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西方世界向鄉(xiāng)村生活的進發(fā)似乎成了這個時代的一個征兆,。人們逃離城市生活,尋求質(zhì)樸的田園牧歌,,期待過上更簡單的生活,。他們接受“慢生活(slow living)”這一概念,用作抵抗現(xiàn)代快節(jié)奏、喧囂文化的解毒劑,。春天和夏天,,空氣中彌漫著一種煥新和期待的氛圍,鄉(xiāng)村生活對人們的誘惑似乎更加強烈,,正如詩人菲利普·拉金詩歌所描述的: “樹木開始萌芽/好像什么在被訴說”,。 Ins上流行的農(nóng)舍核心(cottagecore)鄉(xiāng)村美學 因此,美國將今年的心理健康月主題定為“返璞歸真(back to basics)”,,也就不足為奇了,。事實上,越來越多的人正在通過舍棄一切電器設備,,來應對現(xiàn)代生活的倦怠和壓力,,這種行為被稱為“極致返璞( extreme wilding)”。他們對生活的改變已經(jīng)超越了當下在Ins等各社交媒體上流行的“農(nóng)舍核心(cottage-core)”鄉(xiāng)村美學——打造一個舒適,、整潔的花園和一棟可愛,、懷舊的農(nóng)舍,而是將自己置身于真正偏遠和崎嶇的風景之中,。 2 西方文學界最近出版的一些書也紛紛傳達了同一個觀念:與自然的密切聯(lián)系可以改變生活,、甚至思想。在精神健康問題越來越普遍的時候,,“重新野化(rewilding)”這個詞現(xiàn)在正以一種新的方式被使用,。 這些書表示,通過與自然的聯(lián)系,,人的心理生態(tài)系統(tǒng)可以恢復或重新啟動,,我們的生活可以重新評估和設定。 《紐約時報》暢銷小說《曾經(jīng)這里有狼》(Once There Were Wolves)探討了人類與地球其他生物之間相互依存的復雜的關(guān)系,。它講述了一個女人試圖將狼重新引入蘇格蘭荒野的故事,。生物學家弗林帶著她受傷的雙胞胎姐姐和14只狼來到蘇格蘭高地。弗林一邊努力將狼群重新引入自然棲息地,,一邊幫助她的妹妹進行心理治愈,。 布克獎獲得者理查德最近出版了小說《流淌不息的醒夢海》(Living Sea of Waking Dreams),,小說講述了一個以澳大利亞叢林大火為背景的魔幻現(xiàn)實主義故事,。與此同時,莎拉的這首被譽為“驚人的散文詩”的《七座尖塔》(Seven Steeples),,則講述了一對夫妻逃離城市生活,,隱居偏遠鄉(xiāng)村,隱跡于崎嶇環(huán)境中的故事,。 梅林的暢銷非小說書籍《被困住的生活:菌類如何創(chuàng)造我們的世界,、改變我們的思想和塑造我們的未來》(Entangled Life: How Fungi Make our Worlds, Change our Minds and Shape our Futures)中,,從不同的角度闡釋了思想的重新野化。在對菌類世界的深入研究中,,作者探討了生物如何影響當代哲學這一問題,,以及它們?nèi)绾我浴?strong>無政府(anarchic)”的方式生長,相互聯(lián)系,,并與其他生物產(chǎn)生聯(lián)系,。它們代表了一種高度復雜的“超越人類的世界”。 《被困住的生活》(Entangled Life)一書解釋了“無政府主義”菌類如何影響當代哲學 梅林將菌類視為人類生活的模型:“菌類改變了我對生命產(chǎn)生方式的理解,,它們對人類的類別提出了質(zhì)疑,而思考它們會讓世界看起來不同,?!彼麑懙溃拖窬愐粯?,“我們是跨越邊界和超越類別的生態(tài)系統(tǒng),,我們自身是從復雜的關(guān)系中脫穎而出的?!?/span> 3 我們必須記住,,我們是大自然的一部分,大自然需要我們,,我們也需要大自然——克雷格(Craig) 20歲的鳥類學家,、環(huán)保主義者和多元化活動家克雷格出版了她備受矚目的回憶錄《鳥女孩》(Birdgirl)。到目前為止,,克雷格在全球各大洲見過超過5,,000 種鳥類,占世界鳥類物種的一半,。這是一本關(guān)于她從童年伊始在世界各地觀鳥的回憶錄,。“我對這些微小生物的熱愛是我的生命,、我的家庭以及應對精神問題的核心,。” 更新和野化的想法是雙向的,,克雷格說,。“我認為,,雖然許多人都明白,,自然具有驚人的自我更新、自我修復和再生能力,,但人類依賴環(huán)境的自愈能力太久了,,而現(xiàn)在地球被推得太遠,,到了再也無法再生的地步。 4 生命之樹 《大不列顛樹傳》(The Great British Tree Biography)一書則闡釋了大自然可以教給我們智慧,。作者馬克·胡珀通過這本書探索了英國的歷史和民間傳說,。書中記載了一些關(guān)于樹的有名的故事,其中一些章節(jié)“探討了樹的本身及其代表的含義”,,因為樹常常被用作許多人類所珍視的價值的隱喻,。 橡樹是《大不列顛樹傳》中具有象征意義和文化意義的樹木之一 在幾乎所有的文化中,橡樹都被用來代表力量,。例如,,“1918年在格拉斯哥種植了一棵代表選舉權(quán)的橡樹,以紀念《人民代表法》成為法律——這是英國建立婦女投票權(quán)的第一步”,。也有樹木被用來影響或象征思想的例子,。衛(wèi)斯理山毛櫸是一個著名的拱門,這個拱門由兩棵交織在一起的山毛櫸樹形成,?!八鼈冃纬捎?787年,當時衛(wèi)理公會教堂的創(chuàng)始人約翰衛(wèi)斯理將兩棵樹苗擰在一起,,向他的會眾展示衛(wèi)理公會和愛爾蘭圣公會之間的緊密聯(lián)系,。” 圍繞異教的自然傳說和思想近年來成為人們越來越感興趣的主題,,《紐約時報》甚至提出發(fā)問,,“西方是否再次成為異教徒?”,。自然可以治愈我們,,以某種方式重新塑造我們的思想,這一觀念其實不是現(xiàn)代才出現(xiàn)的,,而是可以追溯到許多古老的哲學和宗教,。倫敦佛教中心在其網(wǎng)站上說?!?strong>就充分活著和感官靈敏,,最深層地與自然相協(xié)調(diào)這個意義上來說,佛陀是個野人,。為了實現(xiàn)這一點,,我們?nèi)祟愋枰褚豢脴湟粯颖恍⌒恼樟希赡芨??!?/span> 事實上,我們可以從大自然中獲得的力量和它教給我們的韌性是與哲學本身一樣古老的,?!端闹丿煼ǎ阂帘邙F魯與幸福的藝術(shù)》一書的作者約翰·塞拉斯曾說過,,哲學本身始于對理解自然的嘗試,“亞里士多德是一位偉大的哲學家,,同時也是一位偉大的生物學家”,,從泰勒斯和他6世紀的同輩人到后來的幾代人,哲學家們一直顯露了對自然的著迷,?!霸S多哲學家都同意回歸自然和簡單的生活,遠離現(xiàn)代生活的復雜性”,。 5 并非所有人都渴望搬到荒野,,遠離現(xiàn)代生活或完全重野化我們的思想,但我們都可以在大自然中找到這種奇妙和富有意義的感覺,。不僅在我們與自然的聯(lián)系中,,而且在每個春天和夏天,它似乎都為我們提供了希望和煥新的能量,。正如菲利普·拉金 在他的詩歌《樹》(The Trees)中所吟誦的: “去年已死,它們似乎在說/重新開始,,重新開始,,重新開始?!?/em>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