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永清 過去,,曾有一段時間,在年輕男女之間,,流行“對聯(lián)擇婿”,、“對對招親”,、“對轎聯(lián)”等。不少才子佳人留下了諸多鐵聞趣事,。 相傳,,明朝文學(xué)家程敏政,自幼好學(xué),,聰慧穎悟,,被稱為“神童”,從而被推薦到京城,。當朝宰相李賢很賞識他的才華,,便想招“娃娃親”,可又不便直說,。一次,,在設(shè)宴招待程和他的父親時,李有意地指著桌上的蔬果說: 因荷而得藕,? 程心領(lǐng)神會,,隨手拿起一只杏說: 有杏不須梅。 恰到好處,,真乃妙對,。上聯(lián)的難度很大,“荷”,、“藕”又分別與“何”,、“偶”同音。宰相既在閑談植物的花果關(guān)系,,又推敲著婚姻結(jié)合的途徑,,語意雙關(guān)。下聯(lián)巧在作者采取了同樣成聯(lián)法,,直截了當,,毫不含糊,我“有幸不須媒,!”李賢看到雙方雖未直言,,但均已心領(lǐng),便當即以女許之,,敲定了這門親事,。 清朝時,有一趙姓人家,,女兒年過二十還未成婚,。后來,經(jīng)人說合,欲與一王姓人家定親,。王家乃詩書門第,,家財萬貫,趙家自然求之不得,??赏跫姨岢鰧Y(jié)親,王家出的上聯(lián)是: 乾八卦,,坤不卦,,八八六十四卦,卦卦乾坤已定,。 趙家見到這上聯(lián),,全家急得團團轉(zhuǎn)。這時,,本家族秀才趙芷生已有了腹稿,。叫人拿來紙墨,提筆寫道: 鸞九聲,,鳳九聲,,九九八十一聲,聲聲鸞鳳和鳴,。 王家看到下聯(lián)后,,連贊“對得好”。認為對句從用字遣詞均勝上聯(lián)一籌,,感到很滿意,遂結(jié)成了親家,。 對聯(lián)聯(lián)親,,不拘一格。有的要求門當戶對,,有的要求才子配佳人,,有的但求能詩善對,不說品貌家財,。 據(jù)說,,江西高家墟高員外女兒曾搭彩樓試對招親。高小姐的上聯(lián)是: 紅白未分,,看處不知南北,。 聯(lián)語流露出高小姐試對招親,前途未卜,,不知此身屬誰的心境,。然而,多對不中,,小姐有點心煩,。這時,,一乞丐擠上前湊熱鬧,說道: 青黃不接,,特來討點東西,。 這句普通的討飯話,竟使小姐動了心,。他認為此聯(lián)對仗工整,,合乎自己心意,對者是真情求婚,,決非戲語,,遂決定招他為婿。 清末民初,,錦江安員外女兒不遵父命,,硬要張榜招親,應(yīng)招者需當面試對,。這天,,一年輕皮匠前來揭榜,小姐握著羊毫小楷出上聯(lián): 羊毫筆,,寫白箋,,鴻雁傳書,南來北往,。 皮匠聽后,,看著手里切皮用的馬蹄刀應(yīng)對道: 馬蹄刀,切黃皮,,豬鬃引線,,東扯西拉。 安小姐聽后,,認為對聯(lián)雖系俗言俚語,,但對仗貼切,狀物細膩逼真,,是他生活的實際寫照,,無造作之嫌。沒有一定的對聯(lián)工底是難以這樣描述的,。于是設(shè)宴招待,,決定招為夫婿。 相傳,,古時有一位相國千金,,能詩善對,立志嫁給一位才子。他的條件很簡單,,不論貧富,,只要能對上她的上聯(lián)便可。她的上聯(lián)是: 寸土為寺,,寺旁言詩,,詩曰:明月送僧歸古寺。 聽起來條件雖不苛刻,,但出對難度很大,。這上聯(lián)既有析字,又有頂針,,末尾還加了一句唐詩,,最后一字又與首句尾字相同,確是對例中的難對,。 上聯(lián)貼出后,,一直過了三年,無人能對,。這位千金也只得待字閨中,。這天,一位進京趕考的舉子路過相國府,,看見此聯(lián),,覺得很有趣,便思索著對出下聯(lián): 雙木成林,,林下示禁,,禁云:斧斤以時入山林。 這下聯(lián)與上聯(lián)要求完全吻合,,后半部分是《孟子·梁惠王(上)》中的一句話,。斤是斧的一種。意思是砍伐樹木要有一定的成長時間,,不能亂砍亂伐。聯(lián)語構(gòu)思巧妙,,工穩(wěn)切當,,相國小姐非常滿意,遂引入相國府成親,,一時傳為佳話,。 唐代,薛平貴自幼父母雙亡,,由一塾師收養(yǎng),,教他詩學(xué)禮儀,又學(xué)十八般武藝,故而文武兼優(yōu),。但因家境貧寒,,只得隨養(yǎng)父艱難度日。這天,,他聽說丞相女兒王寶釧“對聯(lián)招親”,,懸榜多日無人敢試,便產(chǎn)生一試之念,。 他揭榜進府后,,丞相見他是個穿著寒酸的布衣,便不屑一顧,,試圖騙他出門,。這時,寶釧上前止住,,想試其才華后再說,。便脫口道: 小山羊上山,山碰小山羊角,,樂看小山羊哭,。 平貴眼珠一轉(zhuǎn),意識到已經(jīng)進入測試程序,,遂認真地對道: 大水牛入水,,水漫大水牛頭,喜聽大水牛笑,。 丞相在一旁看到,,年輕人并未介意自己的無禮,而表現(xiàn)出不卑不亢,、從容應(yīng)對的樣子,,心里已生幾分愛意。就這樣,,經(jīng)王寶釧幾番與之對答后,,很快獲得了丞相府的認同,便招贅為婿,,一時轟動京城,,傳為佳話。 明朝期間,,河南商丘吳員外的女兒阿嬌已長大成人,,吳員外總想為獨生女挑選一位才貌雙全的女婿。后來,,有人介紹說,,商丘府頭名秀才周堅,,年少英俊,才華橫溢,,尚未娶妻,。吳員外便想邀周到府一敘,以探究竟,。 這天,,吳員外設(shè)宴招待周堅。但見他一表人才,,文質(zhì)彬彬,員外已有些動心。酒過三巡后,,員外趁酒興出聯(lián)道: 席上魚羊,,鮮乎鮮矣,? 周秀才心有靈犀,,知道員外是在出聯(lián)求對,,更是在考察自己的文才。正思忖間,,忽見阿嬌正在窗前同丫環(huán)走過,,便對曰: 窗前女子,好者好之。 上下聯(lián)均為析字聯(lián),。上聯(lián)“魚”,、“羊”合為“鮮”字,。而第一個“鮮”字,,意為“鮮美”,,第二個“鮮”字,是鮮見,、少見的意思。聯(lián)意為“魚,、羊之席,,很少見?!眴T外是說我今天對你可是高規(guī)格招待,,另眼看待。 下聯(lián)“女”,、“子”合為“好”字,。第一個“好”,為“嬌好”,即容貌美,。第二個“好”,,是說“喜好”,即喜歡之意,。看得出周堅在答對的同時,,喜歡阿嬌已經(jīng)溢于言表。 員外聽后,連聲稱贊聯(lián)語對得好。以為周秀才確實有文才,,機會不可錯過,。遂很快同意將自己的女兒許配給周堅。 從前,,有個叫郭希顏的年輕人,,能詩善對。一次,,他與一位長者同在池塘中沐浴,。突然一只烏龜浮出水面。長者得一聯(lián)曰: 龜浮水上分開綠,。 郭希顏抬頭瞧見松間有一鶴正立在枝頭,遂對道: 鶴立枝頭點破青,。 “分開綠”,、“點破青”,均堪稱妙語,?!包c破”更勝“分開”一籌。長者聽后很是驚奇,,以為年輕人才智非凡,。后來,便把女兒許配給他,。 過去,,有位五十多歲的老秀才,十分喜愛讀《三國演義》,。膝下有位如花似玉的姑娘正待婚配,。老秀才希望為女兒找一位通曉《三國演義》的女婿。一天,,家里來了三位求婚者,。老秀才自然用《三國演義》中的人和事詢問來人,三人所答均無紕漏,。老秀才又出聯(lián)考之: 秉公不偏三尺律。 聯(lián)中暗嵌三國人名“法正”,。很快,,其中一位求婚者對道: 鑿壁可偷一線光。 三人問曰:“人名呢,?”答曰:“孔明”,。老秀才很高興,便納之為婿。 清末,,湖南沆州(今芷江)府朱太守為給妹妹朱庭琪擇婿,,他在府署后院的涼亭柱上懸有這樣一聯(lián): 種數(shù)盆花,探春秋消息,。 在諸多對句中,,熊希齡所對下聯(lián)力拔頭籌: 蓄一池水,測天地盈虧,。 朱知府很滿意,,便兌現(xiàn)承諾,將自己的妹妹嫁給熊希齡為妻,。 作者:劉永清 |
|
來自: 杏壇歸客 > 《對聯(lián)謎語·》