,,正祭是以宗教活動為中心,繹祭則是延續(xù)部分宗教內(nèi)容,。重點(diǎn)是舉行答謝和辛苦祭祀的神職人員的宴飲活動,。前兩句描寫的是繹祭,后兩句描寫的是答謝辛苦祭祀的神職人員的宴飲活動,。夏商周時期,,生產(chǎn)力落后,人們對于一些自然現(xiàn)象無法做出解釋,,心生恐懼,,只能祈求上天的庇佑,通過祭祀與神靈溝通,,得到上天的保佑,。到了周朝,這種祭祀已成規(guī)模,,具有了自己獨(dú)立的特色以及崇高的意識,。祭祀的禮品和禮儀品種多樣,規(guī)模大小不一,,甚至于服裝,、服飾。甚至于加入了王命天授及德的思想,。首句詩人寫了祭祀人員穿祭祀服來到祭祀現(xiàn)場,。“絲衣其紑,,載弁俅俅,。”祭祀的服裝是鮮亮的絲綢白又凈,,行禮時戴一種爵弁的禮冠,。祭祀貴族帶著祭祀人員穿著名貴的祭祀禮服來到祭祀現(xiàn)場,他們一個個頭戴禮冠,,衣服整潔亮麗,,神情莊重的來到祭祀現(xiàn)場。二句詩人寫了祭祀的人員走進(jìn)廟堂,,檢查祭祀貢品,?!?/span>自堂徂基,自羊徂牛,?!敝骷勒邚膹R堂里走到門檻,檢查祭牲用的羊和牛,。三句詩人寫祭祀完后,,開始答謝宴飲的場景?!柏径包?,兕觥其觩,,旨酒思柔,。”大鼎小鼎里將食物裝滿,,陳列的兕角酒杯彎一頭,,美酒香醇味道柔美。周王室的貴族們招待祭祀人員的食物酒水?dāng)[滿了桌子,,玲瑯滿目又豐盛,,也突出了宴飲的氛圍,安靜祥和,,又合乎禮儀,。最后一句,詩人寫只有心懷虔誠,,神靈才會下界賜福,。“不吳不敖,,胡考之休,。”沒有喧嘩也不傲慢,,祈求神靈賜予長壽與吉祥,。全詩詳細(xì)的記敘了周朝的祭祀程序和禮儀,反映了當(dāng)時周朝的一整套的祭祀程序及他的注意事項(xiàng),,從主祭祀的衣著穿戴,,及祭祀用的物品,食品酒水等等,,祭祀的氛圍職責(zé)都交待的很清楚,。規(guī)模宏大,氛圍莊重,,人數(shù)眾多,,祭祀品種豐富,,只有這樣,才能得到神靈的護(hù)佑,,賜福,。可想而知,,在那個物質(zhì)匱乏的時代,,周朝的貴族們不惜重金,投入到奢華的祭祀中去,,可見其重視程度之高,。祭祀既可以凝聚人心,又可強(qiáng)化階級的分明,,君權(quán)神授的意志,,從而達(dá)到鞏固統(tǒng)治的目的。頌的特點(diǎn)是既有音樂又配有舞蹈,。頌之美在于哀而不愁,、樂而不荒、廣而不宣,,施而不費(fèi),、取而不貪、處而不底,、行而不流,、五聲和、八方平,、節(jié)有度,、守有序、盛德之所以同也,。天語小詩: 為《周頌·絲衣》而作 采著莊嚴(yán)肅穆的步伐 我來到祭祀廟堂 輕輕地把哀思點(diǎn)燃 我用長長的思念 將先祖的神靈呼喚 裊裊的香煙 傳遞著祖先們的溫暖 在跪拜在宗廟前 任由淚水 滑落成長長的 叨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