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麥面好吃,,但記憶中,,小麥由播種到管理到收獲,,整個過程漫長而又艱辛,。 配圖來自網(wǎng)絡(luò),下同 播種前,,要施足底肥,,然后深耕,給小麥鋪一張肥沃的“產(chǎn)床”,。那些農(nóng)家積攢多時的牛羊豬糞,、綠肥,要一趟一趟地運到田間,,均勻撒開,,然后由農(nóng)人扶著犁,指揮牛馬把整塊地犁一遍,,再踏著帶齒的耙,,把犁過的地蹚平,然后打出一格一格的畦子,,才能播種,。 播種搖耬是個技術(shù)活。漏斗下面的縫隙調(diào)多大,,耬擺跳動到啥位置,,搖耬時用多大勁,讓牲口走多快,,這些都影響著播種的質(zhì)量,。 小麥“一輩子”要喝三次水:入冬前澆一次“越冬水”,,春節(jié)后澆一次“返青水”,揚花后10天左右再澆一次“灌漿水”,。至于除草,、打蟲、施追肥,,那是一樣也不能少的,。如果冬天能下幾場大雪,對小麥來說,,再好不過,。正所謂“麥蓋三場被,頭枕白饃睡”,。 “灌漿水”一澆,,麥穗漸漸飽滿起來。等到收割前麥粒泛白,,人們割幾捆青麥穗,,在火上燎去麥芒,然后搓出青麥籽,,用簸箕簸去青糠,,在石磨上磨成長長短短曲曲彎彎的“碾饌”,那就是青黃不接時最美的時鮮美味了,。 “蠶老一時,、麥熟一晌?!比藗円坏┌l(fā)現(xiàn)哪塊地里的麥子熟了,,一刻也不敢耽擱,全家老小戴著草帽,,穿上長袖衣服,,夾著鐮刀,就直奔烈日下金黃色的麥田去了,。 大人們一次割六行,,唰唰唰地往前沖;孩子們一次割三行仍拉在后面,,年老體弱的甚至坐在凳子上一寸一寸往前挪,。偶爾驚起一只野兔,“嗖”的一聲從眼前躥過,,一時間喊聲一片:“兔兒,!兔兒!”“逮住,!逮?。 薄芭苣膬毫??”割麥的人們一時間忘記了辛苦,,攆兔的勁頭比割麥子足多了。 不知是誰家的孩子吆喝著手上起泡了,,只聽他喊道:“我手割爛了,!”,再不就是誰站直身子,,邊揉眼睛邊喊:“我眼里進了一只小飛蟲,。”偶爾有麥穗透過衣服觸到汗津津的皮膚上,,那種刺痛,、瘙癢的滋味,真是一言難盡,。 挨到收工,,只見大人小孩兒一個個趔著腰,一臉黑麥灰被汗水浸成一道一道的,,都成了大花臉,。 運麥進場,同樣是一項大工程,。男勞力們用桑木杈叉起麥鋪,,一下一下壓著茬兒往平車上裝,,一直裝到杈子尖兒也夠不到的高度,,才用大繩前后左右用力固定好。 打場時,,老黃牛拉著青石碌碡,,在鋪好的麥子上一圈一圈地循環(huán)碾軋,人們用木杈將碾平的麥秸挑起來翻曬,,之后老牛再拉著碌碡在上面碾軋,,如此反復(fù)數(shù)次,直到麥粒與麥秸完全分離,,鋪在金黃色的麥秸片下面,。 揚場的技術(shù)含量最高。一方面得靠老天爺送來涼風(fēng),,另一方面還得靠手臂的巧勁兒,。風(fēng)來了,男人們手持木掀,迎風(fēng)站立,,一掀一掀把打好的麥子揚向天空,。那脫去麥糠后凈刷刷的小麥粒,便如金子雨一般,,沙沙地落在麥堆上,。而那麥糠,則隨著風(fēng)和龐大的掃帚,,飄向遠處,。一位頭戴草帽、手持竹帚的老者,,隨著揚場人的節(jié)奏,,輕輕掠去偶爾落在麥堆上的麥糠。 夜幕降臨,,打麥場成了孩子們嬉戲打鬧的最佳場所,。有的在散發(fā)著麥草味的麥秸上翻斤斗,有的在白光光的場地上打馬車,、斗雞,,有的在麥堆間捉迷藏…… 曬麥的時候,需要不時地用竹耙推著翻曬,,還得看著別讓豬拱,、雞刨、鳥啄……若有一片烏云飄來,,落下幾滴大雨點,,那整個曬場都慌了神?!翱禳c,!下雨了!”的吆喝聲,,雜亂的腳步聲,,刮板、木掀與麥子的摩擦聲,,融會在一起,,像是一場短兵相接的戰(zhàn)爭。直到曬了一地的小麥被攏成一堆兒,,蒙上塑料布,,人們才能長長地呼口氣,算是收兵,。 打好的麥子首先要挑出好的部分上繳國家,。在交糧的高峰期,,各式的車輛排成隊,等在糧所門前,。當(dāng)年壯勞力背著沉重的糧袋,,喘著粗氣,通紅的臉上流著汗水,,一步一步踩著路板,,攀上倉內(nèi)糧面最高處傾倒的場景,至今還在眼前浮現(xiàn),。 手持“糧探”的質(zhì)檢員,,仔細察看手中小麥的色澤,分出白麥,、花麥或者紅麥,。聽著小麥在嘴里“咯嘣咯嘣”的響聲,判斷小麥的水分含量,。再用容重器測出小麥的容重,,定出等級。 “寧流千滴汗,,不壞一顆糧”,,這是我們糧食人的座右銘。不但要確保倉內(nèi)糧面平整,、一塵不染,,還要保證倉房門窗嚴密、糧溫適中,、無病蟲害,、無霉變。如果發(fā)現(xiàn)糧食有生蟲跡象,,保管員就要戴上防毒面具施藥熏蒸,。 2006年,國家取消農(nóng)業(yè)稅,。至此,,在中國大地上延續(xù)了2600年的“皇糧國稅”成為歷史,。從此,,農(nóng)民種地不但不用交稅,而且還能領(lǐng)到種糧補貼,。 隨著農(nóng)業(yè)機械化程度日漸提高,,人們犁地、耙地,、打壟有了一體機,,除草有了除草劑,打藥用上了無人機。聯(lián)合收割機獨立完成收割,、脫粒,、揚場、麥秸打包等繁重勞務(wù),,原來由成百上千名農(nóng)民耕種的土地,,如今只需數(shù)十人即可輕松完成。糧食經(jīng)紀人直接到田間地頭收購小麥,,種植戶只消坐在地頭的樹陰下,,即可享受豐收成果。 倉儲保管也實現(xiàn)了智能化,。自動取樣,、電腦檢驗、電子過秤,、自動輸送,、自動清理等先進設(shè)備,早已取代了過去的肩扛人背,。售糧農(nóng)民坐著不動,,就能在一站式便民售糧大廳看到整個售糧過程。糧食結(jié)算也實現(xiàn)了“一卡通”,,糧款當(dāng)天就能打到銀行卡上,。 如今,白面饃,、白米飯已經(jīng)成為國人的家常便飯,,人們由吃不上飯到有飯吃,再到能吃飽,、吃得好,,日子越來越好。 來 源丨糧油市場報 總值班丨劉新寰 編輯丨從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