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你想通走通 于是,,我就發(fā)現(xiàn)咱的死亡之路又近了一步,。我新租的房子,,客廳對面就是八某山,,每天早上7點,都能看見白色的煙霧升起,,一直飄到晚上,。旁邊就是一抹紅旗,代表革命烈士長眠于此,。前兩周天天去醫(yī)院,,在車輛入口和出口中間,還一個鐵門,,經(jīng)常能看到那個門開啟,,出來一輛略微有點長的黑色廂式車,然后會跟著幾輛車魚貫出行,。猜一猜就能知道是干什么的,。甚至,,我依稀記得,初中時,,我一個摯友去我家玩,,看到了我小學時一個特別小的本子,上邊記錄了莫約幾天的日記,,在那個本子的第一頁,,有幾個我寫的大字“人活著為什么”,他對我的敬佩之情又深了一些,。我沒想到我TM竟然在小學時就想過這種終極問題,。人類所謂的人生意義,人生價值觀,人生規(guī)劃,,乃至信仰,、宗教,其本質(zhì)的動力在于:人類怕死,。這不是我說的,,而是在一本名叫《怕死:人類行為的驅(qū)動力》里幾名心理學家用大量實證推斷出來的。人類跟非人動物的一個很大的區(qū)別就是:盡管大家對死亡都會很抗拒,,但人類能推斷出自己必然會死,,因此人類在健康的活著的時候就有死亡恐懼。正是這種恐懼,,人類幾乎所有的社會文化行為,其根源都是在跟其對抗,,緩解焦慮,。最直接的是,尋求永生,;或者,,尋求基因的傳承(就是生育);或者,,相信靈魂,、來世、天堂之類的假說,;或者,,創(chuàng)作出能讓自己繼續(xù)存在于世界的作品;等等,。《尋夢環(huán)游記》是個能讓孩子們看的,,且涉及死亡的動畫片。它講的最核心的主題:就是人有兩個死亡,,一個是肉體的,,另一個是沒人記起他的靈魂的。說的還是人類為了解決死亡恐懼所建構(gòu)的一套“虛擬永生”的觀點,。只要有人記著一個人,,他的另一個生命就一直存在。感謝現(xiàn)代技術(shù),,能用攝影和視頻的方式,,更長遠的記著一個人。牛頓的墓志銘有很多說法,,其中一個說法很獨特,,墓志銘上寫“這里埋著艾薩克牛頓……死去的部分”,,牛頓沒死去的部分:三大定律;微積分,;……只要科學還在,,就一直存在。 我曾經(jīng)跟一些人討論過,,我們恐懼死亡,,到底怕的是什么? 在《影像中的生死課》里提到了人們恐懼死亡背后的7種恐懼:
- 對未知的恐懼:死亡時間,、狀態(tài),、死后的世界,都是未知,,由此恐懼,;
- 對失落的恐懼:死亡讓人失去很多東西,舍不得,,不甘心,;
- 對未了心愿的遺憾:來不及說一些話,來不及做一些事,;
- 對生存意義消失的恐懼:死亡讓我們奮斗的目標消失,,沒有意義感;
- 對親人受苦的恐懼:擔心親人在本人死亡后受苦,,比如,,留下尚未長大的孩子。
各位,,可以對這7種恐懼排個序,,看看對你而言,哪個是最恐懼,,哪個是最不恐懼,,每個人跟每個人并不一樣。它確實給了每個人面對死亡恐懼的一個解除法門,。你診斷出你最恐懼什么,,然后用一些法門來緩解這種恐懼。我列幾個可以緩解的法門哈 對死亡過程,、肉體痛苦的恐懼:在生前多鍛煉,,保持身體健康,然后不要做創(chuàng)傷性救治,,走臨終關(guān)懷的方式離開,。(簡單說就是想辦法死得快)對未了心愿的遺憾:建立自己的遺愿清單,,每年都完成一些。對生存意義的恐懼:建立更宏大的使命,,并持續(xù)達成,,比如:科學研究;創(chuàng)作,;持續(xù)工作,。我一直很羨慕那些在生命最后一刻依然從事科學研究或創(chuàng)作的科學家、藝術(shù)家,,他們會把自己的生命看作實現(xiàn)使命的途徑,,這真的很enjoy; 對未知的恐懼:Religion或其他比自己生命更重要的信仰,; 嗯,好像有一個終極法門,,就是恐懼本身如何緩解,。 我去年看《絕命毒師》時,印象最深的一段話就是老白跟另一個病人一起做化療時,,那個病友很恐懼,,而老白充滿了自信:“我這輩子過得戰(zhàn)戰(zhàn)兢兢,擔心這個那個,,整整50年,。每天在凌晨3點驚醒。得了癌癥后我反而睡得安穩(wěn),,意識到最糟的是恐懼本身,,恐懼才是真正的敵人。”盡管老白干的事屬于犯罪,,但這句話還是給人一種“我了個去”的感覺,。1. 發(fā)現(xiàn)一個更宏大的使命。你為了這個使命可以付出自己的生命,。在你心中,,有比生命更重要的東西; 2. 定一個需要花幾年時間才能實現(xiàn)的目標,。這對老年人會有用,。比如:完成一本書;制作一個產(chǎn)品,;拍攝一個電影……,。這樣的話,這幾年就會為了這個目標而活,,反而生命的質(zhì)量和長度延長,。3. 建立自我的自尊,。自尊:即相信并證明自己在某個領(lǐng)域具備某個價值。心理學用實驗已經(jīng)證明:自尊能緩解人的死亡焦慮,。4. 遺愿清單:定個3-5年的清單,,每年實現(xiàn)一些。比如,,我就想今年去跳傘,。5. 做自己想做的工作,到最后一天,。如果建立了自尊,,就意味著知道自己做什么能有價值,這不就是工作嘛,?那一直去做自己想做的,,這會讓一個人持續(xù)有“心流”(或者馬斯洛講的“高峰體驗”,都一個意思),,然后到生命的最后一天,。 6. 把自己的生命期待放低一些。很多電影里經(jīng)常有這個片段,,那些擁有家族病史的主人公都看淡生死,。他們知道自己一般活不過多少歲,到點就發(fā)作,。所以反而,,一旦他們多活了一歲,就很驚喜,。所以,中國現(xiàn)在的平均壽命是76歲,,那假如一個人認為自己就能活65歲,,是不是一旦多活一歲,就反而多驚喜一年呀,。 7. 信個啥,。比如:英特納雄耐爾就一定要實現(xiàn)。 以上是我在離死亡更進一年的時刻,,對死亡的碎片思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